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松梢枯病防治新技术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杨酸和多效唑预处理可以减轻湿地松梢枯病的发生、水杨酸的效果尤佳。病原孢子萌发试验证明,多效唑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而水杨酸对病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无抑制作用。因此认为水杨酸处理后是通过增强湿地松的抗性来抑制梢枯病的发生。经水杨酸和多效唑处理后,嫩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上升。SOD在湿地松抗梢枯病上可能起积极作用。较高浓度的水杨酸及阿斯匹林引起嫩梢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下降。说  相似文献   

2.
红栀子白纹羽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红栀子根部病害的调查、室内保湿培养、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红栀子黄叶、枯梢甚至于死亡等明显症状的主要病原菌为白纹羽病菌(Ruselliniu necutrix褐座坚壳菌)。病害在低洼潮湿或排水不良的高温季节,5—8月蔓延很快,药剂防治试验以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0倍、25%果病克星乳油800倍防治红栀子白纹羽根部病害90天后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77.6%和73.2%。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枯梢病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病害,东北地区、华北、西北等省区均有发生,被害林木轻成造成枯梢,重者树冠变形甚至整株枯死。本文从枯梢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诱因等方面做了阐述,并提供了基本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坡位和施肥处理的油茶苗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腐熟笋壳后,油茶苗地径和新梢长分别为0.78和12.77 cm,对苗木生长有显著影响;不同坡位样地内的下坡位新梢长为15.15 cm,存在显著差异,而地径和冠幅差异不显著,地径、冠幅、新梢长均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  相似文献   

5.
毛竹枯梢病的调查,开始于1960年。从1963年起,原中国林科院先后进行了研究,证明是病害。近几年来,我们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了“三结合”的群众性科学实验运动,对该病的研究有了较快的进展。通过病情调查,室内病菌的分离培养和林间病理接种试验,进一步证实毛竹枯梢病是由子囊菌所致病害(该菌学名正在鉴定)。去年又先后在老竹病枝、病梢和林地枯枝、篱笆、棚架上发现病菌子实体,初步确定病菌  相似文献   

6.
在福州郊区丘陵山地通过湿地松引种栽培表明,该树种生长较快,适应性强.通过集约经营32年,其平均树高、胸径及蓄积量分别可以达到33.9%、54.9%与203.4%;而一般造林的湿地松(对照)林分仅为12.1m、18.4cm、189.6m3/hm2相比,前者比后者林分平均树高、胸径、蓄积量三项指标分别增长幅度为33.9%、54.9%与203.4%,是福州市郊县较大面积引种湿地松培育大径材成功的实例,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松树枯梢病的发生与土壤条件关系密切。砂质土和粘质土壤上生长的松树病害发生严重,而相同条件下壤土上生长的松树,病害发生要轻。土壤水分状况对病害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相对长期土壤水分亏缺的土壤上生长的松树其病害明显严重。土壤厚度、肥力状况及疏松度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相对要小些。20~30 cm层的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而水解氮、有效钾、土壤密度和土壤pH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8.
用嫁接的方法建立湿地松种子园,具有许多优点。但是,湿地松是从国外引进的,在种子园营造的嫁接过程中,如何解决当前接穗不足,仍是一个较大的问题。我们观察到湿地松萌发新梢的部位是多方面的,不但在主梢和侧枝的顶端能抽出新梢,而且在轮枝的腋间也可以抽出新梢。我们曾在1974年和1975年连续两年,将湿地松新抽的带皮侧梢,嫁接在马尾松砧木上,成活率高达83.3~88.9%,为增加接穗开辟了一条途径。 1974年嫁接成活的植株,其生长情况如表。  相似文献   

