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自花受粉的笋玉米幼胚为外植体建立了胚性细胞悬浮系,酶解游离原生质体通过液体浅层培养得到了再生植株;通过PEG法和电激法对原生质体进行了遗传转化,转化用外源基因是潮霉素抗性基因和BT基因,原生质体再生愈伤组织经潮霉素筛选后,PEG法和电激法获得抗性愈伤组织的频率分别为9 3%和8.9%,Southem-blotting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玉米抗性愈伤组织细胞基因组中,转基因工程植株的分化工作在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2.
以粳稻、空育131、垦鉴稻7号成熟胚、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受体材料.经两次抗性筛选后,转入分化培养基中分化培养后获得转基因小苗.成熟胚和幼胚的转化效果比较,幼胚优于成熟胚.将转化植株进行PCR鉴定,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植株中.  相似文献   

3.
用基因枪法转化水稻获得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从水稻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经继代培养后可以产生大量胚性愈伤组织.将分别含有苏云金杆菌δ-内毒素基因[CryⅠA(b)]、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的质粒混合包裹在金粉上轰击上述胚性愈伤组织.经过筛选和再生培养,得到92个系的潮霉素抗性再生植株.点杂交结果表明97.8%的抗性植株含有hpt基因,73.9%的植株同时含有CryⅠA(b)基因和hpt基因.Southernblot杂交分析进一步证实外源CryⅠA(b)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4.
利用基因枪法,以bar基因转化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的下胚轴愈伤组织,对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的PCR检测和点杂交分析表明,外源bar基因片段已经整合至高羊茅基因组中.同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的草丁膦涂抹实验发现,转基因植株对除草剂的耐性提高.  相似文献   

5.
根癌农杆菌介导AtNHX1基因转化小麦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利用根癌农杆菌对 3种基因型小麦进行了转化研究 .发现基因型对转化有明显影响 .将小麦品种烟优 36 1、烟 10 3、核生 3号的胚性愈伤组织用含报告基因NPTⅡ和抗盐基因Na H 反向转运AtNHX1的农杆菌菌株pROK2AT GV310 1感染和共培养后 ,用巴龙霉素 5 0 - 15 0mg L筛选抗性愈伤组织及转化植株 .对抗性植株的总DNA用AtNHX1基因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 ,目的基因的PCR阳性频率为 1.3(烟 10 3)和 2 .9% (核生 3号 ) .Southern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6.
采用携带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ptII和GUS基因的ubiquitin启动子驱动的表达载体pBI121/DREB1A的根癌农杆菌AGL1, 对多花黑麦草幼胚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进行了遗传转化,并优化了各种影响因素。胚性愈伤组织经根癌农杆菌感染和共培养后,用50mg/L巴龙霉素筛选抗性愈伤组织,待抗性愈伤组织在IB分化培养基上分化成苗后用25mg/L卡那霉素进一步筛选再生植株, 获得了部分抗性植株。抗性植株的总DNA用DREB1A基因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转化频率为2.14%,PCR-Southern blot进一步验证了转化植株基因组中含有该外源基因。各种影响转化效率因素的优化实验表明,当转化时菌液浓度的OD600为2.0、侵染时间为1h、共培养时间为2d、共培养温度为21℃及在共培养期间使用乙酰丁香酮等,均可明显提高转化频率。  相似文献   

7.
以小麦品种济南177、384、471的幼胚和济南177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质粒为pPPI2[含大麦黄矮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和GUS(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pPPI5(含CP基因)+pEmuGN(含GUS基因),用高速基因枪轰击钨粉质粒进入幼胚和胚性愈伤组织细胞.GUS基因的瞬间表达平均频率幼胚约为42%,愈伤组织为18.5%.转化处理后用PCR扩增技术检测植株中CP基因是否存在并稳定遗传.检测结果表明,来源于幼胚的T0代转化频率为2~9%(1993~1994年),并获得T1、T2和T3代稳定表达的转化植株.用愈伤组织转化,其转化频率3月龄者为0.4%;2年龄者为零.潮霉素(Hm)用于对转化幼胚和愈伤组织的筛选,低浓度时不能抑制非转化细胞的生长,高浓度则使细胞受伤害,不能再生正常健壮的植株  相似文献   

