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本莹 《安徽科技》2007,(12):33-34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松树的主要害虫,取食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等松树的针叶,严重发生时将松树针叶吃完,导致松树死亡.  相似文献   

2.
黄建彬 《广东科技》2014,(18):143-144
松树作为一种针叶树种,在诏安县的树种结构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结合诏安县基本情况,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对诏安县松林造成危害的马尾松毛虫、松褐天牛、松材线虫病等三种主要有害生物,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抗性松树接种松材线虫后过氧化氢(H2O2)、氧化酶活性变化差异与其抗性间的关系,对火炬松、马尾松和黑松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H2O2含量、POD和APX酶活性 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黑松和马尾松在接种早期(接种4 h后)针叶内H2O2含量(分别为(470.01±47.20)μmol/g和(232.33±9.42)μmol/g)远高于火炬松((145.46± 11.86)μmol/g),但在接种72 h后,火炬松针叶内H2O2含量上升幅度较大,且在达到峰值后下降幅度比黑松和马尾松的小。3种松树接种松材线虫后的POD和APX酶活性均出现两次高 峰值,峰值从大到小均为:黑松、马尾松、火炬松,且在达第1次活性高峰时感病松树上升快,在达第2次活性峰时抗病的火炬松上升快。这表明不同抗性松树接种松材线虫后,其 体内H2O2含量、POD和APX酶活性变化差异与其抗性存在密切关系,H2O2含量的积累程度对松树抗病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吉安县是江西省马尾松、湿地松的主要产区之一,但大量松树针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叙述了松树针叶的综合利用方法及其在各方面的经济价值,对开发利用吉安县的松树针叶资源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活性的生物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不仅能伤害湿地松、火炬松等寄主植物的幼苗、针叶、根及愈伤组织,对非寄主植物水花生、紫茎泽兰的叶片也有伤害作用。在试验的几种生测材料中,湿地松愈伤组织对毒素伤害最敏感,湿地松幼苗、幼针叶,火炬松幼针叶和紫茎泽兰叶片次之,湿地松幼根、老针叶,火炬松老针叶,水花生和小麦叶片最不敏感。根据生测材料的敏感程度及表现症状的特异性分析可知,用湿地松、火炬松幼苗和幼针叶作生测材料较好,比较针刺法、浸渍法和涂抹法等几种生测方法表明,用针刺法接种毒素效果最好,其反应速度快,用量少,症状明显。因此建议在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生物检测中,以湿地松或火炬松幼苗或幼针叶作为材料,采用针刺法。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超氧自由基(O2)动态变化与寄主组织病变的关系,对黑松、马尾松和火炬松与松材线虫互作中的O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松树在接种早期(接种后4 h)O2含量增幅和SOD活性大小依次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且抗性松树上升幅度大,抗性松树受害较感病松树轻;至接种后期(接种后72 h至120 h)3种松树体内O2含量和SOD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火炬松病程发展较黑松和马尾松慢(马尾松慢于黑松),受害轻.这表明不同抗性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其体内O2和SOD酶活变化与寄主组织病变密切相关,超氧自由基可能是松树受松材线虫侵染后介导抗病信号转导的重要信号物质.  相似文献   

7.
对从美国引进的火炬松第1代种子园21个家系,并以国内早期引进的2个火炬松家系,湿地松与马尾松家系各1个为对照,在福建闽侯南屿国有林场开展引种栽培与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火炬松的生长优于湿地松、马尾松,各家系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等性状上有着显著差异,根据性状综合表现选择出6个优良家系以供生产上推广应用.但我省造林的主要树种马尾松保持高速生长势头,仍具有推广造林潜力.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1983~1985年,在江苏省溧水林场对马尾松毛虫室内外取食针叶量、自然虫害和人工剪叶模拟虫害以及各种防治方法的效益等进行了测定和调查。结果表明,松毛虫自然为害与人工剪叶模拟处理对树木生长量的影响是趋于一致的。稂据松树损失针叶量与树木生长损失量的关系,提出了该地区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9.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专化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用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粗提液处理湿地松、火炬松、黑松和马尾松的切根苗,发现湿地松和火炬松对毒素最为敏感,其次为马尾松,黑松最不敏感。毒素生测的结果与松树在田间自然感染的情况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不完全一致。不同湿地松抗病无性系对毒素的反应存在着差别,其中33 号所受伤害较轻,10 号及36 号较重。结合毒素薄层层析半定量试验,利用寄主愈伤组织对毒素的反应,发现毒素对寄主愈伤组织的最低作用浓度应在100 μg/m L 以下。试验了5 种杂草对毒素的反应,其中空心莲子草和稞草对毒素敏感。进一步研究利用毒素作为除草剂不失为毒素利用的一个新思路。上述研究表明该毒素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  相似文献   

10.
<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马尾松林危害最严重、分布最广泛的食叶害虫。为了预测这种害虫的发生数量和进行综合防治,我们采用生命表的方法,在浙江省余杭县长乐林场对湿地松林马尾松毛虫的各种死亡因子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分析了影响数量变动的各个因子的作用。本文报道的是1979年~1982年对越冬代松毛虫的研究结果,其它各代的考查材料将陆续整理成文。 马尾松毛虫在浙江余杭县一年发生2~3代,第一代发生期5月中旬~7月下旬,第二代7月下旬~10月上旬,第三代10月上旬到下一年的5月中旬。发生2代的年份,即第二代发育到下一年的5月中旬结束。马尾松毛虫以四龄幼虫越冬为主。这种害虫除危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外,也取食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和火炬松(Pinus taeda L.)。  相似文献   

