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植根于语言.不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就不可能掌握所学的语言.而且文化的负迁移现象是外语学习者学习语言的一大障碍.所以,外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又是文化教学,外语教学必须是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统一.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教学与文化的关系及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探析了要提高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2.
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 ,外语教学既表现为一个语言过程 ,又表现为一个文化过程。在外语教学中 ,社会语言、非语言的文化差异是干扰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们要针对语言与非言语的差异采取适当的交际教学法 ,使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在外语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3.
论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外语教学既表现为一个语言过程,又表现为一个文化过程.在外语教学中,社会语言、非语言的文化差异是干扰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针对语言与非言的差异采取适当的交际教学法,使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在外语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决定了文化教学的必要性。要注重语言背后文化知识的传授,在外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提高 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感知,将文化差异融入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要学好一种语言,就必须掌握语言的文化背景。因此,在外语教学实践中,适当导入目的语的文化内容,才能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外语教学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化内容的教学。在实施外语教学的同时导入目标语文化内容时,应把握一定的度,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对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导入原则进行了探讨,提出文化导入要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2)比较与融合原则;(3)阶段性原则;(4)实用性原则;(5)适度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崔伟  李秀芳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1):85-85,88
文化与语言两者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文化导入在外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必须导入文化因素,使文化意识的培养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让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讲出合适的、得体的语言,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贺莉芳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243-244
近年来,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中国日益走向国际化,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与运用也越来越重要,文化教学这个概念在中国已引起广泛的重视.本文从文化的含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国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来说明真正高效的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语言、文化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语言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反应,是一个文化的结晶体。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一门外语的习得离不开对该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了解和获得。作为学习外语的主要场所,外语教学也离不开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的传播和教育。对于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本文对语言、文化与外语教学改革的关系作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历来的语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都忽视了语言中的文化问题.实际上语言和文化在外语教学中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只有了解了目的语文化才能更有效地运用外语.文化教学直接影响语言应用,所以也就直接影响语言学习的目的——交际,这也是外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对于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0.
由于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外语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既是该语言的教学过程,同时又是该语言所蕴涵文化背景的教学过程。因此,只有引入文化教学,将文化差异融入外语教学,使教学建立在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感知的基础上,外语教学才会有实效。  相似文献   

11.
语言问题无疑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核心.而对语言的划分亦标示了其思想行进的站点,具体表现为自然的语言、形而上学的语言、诗意的语言.自然的语言首先是诗意语言的开端,但却成为遗忘并被耗尽的诗歌.形而上学的语言首先表现为陈述,其次表现为生产和设定.根本上却是对自然语言一种形式化的强迫.诗意的语言一方面在现实中遭遇语言的沉默,另一方面却是试图对作为纯粹语言的自然语言,亦即家园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选择生活在中朝边境丹东市的散居朝鲜族为研究对象,以丹东朝鲜族的语言实态为研究基础,通过考察在语言态度、语言使用方面发生的变化,结合影响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的主要因素——年龄因素,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深入研究边境散居朝鲜族语言演变的趋势和发展方向。结果表明,边境散居朝鲜族民族语言传承出现断层,语言使用代际差异明显、功能减弱、空间缩小、人数逐渐减少。建议适时适地、切实可行地调整朝鲜族民族语教育政策,有效地促进边境地区汉语与民族语的和谐发展,通过推动朝鲜族的文化传承、加强民族传统教育建设等措施来恢复边境朝鲜族民族语言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许楠 《科技信息》2006,(2):91-94
1.Introduction Languageplanningisrelativelyyoungasafieldofformal academicstudy.Despiteitsrecency,languageplanningandpol-icyanalysishavelongexistedasactivitiesofstatesandem-pires.Languageplaysacrucialroleinsocialinteractionandis anall-importantagentintrans…  相似文献   

14.
简要叙述了当前对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探讨了语言习得中词汇习得的顺序问题。认为在词汇习得顺序方面,第一语言的词汇习得顺序与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顺序有所不同;在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顺序方面,习得者习得词汇的顺序因开始习得时的年龄不同也有所不同,此项研究进一步拓展了语言习得领域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日语中用言的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用言中动词的敬语法,特别是那其中的敬语动词。由于大量使用敬语动词的是古典语,因此着重探讨的是以平安时代为中心的古典语的敬语动词,便于我们更深入了解敬语。  相似文献   

16.
语用迁移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现象。相比较语用语言迁移而言,社会语用迁移是跨文化交际的最大障碍。它主要表现在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社会语言规则等方面。为避免社会语用迁移的发生,外语学习者应努力探寻目的语中深刻的文化内涵,掌握目的语独特的语用规则。  相似文献   

17.
在构造出C语言的子语言C—S语言的语法法描述的基础上,按照编译方法的基本步骤,设计构造了C—S语言,作为一个在C语言环境下的介绍编译方法的样板语言,并在文章的最后给出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语言现象经验主体的语言行为者,拥有语言能力的事实无可置疑。这样的语言能力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语言感性能力和语言知性能力。语言知性能力,主要涉及心理过程的语言观念形成与展示,以及语言观念的存在地位与作用。语言观念作为心理经验对象的形式存在,首先源自语言现象的经验,而且它还要表现为一种“自然化”的观念存在。语言观念因为语言现象与自然物的是否一一对应,而被区别为抽象与具体。  相似文献   

19.
有无必要将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语言学界的意见并不一致.本文立足于中学语文教学,认为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与中学语文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把二者区分开来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角度,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方法以及词汇、语义、语法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语言研究中区分语言和言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与禅宗在语言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海德格尔的语言观是其对主客形而上学的批判在后期的延续.也是非对象化运思在语言观上的表达。禅宗以得悟为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传心”,认为“语言文字,徒劳施设”。但海德格尔提出的“语言乃是存在本身既澄明着又遮蔽着的到达”这一观点与禅宗“心非相,非离语言,非不离语言”的观点存在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