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安古称长安,世界闻名古都,“西安历史”的概念往往易与“长安都城史”相混淆。它的内涵和定义,应是从长安至西安所辖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史、都城史为其内容的一部分;西安历史文化的概念近似“历史”的范畴,而不像“历史”那样注重历史发展规律的探讨,范围似乎比历史广泛,民间文化重于王朝文化;西安文明史的概念有两种:马列主义的社会文明史,即西安从夏代至今的文明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无所不包);从蓝田猿人至今的精神、物质、制度等包罗万象之文明史(这一说法认同者较少)。二者的地域,与“历史”、“文化”一样,一般是以今日西安市所辖的区、县范围为准。三者的定义和内涵很难区分,从所见到的《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史》、《中国文明史》看,除上限与写法、偏重与范围有所区别外,主体内容似乎均一致。  相似文献   
2.
“以吏为师”是泰国暴政的手段之一,这种畸形教育制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尊皋法家反对儒家是导致“以吏为师”的根本原因,分封与郡县制之争导致了“焚书坑儒”与“以吏为师”,“坑儒”事故使“以吏为师”的畸形制度进一步巩固。究其实质,“以吏为师”在于加强思想控制。“以吏为师”破坏了秦朝的文化教育,对先秦时期行之有效的“官”、“私”学之教育制度,也是一次致命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西藏地区自古就有人类活动 ,新石器时代的氏族主要是土著族及迁入的古越、华夏、羌、东夷人等。三代至春秋战国时期 ,经民族融合 ,西藏地区主要的民族是以发羌为主的诸羌族 (其他族也都融合到了羌族 )。他们不仅和周围地区有经济、文化、宗教交往 ,而且从古至战国末 ,也与中原地区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内在的文化关系 ,充分说明西藏自治区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虽然赶不上中原地区 ,但他们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顽强生存和劳动 ,对先秦时期的灿烂文化作出的贡献也是应当充分肯定的。同时 ,他们也为秦汉时期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秦代时江西地区只有县置,无郡府,西汉时始设豫章郡,下设18个县,至东汉末期又增设鄱阳郡。历秦汉,江西地区的诸越大都成为统一王朝的编户齐民,基本上融合为汉民。秦汉时期是江西地区诸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区南邻西藏、青海,东南接甘肃、东与内蒙古相连。秦汉时期,除其东南部分地区与化比较进步的甘肃接近外,当时的青海、西藏地区经济、化都比较封闭、落后,但都在该地区(时称西域)形成许多城邦小国,经济、化都超过了西藏和青海。其根本原因是汉武帝后直归中央王朝管辖,与中原来往较多,又对西方、南方的国家开放,东西商人、使、僧人、官吏等将汉化、西方化带进了新疆地区。其化反转过来又对西藏和青海地区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6.
太昊伏羲氏有许多称号,为"三皇"之一,传说是华胥和燧人氏之子。相比而言,伏羲的资料较为丰富,涉及的社会面也相应扩大。他约生于7500年前,代系较多,皆袭号"伏羲",形成较多的生地、葬地之说。伏羲时代以渔猎经济为主,原始农业为副,母系氏族社会有所发展,伏羲有许多发明创造,被先民崇奉为"人皇"、"春皇"、"木皇"、"天皇"、"羲皇"、"天帝",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华胥氏族公社兴起于新石器时代初(1万年前),为上承神话人物盘古氏、人皇、天皇、地皇的众多母系氏族公社之一,世代袭号称华胥氏.传至8 050年前时,居住在华胥渚(今陕西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的氏族内生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儿.她长大成人后因能为族人谋福利,被推举为公社首领,后发展为部落.华胥生太昊伏羲氏和女娲氏于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誉称为"人祖",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去世后葬于华胥渚,战国后人民修陵建庙予以祭祀.  相似文献   
8.
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主要有汉族、戎族、匈奴族及东胡系的鲜卑族等。匈奴族等在其发展过程中,与秦汉王朝有战争、有和亲、有依附,也有文化的相互影响,是民族融合的又一高潮时期。  相似文献   
9.
建国后,尤其是1992年为配合三峡水利工程开展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后,不仅证明三峡是人类的发祥地,而且也是中国社会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文章对该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主人提出了探讨性的意见,并对巴氏族部落的兴起、迁徙地作了粗浅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新石器时代的世界各地氏族先民,在交通、信息十分不畅的情况下,在不同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地区的河流或山川谷地内,顽强生息、劳动,创造了既有人类共同特征,又有差异的物质与精神化。中国地域内的各氏族公社或部落,虽然互相有一定影响,但在发展中也呈现“多元”趋势,新石器早期化遗址在江南、江北均有发现,前仰韶化时代亦然。中国古代社会明因素在这个时期虽然已有,但较稀少。仰韶化时期的母系氏族化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黄河流域进步干长江流域的趋势。至龙山化时代,父系氏族古化、古城、古国等社会明迹象,仍是江北多于江南,因而古代社会明之源均可追溯至五六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中国已有上-F6000年的社会明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