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在华夏民族起源的时代,与炎黄部落联盟并居黄河流域的是东夷。所谓东夷,《礼记·王制》云:“东方日夷”。《说文解字》亦云:“夷,东方之人也。”也就是说因其居于炎黄部落联盟之东而谓之。东夷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林惠祥先生在。《中国民族史《中说:“狭义专指秦以前居今山东、江苏、安徽等省自淮以北沿海一带之异民族。广义则为秦汉以后……指满州、日本、朝鲜、琉球等为东夷。”了解和研究华夏民族的起源,当然以狭义的东夷为范围。与炎黄部落联盟不同是,东夷不是一个单一的人们共同体,而是包括有众多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泛称,因此我们只能统称其为东夷集团。  相似文献   

2.
三峡作为地域上的概念,至迟在魏晋以前就建立了,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三峡指四川奉节的白帝城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之间198公里的狭长地带,即自然地理的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广义的三峡包括湖北的宜昌、鄂西州、四川的万县、涪陵、黔江等市地及重庆的一部分,如杜甫《题忠州所居龙兴寺院壁,就有“忠州三峡内”的诗句。它与今天三峡库区的范围大致吻合。本文所说“三峡”指广义。  相似文献   

3.
单位“部落化”现象必须改变──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种思考周家祥众所周知,单位不是部落,部落也不是单位。因为部落是“原始社会的一种社会组织,由若干个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而成”(见《辞海》);而单位则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与组成部份,具体是“指机关、团体或属于一个机...  相似文献   

4.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南边疆,东与四川接壤,东北临青海,西北接新疆自治区,西部和南部与印度、不丹、缅甸及云南接界,是以藏族为主包括汉、门巴、珞巴及回族的分布区。先秦时期,这个地区的古氏族及民族的分布状况如何?拙文试作以探讨。一、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和文化西藏的北部,是起伏而比较和缓的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地区,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二,通称为藏北高原。藏语又称它为“羌塘”,指的就是北方高地之义①。这个海拔4500米的高原地区,藏北高原已发现旧石器地点5处、细…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高原(即河套高原)是一个具有独特战略地位的区域,属中国西北地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从西、北、东三面将其环绕,南以白于山、大罗山一线为界,地理位置特殊,区域边界分明。这里处于中国农牧交错地带,长城横贯其南部边缘,是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与南方中原农耕民族反复交流的重点地域。正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而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自秦汉至隋唐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被称为“河南地”“河南”“河曲”或“河西”,明清时期定名为“河套”,因而亦称作“河套高原”。  相似文献   

6.
 河岸带(Riparian zone)指陆地上同河水发生作用的植被区域,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是指靠近河边植物群落,包括其组成、植物种类及土壤湿度等与高地植被明显不同的地带;狭义指河水—陆地交界处的两边直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目前大多数学者采用后一定义.由于特殊的位置,河岸带成为受水生环境强烈影响的陆地生境,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7.
新石器时代的世界各地氏族先民,在交通、信息十分不畅的情况下,在不同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地区的河流或山川谷地内,顽强生息、劳动,创造了既有人类共同特征,又有差异的物质与精神化。中国地域内的各氏族公社或部落,虽然互相有一定影响,但在发展中也呈现“多元”趋势,新石器早期化遗址在江南、江北均有发现,前仰韶化时代亦然。中国古代社会明因素在这个时期虽然已有,但较稀少。仰韶化时期的母系氏族化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黄河流域进步干长江流域的趋势。至龙山化时代,父系氏族古化、古城、古国等社会明迹象,仍是江北多于江南,因而古代社会明之源均可追溯至五六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中国已有上-F6000年的社会明史。  相似文献   

8.
古代哀牢国存在明显的狭义、广义之分,狭义哀牢国指哀牢本部及其有效控制下的几个小邦,即公元51年归附东汉的近一万八千人及其分布地域;而广义哀牢国则包含了哀牢本部和名义上隶属于哀牢部的众多小邦,即公元69年随哀牢王一起归附的七十七个小王、五十五万多人口及其分布地域。广义哀牢国的范围非常辽阔,包含了今滇西南大部分和今缅甸大部分,应已延伸到印度洋沿岸地带。广义哀牢国境内有多种民族,包含了孟—高棉语族、壮侗语族和藏缅语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9.
“化学学科均衡、协调发展”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前者仅仅指“化学各学科、各专业”内部之间的均衡布局与协调发展;后者是指以学科均衡布局为核心,在人才队伍、地域分布、国家战略需求、社会影响等各方面的综合均衡。现阶段我国化学学科现状表现出学科总体均衡、协调,交叉性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认为禀君始为巴人祖先,但“廪君主先,故出巫诞”。巫指巫山,即灵山,廪君即灵君。诞通,是从属于巴的崇蛇的部落。从考古资料中进一步证实,“巫诞”实际上就是远古时期生活于三峡地区的古老的诞部落,又被称为巴部落。故“廪君”并非巴人的始祖,廪君起源于清江也是难以成立的。清江巴氏,樊氏、氏、相氏、郑氏族皆由三峡地区发展而来。这一结论是为《山海经》、《水经注》等文献记述映证,又为考古资料证明的。  相似文献   

