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NA 在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原初机制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晚近20年来在微生物和哺乳动物中对DNA 辐射损伤和修复过程的研究极为迅速,但对高等植物种胚DNA 辐射效应的研究报导较少.本文以标记化合物~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水稻胚根DNA 中的量为指标,探索受照射种胚DNA 合成代谢变化,为辐射生物学理论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低剂量软X射线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合成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人血离体淋巴细胞培养和~3H 同位素示踪技术,探讨了软 X 射线对淋巴细胞 DNA合成能力的影响。试验表明,在22伦至440伦的剂量范围内,软 X 射线照射都可导致淋巴细胞 DNA 合成能力的下降。培养前照射和培养后48小时照射,细胞的 DNA 合成受抑率不一。结果表明,培养前(细胞密度较高)照射,细胞对射线的敏感度要高于培养后照射(~3H-TdR(~3H-胸腺嘧啶核苷)平均相对掺入率分别降为40. 58~70. 04%:82. 73~87. 32%);已启动分裂的、培养48小时后受照射的细胞,比未启动分裂的、培养24小时受照的细胞要敏感一些(~3H-TdR 平均相对掺入率分别为67. 52%:82. 88%)。受软 X 射线照射的淋巴细胞 DNA 合成能力的受抑率与前人用~(60) Co-γ射线和硬 X 射线相比,前者略高于后者,在低剂量范围内,R.B.E.约为1. 1~1. 3。  相似文献   

3.
3—5℃低温预处理花生种子,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增强幼苗生长.在亚适温和超适温下萌发时,低温预处理的效应较大.低温预处理对低活力种子的促进效应较为明显.当处理时间从5天延长到13天时,其有利作用随之增加.低温预处理还能提高花生种胚[~3H]-尿嘧啶核苷酸(UTP)掺入到RNA、[~3H]-胸腺嘧啶核苷酸(TTP)掺入到DNA、[~3H]-亮氨酸掺入到蛋白质的能力,并增加ATP含量.这些代谢活性的提高可能是低温预处理提高花生种子活力的生物化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60)Co—射线被广泛用于医疗器械消毒、食品保鲜、灭菌、灭虫以及生物的诱变育种等方面。关于γ射线对食用菌及有关微生物类群的作用和在食用菌生产中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尚少,有关结论也不一致。本项目属国内首次对食用菌及有关微生物类群的辐射敏感性,培养基的辐射灭菌以及低剂量照射的刺激效应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辐照技术在食用菌生产、培养基的辐射灭菌、食用菌的辐射诱变育种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紫外线(UV)-B辐射增强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紫外线—B辐射增强时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植物的生理活动、蛋白质和DNA分子、防御反应等几个方面对植物受到紫外线—B辐射增强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论述了在紫外线—B辐射下植物产生的一些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6.
为得出园林照明对园林植物光合指标的影响,对园林植物窄叶石楠(Photiniaserrulata)进行5种不同光谱的发光二极管(LED)照射,每种光谱设置3级光照强度,并测量植物净光合速率及植物光合有效辐射.结果表明:相同光照强度,天然光照下植物的光合有效辐射最高;人工光源照射下,窄叶石楠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绿光LED(530nm)照射,植物的光合有效辐射随光照强度增高,但净光合速率始终为负.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研究长三角地区气溶胶对辐射和降水的影响,本文分析了2004—2014年该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辐射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在季节尺度确定了对辐射和降水影响最大的气溶胶成分.