9.
周秀华  崔磊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0):69-70,74
对螺卷毛壳(Chaetomium cochliodes)与樟子松枯梢病原菌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进行对峙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螺卷毛壳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在56h对病原菌的相对抑制效果最高值达到6.16,可以作为樟子松枯梢病生物防治菌种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稻纹枯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俗称烂脚病,花脚杆。该病由立枯丝核菌Rhizctonia solani引起,是我国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随着水稻优质高产品种的推广和高肥密植技术的应用,有的高肥地块感病品种发病率高达100%,病情指数达75.69%,产量损失30%以上。纹枯病达到8级(剑叶)时,损失为41.40%。在不防治的情况下,实际减产率早、晚稻分别达15.53%,17.78%。鉴于国内近几年水稻纹枯病又有抬头趋势,笔者将各家的研究进展情况加以综述,以供各地科研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松针褐斑病调查和病原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中国南方自七十年代以来广泛引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和火炬松(P.laeda)营造用材林。1978年首先在福建发现松针褐斑病,使数千亩国外松林遭受毁灭性损失。1981~1985年的调查表明,湿地松、火炬松和日本黑松(Pinus thunbergii)是高度感病树种;长叶松(P.palustris)、短叶松(P.echinata),加勒比松(P.caribaea)和砂松(P.clausa)感病较轻;而乡土树种马尾松(P.massoniana)和黄山松(P.taiwanensis)高度抗病,海南五针松(P.fenzeliana)未见发病。病害分布很广,已在福建、浙江、江西、江苏、安徽、广东和广西等7个省区的48个县市发现,病原菌鉴定为Lecanosticta acicola (Th(?)m.)Sydow,它是子囊菌Scirrhia acicola (Drian.) Siggers的无性阶段,但有性阶段在中国尚未发现。文章对病害症状和病原菌形态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老顶山人工油松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拔1200—1300m处的28年生油松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研究。乔木层的生物量采用回归模型预测,其为:油松W树干=2.316(D2H)0.658,W(枝条)=1.313(D2H)0.989,W叶子=1.412(D2H)0.831和W(根条)=1.589(D2H)0.753,灌木和草本植物用表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6月份人工油松林的总生物量为43.470g/ha,其中乔木层35.679吨/公顷,林下灌木及草本层7.791t/ha。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中国起源的松属三个种的胰酶—吉姆萨C—带核型.马尾松、油松、黄山松的中间带分别为34,24,24条,着丝粒带分别为18,20,20条,而对于一条染色体臂来说,最多出现一条或二条中间带.所有带纹的形态相似.而大小各异.在同一有丝分裂相中,中间带到着丝粒的距离相等(在仅出现一条带的臂上).三个种C—带在分布上的主要区别是:马尾松有一条染色体不显任何带,而油松和黄山松所有染色体均显带.  相似文献   

14.
首次研究了国产湿地松及云南松树皮单宁的化学组成。二者均为聚合的原花青定。在组成单元中,前者以2,3-顺式为主,后者含2,3-反式单元较多。对单宁的分子量,甲醛值及凝胶时间也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油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松人工林中设置标准地,分别径阶选定样木,测定根径大于1厘米的根系生物量,用土柱法测定根径小于1厘米的根系生物量。结果表明,35年生人工林每公顷根系生物量占林木总生物量的14.32%,根系生物量与林木径阶的变化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根径小于1厘米的根系集中分布于0-20厘米的土层中。  相似文献   

16.
在光镜下观察了松属(Pinus L.)14种、1变种茎次生韧皮部结构,并对亚属间及一些种间差异进行了比较,主要结果为:(1)各种茎次生韧皮部结构基本一致。次生韧皮部由轴向和径向两个系统构成。轴向系统的主要成分为筛胞、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含晶细胞和径向片;径向系统由单列和纺锤形两类射线组成。与具功能韧皮部相比,不具功能韧皮部的组成分子在形态、结构及排列上均发生显著变化。(2)次生韧皮部分层现象,射线扩张现象,树脂道密度,含晶细胞频率,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后合物含量,射线高度,以及筛胞长度、径向宽度和弦向宽度,筛域直径,直立射线细胞高度和径向宽度等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但无明显的规律。(3)两亚属在晶体形状和长度、树脂道上皮细胞数(具功能或刚失去功能的韧皮部)等方面有较稳定的差异,可作为属内分类的进一步证据。  相似文献   

17.
周敦强 《武夷科学》2006,22(1):117-122
对5年生不同苗木马尾松幼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造林苗木以选择马尾松切根裸根苗为宜,不同施肥处理的幼林树高和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以施复合肥效果最好,树高和胸径增长率为40.79%和61.19%,单施P肥效果次之,树高和胸径增长率为31.41%和43.58%,单施K肥也有明显效果,而单施N肥则效果不显著,说明我省红壤严重缺磷肥,造林施肥宜选用磷肥为主,少量施钾肥,氮肥在马尾松幼林地上可不施用,或少量施用,尽量做到合理施肥,以提高林地施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晋西油松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样地法和模型研究了晋西油松人工林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结果为:(1)油松各类测树指标、地上部分各类营养部分生物量两两之间都有显著关系,但它们与果生物量的关系不显著。(2)CAR模型与VAR模型的估计效果都较好,但相对来说以VAR模型优于CAR模型。(3)依据相关指数(R2),筛选各类生物量估计的最优模型:其中,树干为Wt=a(D2H)b,其他各营养部分为W=aDb。(4)该区油松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与生产力分别为25.5506t/ha和1.1109t/ha/y,以干>枝>叶>果。(5)油松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与生产力主要集中在中下部,从基部朝上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9.
黄山松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离散分布的理论拟合、聚集强度指数的测定和格局纹理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群落中黄山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黄山松幼年期趋于聚集分布,以后逐渐过渡到随机分布。主要由于种内、种间竞争及光照等因子的作用。而不同林型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也与土壤、光照、海拔等因子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本试验对用PEG处理的古船壳板(杉木、松木)进行了物理和化学测定,并以普通杉木和松木作比较。实验证明,PEG几乎可满足古木保存中的全部要求,用PEG处理古木是可行的最有效的方法。从稳定古木尺寸和抗湿的要求来看,以用PEG4,000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