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低温漂烫法与复合保脆剂联合处理对即食型调味裙带菜品质的影响,以建立即食型调味裙带菜适宜的保脆工艺.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即食型调味裙带菜的较佳保脆工艺为:m(海藻酸钠)∶m (CaCl2) =1∶1,保脆剂质量浓度为3g·L-1,低温漂烫温度为50℃,低温漂烫时间为25min.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预处理对百合热风干燥特性及其品质的影响,以新鲜百合为原料,探讨干燥温度、漂烫时间、漂烫温度对百合干燥产品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干燥活化能、总酚与干基的质量比、总黄酮与干基的质量比、色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燥温度、漂烫时间和漂烫温度的增加可提高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百合在热风干燥过程中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为0.51×10~(-10)~4.57×10~(-10)m~2/s,并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出未经处理和经100℃漂烫45 s的百合的干燥活化能分别为86.91 k J/mol和41.38 k J/mol。总酚与干基的质量比和总黄酮与干基的质量比随着漂烫时间及漂烫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漂烫时间为45 s、漂烫温度为100℃时,能有效改善干燥产品的色泽,与未处理样品相比,表面皱缩严重。百合最适宜的漂烫条件为漂烫温度100℃,漂烫时间45 s。  相似文献   

3.
南瓜片真空干燥过程失水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定量描述南瓜片的失水特性 ,试验研究真空条件下 ,南瓜片干燥过程中含水率与干燥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南瓜片真空干燥的失水规律服从单项扩散模型 ;干燥过程无恒速干燥期 ,且干燥速率的变化趋势不随切片厚度、大小、方向和烫漂时间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干燥速率的大小受到切片厚度的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切片方式对丹参干燥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现代常用的40℃热风干燥与传统常温晾晒干燥,比较不同切片方式(圆切和45°斜切)、切片厚度(2、4、6 mm)丹参的干燥失水过程。结果显示不同切片方式的丹参在干燥过程中主要为降速阶段,干燥速率随着干基含水率的降低而降低,切片厚度越大,干燥速率越低,干燥时间越长。Page模型为丹参干燥拟合最好的模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性较好,能较好地描述不同切片方式下丹参的干燥过程。该研究对丹参趁鲜切制干燥等加工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瓜制品是一种有待开发的营养保健制品。本文就黄瓜制品速冻干燥前预处理(漂烫)工艺参数(漂烫时间、漂烫温度、漂烫液浓度)对制品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漂烫工艺的最优组合,即:漂烫时间为2-4min;漂烫温度为95℃;漂烫液NaHCO3的质量分数0.4%。  相似文献   

6.
长豇豆隧道式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自制隧道式干燥实验台对95,℃漂烫2,min后的长豇豆进行热风干燥实验,分析了在不同热风温度、热风速度、料层厚度条件下豇豆的干燥特性及干产品品质.结果表明:长豇豆干燥过程中干燥第1阶段表现明显,热风温度对干燥速率及品质的影响最大;经漂烫后的长豇豆在热风温度60,℃、热风速度0.3,m/s、料层厚度6,mm条件下干燥时所得产品Vc含量最高.研究结果可为长豇豆隧道式热风干燥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通电加热烫漂对胡萝卜、油菜中维生素含量的影响,并与普通电炉加热进行了比较;研究了胡萝卜、油菜通电加热烫漂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随着烫漂时间的延长,胡萝卜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降低,油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也明显降低;通电加热烫漂后的维生素含量明显高于电炉加热.而胡萝卜通电加热的最佳烫漂工艺为:烫漂时间为3 m in,颗粒尺寸为10 mm,料液比(质量比)为1∶4,电压为220 V.油菜通电加热烫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质量比)为1∶4,烫漂时间为0.5 m in,电压为220 V.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护色剂对速冻青刀豆的烫漂护色效果的影响,以及速冻青刀豆烫漂护色的最佳工艺条件.本研究以青刀豆提取液的吸光度为检测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及分析,确定青刀豆最佳烫漂工艺和最佳护色剂.实验结果表明:确定采用0.8%氯化钙+0.15%柠檬酸+0.10%抗坏血酸为最佳联合护色剂;烫漂温度95℃,时间150s,料水比1∶4为青刀豆的最佳烫漂护色工艺.  相似文献   

9.
鲜切山药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产生褐色素,影响其品质。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常用护色剂EDTA-2Na、抗坏血酸、氯化钠及柠檬酸对鲜切山药的护色效果,并确定了其单独使用时的较佳浓度。通过均匀设计安排实验,对鲜切山药的护色工艺进行优化,得到优化护色配方:0.8%EDTA-2Na,2.0%柠檬酸,0.2%抗坏血酸。通过对照实验,研究了不同前处理0.005%,0.010%Na Cl O消毒及65℃烫漂对鲜切山药的护色效果,结果表明:0.005%,0.010%Na Cl O消毒及65℃烫漂对鲜切山药均具有良好的护色效果,其中0.005%Na Cl O效果优于0.010%Na Cl O。  相似文献   