研究发现:2004—2008年,AOD在春、夏季明显上升(0.260·(10a)~(-1)、0.066·(10a)~(-1)),辐射在春季明显上升(20.4 W·m-2·(10a)~(-1)))、夏季明显下降(-41.4W·m-2·(10a)~(-1))),降水在夏季明显上升(4.6mm·(10a)~(-1))、冬季明显下降(~(-1).7mm·(10a)~(-1));2009—2014年秋季AOD明显下降(-0.126·(10a)~(-1)),辐射和降水无明显变化趋势.2004—2014年辐射在春、夏季受云量和气溶胶共同影响,2004—2008年秋、冬季辐射主要受AOD影响,2009—2014年秋、冬季辐射与云量相关性更高.各季节沙尘、海盐气溶胶的AOD小于总AOD的20%,但其对辐射和降水影响更大.春、夏季对辐射影响最大的气溶胶分别是细模态沙尘和细模态海盐;降水在春、夏、冬季均受沙尘气溶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高能α粒子辐射所致基因组DNA损伤形式为复杂的簇集损伤,修复难度大,生物效应严重,目前尚缺乏有效防护药物。前期发现香兰素衍生物VND3207具有抗氧化损伤、促进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的作用,能有效防护低传能线密度(LET) γ射线诱发细胞凋亡和基因组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VND3207对高能α粒子辐射诱发人成纤维细胞基因组DNA损伤的防护效应。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表明,VND3207无论是照射前加药还是照射后加药作用均能增强人成纤维HFS细胞对α粒子的辐射损伤抗性。通过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电泳)、γ-H2AX免疫荧光簇集点、γ-H2AX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微核等多个基因组DNA损伤指标分析,表明了VND3207对α粒子辐射诱发细胞基因组DNA损伤的有效防护作用,其在5 ~ 10μmol/L浓度下,就可产生显著辐射防护效果,既能减轻α粒子辐射诱发细胞DNA的原初损伤水平,又能提高细胞的DNA修复能力。因此,VND3207具有维护高能粒子辐照细胞的基因组稳定性的作用,有开发成为抗高LET辐射损伤新药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小白鼠肉瘤 S-180 细胞虽已广泛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 Lawrence, J. H. 等人也曾报导过它的中子相对生物学效应,但缺少 ~(60)Co-γ射线照射后的剂量效应资料.本文以 ~(60)Co-γ射线在活体和离体条件下,照射小白鼠 S-180(腹水型)细胞,用细胞存活率及 ~(51)Cr 释放率的变化作为辐射损伤的指标,观察不同剂量的γ射线对 S-180 细胞的辐射效应,为研究各种 LET 射线的比较生物学效应提供基准射线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基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以层积处理西洋参种子为材料,研究植物生长物质对其和离体种胚休眠的解除作用。结果表明:(1)酒精10 s、次氯酸钠10 min处理是试验研究中西洋参种子消毒的最佳方法;(2)植物生长物质GA_3、ZT、IAA、NAA对西洋参种子的休眠解除要比其离体种胚困难;(3)GA_3是西洋参种胚休眠解除的有效植物生长物质,而其他植物生长物质ZT、IAA、NAA主要起到壮苗作用;(4)培养基MS+2I+5G是试验研究中筛选出适合种胚萌发生长的最佳培养基,可用于无菌苗培养;(5)相同的植物生长物质作用下,分化发育较好的种胚(裂口种子种胚)更易被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以~(60)Co-γ射线在常温和极低温(-196℃)下照射小麦种子,其M_1表现的生理损伤证明:在极低温下照射,LD_(50)可提高1—2万伦;在本试验的温度条件下,分期播种表明成苗率与温度呈正相关。还提出在极低温下被照射种子的辐射敏感性仍受种子含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60)CO—γ射线同一剂量(1850伦)和剂量率(90伦/分)昼夜每隔2小时照射萌动的蚕豆种子.以一天为一周期,共观察了两个周期的细胞变异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辐照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有明显的差异,DNA合成期(S期)对辐射较敏感.畸变频率与畸变类型成正相关,但不同时期辐照所产生的畸变类型也有一定的特异性,在早S期照射则染色体畸变较多,占总畸变率的48.4%,在染色体畸变中,又以断片出现较多,占染色体畸变的50%;而在S期后受照则出现核畸变较多,占总畸变率89.2%,在核畸变中,又以微核出现最多,占整个核畸变的82.8%.所以,进行辐射育种工作时,如照射萌动种子,注意从细胞周期的动态上去考虑,选取适当的时期进行照射也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1.研究了大白鼠经500γ~(60)Coγ—射线一次全身照射后大脑皮层、间脑及延脑中的氨含量。照射后即刻这些脑区中氨含量明显升高,照射后24小时大脑皮层及延脑中氨含量仍明显高于对照,而间脑则接近正常。