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马尾松毛虫具有抗虫性松树的筛选试验,表明无论田间观察和室内饲养,湿地松、火炬松对马尾松毛虫都具有抗虫性,均可作为抗源树种。而湿地松对马尾松毛虫具有抗性,可能与该松树的松叶的物理性状有密切关系,因其针叶粗硬,分泌多量松脂,一、二龄令幼虫往往在咬食松叶后被粘住不能挣脱而死亡;火炬松却因其针叶所含营养成份或次生代谢物不利于松毛虫的生长发育,因而从长远考虑,火炬松作为抗源树种比湿地松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试验初步说明,抗虫树种在养虫笼中受到严重感染的情况下,会逐步丧失其抗虫性能,但在自然条件下,究竟要经过多长时间才会丧失抗虫性能,这一问题须进一步对抗虫机制,抗性遗传方式和害虫生物型的深入研究,才能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正>通过8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幼虫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明确了该虫在宁溧山区一年发生2~3代,以2代为主,幼虫一生为害针叶量接近3000cm,折合鲜重13.4g,干重5.04g。不同性别的幼虫取食量和排粪量均有显著差异,末龄幼虫为害量占总为害量的70%以上。幼龄林上的幼虫越冬期大都在梢头针叶丛中。  相似文献   

3.
叶本莹 《安徽科技》2007,(12):33-34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松树的主要害虫,取食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等松树的针叶,严重发生时将松树针叶吃完,导致松树死亡.  相似文献   

4.
黄建彬 《广东科技》2014,(18):143-144
松树作为一种针叶树种,在诏安县的树种结构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结合诏安县基本情况,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对诏安县松林造成危害的马尾松毛虫、松褐天牛、松材线虫病等三种主要有害生物,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文山市文山松毛虫虫害的发生程度与关键因子、营养、气候条件的关系,提出防治文山松毛虫虫害的措施和方法,为预防和控制文山松毛虫虫害的发生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应用20%三唑磷乳油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幼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00~1600倍液防治第一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90.4%,防治≥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89.1%~95.8%;防治第二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71.9~90.7%;防治第三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73.4%~91.7%.在本试验设计浓度范围内,三唑磷乳油的杀虫效果(包括残留药效)均是随浓度的增大而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7.
择取国家森防总站2009—2013年辽宁省林木虫害大数据,根据林木虫害时空复杂性,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影响域的虫害关系网络构造方法.以昆虫生活习性确定时间影响范围,以虫害危害等级确定空间影响范围,并将松毛虫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松毛虫虫害关系网络为无标度网络,服从幂律分布;松毛虫传播扩散快;虫害易聚集发生;网络拓扑具有鲁棒性.该建网方法能够反映真实世界,是解读林木虫害大数据的有效方法.期待通过本文对松毛虫虫害关系网络的复杂网络理论分析,能对实际林木虫害防治工作中防治策略的制定及防控力度的估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马尾松林危害最严重、分布最广泛的食叶害虫。为了预测这种害虫的发生数量和进行综合防治,我们采用生命表的方法,在浙江省余杭县长乐林场对湿地松林马尾松毛虫的各种死亡因子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分析了影响数量变动的各个因子的作用。本文报道的是1979年~1982年对越冬代松毛虫的研究结果,其它各代的考查材料将陆续整理成文。 马尾松毛虫在浙江余杭县一年发生2~3代,第一代发生期5月中旬~7月下旬,第二代7月下旬~10月上旬,第三代10月上旬到下一年的5月中旬。发生2代的年份,即第二代发育到下一年的5月中旬结束。马尾松毛虫以四龄幼虫越冬为主。这种害虫除危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外,也取食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和火炬松(Pinus taeda L.)。  相似文献   

9.
