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学生进行全民健身意识、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消费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喜欢的项目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中学生在体育能力、行为、体育投入及效果、体育锻炼环境等方面存在着问题.  相似文献   

2.
郭允兵  唐蕾蕾 《科技信息》2012,(31):271-27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高校辅导员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与分析。结论如下:高校辅导员锻炼动机明确,锻炼次数和时间较少,在锻炼项目的选择上,高校辅导员选择一些低强度或中等强度运动项目,工作忙没时间是影响高校辅导员参加体育锻炼最重要的原因。为使高校辅导员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促进高校辅导员身心健康,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体育锻炼行为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发育时期,也是健康生活 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深入探究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特征与规律对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基 于对重庆市7所初中1508名初中生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影响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心理机 制和环境机制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结果显示:锻炼动机和锻炼效能直接影响初中的锻炼行为,对锻炼的价值判断通 过动机和效能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锻炼行为;学校锻炼条件、锻炼机会和体育课程对学生锻炼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同时体育课程又是体育教师与学生锻炼行为间的中介变量;家长可直接也可通过提供锻炼器材间接影响学生的锻 炼行为.  相似文献   

4.
以南京市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南京市居民体育锻炼情况、体育消费情况、体育锻炼动机、影响体育锻炼参与者维持锻炼行为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体育锻炼参与者比例不高,且城镇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高于农村。针对这一现状,结合南京市体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推进体育法制化进程、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财政投入、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体育发展步伐等相关措施,以促进南京体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8所民航高校的问卷调查,对比分析民航院校大学新生和老生体育锻炼动机和行为的差异,了解民航院校大学新生体育锻炼及动机的特点.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锻炼参与积极性高,锻炼动机多元化,以健身、职业需求、社交和娱乐为主;2)较多大学新生的锻炼行为在锻炼时间、频率、运动量和坚持性上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标准;3)大学新生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少,内容不丰富,对体育知识和锻炼技能掌握不够,锻炼行为不具有可持续性;4)随年级增长,大学生的锻炼动机减弱,锻炼频率下降,开始退出有规律的体育锻炼;随年级增长学生开始参与更多的体育项目,锻炼内容变得丰富,每次锻炼时问增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锻炼动机测量》量表对渤海大学178名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体育协会与非体育协会大学生的锻炼动机排序依次是健康动机、乐趣动机、社交动机,只是能力动机和外貌动机的排序不同;体育协会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锻炼氛围都显著性高于非体育协会大学生;在能力动机强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莆田市中学生独生子女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莆田市独生子女的体育价值和体育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体育兴趣较高,参与体育的动机明确,体育锻炼情况也较乐观,但参与形式与锻炼场所比较单一,体育消费水平较低。通过分析独生子女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途径和影响因素来进一步了解独生子女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为培养独生子女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打造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运用量表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研究了体育锻炼、延安体育精神对主观锻炼体验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锻炼量的体育锻炼对主观锻炼体验的作用不明显,中锻炼量的体育锻炼能有效提升积极幸福感,有效减弱心理烦恼和疲劳感,大锻炼量的体育锻炼既能提升积极幸福感同时又能增强心理烦恼和疲劳感.2)中、大锻炼量的体育锻炼均能提升延安体育精神的水平,而且中锻炼量的体育锻炼的影响作用较大.3)延安体育精神能提升积极幸福感,减弱心理烦恼和疲劳感.4)延安体育精神是体育锻炼影响主观锻炼体验的中介变量,在大、中锻炼量到主观锻炼体验三个维度的路径中均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参与中锻炼量的体育锻炼以及提升延安体育精神水平均有利于改善主观锻炼体验,延安体育精神在体育锻炼影响主观锻炼体验的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对九所高校102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福建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现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福建省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水平中等略偏上,其中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等不够理想;男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显著好于女生;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城乡学校变量上没有明显差异;低年级学生的行为态度、行为意向和行为控制感等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针对考察结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规律与特征,从而为有效的健康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可靠的现实性依据,从锻炼动机、自我效能、价值判断、锻炼阶段行为阶段、体育课程、学校条件、家庭影响几个方面对重庆市7所中学的17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锻炼行为各阶段的分布情况为:前意向阶段n=122(8.1%),意向阶段n=147(9.7%),准备阶段n=719(47.7%),行动阶段n=246(16.3%),保持阶段n=273(18.1%).方差分析表明,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组的个体在观察变量上存在明显不同;回归分析显示,锻炼水平、锻炼效能、动机水平、价值判断、家庭因素、身体效能和课程因素可显著预测初中生的锻炼行为,7个变量可解释锻炼行为43.5%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11.
以安徽建筑大学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使用运动App的情况及对体育运动锻炼动机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大学生使用运动App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学校或老师布置的任务、监督自我运动和监测锻炼数据。(2)多数大学生使用运动App的持续时间在0.5~1 a,每周使用频率为3~4次,每次使用时长在0.5 h左右。(3)学生使用运动App进行锻炼的内部动机较强烈,外部动机较弱。在内部动机中,能力动机是学生使用运动App的主要动机;在外部动机中,学生使用运动App的制度动机高于服从动机。  相似文献   