这说明照射后即刻及24小时大白鼠脑的机能处于兴奋状态。 2.大白鼠腹腔注射AET(100mg/kg体重)后,大脑皮层及延脑中氨含量显著下降,间脑氨含量未明显降低。这一结果说明抗放药物AET本身对大脑皮层和延脑的机能具有抑制作用。 3.照射前注射AET进行防护的动物,在照射后即刻和24小时这些脑区氨含量均非常显著地低于未防护的动物。从脑氨含量变化来看,AET对大白鼠脑各部的抗放效应,可能与AET使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30个来自富钾植物商陆DNA导入受体水稻品种粳85-5得到的性状稳定的变异后代材料在低钾营养液中进行培养,测定其三叶期幼苗K+吸收和H+释放速率.结果表明,在低钾溶液中,不同基因型水稻的K+吸收和H+释放速率差异显著,两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变异后代的K+吸收和H+释放速率均比其受体的高.结合考察30个水稻基因型分蘖期的株高、苗干重、根干重,对其进行耐低钾能力评价,这些基因型水稻被分为1级(高)、2级(中)、3级(非)耐低钾基因型3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 MNNG 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长、分裂、SCE 及 DNA 合成的影响。MNNG 可明显地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及~3H—胸腺嘧啶核苷的掺入,并使 SCE 频率显著增高,此作用具有剂量效应依赖性。结果表明 MNNG 对 HL-60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和诱变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用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掺入细胞大分子内以研究生物分子合成率,己有许多资料.鉴于细胞生物学中核酸的合成代谢有重要地位,我们采用双标记法,即~3H 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和~(32)P 标记的磷酸两种放射性化合物,同时掺入于细胞的DNA 组份,借以观察细胞DNA 分子的生物合成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利用该所自行研制的国内第一台单离子微束装置,通过大量实验,创建了精确个数离子对植物个体的定点照射实验技术体系,实现定点定量辐照模式生物拟南芥种胚茎端分生组织,以根的发育模式为生物学检测终点。结果显示,在茎端分生组织受到辐照损伤后,主根伸长,根毛发育分化以及侧根发生均受到了显著的抑制,该实验表明在植物个体水平上存在辐射的长程效应。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辐射损伤信号在植物个体水平上的转导,为个体水平研究辐射损伤信号转导和解释低能离子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和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手机辐射生物效应的研究近况,并列举了一些相关的研究与实验.回顾了以往生物效应的理论研究成果,指出用经典理论解释微观现象可能不准确,方法有待改进.文章提出在微观领域,即细胞核内用量子理论来分析DNA分子与外加电磁波作用的观点.指出电磁生物效应的原因之一是由于DNA分子受外加电磁波的作用,分子能级结构发生改变.给出了量子理论的公式推导和量子效应解释,最后指出微波辐射和DNA分子作用的结果,可能是一种属于"时间长、见效慢"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紫外线(UV)来处理4-8细胞期、多细胞期、原肠期和心脏搏动期四个时期的金鱼幼胚,研究紫外线对金鱼幼胚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1)对多细胞期以前的金鱼幼胚进行UV辐射,整体上可以提高孵化率.且低剂量时对金鱼幼胚并无明显伤害,但如果剂量过高,便会出现大量畸形鱼,成活率明显下降.(2)对原肠期以后的幼胚进行照射,随着剂量的增加,致畸率急剧上升,同时孵化率和鱼苗的成活率都迅速下降.这说明紫外线对此时的幼胚主要表现的是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和水稻(日本晴亚种)(Oryza sativa spp.japonica)为标样,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了中华蓑藓(Macromirium cavaleriei)、钝叶蓑藓(M.japonicum)和缺齿蓑藓(M.gymnostomum)3种藓类植物的DNA C-值,由此建立了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蓑藓属植物DNA C-值的方法,讨论了影响藓类植物DNA C-值测定结果的因素.最后讨论了苔藓植物DNA C-值变异式样、系统发育和分类学意义,以及今后有关藓类植物DNA C-值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