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湿地松、火炬松种源抗褐斑病试验和抗病优树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用人工接种的方法比较国内的八个湿地松种源对松针褐斑病的感病性的结果表明,不同湿地松种源间感病性有差别,但没有达到可以利用它们进行病害防治的程度。自然感染的美国七个湿地松种源和十个火炬松种源也都表现高度感病。湿地松,黑松和火炬松是高度感病的树种,短叶松、长叶松和沙松感病中等,马尾松是高度抗病的。在松针褐斑病流行的湿地松幼林中选择了47株抗病优树,用自然感染法对各优树无性系的感病性测定表明,约有1/2的优树无性系是高度抗病的。  相似文献   
2.
松针褐斑病在湿地松幼林中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幼林中松针褐斑  相似文献   
3.
由松针褐斑病菌Lecanosticta acicola(Th(?)m)sydow引起的松针褐斑病在我国南方引种的国外松林中为害严重,1982~1983年在福建沙县官庄林场的研究表明,病菌在病叶及病死叶中越冬,分生孢子只有在雨天才能释放。但日降雨量低于1.7mm时也不能释放。用人工模拟降雨淋洗病叶时,不论雨势大小和病叶上孢子形成的数量如何,都以淋洗开始15~30min时孢子释放量最大,1h后急剧减少,2h后继续缓慢下降。1983年3~11月,每隔5天采集感病湿地松针叶,用人工模拟降雨(6mm/h)淋洗30min,计算淋洗雨水中孢子数,结果表明在湿地松林分中,试验时间内病叶上都有孢子形成,但以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最多,9~10月较多。分生孢子的寿命较短,在载玻片上室温下不超过45d,在5℃下不超过70d。  相似文献   
4.
松针褐斑病调查和病原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中国南方自七十年代以来广泛引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和火炬松(P.laeda)营造用材林。1978年首先在福建发现松针褐斑病,使数千亩国外松林遭受毁灭性损失。1981~1985年的调查表明,湿地松、火炬松和日本黑松(Pinus thunbergii)是高度感病树种;长叶松(P.palustris)、短叶松(P.echinata),加勒比松(P.caribaea)和砂松(P.clausa)感病较轻;而乡土树种马尾松(P.massoniana)和黄山松(P.taiwanensis)高度抗病,海南五针松(P.fenzeliana)未见发病。病害分布很广,已在福建、浙江、江西、江苏、安徽、广东和广西等7个省区的48个县市发现,病原菌鉴定为Lecanosticta acicola (Th(?)m.)Sydow,它是子囊菌Scirrhia acicola (Drian.) Siggers的无性阶段,但有性阶段在中国尚未发现。文章对病害症状和病原菌形态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