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科举制自隋唐建立以来,为培育栋梁、选拔人才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然而发展至清代,日趋没落腐败,在名与实、形与用等各方面的缺陷完全暴露出来,昭示着对其进行改革的必然之势,终致清末教育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2.
清代末年,自强运动首领和经世派学者的大力倡导下,数学教育得到了显著发展,并出现了一批职业化的数学教师.该文依据大量原始资料,对清末数学教师进行了初步统计,并进而对清末数学教师的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清末新式学堂的兴办,急需大量的新式教师,师范教育随之产生。重庆建立了师范学堂,并在辖境各地设置了多样化的师资培训机构,按照清末"新学制"的要求实施教育管理、安排课程和教学计划,并对中小学堂教师进行资格认定和考核。清末重庆的师范学堂为新式教育培养了所需的合格教师,推动了当地教育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进程,并对当代重庆的教师教育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末改废科举兴办学堂使中国教育开始向现代转型。经费不足一开始就成为各地兴学的一大困扰。文章通过对科举废除后,科场经费在中央与地方,地方省府厅州县之间的分配,探讨兴学陷入经费困境的原因。除了中古的生产不足于应付现代的教育外,清代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科举制度下国家重视人才的选拔而对育才投入不足的传统等等,都使得清末兴学的筹款困境重重。  相似文献   

5.
就清代治理、经营西藏的总体历史经验而论,清末西藏新政应该说是一次比较有声有色的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藏地区长期以来停滞不前的局面。然而,从总体上看,清末西藏新政又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错综复杂,而失败的结局又给我们诸多启迪。文章即从清末西藏新政的背景动因、运作结构和体制传统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梳理。  相似文献   

6.
文氏宗族于明正德嘉靖年间始迁萍乡,具备良好的物质基础、完善的宗族组织和优良的家风,清代成为萍乡的强宗大族,在萍乡传统社会时期积极参与地方事务,在清末有力地促进了萍乡社会的近代化变迁。  相似文献   

7.
读书治学,宜得门径,文献目录学作为读书治学的入门之学,清代学者王鸣盛说:“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大理文献目录学的发展相对于文献数量的发展来说是比较缓慢的,但大理文献目录学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文献目录著作并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大理文献目录学的发展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理近代数学教育史料收集整理,得出初等数学教育和高等数学教育的发展演变特点。初等数学教育历经学堂数学教育兴起到学校数学教育发展的演变过程;高等数学教育起步较晚,但华中大学在大理喜洲办学推动了大理高等数学教育的发展。了解上述演变特点,对当今数学教育改革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清代家庭教育小说的思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家庭教育小说是清代教育小说中以家庭教育为题材的一类小说。受中国文学注重教化的传统以及家庭教育小说自身题材、主旨的影响,清代家庭教育小说表现的思想主要是教育思想:重视品德教育,勤学与尊师教育;重视环境习染,身教严教,情感激励与感化教育。这一思想主要蕴含在清代家庭教育小说人物所选取的教育内容(教什么)和教育方法(怎样教)中。透过这些思想,可以看到教育小说家们受儒学传统影响而难以舍弃对现实的关心,希望借小说达到劝惩目的的创作意图,也让我们对清代教育、清代社会状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清末以杜文秀为首的滇西各民族起义所建立的大理政权,历时一十八年.极盛时,囊括五十三县,约占全省三分之二的地域,控制四分之三的人口,影响及川、黔,有力地打击了满清政府在西南的统治力量,它和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回民起义军的英勇斗争遥相呼应,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从而为辛亥革命扫除障碍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论清代贵州社学的发展与衰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前期,清政府曾沿袭明朝的地方教育体系,在贵州的广大城乡建立了社学,但由于清统治集团推行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政策,乾隆年间宣布裁革贵州境内的所有社学,社学从此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苏州画家黄向坚至云南大姚寻亲,其以寻亲旅途所历风物绘制了一系列以寻亲为主题的山水画,其中有数幅即以大理山水风物为描绘对象。参照大理风物的实际样貌,运用图像学的方法解读画面的景物构图、题跋印章以及风格情调,以窥探黄向坚作品的精神内涵,揭示黄向坚为代表的晚明文人画家对大理山水风物的认同与赞赏。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的陇中地区文风骎骎,人才蔚蔚。包括岷州在内的陇中地区士绅于同治、光绪朝科举中式后纷纷在桑梓兴办私塾教育,参与地方政治,为生存多方奔波,士绅阶层在清末民初社会转型时期的生计问题日益恶化,但身处如此困境的岷州士绅仍坚守传统文化阵地,推动地方教育事业进步,努力肩负起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的使命,并在新旧教育及思想的衔接上进行了有益地探索。  相似文献   

14.
虽然宋朝与大理国之间未发生过战争,但宋朝还是对大理国作出了富于军事攻击性的人性假定。这种假定体现在一些边吏的话语中,也体现在宋朝通过密切与大理国周边民族或民族政权的关系而建立起来的防御大理国的西南防御体系中。宋朝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假定,一个原因是宋朝认为大理国就是南诏国的继续,而南诏国具有很强的军事攻击性;另一个原因是宋朝当时受到富于军事攻击性的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严重的威胁。虽然宋朝的假定与具体事实不符,但还是取得了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清代的大理与中原地区一样有过“康乾盛世”,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丁兴旺。但后期,政治腐败,经济衰败,发生了以回族领袖杜文秀为首的农民大起义。被镇压后,人口锐减,生产下降,各族人民生计艰难。  相似文献   

16.
运用机制理论,对清末高教改革在新旧高教体制转换中的近代化意义、所引起的深刻变化及其内在矛盾作了分析,认为清末在高教改革开放方面的首次尝试,不仅建构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框架,而且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杜文秀起义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大理政权,形成了统一的指挥中心和一支集中统一的军队,并对所辖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社会公共管理;甘肃回民起义则没有提出明确的口号和主张,四大军事政治中心各自为战,未形成统一的指挥中心。因此,两次起义的政治目标不仅异于太平天国,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耐人寻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清朝时期的西藏社会体育活动,认为清朝中央政府在加强对西藏地方的治理和促进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在全社会掀起习武练功热潮,极大地促进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得不在宪政方面实行了一些改革。尽管这些改革最后失败了,但它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传统人治权威的弱化和近代法治权威的加强,促进了当时正在兴起的地方自治运动的发展,打破了“庶人不议”的政治参与格局,事实上成为我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重视儒学教化既是清朝崇儒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朝贯彻其治国方略、实现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清代的儒学教化具有制度化、大众化以及重视典型教育的特点,因而清代的儒学教化扎实有效,对清代地方社会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