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拓扑学的方法探讨了脂肪醛和脂肪酮的结构性能关系,提出了一个能表征和预测脂肪醛和指肪酮凝聚型性能的普适性定量关系式,对脂肪醛和脂肪酮的沸点、密度、折光指数和临界温度的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杂原子进行"染色",建立了脂肪醛、脂肪酮和脂肪胺化合物分子的距离矩阵和邻接矩阵,在邻接矩阵和距离矩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拓扑指数W,将拓扑指数W分别与脂肪醛、脂肪酮和脂肪胺化合物的沸点及摩尔折射进行非线性回归,取得的结果可以用来预测脂肪醛、脂肪酮和脂肪胺化合物的沸点及摩尔折射Rm,这为脂肪族类化合物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20~59岁成人身体成分与脂肪分布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使用日本产TANITA-418身体成分仪对内蒙古通辽市20~59岁脑力劳动者的脂肪率和脂肪分布进行测试,对随年龄变化的身体成分和脂肪分布变化特点及肥胖发展趋势研究,为在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的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论如下:1.男性BMI峰值出现在30~39岁年龄段.脂肪总量和体脂肪率在40~49岁达到峰值,从50岁开始脂肪量和体脂肪率都开始下降.2.女性BMI在30~3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脂肪总量在40~49岁年龄段显著增加(P〈0.01),同样脂肪率也随之增加,脂肪量和脂肪率的峰值出现在40-49岁年龄段.3.男性在三个年龄段脂肪分布都是躯干脂肪率大于下肢脂肪率;下肢脂肪率大于上肢脂肪率;脂肪分布呈中心型肥胖.4.女性脂肪分别为下半身脂肪率大于躯干脂肪率.  相似文献   

4.
举重是一项以发展力量为主的项目,相同体重与级别的运动员脂肪含量低者,可以更好的发展肌肉力量.方法:选取举重运动员16名,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运动员的体重、肌肉量与脂肪率以及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体重与脂肪率实验前后呈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量与血脂指标没有发现显著性变化(p>0.05).优秀运动员在十运会中取得好成绩.结论:有机铬与L-肉碱对举重运动员脂肪控制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定义了新的价连接性指数^mJ,并用于脂肪酯、脂肪酮等有机污染物的QSAR—QSPR研究。结果表明,^mJ与22个脂肪酯、13个脂肪酮的溶解度(Sw)及辛醇-水分配系数(K0w)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8、0.9971、1.000、0.9956。使用该模型对它们的Sw、K0w值进行估算,接近实验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脂肪醛及脂肪酮中羰基进行染色,计算脂肪醛和脂肪酮距离矩阵及邻接矩阵的最大本征值.据此定义新拓扑指数W,并分别与脂肪醛、脂肪酮的沸点T和摩尔折射率Rm进行非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相关性系数达到优级,能很好地预测脂肪醛和脂肪酮的沸点及摩尔折射率Rm.用拓扑指数W能够很好地预测脂肪醛和脂肪酮的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7.
肥胖已成为威胁中小学学生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预防中小学学生肥胖提供参考.用测量法及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的结果是:肥胖男生的形态发育状况良好,其体重、体脂重和瘦体重均显著高于正常学生;肥胖女生的形态发育并不显著好于正常女生,其体重较大主要是体内的脂肪含量较多而并非瘦体重较大造成的;肥胖男、女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均较正常学生差,且这种差异,男生在高中阶段、女生则从初中阶段开始就已有显著性.要预防中小学学生肥胖,应特别注意那些形态发育较好的男生及在青春期体重及体脂肪含量迅速增加的女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褐家鼠身体热值、水分和脂肪含量的季节变化。褐家鼠的年平均干重热值为4.99kcal/g,年平均不分含量68.25%,年平均脂肪量14.69%,身体热值和脂肪含量皆是夏季最高,水分含量则在冬季最高,影响褐家鼠身体热值及脂肪 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繁殖。  相似文献   

