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纳米技术及其研究动向一、何谓纳米茨术物质是在空间和时间内运动和存在的,并且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内有不同的运动状态。表示空间长度的概念国际上通常采用米制,目前国际科技界关于1米长度的定义是“光在真空中299792‘’‘分之一秒时间间隔内行程的长度”。一般...  相似文献   

2.
郭家岭型花岗岩主要分布于胶西北北部的上庄、丛家、郭家岭一带,近年在大尹格庄金矿钻孔中发现了斑状花岗岩。本次研究采取大尹格庄斑状花岗岩样品,测试了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岩体具有高的Ba(1 187×10~(-6)~1 897×10~(-6))、Sr(931.25×10~(-6)~989.54×10~(-6))、轻稀土(113.17×10~(-6)~167.68×10~(-6))含量,低的Nb(3.81×10~(-6)~6.09×10~(-6))、Ta(0.18×10~(-6)~0.31×10~(-6))和重稀土(4.21×10~(-6)~5.63×10~(-6))含量,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REE/HREE=26.07~32.04),无明显Eu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与上庄岩体同属郭家岭型花岗岩。岩浆具有壳幔混合特点,成岩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大型金矿附近都有郭家岭型花岗岩存在,金矿的形成与郭家岭型花岗岩相依;成岩时间早于金矿成矿时间5~10 Ma,与岩浆期后热液矿床成岩成矿时间差相符;郭家岭型花岗岩为金矿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热源和矿化剂,胶东金矿的形成与郭家岭型花岗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纳为科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计量单位,一纳米(nm)等于十亿分之一米(10-9m),百万分之一毫米或千分之一微米,约为人发直径的1/80000,是一个氢原子直径的10倍。它正好处在以原子、分子为代表的微观世界和以人类活动空间为代表的宏观世界的中间地带,所以被称为纳米世界;它是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以及信息科学发展的新领地。  相似文献   

4.
设 S(t,x)=π~(-1)argL(1/2+it,x)A.Fujii 在[1]中研究了integral from T+H to T(S(t+h,x)-S(t,x))~2dt并给出了一个渐公式。本文研究更一般情况。得到如下结果:定理1 设 T~(1/2+a)≤H≤T,(A>0),00),00为任取的实数。当 T≥T_0(a,δ)时,我们有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分散聚合法,以丙烯酰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衣康酸/次亚磷酸钠为链转移剂,聚丙烯酸钠为稳定剂,在硫酸铵/氯化钠水溶液中,制备了低黏度高稳定性的非离子聚丙烯酰胺水分散体系.考察了氯化钠、衣康酸、次亚磷酸钠对水分散体黏度、相对分子质量、颗粒形貌的影响.实验发现在30℃,300r/min,当引发剂、稳定剂、硫酸铵、氯化钠、次亚磷酸钠、衣康酸与单体质量比为:1.17×10~(-4)∶(3.25×10~(-2)~3.41×10~(-2))∶1.12∶(7.50×10~(-2)~7.75×10~(-2))∶(1.25×10~(-4)~1.42×10~(-4))∶(9.2×10~(-3)~1.17×10~(-2))∶1条件下,可以制备低黏度、高稳定性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水分散体.  相似文献   

