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传统媒体当道的时期,不具备新闻价值的事情几乎不可能发展成为媒介事件。但是在网络媒体普及的今天,一个偶然的网络事件演化成轰动的媒介事件,一个单纯的网络话题演变成多元的公共讨论的现象已经并不奇怪。这其中谁在起作用?媒介事件本身的特点是否有了新变化等问题,都值得引起思考。本文即是以媒介事件的生成过程为切入点,对媒介事件在网络媒体中的转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媒介文化是因大众媒介的社会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以媒介环境、媒介人物、媒介事件的创造在一定程度上重构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价值规范和社会价值意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谢漪珊 《科技信息》2010,(4):177-178
本文运用媒介事件理论分析了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的电视直播活动,结合中央电视台在此次直播中体现的媒介事件特征,从定义和特征、构建要素、意义和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直播对可预见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方法极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媒介是信息、情绪的放大器,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媒介一方面发挥着社会公器的作用,对社会生活进行监督,维护社会各个“零部件”的正常高效运转.而在另一方面,媒介强有力的“发声”功能一旦被滥用,就很容易披着“监督”的外衣从社会公器转为凶器,介入司法程序对其进行干预,对新闻当事人造成伤害.尤其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新技术、新平台使媒介的优势与弊端都得到了放大.“媒介审判”和“媒介监督”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前者是对司法独立的干预,而后者是对公民知情权的保障,是媒介职能之一,“媒介审判”与“媒介监督”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由2010年“药家鑫案”而引发的“媒介审判”的诸多反思,对于媒介功能的思考才刚刚开始,人们对于“媒介审判”的认识在随后一系列相似事件中一点点的加深.“媒介审判”带来的暴力杀伤力强、影响面广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封口费"事件的一次又一次上演,中国新闻媒体陷入窘境,新闻腐败也再次浮出水面,成为当前业界与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通过从媒介规制变迁层面对社会转型期新闻腐败的生成机制、表现形式、社会危害、媒介规制变迁以及如何斩断新闻寻租链条等方面加以剖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媒介依赖越来越大,媒介已经严重影响并重构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价值观,甚至影响到情感和意识形态.梳理媒介依赖概念的内涵,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的媒介依赖现象,探索不同的媒介依赖程度,并对新媒介环境下媒介依赖程度进行预测,以便正确看待媒介依赖以及对媒介依赖度的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7.
廖冲 《科技信息》2013,(17):150-15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沟通思想最重要的渠道。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人们对媒体也更为依赖,所以媒介素养自然而然就成为新闻传播者的重要素养之一。但是我国的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活动中还依旧存在着不少素养问题,同时专门分析传播者媒介素养的研究也很少。因此,本文选择在新闻传播者的传播活动和媒介素养上立论,从"神舟六号"升空这一媒介事件入手,研究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活动中的媒介素养状况及其影响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新闻传播者媒介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古至今,媒介一直是艺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在信息社会向纵深发展的21世纪,构成当代艺术生产力形态之一的“媒介艺术生产力”已经应运而生。媒介艺术生产实践中的作为艺术生产基础性物质力量和原动力的生产力形态就是媒介艺术生产力。媒介艺术生产力以当代新科技、新媒介催生出来的新型施动性媒介为生产工具,以高科技载体媒介及其设施为其他生产资料,以当代媒介带来的“拟态环境”或“信息环境”为重要生产对象,以当代高新媒介技术为主要生产技术,以当代媒介建构的艺术创造力、表现力为艺术生产者的主要生产能力。开展媒介艺术生产力研究对丰富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和艺术生产力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当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媒介艺术生产力;艺术生产;媒介生产工具;媒介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传播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媒介经济学这门年轻的学科越来越凸现出现实意义。在世界范围内,近年来媒介产业的蓬勃发展不断为媒介经济学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广阔的理论验证空间,推动了媒介经济学的发展,媒介经济学研究不断呈现新的特点。现选择《媒介经济学杂志》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杂志1994到2004年所刊发的169篇论文,从地区分布、研究行业、问题域、研究进路、作者背景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总结其阶段性特征,以探究媒介经济学研究在此时段的发展状况,并对媒介经济学研究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0.