11.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CryIAc)与半夏凝集素抗虫基因(Pta)的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转入番茄品系Micro Tom的子叶外植体中。经过共培养、除草剂筛选和分化再生,获得了24个具有除草剂抗性的株系。再将转化后的番茄植株经过PCR检测和Southern Blot检测,确定检测后呈阳性反应的株系为8个。通过小菜蛾幼虫初步抗性试验证明,转基因株系表现出较强的抗虫性。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番茄抗虫性和培育抗虫番茄新品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石砾山地开展不同类型林分造林试验,研究其持水能力和改土特性.结果表明湿地松厚荚相思混交林和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具有较强的持水性能,能较大地提高土壤肥力;而湿地松和马尾松纯林保水效果差,土壤肥力低.建议在石砾山地选择适应性广的阔叶树或针阔混交林造林以保持水土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3.
松枯梢病对湿地松,火炬松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闽侯县、长乐市等地湿地松、火炬松幼林的观察与调查分析表明,松枯梢病使湿地松当年新梢长和梢基部径生长分别降低56.73%和35.82%。感病新梢的长与径生长随着病害发展而减缓,至6月发病高峰后,其生长与健梢生长的差异明显加剧;病害严重程度与幼树的树高、胸径生长呈负相关。通过对南屿林场25块13 ̄17年生湿地松样地的该病危害损失测定,建立阿公枯梢病所致的湿地松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损失的估测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植物功能性状将植物与环境的结构、过程与功能有机联系起来,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探究马尾松叶功能性状对林龄和土壤养分的响应,揭示马尾松人工林对喀斯特环境的适应策略,为喀斯特地区更好地营造马尾松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黔西北地区14、26、33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来分析不同林龄对马尾松叶功能性状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8个叶功能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小的是有机碳(OC)含量,最大的是比叶面积(SLA),除SLA和叶面积(LA)外,其他叶功能性状均属弱变异;随着林龄的增长,马尾松叶功能性状值(除叶干物质含量外)均呈增长的趋势,各叶功能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全磷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不同林龄马尾松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土壤因子。【结论】不同林龄马尾松叶功能性状的差异表明马尾松针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性状的耦合协调或组合来适应环境。植物功能性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加强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15.
湿地松、火炬松种源抗褐斑病试验和抗病优树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用人工接种的方法比较国内的八个湿地松种源对松针褐斑病的感病性的结果表明,不同湿地松种源间感病性有差别,但没有达到可以利用它们进行病害防治的程度。自然感染的美国七个湿地松种源和十个火炬松种源也都表现高度感病。湿地松,黑松和火炬松是高度感病的树种,短叶松、长叶松和沙松感病中等,马尾松是高度抗病的。在松针褐斑病流行的湿地松幼林中选择了47株抗病优树,用自然感染法对各优树无性系的感病性测定表明,约有1/2的优树无性系是高度抗病的。  相似文献   

16.
湿地松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章旗  黄永利  陈寿莲 《广西科学》2000,7(3):206-209,224
于1983年、1984年在广西南宁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引种美国8个州47个湿地松(Pinus eliottii)种源。以广东台山湿地松种子园、安徽马鞍山火炬松(Pinus taeda)和本地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或5次,试验表明,湿地松种源间生长差异显著,其生长性状的变异属地理渐变型,其它性状的变异则属随机型。优良种源主要分布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到  相似文献   

17.
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松材线虫病的研究方面,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松材线虫在整个病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多数学者认为松材线虫是唯一病原,还有认为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与松材线虫一起导致发病。在致病机理的研究中,有三种主要观点:(1)松材线虫分泌的酶破坏了松树薄壁细胞的壁和膜,导致松树死亡;(2)松材线虫入侵松树后,松树体内出现了导致松树死亡的毒素;(3)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木质部内挥发性物质增加,管胞中形成了空洞,致使松树体内水分输导受阻,松树萎蔫死亡。在松树对松材线虫的抗性方面,树种之间抗性的差异性较显著,而同种松树不同地理种源之间抗性的差异性的显著程度因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18.
鄂西北主要造林树种耐旱生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苗木水分胁迫试验,对鄂西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的耐旱生理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着重分析了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湿地松、杉木、刺槐、侧柏、沙棘(引种)、柠条(引种)等树种的形态、水分生理、生理代谢等指标的变化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对以上苗木耐旱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供试苗木都具有较强抗旱性能,而其中柠条、侧柏抗旱能力比湿地松、杉木、刺槐、沙棘的要强。  相似文献   

19.
应用20%三唑磷乳油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幼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00~1600倍液防治第一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90.4%,防治≥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89.1%~95.8%;防治第二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71.9~90.7%;防治第三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73.4%~91.7%.在本试验设计浓度范围内,三唑磷乳油的杀虫效果(包括残留药效)均是随浓度的增大而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菌根菌对宿主植物光合性能的影响,研究了6种经外生菌根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华美牛肝菌(Boletus speciosus)、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紫金蜡蘑(Laccaria aemthystea)、黄豹斑鹅(Amanita pantherina))处理的马尾松、湿地松和黑松菌根苗针叶的叶绿素含量差异 和针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外生菌根菌能明显提高马尾松、湿地松和黑松菌根苗针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及其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ФPSⅡ、ETR)。各外生菌根菌处 理中,美味牛肝菌、华美牛肝菌、彩色豆马勃3种处理对松苗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大,菌根苗的针叶实际光化学效率也较高。马尾松各菌根苗中紫金蜡蘑处理的PSⅡ电子传递速率较 高,湿地松各菌根苗中彩色豆马勃处理的PSⅡ电子传递速率较高,黑松各菌根苗中则以紫金蜡蘑、华美牛肝菌处理的PSⅡ电子传递速率较高。各松种菌根苗叶绿素含量与菌根苗实 际光化学速率(ФPSⅡ)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