6.
用分步法求解N-S方程在无穷远处不为零的初边值外问题,证明了近似解与方程的解之差在空间L-(0,T;(H~(n+1)(Ω))~2),s<3/2是有界的,而且在空间L-(0,T,(H~1(Ω))~2)以O(k)的速率收敛,这里k是时间步长。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温的年日变化与土壤的导温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讨论各层土壤温度的分布,及其月平均值的年变化,与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日变化,最后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土壤的导温率,并讨论计算结果的准确度。 结果指出北京月平均地温年变化的振幅,在地面约为20℃,随深度迅速减小。在0.75米深度处,地温年振幅为地面振幅的一半。最高最低出现的月份,随深度都有落后现象。但落后的情况,两者并不相同。在25厘米下,各月月平均温度都高於0℃。 地温日变化振幅因天气情况不同,大有差别。根据某月观测纪录,最大达22.3℃,最小只1.5℃晴日远较阴雨日为大。振幅随深度减小,最高最低出现时间随深度的落后现象,晴日也较雨日为明显。 根据随深度振幅减小与位相落后计算得的导温率,因计算方法与天气情况不同,有相当大的变动范围。共平均值为。 0—1 厘米层 0.3×10~(-3)厘米~2/秒 1—10厘米层 1.2×10~(-3)厘米~2/秒 10厘米-1米层 4.0×10~(-3)厘米~2/秒 1—12米层 7.0×10~(-3)厘米~2/秒总平均值为5.0×10~(-3)厘米~2/秒。根据上述导温率的数值,以1厘米深的观测振幅为标准,所计算得的各深度振幅值,与实际观测值极为相近。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泥掺量的水泥土防渗屏障和上海老港填埋场的膨润土砂水泥(塑性混凝土)防渗屏障对Cu~(2+)的阻滞效果,并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Cu~(2+)在防渗屏障中的有效扩散系数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量和屏障厚度的增加,水泥土屏障对金属离子的阻滞效果会逐步提升;Cu~(2+)在水泥土中的有效扩散系数(1×10~(-7)~2.5×10~(-7) cm~2·s~(-1))是在土中的有效扩散系数(9.53×10~(-6)~1.14×10~(-5) cm~2·s~(-1))的1/35~1/100;上海老港填埋场中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屏障对Cu~(2+)有较好的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9.
使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拉米夫定的肠道渗透性,用于判断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拉米夫定的渗透性类别。在该模型上,用高渗透性药物苯妥英钠和低渗透性药物阿昔洛韦作为系统对照,建立并验证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检测法分离检测拉米夫定的分析方法。将3种质量浓度(12、120、1 200μg/mL)的拉米夫定以0.2 mL/min的灌流速率进行大鼠在体肠道灌流研究。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在0.25~25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 9),且批内、批间精密度和回收率及拉米夫定在不同介质中的稳定性均符合要求;苯妥英钠和阿昔洛韦的有效渗透性系数(P_(eff))分别为(5.26±1.41)×10~(-5)和■;不同剂量组拉米夫定(12、120、1 200μg/mL)在大鼠肠道内的P_(eff)分别为(1.44±0.32)×10~(-5)、(1.39±0.37)×10~(-5)、■。由此可见,拉米夫定在肠道内的吸收介于高、低渗透性对照药物之间,属于BCS分类中的中渗透性药物。剂量组间和不同灌流时间点的肠道吸收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 0.05),表明拉米夫定肠道吸收存在被动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与运动电荷产生磁场类似,运动质量也能产生类磁引力场。对于线质量密度为λ长直线质量沿其长度方向以速度U运动时,利用四维矢量变换可得到它产生的类磁引力场,其大小为b=(-G/C~2)(2ГλU/r),其中,Г=1/(1-(U/c)~2)~(1/2) 本文避开四维变换,把引力场同静电场及磁场相对比,从而得出类磁引力和引力坡印亭矢量概念,其结果相同,并以例证说明了类磁引力场中能量守恒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污泥在常温下的干燥特性,采用自制的污泥干燥装置对城市脱水污泥进行常温干燥实验。研究了不同厚度(10、20、30 mm)和不同风速(0、1、3 m·s~(-1))条件下污泥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用常见的干燥模型对污泥常温干燥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10 mm厚度污泥的干燥速率均高于20 mm和30 mm厚度污泥的干燥速率,并且在风速较低时,降低污泥厚度对缩短干燥时间的效果更加显著;污泥厚度不同,风速对污泥干燥的影响作用不同,对于10 mm厚度的污泥,增加风速可显著缩短干燥时间,而对于20 mm和30 mm厚度的污泥,风速需增加到一定数值(如3 m·s~(-1))时,才能显著缩短干燥时间;Logarithmic模型更适合描述污泥在常温条件下的干燥,干燥过程中的有效扩散系数为1.73×10~(-9)~1.38×10~(-8)m~2·s~(-1)。  相似文献   

12.
鲑点石斑鱼(■ )具网膜运动反应。引起鲑点石斑鱼视网膜黑色素颗粒明显迁移的照度阀值上限为10~(-1)1×,而视链细胞明显伸缩的照度阀值上限为10~(-2)l_x以上。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etinirostris)视网膜在完全暗适应及不同照度(10~(-2)、10~(-1)、10~0、10~1、10~2、10~3lx)下明适应后,并不产生网膜运动反应,推测系通过瞳孔运动反应调节明暗视。  相似文献   