以马尾松针叶野外高光谱测量数据和叶微量元素含量为基础,分析了铅锌矿区和对照区马尾松针叶反射光谱特征和红边效应,对蓝移偏移量和叶绿素归一化指数与叶主要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做了分析.结果表明:矿区马尾松针叶在近红外区域反射率要低于对照区,马尾松针叶红边位置发生了6~19 nm的蓝移,马尾松针叶红边蓝移偏移量与铅、锌两种元素含量成正相关,叶绿素归一化指数与铅、锌、锰3种元素含量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灾变模型在马尾松毛虫灾级预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灰色理论中的灾变模型以及灰色区间模型,对马尾松毛虫灾级进行了模拟、预测和分析,从而给出了一个预测马尾松毛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和阐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保留木、套种树种和自然更新树种生长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5种不同强度(0%,20%,30%,40%和50%)间伐后,套种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润楠(Machilus pingii)3个乡土阔叶树种,每种强度设3次重复,每个套种树种密度均为120株/hm^2,2013年8月对所有样地(共15个,每个样地面积为600m^2)的马尾松保留木、套种树种和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树种进行每木调查,记录种名、胸径和树高等。【结果】间伐处理8年后,不同间伐处理间林分保留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P〈0.001,树高:P=0.001,蓄积量:P=0.008);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林分蓄积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少。间伐促进了3个套种树种幼树的生长,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米老排在50%间伐林分下生长最优,而红锥和润楠以40%间伐林分较优,前者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后者。间伐显著的提高了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林木株数,与对照处理(100±25株/hm^2)相比,20%,30%,40%和50%间伐林分分别是对照处理的8.72倍、11.22倍、11.06倍和13.78倍;间伐显著提高了自然更新林木的树高生长,而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结论】从人工林木材生产、套种树种生长和自然更新树种生长情况分析,采用30%或40%的间伐强度和套种优质乡土阔叶树是马尾松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削度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树干直径随树高变化的情况,基于地基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er, TLS)的高精度三维点云数据建立准确的削度方程并进行立木材积估算,对活立木尺度的材积估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江苏省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获取4块样地的TLS点云数据,通过MATLAB 2020a软件计算点云平坦度和法向量以提取单木主干,采用圆拟合方法进行不同高度处的直径拟合,利用32株样木的数据,选取6种削度模型进行建模,得到杨树树干削度方程最优拟合模型,并进行材积估算。【结果】利用TLS数据提取的胸径能替代实测胸径,其平均误差小于0.90 cm。通过对6种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Schumacher and Hall模型为该地区杨树削度方程最优拟合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84,均方根误差为1.00 cm,相对百分误差为2.79%,平均预估误差为0.271%。利用Schumacher and Hall 削度方程最优拟合模型进行活立木材积的估算,经与二元材积方程估计结果进行对比,其相对差异为3.34%,二者在统计上无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法可以减少地面调查对树木造成的永久性破坏,为人工林的蓄积量调查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树木的生长是否也存在突变的问题,将突变论的尖角模型理论应用于我国北方——内蒙古赤峰市旺业甸林场10个常见树种单木材积的测定和计算。选取10个北方常见树种,对其树高(H)、胸径(D)、材积(V)、地径(D0)等参数进行测定,并以此作为真值,利用改进差分进化算法对建立的"材积–树高–胸径"模型进行内符合精度检验,利用边缘树种对模型进行外符合精度检验,比较模型计算值与仪器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在经过一定的迭代之后,结果表明:模型的总体相对误差RS在[0.001,0.05]范围,平均相对误差E在[-0.11,0.02]范围,总体预估精度P大于80%,说明模型拟合较好,即突变论中的尖角模型理论适用于我国北方10个树种单木材积模型的建立,同时说明随着树木的不断生长,当树高达到一定高度时,材积将遵循突变论的尖角模型理论。这是突变论的尖角模型理论首次应用到单木材积的测定,并得到较好的拟合结果。同时,在不连续的测量状态下建立的突变低维模型为树木材积的研究和各树种间的空间竞争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激光雷达在获取树高和冠幅等森林资源信息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构建基于树高和冠幅的二元立木材积模型,可为激光雷达技术在森林蓄积量估测应用中提供计量依据。通过测定广西桉树(Eucalyptus)典型分布区448株样木的树高、冠幅、胸径等因子,采用非线性回归估计方法建立树高冠幅二元材积模型、树高一元材积模型、胸径树高二元材积模型、胸径一元材积模型和冠幅一元材积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评价。建立的5个模型确定系数分别为0.969,0.875,0.994,0.945和0.588,总体误差分别为0.29%、-1.94%、-0.26%、1.88%和-2.82%,模型预估精度分别为97.75%、95.38%、99.14%、96.95%和91.72%;树高冠幅二元材积模型的模型总体检验、分树种检验、分段检验、分区检验和五折交叉检验,均符合林业数表编制的相关要求。树高冠幅二元材积模型各项指标显著优于树高一元材积模型和冠幅一元材积模型,与胸径树高二元材积模型接近,完全符合林业数表编制要求,可应用于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15.