12.
对重庆市几所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初步形成了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但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次数偏低;锻炼方式以群体性为主,锻炼内容以球类为主,锻炼动机以增强体质为主;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时间、内容、方式和动机等方面,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动机,影响锻炼的主要因素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方面高年级、低年级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依据健康信念模型理论对大学生健康行为知识知晓率、健康动机和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检验健康信念模型的有效性。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健康行为知识均得分为5.83分,且存在性别差异、地域差异,男生高于女生(P=0.0070.01),城镇学生高于乡村(P=0.0160.05);健康动机均得分为87.19分,乡村学生强于城镇(P=0.0120.05);健康行为知识与动机具有低相关(r=0.284),健康动机与运动强度具有低相关(r=0.124)。健康行为知识是激发健康动机的必要条件,但健康行为知识与动机并不一定能够预测或干预锻炼行为,表明健康信念模型还存有不足。  相似文献   

14.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调查研究了大学生的延安体育精神与体育锻炼动机的现状,初步探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延安体育精神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与大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表现具有明显差别。(2)大学生的锻炼动机水平高于理论中值水平,其动机仍然以身体动机为主导动机,社会性动机需要加强。(3)大学生的延安体育精神与锻炼动机有紧密联系。其中,坚韧、主动、乐观是体能与健康动机的有效预测指标;主动是乐趣与宣泄动机的有效预测指标;主动、乐观是外表与体形动机的有效预测指标;团结协作、主动是社交与休闲的有效预测指标。结论认为,大学生的延安体育精神能预测体育锻炼的动机水平,因此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延安体育精神的水平是增强体育锻炼动机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延安体育精神对锻炼动机、体育锻炼的影响,考察锻炼动机的中介作用机制,运用问卷调查法等对773名大学生做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延安体育精神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亦能有效增强锻炼动机。锻炼动机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其中以体能与健康、外表与体形为主的生理性动机起到主要作用。锻炼动机部分在延安体育精神对体育锻炼的影响中起了中介作用,而且其中介效应大于延安体育精神作用于体育锻炼的直接效应,其中体能与健康、外表与体形的锻炼动机的中介作用占总中介作用的比例为85%。结论认为,延安体育精神在增强大学生的锻炼动机、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因而,增强大学生的延安体育精神是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皖北地区农村中学生在对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锻炼的价值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率较高,但活动量相对不足,锻炼的目的、方式、场所及锻炼的强度存在着较明显的集中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皖北地区农村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运用心理测量法,对高海拔地区的青海省高校学生体育心理及其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因对体育功能的认知偏差,功能性动机较强,对达标项目的兴趣较高;体育意识处于一般与尚好水平之间,行为倾向表现为体育锻炼能力水平较低,锻炼次数不多,锻炼时间较短.缺乏对靶心率控制锻炼强度方法的运用;具有内外向、较低神经质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在运动参与方面较精神质的学生更加活跃。  相似文献   

18.
采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资料,对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锻炼习惯和身体素质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表现为体育锻炼态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人数明显高于女生;多数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锻炼次数和时间不足,尤其是女生的锻炼时间明显少于男生;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和锻炼习惯与身体素质显著相关,说明体育锻炼态度和锻炼习惯对身体素质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高职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时间与空间、锻炼项目的选择、影响学生锻炼以及锻炼习惯养成的因素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缺乏体育运动。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依次为缺乏运动场地、没有锻炼的同伴、没有掌握锻炼的方法。女生认为宿舍体育锻炼氛围是影响自己锻炼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而男生则认为是受班级和校园体育锻炼氛围的影响。提出成立体育生活方式教育中心、健康干预措施、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和社区体育发展的建设以及建立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跟踪监测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了解中学生的锻炼行为状况及其对锻炼坚持心理的影响,研究采用自编的《中学生锻炼自我效能量表》对广州市越秀区中学的学生锻炼自信心及锻炼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不同锻炼频率的锻炼行为之间在外部环境、身体感觉、社会支持,以及运动风险上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不同锻炼持续时间的锻炼行为之间在外部环境、身体感觉、社会支持,以及运动风险上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不同锻炼坚持时间的锻炼行为之间在外部环境、身体感觉、社会支持,以及运动风险上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