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础,对大学生手机媒介使用需求与满足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可知,大学生的手机媒介使用需求以社会整合和信息资讯为主,教育学习与自我表达需求有待提高;手机媒介使用满足度较高,依赖程度适中,社会整合、信息资讯、娱乐休闲的使用需求与媒介依赖共同对手机媒介的使用满足产生显著影响;手机媒介依赖强度越大,使用动机与满意程度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通过手机媒介进行教育学习的需求也会越高,但手机使用时间与学习动机呈显著负相关;手机媒介依赖区别于传统媒介依赖,呈现出实用性依赖特点,过度依赖容易导致个体异化,提高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是避免过度依赖的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内容主要涵盖重大突发的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交通事件、安全生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安全事件等六类;从报道方式看,可分为即时消息报道、连续报道和现场报道等三类。广泛性与集中性并存、及时性与准确性并行、深刻性与复杂性糅合、人文关怀与客观公正同步是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慧  邵荃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3):10147-10151
为更好地应对航班延误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机场、旅客、航空公司为群体性事件的博弈主体,明确各个主体在群体性事件中的策略选择,分析其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机理。并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利用复制动态方程,构建三方两两博弈演化模型,采用三个两方博弈模型对航班延误的旅客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在航空公司与旅客、机场与旅客两个博弈模型中,多数情况下,博弈双方在多次博弈后会调整各自的策略,形成一个循环的闭合博弈圈。在机场与航空公司的博弈模型分析中,引入了契约下的核战略的囚徒困境,并得出结论:博弈双方会同时积极应对旅客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涵盖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各个类型。过多的突发事件成为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所必须面临的一个现实状态,而面对这些事件,相应的科学理性的思考却并没有跟上。在本文中,我们详细分析了事件过多与思考过少的具体表现、原因和后果,希望对应急管理过程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从信息安全事件的概率分布规律出发,根据泊松分布的基本特征,通过数学证明了信息安全事件发生频数服从泊松分布,并采用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CC)统计数据验证了这一理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基于贝叶斯定理,建立了泊松分布下的信息安全事件概率计算模型.根据泊松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计算了信息安全事件发生频数的先验概率分布;通过构建似然函数调整先验概率分布,得到信息安全事件发生频数后验概率分布;最后,采用CNCERT/CC统计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现,并呈现出与其他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相互交织的趋势。运用社会心理学的集群行为理论,文章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对"6·9圣战"的分析,探讨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发生机制,并基于对发生机制的解析,提出了此类事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日渐增多,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从“强政府”的角度考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建立权威、高效的政府是当前解决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发现边防突发事件的特征型知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边境地区情况复杂,边防斗争和边境管理任务繁重,边防事务的工作量大,而边防突发事件的处置又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法规笥和时效性,涉及面广、要求高、标准严等特点。为了改善边境地区处置边防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边防涉外事件处置水平,开发边境地区边防突发事件处置辅助决策系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采用数据挖掘的聚类方法将边防突发事件汇聚成几个模式,并发现模式的特征型知识,这些特征型知识能够有效地提高处置边防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事故查询系统信息,对2004—2012年发生的山岭隧道施工事故总体状况以及按照区域、月份、时点和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山岭隧道施工事故的分布规律和特征:在区域分布上由西部向东部递减,在月份分布上存在年底"翘尾现象",在日工作时点分布上存在"双峰现象",在事故类型分布上坍塌事故最多、爆炸事故次之。为防止和降低事故风险,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暴力事件的概念、类型与特征,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大量企业的高度私营化程度、经济转型期不尽完善的法规制度和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导致近年来广东省劳资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为此,广东省出台了一系列控制劳资群体性事件的法规制度,但其防治力度仍不够。广东省劳资群体性事件法制控制的关键,应通过完善广东省劳资法规制度,建构广东省和谐劳资关系,从根源上有效防范劳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