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是文学理论着重考察的基本问题。本文主张文学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应从文学语言修辞的层面去考察,认为文学语言现象正是文学的独特存在形态,而文学语言修辞对一部文学作品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学形象表象的模糊性属文学作品中的常规现象。文学语言的莱确定指涉与暗示功能决定了文学形象表象模糊性的实现,本文具体从一词多义、一语双(多)关、言语的偏离、非精确性描述等方面入手,探讨文学形象表象模糊性与文学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通过形象反映生活所达到的准确和客观实在程度,是指文学形象给读者的真实感达到的可信程度。文章从“生活真实”和“文学真实”的观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创作与作家人生经历的关系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文学翻译是艺术,是再创造,是语言和文学互输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它使读者大大增加文学作品“外贸知识”,丰富译入语语言和译语文学。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殊途同归,应兼收并存,共同为再现原文文学色彩、艺术风格、体现文学价值服务。  相似文献   

5.
文乐之间的渊源关系始终存在,对此,文学语言、文学作品等皆可以说明。对文学中音乐元素的探讨,可以给人们尤其是从事文学和音乐教育工作的人们带来一个新的视角,引起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网张带给人类生活的改变是革命性的,网络对文学的影响也是革命性的,网络介入文学后,改变了纸介质时代人们对文学观念、文学创作、本文意义、文学批评、以及文学语言和艺术家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文学创作是语言的艺术,同时又一刻也离不开想象。文学作品里的声与情、音(音节)与气(神气)、语言与意境、语言与性格等范畴,都是语言与想象关系的不同变形。元好问《陶然集诗序》说:“诗家圣处,不离文字,不在文字。”意即:作家语言的妙处,不离文字,也不离语言。说明语言与想象的关系是文学创作的客观规律,是文学语言的中心环节。如何理解并在实践中正确把握和恰当处理两者的关系呢?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里的有关论述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  相似文献   

8.
形象的间接性是文学形象区别于其他艺术形象的突出特点,“形象”与“间接”本是一对矛盾,但在文学形象里却是和谐统一的。本文认为,这一矛盾得以统一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文学语言内涵的丰富性;二是语言本身的文化积淀;三是读者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9.
从美学语言学视角,以Robin Hood为例,探讨了文学作品如何按照"求美"规律进行语言诸层面偏离的选择和运用,即如何发挥文学语言的偏离机制再现文学言语的形式之美。充分论证了文学创作为了"求美"的目的在音韵、书写、语法、修辞等层面而行的偏离之势,并遵循言语美的规律以维持言语偏离的平衡,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0.
论文学语言研究的几个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从事文学语言的研究之前,有必要对这一研究的前提进行一番清理和辨析。文学语言研究的前提主要有对象的界定、方法论、文学观、语言观等。从这一观点出发,本文就文学语言研究的对象范围、方法论原则、文学观和语言观基础提供了初步的思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文学语言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是形象化。形象化的文学语言。使语言产生一种真正的、奇特的甚至惊人的美。形象化的语言在反映纷繁多姿的社会生活和细腻、微妙、复杂、深刻的内心世界以及抒写作家内心情感方面有着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和探讨文学语言的形象化特点,无论对我们欣赏文学作品还是文学课教学,都有着极其实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文学素质,幽默给中国现代文学增加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形成了文学中新的美学风格。幽默给那些看似质朴的、简洁的或是复杂的、深奥的语言中注入了智慧的成分,使文学语言不再停留在文字的表层意义上,而具有了双重甚至是多重含义,从而也使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得到深化。作为文学素质的幽默就是人的思维、知识、修养等综合素质的反映,特别是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不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的人是很难产生幽默意识的。中国现代作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着丰厚的社会底蕴,“五四”新文化的洗礼,又使他们受到外来文化的…  相似文献   

13.
老舍的文学语言口语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在长期的文学创作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语言口语观:一、白话是"万能的",文学语言要言文一致;二、语言应充分口语化,可诵可读;三、文学的民族风格最主要表现在语言上,特别是口语;四、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要用生活给语言加工。  相似文献   

14.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4,31(1):131-137
尹湛纳希(1837--1892)是蒙古族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蒙汉文化交流史上的先驱。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我国对尹湛纳希家世、生平和文学创作历程研究.尹湛纳希文学创作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研究,尹湛纳希文学创作与蒙古族文学传统研究.尹湛纳希文学作品文本研究,尹湛纳希在蒙古族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5.
在莫言文学创作初期,曾经涉猎过许多日本文学作品。其中,川端康成的作品对莫言的文学创作有一定影响,如莫言对新感觉派技术手法的借鉴,对西方文学的接受方式,作家精神故土的追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文学创作的内部言语活动是“内在生命运动──内部言语──内部语言”三位一体的,这一心理活动要外化为文学语言必然要经过两个阶段,即“言语化”的外化阶段和“语言化”的外化阶段,这是一个诗性言语的语言诗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是艺术,是再创造,是语言和文学互输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它使读者大大增加文学作品“外贸知识”,丰富译入语语言和译语文学。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殊途同归,应兼收并存,共同为再现原文文学色彩、艺术风格、体现文学价值服务。  相似文献   

18.
接受理论把读者的文学感受和审美再创造纳入到整个文学创作活动中,文学感受就是一种审美的文学感觉,它依靠想象超越了日常感觉的混沌、无聊和焦虑,也超越了认识和道德感觉的利害性。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读者的审美感受通过和诗歌语言文本的对话、填空和完形,获得对文学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诗所显示的相关物就会无限度地敞开自身的本性。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学所要阐述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有赖于历史学家们对历史记载的艺术性的表述,中国古代史籍中有许多篇章均体现了“文史皆长”的特色,亦如白寿彝先生归纳的五个方面:写人物、写战争、写场面、写语言、写世态。二是有赖于文学的补充,从文学中寻找和体会历史的生命力,其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那些能比较具体地反映一些社会现象和历史内容的文学作品,另一种是那些能够对历史人物的感情和心理进行细腻的描述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0.
新闻文学是以当前发生的新闻事实为由头和题材,用文学创作手法创作出来,通过新闻媒体及时传播的、具有一定导向性和大众阅读品味的文学作品。新闻文学是基于报纸副刊的诞生而诞生,又随着新型副刊的出现而发展的。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相互借鉴,产生新型的“副刊”形态,新闻文学的种类也更加多样化,使新闻文学呈现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