<正>杉木无性系种子园的面积3.0公顷,包括46个无性系,于1966年进行嫁接。实生苗种子园的面积0.6公顷,包括30个自由授粉的家系,于1967年栽植。 根据子代测定的结果,优良母树的后代,在相同立地条件和一致的经营管理下,在7年生时,材积生长比一般对照大“14—39%;种子园的后代则比对照大33—74%。然而,当半同胞子代在四个不同地点测定时,其树高生长比对照大6—22%。 7—13年生的杉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广义遗传力是按家系和单株估算的。单株树的树高和材积遗传力估值是0.2,而直径的遗传力估值为0.3。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力估值是0.4。2—4年生时,全同胞家系树高狭义遗传力估值是0.3。 期望遗传效益是在各种不同选择强度下计算的(P_1=0.01;P_2=0.1,0.2和0.3;P_3=0.01,0.02和0.05)。对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在材积生产和其它生长性状方面的遗传效益进行预测。杉木各生长性状的遗传效益的估值如下:树高6.54一6.7.%,胸径19.12—19.68%,材积27.38—23.09%。然而,从第一代实生苗种子园在胸径生长方面预测的遗传效益值接近于20—26%。 第二代亲木的选择是在于代测定的材料中进行的。当假定把整个杉木育种方案的成木与期待增加的收益结合起来考虑时,其所得到的净收入值,证实了子代测定的实用价值。研究证明,每一公顷种子园的期待净收入元。  相似文献   

16.
青钱柳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青钱柳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多用途树种,研究青钱柳幼树地上部分生物量生长规律,为发展叶用林提供依据。【方法】以6年生的青钱柳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特性及生物量的分配进行了研究,同时选取了37株样木进行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相关测树因子的分析评价,从19个生物量模型中进行筛选,构建了青钱柳人工林各生物量组分及地上部分生物量与相关测树因子的预估方程。【结果】青钱柳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W)与胸径(D)具有高度相关性,筛选的4个模型均以胸径作为自变量,则:①干生物量模型 W=0.15 D2.1, R2=0.982;②枝生物量模型 W=0.05 D1.88, R2=0.864;③叶生物量模型 W=0.07 D1.55, R2=0.802;④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 W=0.28 D1.95, R2=0.976。【结论】不同密度下6年生青钱柳幼林生长尚未郁闭,受密度效应的影响较低,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分配模式基本相似,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由大到小表现为干(73%)> 枝(16%)> 叶(1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西南桦与红椎"丛状行间"同龄混交林的生长动态和树干形质特征,为其大径材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11年生西南桦与红椎"丛状行间"同龄混交林为对象,选取9株西南桦和10株红椎样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混交林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径阶蓄积构成、干形、冠高比和树干分杈率等。【结果】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的胸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1.0 cm)分别在第3~7年和第3~9年;红椎平均木的胸径生长速生期在第4~8年,优势木胸径生长速生期从第3年开始,直至第11年仍未结束。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的树高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1.0 cm),分别在第1~7年和第1~8年;红椎平均木的树高生长速生期主要在第3~7年,优势木树高的生长速生期在第1~7年。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0.01 m;)起始时间分别在第6年和第5年,二者直到第11年仍未结束。在造林后11年内,红椎平均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量仍处于缓慢增长期。从第4年起,西南桦平均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开始显著高于红椎平均木对应生长量(P<0.05);西南桦优势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分别从第5、8、5年开始显著高于红椎优势木对应总生长量(P<0.05)。二元材积模型(V=a×10-4×Db×Hc)对西南桦与红椎的单株材积拟合及预测效果较好。