13.
利用ALamar Blue法和RNS/ROS荧光特异性探针,探讨不同浓度纳米银(nAg,0.1~5μg·mL~(-1))、银离子(Ag+,0.01~0.5μg·mL~(-1))及纳米银与富里酸(FA,10μg·mL~(-1))协同作用对人鼠杂交瘤(AL)细胞增殖及活性氮/活性氧自由基产生的影响及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低浓度(小于等于1μg·mL~(-1))情况下,nAg对AL细胞的毒性作用主要来自于nAg释放的银离子(Ag~+),Ag~+通过诱导胞内RNS的产生,进而产生增殖抑制作用;在高浓度(5μg·mL~(-1))情况下,nAg对AL细胞的毒性主要来自于Ag~+诱导的RNS和nAg本身诱导的ROS二者共同的作用.模拟水环境中存在的FA(10μg·mL~(-1))能够显著降低nAg和Ag~+对A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且能显著降低nAg和Ag~+引起的A_L细胞内RNS和ROS的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微机为主要支持的运动参数测量方法,它由数字式位移传感器输入信息,不经A/D转换直接处理为速度值及加速度值。在一定条件下,其测量精度可达10~(-3)(指的是系统相对误差),直线运动分辨率可达10~(-6)米,园周运动精度可高于10~(-4)弧度,对测量对象也有较广的适应性,是适合于高精度、高分辨率测量时采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改良湿壁塔进行了低碳化度氨水吸收二氧化碳速率的研究。试验采用的溶液总氨浓度为2~13N,碳化度为0.15~0.45,溶液的离子强度为0.876~3.76 kion/m~3。实验在假一级反应领域内进行,在前报的基础上整理了数据,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 H2~(1/k_2)与氨活度及离子强度的关系为1gH2~(1/k_2)=1gf(a_(Bl))-0.02013 I其中f(a_(Bl))=(8.797 0.3441 a_(Bl)-0.005358 a_(Bl)~2)×10~(-4) (2) 二级反应速度常数k_2与离子强度及温度的关系为1gk_2=10.20 0.04364 I-2280/T (3) 二氧化碳的溶解度系数的修正式为1gH=1gf(a_(Bl))-5.10-0.04195 I 1140/T 本实验的实验值与模型值的最大误差为10%,平均误差在5%以内。实验所得的k_2和H的修正式可望用于工业碳化塔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出Pythagorean三角形(x,x 1,z)的集合P_1中元的一般形态:f~n(3,4,5)=(a_n,a_n 1,c_n),n=0,1,2,…;然后用代数,组合,分析的方法给出P_1中元的下列计算公式:a_n=1/4〔(2×3 1 5×2~(1/2)(1 2~(1/2))~(2n) (2×3 1-5×2~(1/2)(1-2~(1/2))~2n-2×1〕c_n=(2~(1/2))/4〔(2×3 1 5×2~(1/2))(1 2~(1/2))~2n--(2×3 1-5×2~(1/2))(1-2~(1/2)~(2n)〕其中n=0,1,2,….  相似文献   

17.
继文献[1]之后,讨论一类可展曲面族π_λ∶y=2(λz)~(1/2) (λ,z≥0,λ是参数)约束下的落径问题。给出了依赖于参数λ的落径轨迹族 x=(λc)~(1/2)+(λ+c)sin~(-1)(c/(λ+c))~(1/2)-((λ+z)(c-z))~(1/2)-(λ+c)sin~(-1)((c-z)/(λ+c))~(1/2) y~2=4λz (λ≥0)及包络面方程。最后讨论了降落时间与参数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揭示Cl对HO_2的消耗机制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指导作用,文中采用CCSD(T)/aug-cc-pVTZ//M06-2X/6-311++G(2d,2p)计算方法研究了HO_2+Cl抽氢和抽氧反应机理.研究发现,该反应共有R1(~3O_2+HCl,路径1)、R2(~1O_2+HCl,路径2)和R3(ClO+OH,路径3和路径4)三条反应通道,其中路径1和路径3分别为抽氢和抽氧通道的优势路径.利用经典过渡态理论(TST)与变分过渡态理论(CVT)并结合小曲率隧道效应模型(SCT),分别计算了抽氢和抽氧通道主路径1与路径3在213~320 K温度范围的内k~(CVT/SCT)值.结果表明,在213~320 K温度范围内路径1的速率常数为4.69×10~(-11)~3.98×10~(-10) cm~3·molecule~(-1)·s~(-1),比路径3的速率常数高出了13~19个数量级,即路径1是HO_2+Cl反应进行的主通道,298 K时路径1的速率常数(6.27×10~(-11) cm~3·molecule~(-1)·s~(-1))与实验值(6.80×10~(-11) cm~3·molecule~(-1)·s~(-1))相吻合.此外,在213~320 K温度范围内,变分效应对路径1的速率常数影响较小,而隧道效应在低温段对路径1的速率常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上海某深基坑工程为依托,设计单井抽水试验,对降水过程中C08抽水井的出水量以及各观测井的水位进行观测,得到出水量变化先由4.32m~3/h下降到2.82m~3/h再保持稳定的规律;观测井内水位在降水开始后急速下降,降水结束后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到初始水位,距离降水井距离越近则其水位变化越大;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混合水平渗透系数K为2.25×10~(-4)cm/s,导水系数T为3.08×10~(-1)cm~2/s,储水系数S平均值为1.66×10~(-3),并提出⑤_1/⑤_2层的混合垂直渗透系数参考值为4.0×10~(-5)cm/s。  相似文献   

20.
<正>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用时间因子e~(-iωt)(w=E/h)乘以式(2)时,在区域(0≤x≤α)内,Ae_(-(ω~1+k~x))和A’e~((-i)(ω~1+k~x))并不是德布罗意波.我们知道,德布罗意波原指自由粒子所对应的平面波,它可以从无限远处来,又可以到无限远处去.如今的Ae~(-(ωt+kx))和Ae~((-1)(ω~1+k_x))是被束缚在刚性盒内.它既不能从无限远处来,又不能到无限远处去.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