11.
意象(images)即意境,是诗人或作者运用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一首诗的意象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广义的意象和狭义的意象.所谓广义的意象是指整首诗烘托出的总意境;狭义的意象则是指诗中个别词语的意境.如何处理这两种意象,直接影响译文对原诗韵味的传达.为此,笔者试图以许渊冲教授、W.J.B.Fletcher及W.A.P.Martin翻译李白《月下独酌》三种译文的意象再现情况作些粗浅的比较与分析,以求教于专家、同行.  相似文献   

12.
古代蒙古人因何以日落之“西方”代表光明与善良,而且出之“东方”却代表黑暗与罪恶呢?从北方民族空间方位观念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来看,上述观念形成于平面四方观念A种类型,即以东向者的体位确定四方观念时期。其中的“东方”,指的不是日出方向,而是左方即北方;“西方”指的也不是日落方向,而是右方即南方。因此,让“西方”(南方)代表光明与善良,而是右方即南方。因此,让“西方”(南方)代表光明与善良,而“东方”(北方)代表黑暗与罪恶。  相似文献   

13.
"教化"涵义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自古就有重“教化”的传统,教化对国家政权的稳定与社会秩序的维持都有很大的作用。“教”与“化”的涵义是不同的,“教”主要是指在上者通过语言、行为作出表率,让在下者学习、效仿。“化”主要是指政府的统治思想与固有的伦理规范成为社会思想后,人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便会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化”的涵义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相似文献   

14.
执行力可分为狭义与广义,狭义的执行力可以是指一个人的执行力或某一件事的执行力等;广义的执行力是指一个组织、一个企业的执行力,也即企业、组织在达成目标过程中所有影响最终目标达成效果的因素,对这些影响效果的因素都进行规范、控制及整合运用的话,那么企业就可提高执行力。  相似文献   

15.
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时代,部落间经常进行兼并战争,最后形成了以黄帝族为主、炎帝族和夷族为辅的部落联盟,其中黄、炎、夷三个部落的联盟是由大约100个氏族构成的,因此属于这100个氏族的人统称“百姓”。而在战争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虏就称作“黎民”。百姓  相似文献   

16.
史学形态论     
史学形态有广义、狭义之别。广义者,指某一类学科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手段诸方面的总和,是该类学科共同体成员在一定时期内开展研究活动的共同基础和准则;狭义者,指史学成果或史学认识的表述形式;二者密切关联。本文试图结合前者,着重探讨后者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额尔古涅-昆传说中的捏古思、乞颜两户是以狼和鹿为原型的图腾名称命名的两个氏族。因为,“捏古思”是蒙古语noqai(犬)的复数形态,在传说里是代指“狼”。犬和狼为同类,狼曾经是蒙古先民的图腾;传说中的乞颜或乞牙惕之名也是来自以鹿为原型的动物图腾名称。因此,该传说的神话原型为:在部落战争中,一部被另一部打败,惨遭屠杀,仅存两女。捏古思和乞牙惕两个动物救助此二女.携至额尔古涅-昆山谷中,双双交合,生息繁衍,故部族再生。该神话原型与古突厥语民族狼图腾神话、传说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8.
尽管“减负”的呼声高涨,但“减负”并不是减掉知识,而是为了全面的提高学生素质。面对今天课余时间相对多了的中小学生,我们有必要谈谈课外如何学好语文的问题。课外如何学习语文?这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语文。语文,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语文,对于中学生来说,就是指语文课本,即“小语文”;广义语文是指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狭义的“研究性学习”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一起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列入课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下游以太湖、宁绍平原为中心,包括苏南、上海及浙北地区,在20世纪相继发现了举世瞩目的8000年至4000年左右的跨湖桥类型、河姆渡类型、马家浜类型及良渚类型文化遗存,学者们发表了许多研究性文章,出版了不少论著。但因古文献对南方的传说人物(氏族首领)缺栽,故多称“古越族”是这些类型定化的主人。文章提出跨湖桥类型为盘古氏后裔与古越族文化,河姆渡类型为古华胥族与古越族文化,河姆渡类型晚期与马家浜类型早中期为炎帝神农氏族与古越族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类型至良渚类型为防风氏古国文化(含古越族与华夏族小古国),井提出良渚文化的消失或转移除自然灾害的原因外,禹杀防风氏国君,迁其国于浙江南部山区,以及华夏诸小国的北返或南迁,也是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