在11年生混交林中,西南桦和红椎的径阶蓄积分布近似正态分布,西南桦和红椎优良级干形的林木比率分别为67.71%和97.31%,两树种树干分杈率均低于6.0%。【结论】在中幼龄期,西南桦处于混交林上层。西南桦与红椎的"丛状行间"同龄混交经营,有利于塑造西南桦与红椎的优良树干形质和林木生活力。西南桦与红椎优势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速生期比其平均木的速生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西南桦与红椎"丛状行间"同龄混交林的生长动态和树干形质特征,为其大径材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11年生西南桦与红椎"丛状行间"同龄混交林为对象,选取9株西南桦和10株红椎样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混交林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径阶蓄积构成、干形、冠高比和树干分杈率等。【结果】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的胸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1.0 cm)分别在第3~7年和第3~9年;红椎平均木的胸径生长速生期在第4~8年,优势木胸径生长速生期从第3年开始,直至第11年仍未结束。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的树高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1.0 cm),分别在第1~7年和第1~8年;红椎平均木的树高生长速生期主要在第3~7年,优势木树高的生长速生期在第1~7年。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0.01 m;)起始时间分别在第6年和第5年,二者直到第11年仍未结束。在造林后11年内,红椎平均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量仍处于缓慢增长期。从第4年起,西南桦平均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开始显著高于红椎平均木对应生长量(P<0.05);西南桦优势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分别从第5、8、5年开始显著高于红椎优势木对应总生长量(P<0.05)。二元材积模型(V=a×10-4×Db×Hc)对西南桦与红椎的单株材积拟合及预测效果较好。在11年生混交林中,西南桦和红椎的径阶蓄积分布近似正态分布,西南桦和红椎优良级干形的林木比率分别为67.71%和97.31%,两树种树干分杈率均低于6.0%。【结论】在中幼龄期,西南桦处于混交林上层。西南桦与红椎的"丛状行间"同龄混交经营,有利于塑造西南桦与红椎的优良树干形质和林木生活力。西南桦与红椎优势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速生期比其平均木的速生期长。  相似文献   

19.
以15 a生马尾松子代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51个家系及1个对照的树高、胸径、地径等生长性状,计算其家系遗传力、单株遗传力、变异系数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等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材积变异系数分别为12.37%,27.55%和57.85%,优树子代性状生长表现较好,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潜力;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分别高达79.87%,65.23%和66.6%.以各性状平均值+1/4标准差为临界值,按材积、胸径、树高4∶3∶3进行综合评价,选择7个生长表现好的家系,其树高、胸径、材积平均值为11.08 m,14.45 cm和0.095 9 m3,分别比对照高6.6%,21.3%和37.8%,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4.22%,7.84%和18.29%.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南方红豆杉幼林修枝技术,以福建省13年生南方红豆杉为研究对象,分析修枝木的树高、胸径与修枝强度对修枝2年后的林木生长与干形形质的影响。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依据参试的31株南方红豆杉单木修枝后的生长及形质性状的综合得分值进行系统聚类,确定最优的修枝木类群,估算最优类群总体参数,实现目标树修枝精确且优化。结果表明:修枝对单株材积和形数的影响随着修枝时间推移而变大; 2年后修枝木的树高、胸径与修枝强度对修枝后的生长与干形形质有着显著影响,进行目标树选择与修枝强度优化十分必要。在99%置信区间内,南方红豆杉目标树合理的修枝强度(相对高)为0.272 9~0.319 1,目标树要求树高501.55~527.45 cm,胸径11.93~13.56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