8.
用LBA4404/pCDH,Agl 1/pUNN2和Ag;P(无质粒)3种菌株分别转化小麦品种济南177、99P、核生3号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以及济南177的幼胚.其中以胚性愈伤组织为外植体,获得了转基因植株.PCR和PCR-Southem分析证实转化植株中包含了外源基因.通过染色体分析,发现胚性愈伤组织在农杆菌LBA4404侵染后形成的染色体削减比经Agl1侵染和未经感染的对照形成的染色体削减程度更大,甚至发现较多的染色体断片.分析了农杆菌菌株,材料的基因型,外植体类型,培养时间和温度以及筛选的时间和周期对于转化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芹菜愈伤组织转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根癌农杆菌C58C1(pBZ611)感染芹菜胚性愈伤组织,在筛选到的氯毒素抗性愈伤组织中检测到胭脂碱合成酶活性,表明外源基因基因已整合到芹菜细胞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转化愈伤组织可在无激素培养基上增殖并分化畸形苗。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抗原决定簇融合基因转化胡萝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是目前植物基因工程的一个研究热点,具有生产简单、成本较低、使用安全方便、易贮存等优点.本实验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以O型和A型口蹄疫抗原决定簇基因O21-O14-A21转化胡萝卜.通过筛选,获得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经胚状体再生得到156棵抗性苗.通过GUS染色检测,GUS报告基因在部分转化的愈伤组织中瞬时表达,并在部分抗性苗中稳定表达.对部分抗性植株进行PCR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目的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胡萝卜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1.
丰抗8号小麦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遗传转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丰抗8号小麦的幼胚为起始材料,建立了胚性悬浮细胞系.幼胚的取材时期、培养基的成份和选择继代的方法有明显的影响.取开花后12~14d的幼胚、增加无机盐离子和还原态氮的用量、挑选鲜黄致密及松脆类型的愈伤组织能显著地抑制空瘪型、长条型、弯弓形等不良细胞类型出现的频率,促进细胞向圆球型方向分裂生长.通过3个月的选择继代培养,获得了理想的松散状胚性愈伤组织;再经过MS2L和AA液体培养,约2个月后,建立起分散性好、颗粒小、增殖快的小麦悬浮细胞系.以新建立的胚性悬浮系为材料,进行基因枪转化,获得了GUS报告基因的短暂表达,平均短暂表达频率为17.1%.就如何筛选转基因小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抗除草剂旱稻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旱稻丹粳旱5-55、6-24、6-37的悬浮细胞及未成熟胚为受体材料,采用基因枪法将含BAR基因的pDM302质粒DNA导入旱稻细胞中,经PPT筛选获得抗性愈伤组织,筛选出的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完整的旱稻转基因植株。Southern分子杂交分析表明,外源BAR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内,抗除草剂试验结果表明,转化植株对0.01%Basta(有效成分为PPT)有一定程度的抗性,说明外源BAR  相似文献   

13.
几种水稻籼型恢复系和不育系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二系杂交水稻亲本籼型恢复系 2 88,198,112 5和籼型不育系株 1- s进行了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 ,建立了这些籼稻新品系的胚性愈伤组织高频诱导与再生系统及其基因枪转化系统 .它们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可达 87.4 % ,90 .6% ,78.9%和 88.0 % ;其分化率分别可达 60 .0 % ,4 5 .8% ,4 6.9%和 60 .6% ;其基因枪转化率分别可达 16.69% ,2 .65 % ,2 .0 4 %和 10 .78% ,并获得了一批可育的水稻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4.
用基因枪法将AGP基因导入水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水稻成熟种子的愈伤组织为受体,采用基因枪法将AGP基因导入水稻细胞,通过组织培养和抗性筛选,得到了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总DNA的PCR分析初步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5.
532 nm单频Nd:YVO4/KTP激光器及碘吸收谱线观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d:YVO4/KTP内腔倍频激光器在515 mW抽运时,获得了40.4 mW的单频532 nm绿光.分析了获得单频运转的原因,并从理论上分析、实验中验证了用增加腔长的办法,可减小自由运转激光器的频率漂移.用其单频输出观测到1997年国际米定义咨询委员会(CCDM)推荐谱线以外的一些新的12吸收谱线.  相似文献   

16.
玉米幼胚组织培养及其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6个玉米自交系和15个杂交组合的幼胚在不同培养基中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分化培养,所试材料都能诱导出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并在继代培养中生长正常.使用D icam ba和A gNO3能促进和改善愈伤组织的诱导数量和质量,二者对愈伤组织的良好状态和分化能力的保持具有协同效应.在分化培养基中提高蔗糖的浓度和附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胚状体的形成和苗的分化.杂交组合的愈伤组织生长状态遗传了双亲的特点,正反交试验表明,其特征更接近母本.对自交系Z3和Z31进行基因枪转化,PCR及PCR-Sou thern检测证实外源基因的导入.  相似文献   

17.
水稻悬浮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特异蛋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水稻优良品种吉农大8号成熟种子为实验材料,建立了悬浮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并获得再生植株,对其发生过程中特异蛋白的变化,以及诱导中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的差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将来深入研究体细胞胚胎发生机理奠定了基础,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偌上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频率是不同的,基本培养基NMB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在适当激素浓度下,可由悬浮培养产生体细胞胚,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上后,得到再生植株,对这一过程进行的组织学观察证实该形态发生途径是单细胞起源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利用SDS-聚合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体细胞胚胎发生中不同时期可溶性蛋白组分的差异,发现相对分子质量为59000的蛋白组分存在于分化初期的球形胚中,相对分子质量为56000的蛋白组分仅在早期成熟胚中出现;在分化出幼叶的晚期成熟胚中具有相对分子质量为320  相似文献   

18.
It was found that the supplement of 10 -4 mol/L AgNO3 in N6 medium enhanced the induction of type Ⅰ embryogenic calli from immature embryos of maize inbred P9-10. After high-osmotic treatment, the induced calli was taken as transformation recipient to be bombarded with plasmid pMG6 carrying synthetic Bt gene by PDS-1000/He genegun. A total of 14 resistant calli were obtained after screening subsequently on the mediums with gradually increasing selective pressure. 10 plants were regenerated from the resistant calli on 3 different induction media, and 8 out of the 10 regenerated plants were confirmed to be integrated with Bt gene by PCR and Southern blotting analysis. Results of ELISA showed that the Bt-protein content in the leaves of the transgenic plants varied between 20-200 ng/g fresh weight.  相似文献   

19.
利用矩阵分块逐次降阶的方法 ,给出了计算 (2 k1 ,2 k2 )型二重 (r1 ,r2 ) -循环矩阵全部特征值的快速算法 ,证明了其乘除的计算量为 (k1 +k2 ) 2 k1 + k2 - 1 ,加减的计算量为 (k1 +k2 ) 2 k1 + k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