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发挥大豆深加工技术优势,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我省大豆深加工现状及国外发展趋势,分析了大豆深加工制品原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农业育种及栽培技术的要求,探讨了大豆精深加工的开发方向,及加速大豆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应采取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红枣深加工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国内红枣种植和深加工现状,针对我国红枣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促进红枣深加工及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我国茶叶深加工业发展概况,从原料、加工过程和相关法规标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主要茶叶深加工产品生产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我国主要茶叶深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如今,中国电视新闻的"同质化"现象已经成为制约电视媒体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为谋求电视的进一步发展,电视新闻从业者应该在"信息深加工"方面下功夫.因此,对信息深加工的研究理应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话题.本文将对当前我国电视新闻在信息深加工方面的现状、原则、方法做简单分析,探寻电视新闻信息深加工的途径,以期对电视新闻从业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铜梁县的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重点发展以小麦、薯类、稻米深加工,粮食制品加工,肉、蛋及饲料加工,优质鱼深加工,蔬菜制品加工,皮毛(绒)制品加工,纸浆生产和造纸业等,才能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6.
大连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的重要意义。在分析大连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大连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深加工业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业向农村转移,健全农产品深加工质量管理体系,寻找大连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的新机遇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工业聚乙烯醇生产中副产大量醋酸甲酯,对醋酸甲酯的高效利用有利于促进聚乙烯醇行业的发展.本文综述了醋酸甲酯深加工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包括羟醛缩合反应、羰基化反应、加氢反应、酯交换反应和水解反应,对促进醋酸甲酯的深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发展中国农业工程的几个关键问题 ,如发展高新技术 ,发展高等教育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发展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山西与国内外不锈钢深加工的比较分析,提出山西发展不锈钢及深加工的对策建议,以期对相关部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农产品收益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农产品的深加工在解决这一问题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其发展状况标志着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业,对调整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论述了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现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动物性食品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食品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蜡样芽胞杆菌是动物性食品中常见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蜡样芽胞杆菌的建模及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所开展的研究,对肉类、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等食物中建立的生长模型与失活模型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概述了动态变化环境下的界面模型研究及模型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对蜡样芽胞杆菌预测建模的研究及应用提出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L-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一种非蛋白氨基酸,是茶叶的主要功能成分,具有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松弛神经紧张等生理活性作用,有益于机体健康。目前L-茶氨酸生理功效的评价也已成为现代医学和食品科学的研究热点,但其作用机制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2014年L-茶氨酸已被新增为新型食品原料,但在国内市场上尚罕见以L-茶氨酸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其在新药、保健食品等方面的开发和利用更是远远不够。综述了L-茶氨酸对机体的抗氧化调节作用及其下调炎症因子、调控线粒体凋亡通路和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减少促凋亡信号引起的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等机理的研究进展,旨在为L-茶氨酸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L-茶氨酸作为功能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乳酸链球菌素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肉制品的生产、加工乃至消费过程中,其防腐保鲜一直深受重视,人们期望能使用安全、绿色并对人体完全无害的添加剂.乳酸链球菌素是由Lactococcus lactic菌株产生的一种无毒副作用、热稳定的小分子多肽,能抑制大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及其芽孢的生长和繁殖.研究显示,乳酸链球菌素既具有抑菌防腐作用,又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并已开始在食品行业大量应用,其作为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具有较佳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肉味香精的研究概况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述了肉味香精研究历程的三个阶段,着重介绍了通过模拟肉味物质的加热过程,利用Maillard反应制备热反应肉味香精的生产原理及工艺技术,其关键性生产原料是含硫氨基酸和还原糖,利用HVP或HAP来修饰整体香味,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进料.最后就其在方便面、熟肉制品产品中的应用做了详细说明,并指出更安全、更可靠、更天然的肉味香精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已成为医药、卫生、农业、畜牧业中不可缺少的产品 但在应用中,抗生素所产生的副作用,耐药性菌株的出现,长期作为动物饲料的添加剂,对动物以及人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无抗生素和化学添加剂、又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和畜产品已经成为消费者的共同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和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现代科学发现,由于在高度纯洁的条件下,新生儿不能及时从母体获得正常菌群,从而对某些感染和疾病高度敏感,容易患新生儿病,即所谓的高卫生综合症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动物身上 人为接种菌群,如利用健康鸡的肠道内容物或其培养物喂服雏鸡,可明显提高其抵抗能力,有效的控制沙门氏菌感染 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可行的方法,进而推动了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联盟区块链的水产养殖品质量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品作为人体所需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其食品安全一直广受人们关注。以水产养殖品为研究对象,采用GS1—128条形码标准、PBFT共识算法及hyperledger智能合约链码,设计开发了分层次多用户的水产养殖品质量追溯系统,利用Linux环境予以部署实现。系统提供了质量信息上链、追溯查询等功能,有效解决了食品质量信息的不透明和信息可篡改的问题。使消费者能够信任食品信息,同时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快速溯源追责,保障水产养殖品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在遵循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结果的基础上,采用主导因素法对国内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内蒙古自治区进行省级农业类限制开发区的划分.将全区的15个旗、县、市(区)划为省级农业类限制开发区,作为自治区主要的农畜产品供给区域,保障全区的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8.
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从文化资源分析的角度,探讨了旅游餐饮的内涵,分析归纳了旅游餐饮文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要适应市场变化,注重深层次挖掘餐饮文化资源,开发多种特色餐饮系列产品,提高旅游地的综合吸引力,促进旅游地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规制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国内相关研究已在购买意愿和企业增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鲜有学者对食品安全规制所引起的生产者福利损失进行探讨.运用水平位移模型考察食品安全规制对猪肉、牛羊肉和禽肉生产企业福利损失的影响.结果显示:供求价格弹性较小、消费需求较大的肉类生产企业所遭受的福利损失较大.其中,猪肉加工企业的福利损失最大,为304.869亿元,占其收入的8.76%;禽肉加工企业次之,为69.142亿元,占其收入的5.45%;而牛羊肉加工企业最小,为68.560亿元,占其收入的9.60%.另外,在食品安全规制影响下,不同类型的肉类加工企业具有不同的单位成本增加额和价格上升压力.每千克猪肉、牛羊肉和禽肉所承受的成本增加额分别为1.07,1.61,0.63元;3类肉产品的提价压力分别为8.76%,9.60%和5.45%.在结论性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控制福利损失与执行成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亚硝胺是一类危害性极高的化学致癌物,其中常见的有二甲基亚硝胺、二乙基亚硝胺、亚硝基吡咯烷、亚硝基哌啶和亚硝基二丁胺等,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极易生成。本文阐述了亚硝胺的形成机理、对人体的危害以及肉制品中影响亚硝胺形成的因素pH值、温度、食品添加剂、组织成分和微生物等。并对亚硝胺控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从减少前体物的摄入(控制亚硝酸盐、生物胺的用量)、亚硝胺形成的阻断及亚硝胺分解的促进(辐照降解和生物降解)等3方面进行阐述。目前对肉制品中亚硝胺的控制已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主要从阻来源、促去路2方面进行,这为实际生产中亚硝胺的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而关于利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来减少亚硝胺含量的方式探究需展开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