9.
脂肪栓塞是猝死病因中一种常见的原因,主要是长骨骨折以及大面积脂肪组织受到破坏引起脂肪栓塞破坏引起,死亡的机制主要是脂肪栓子进入肺内引起的肺栓塞所导致的,除较为常见的肺脂肪栓塞外,还有脑脂肪栓塞和脂肪栓塞综合征。通过研习近几年肺脂肪栓塞猝死机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机制和新评价指标,脑脂肪栓塞综合征,以及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的特殊病因,了解脂肪栓塞研究的最新进展,探索脂肪栓塞检测新指标,及时治疗原发病和特殊疾病的恶化,准确地做出死亡原因推断,为医疗工作者提供新思路,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图论方法探讨了脂肪醛折光指数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提出一个既能表征脂肪醛结构性能关系又能预测折光指数的定量关系式,结果表明,脂肪醛折光指数计算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平均误差0.102%。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1月在海南省临高县测量临高人419例(男性213例,女性206例)的身高、体质量、肱三头肌皮褶、肱二头肌皮褶、肩甲下皮褶、髂嵴上皮褶等6项指标,计算了临高人的体脂率、瘦体质量、脂肪质量与瘦体质量指数、脂肪质量指数。研究发现,性别间比较,男性瘦体质量、瘦体质量指数均大于女性(P0.01),体脂率、脂肪质量、脂肪质量指数均数小于女性(P0.01)。随年龄增长,临高人体脂率、脂肪质量、脂肪质量指数逐渐增大,男性瘦体质量、瘦体质量指数逐渐减小;女性瘦体质量、瘦体质量指数与年龄无相关。受试者特征曲线表明,脂肪质量指数比身体质量指数对临高人体脂率的估算可靠性更高。这也提示脂肪质量指数是比身体质量指数评价肥胖的更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脂肪代用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脂肪代用品在替代食品中的脂肪并模拟其性能,维护消费者身心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国内外脂肪代用品的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脂肪代用品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代谢综合征(MS)患者外周血恒定自然杀伤T(iNKT)细胞频率和功能的变化及其与内脏脂肪指数(VAI)的相关性。方法入选80例MS患者,根据体重指(BMI)数不同分为:MS-1组,BMI≥25kg/m~2,43例;MS-2组,(25BMI≥18.5)kg/m~2,37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 CD163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iNKT细胞频率及其分泌IFN-γ、IL-4的功能,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内脏脂肪指数(VAI)。结果各MS组外周血iNKT细胞频率及IL-4~+iNKT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S-1组iNKT细胞频率及IL-4~+iNKT比例低于MS-2组(P0.05);各MS组IFN-γ~+iNKT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MS-1组IFN-γ~+iNKT比例高于MS-2组(P0.05);MS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NKT细胞频率、HOMA-IR、VAI进入回归方程。结论MS患者外周血iNKT细胞频率下降、功能改变,iNKT细胞的变化与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及内脏脂肪蓄积相关,参与M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淀粉-脂肪复合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淀粉-脂肪-水混合体系液态糊化研究,发现淀粉液态糊化遵循Y=1/ae^bx规律.含脂肪淀粉的液态糊化黏度随脂肪含量增加而减小,且遵循Y=1/e^(-9.94 m)规律.研究显示。75~85℃是淀粉-脂肪复合物形成的最佳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5.
建立蒙古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ils,AD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利用I型胶原酶将蒙古羊脂肪组织消化后,离心得到单核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测定其倍增时间。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和PAS染色法以及RT-PCR法,分别从组织学水平和基因水平对第3代蒙古羊ADSCs向成神经和成心肌的诱导分化情况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大小较为均匀,呈梭形或星形的成纤维细胞样;传代接种后第4天细胞进入指数生长期,第8天进入平台期,前10代ADSCs的倍增时间平均为34.1h;经成神经诱导后,细胞呈胶质细胞状,RT-PCR检测EN02和GFAP基因表达呈阳性;心肌诱导后,细胞体积增大,多呈长梭形,平行排列,诱导15d后部分细胞可见类肌管样结构,PAS染色可见明显的糖原沉积,RT-PCR检测NKX2.5和GATA-4基因表达呈阳性。表明获得的蒙古羊AD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分子拓扑学原理.用拓扑方法探讨了脂肪醚结构与折光指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个既能合理表征脂肪醚结构性能关系、又能预测折光指数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折光指数预测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平均相对误差±0.174%。  相似文献   

17.
酸水解法测豆奶粉脂肪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实验和正交实验探讨酸水解法测豆奶粉脂肪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最佳的测定条件是:乙醇添加量为15 mL,加等量石油醚-乙醚混合液后振摇频次为60次/min,水解时间为50 min,水解温度为80℃.此条件下测得豆奶粉脂肪含量与用GB/T 5413.3即碱法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脂肪胺浮选捕收剂的光化学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体中脂肪胺阳离子浮选捕收剂(癸烷基丙基醚胺、十二烷基丙基醚胺、十二胺和十八胺)的降解方法与效果进行了研究. 生物降解性(BOD/CODCr比值)实验研究表明,这四种脂肪胺浮选捕收剂均难以生物降解. UV/H2O2/air氧化法是一种降解脂肪胺浮选捕收剂的有效方法,其降解率高、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易,无二次污染. 降解率大小顺序为:癸烷基丙基醚胺>十二胺>十二烷基丙基醚胺>十八胺,与COD去除率大小顺序一致. 在pH为4.5、起始质量浓度为10 mg·L-1、1%的H2O2作为光催化剂、紫外光照15 min的条件下,癸烷基丙基醚胺的降解率为99.99%,COD去除率为78.06%. 测定了十二烷基丙基醚胺和十八胺两种典型脂肪胺浮选捕收剂模拟废水降解前后的红外吸收谱图,初步探讨了UV/H2O2/air光化学氧化法处理脂肪胺浮选捕收剂模拟废水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3种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脂肪源,进行2周饲喂实验,研究不同脂肪源对大麦虫体重、体长、蛋白和脂肪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油酸对大麦虫的体重和体长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浓度的亚油酸对大麦虫体重和体长均无显著差异(P0.05)。亚麻酸浓度为1%时,大麦虫的生长性能最好,昆著高于其他浓度组(P0.05);取食不同浓度的油酸,各处理组粗蛋白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亚油酸和亚麻酸2%处理组的粗蛋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取食不同浓度的油酸,各处理组粗脂肪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1%处理组的粗脂肪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取食不同浓度的亚油酸0.5%和1%处理组的粗脂肪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于2%处理组。取食不同浓度的亚麻酸,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警惕坏脂肪     
在每天的饮食当中,我们会无法避免地摄入脂肪。对人体来说,脂肪至关重要,但人造的氢化脂肪却对人体无益。从本文中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什么是“好的”脂肪和“坏的”脂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