10.
微波在低糖果脯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微波漂烫,微波干燥,微波灭菌技术在低糖昆脯加工中的应用试验,并与传统加工方式进行对比,结果加工时间缩短了原来的一半多,而且在产品质量方面也有显著的提高。并提出了微波干燥的较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斗轮挖掘机经常采用的水平切削方式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水平切割时切削厚度、切削高度和切削宽度的较为精确的计算公式,为斗轮挖掘机水平切削时的受力分析和功率计算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最优装载问题,提出了基于积分模型的积分式分片算法,以该算法为基础开发了三维空间最优装载仿真模拟系统.实例和数据分析证明:该系统实用性强,图形输出直观生动,数据的存取简便快捷;在虚拟装载过程中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协调再装载,具有较高的智能性及适时性,系统的开发为物流工程中货物的有效包装、运输工具的最优装载以及仓库的高效存储等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MPI笛卡尔拓扑结构的切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MPI并行进程的拓扑结构及其通讯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网络拓扑结构切片的思想,并实现了在MPI中对一般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任意切片的MPI库函数。通过对MPI笛卡尔拓扑结构进行切片实验性能分析,得出构造切片通讯子进行通讯的方法要优于使用原始通讯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停机位分配作业关系到整个机场的系统运作,其作用相当重要。通过分析航空器占用停机位时区集合的特点,应用划分时间片算法建立了停机位分配的图论模型,将机场停机位分配问题转化为图的k-顶点着色问题。应用遗传算法求解图的K-顶点着色问题,给出了机场停机位分配问题的实用算法。最后将该算法应用于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15.
第五代无线通信系统(the fifth generation,5G)利用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2项技术将网络进行了切片划分,让用户接入不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保障的虚拟网络切片以获得服务。为了解决切片化网络中由于用户移动性而导致的切片重新接入问题,提出了最大化网络吞吐量的用户切换机制来降低越区切换对已有网络切片的影响。该机制根据用户业务类型的QoS服务等级筛选备选接入站点的归属切片,运用贪心算法选择能为用户提供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的切片接入服务,在网络切片代理的体系架构下完成切换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在与功率接入、负载接入和随机接入3种切换方案的性能对比中,相关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越区用户数目和网络切片类型的增加,所提方案在保证较高网络吞吐量的同时,切换成功率始终维持在80%以上,远优于其他3种方案。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磁流变减振系统的振动测试信号的时间序列AR模型,绘制了AR三谱及其切片图,分析了不同工作频率与控制电流下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变化,计算了各切片谱的关联维数.结果表明,各切片谱的复杂程度及变化规律与其关联维数存在对应关系,三谱切片及其关联维数可用于定性和量化衡量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文中所介绍的循环带锯式轮胎断面锯切机,可对各类轮胎(包括半钢丝、全钢丝子午线轮胎及斜交轮胎)进行平行面或扇形面试片的自动快速切割。所切试片断面形状规整,无须再经任何预处理,即可在与之配套的树脂砂带打磨机上抛光成型,制成标准检测试片。从试片上不仅能看清各帘线的排列分布和断面结构,而且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不同胶种的结合界面。该机的研制成功为轮胎结构设计、质量控制与成品检测提供了国际通用的先进检测手段,因而也是大中型轮胎厂必备的检测设备。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工作面进、回风巷间网上连续漏风的特点,给出紊流,常漏风系数条件下网上漏风的计算方法,指出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原因,给出利用拟合进风巷风量分布计算网上漏风风阻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9.
根据极限平衡原理,推导出了适合地震作用下成层状岩土体边坡稳定性计算的水平条分法公式,并将人工蜂群算法用于水平条分法边坡最危险滑动面搜索,提出了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边坡稳定性的极限平衡水平条分法.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搜索到全局最优解,稳定性计算结果是可靠的,适合成层状岩土体边坡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体外预应力锚固横梁拉应力域法配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端锚固横梁内侧承受较大拉应力且传统配筋方法有所欠缺的现状,提出一种新方法——"拉应力域法"配筋:对于承受主拉、压应力,存在有规律的二维"拉应力域"实体结构,可连续划分二维"拉应力域切片",通过对各切片网格配筋的方式以承担混凝土拉应力的正交分量,并以"拉应力域深度"控制网格的纵向布置区域.以某体外预应力端锚固横梁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考虑锚固端横、竖向预应力的影响.应用拉应力域法配筋的分析结果表明,锚固端横、竖向预应力对于配筋量有较大影响,原设计竖向钢筋过多,横向钢筋分布不尽合理,而拉应力域法可根据实际应力分布来配筋,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