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探讨叶面喷施钙、镁、锌和硼肥对芳樟矮林生长和精油产量的影响,为芳樟矮林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芳樟矮林为试验材料,比较叶面喷施钙、镁、锌和硼肥对芳樟矮林地径、株高、生物量、叶片出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钙、镁、锌和硼肥对芳樟矮林株高和地径影响不明显,大部分处理株高和地径略低于对照组。叶面喷施钙、镁、锌和硼肥对芳樟矮林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芳樟矮林单株鲜重随叶面喷施钙和硼肥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镁和锌肥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叶面喷施0.5%的钙肥和0.05%的硼肥效果最好。单株叶鲜重变化趋势与单株鲜重相似,叶面喷施0.5%的钙肥和0.05%的硼肥显著提高了芳樟矮林单株叶鲜重。单株小枝和主枝鲜重最大的分别是叶面喷施0.5%的钙肥和0.05%的硼肥。叶面喷施钙、镁、锌和硼肥对芳樟矮林叶片干重出油率影响不明显,对单株叶片精油产量有显著提高,其中叶面喷施0.15%的锌肥精油产量最高,其次是0.05%的硼肥、0.5%的钙肥和0.45%的镁肥。因此,综合芳樟矮林生长、生物量、叶片出油率指标,叶面喷施0.5%的钙肥或0.05%的硼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薄壳山核桃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了施锌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及锌元素在植株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低质量分数ZnSO4促进了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ZnSO4质量分数过高时幼苗的生长反而受到抑制;用ZnSO4浸种也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效应;两种施锌方式下,随着ZnSO4质量分数的升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呈现出"下降—增加—迅速下降"的趋势;经叶面喷施后锌在薄壳山核桃各器官中的比例大幅增加,其中以叶片富集锌的量最多,茎次之,根系最少;而ZnSO4浸种后,以茎中锌积累的量最多,叶片次之,根系最少。综合试验结果认为,以0.4%ZnSO4叶面喷施对促进薄壳山核桃幼苗营养生长及光合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高山野菜碎米荠富硒能力,以野生十字花科蔬菜碎米荠为供试材料,研究外源硒对碎米荠的分枝数、株高、叶片的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叶面喷施和根部追施方式施用不同外源硒质量分数处理后,碎米荠株高降低,分枝数增加,叶片硒含量增大,且硒含量与外源硒质量分数具有正相关性;当叶面喷施外源硒19mg·L~(-1)时,碎米荠叶片的硒含量达到最大值0.076 mg·kg~(-1),当根部追施外源硒24 mg·L~(-1)时,碎米荠叶片的硒含量达到0. 069 mg·kg~(-1).因此,采用叶面喷施方式,外源硒转化利用效率较高,效果优于根部施硒.叶面喷施19 mg·L~(-1)为碎米荠的最佳施硒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4.
三种药剂对紫罗兰的矮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P333、矮丰和水杨酸对紫罗兰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其对株高、花期、叶片长宽比、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PP333处理的紫罗兰株型明显矮化,经水杨酸处理的紫罗兰花期显著延长,初花期提前,但矮化效果不显著.综合效果看,叶面喷施质量浓度为0.2 mg/L的PP333对紫罗兰的作用效果较好(株高极显著矮化且未发生莲座化现象).叶面喷施水杨酸对提高紫罗兰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硒对油菜苗期叶片色素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土培与水培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不同硒浓度对油菜苗期叶片色素的质量分数的影响,试验表明:在0-24μg/ml的硒浓度范围内叶绿素的质量分数随硒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胡萝卜素的质量分数与施硒浓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隶属类芽孢杆菌属,其有利于促进植物生长和营养吸收.为探讨该菌株对植物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应用价值,将该菌株与化肥进行不同配施处理,进行生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剂具有解磷、解钾能力;菌剂对生菜地上部分有促生作用,使得生菜植株鲜质量、单株叶片数的增加趋势都非常明显,其植株鲜质量与空白相比最大增加387.60%;菌剂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也非常明显,氮钾肥与菌剂配施可使根鲜质量增加373.00%;在优化生菜食用品质的基础上,菌剂与化肥配施,增加了生菜维生素C质量分数,达到9.96mg/100g,同时又降低其亚硝酸盐含量.综上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菌剂与化肥配施后促生效果较好,可促进生菜的生长及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表油菜素内酯对烟草根系活力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Hoagland 完全培养液水培的烟草幼苗进行 BR 叶面喷施和浸根处理,以研究 BR 对烟草根系活力及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0.04ppm 或0.05ppmBR叶面喷施或浸根可提高烟草根系伤流量,提高根系伤流液中 P_2O_5和还原糖含量,增强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进而提高根系及叶片内尼古丁含量.  相似文献   

8.
星油藤是热带经济作物,对冷害比较敏感.研究通过不同浓度ABA叶面喷施探讨外源ABA能否提高星油藤幼苗的抗冷害能力.在幼苗叶面喷施水或2 ,5 ,10 mol/L和50 mol/L的ABA溶液后,放在4 ℃条件下2 d进行冷害处理.冷害处理导致喷施水的幼苗冷害等级提高,而2~50 mol/L ABA溶液处理的幼苗冷害等级相对较低.冷害导致幼苗叶片中的脂质过氧化水平、超氧阴离子的生成速率及过氧化氢含量提高;而ABA处理降低了它们提高的水平.冷害导致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降低,ABA处理可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与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的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在ABA预处理后无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表明ABA可通过诱导星油藤的抗氧化酶活性来提高星油藤幼苗的冷害抗性.10 mol/L以下的ABA溶液处理能达到提高抗冷害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土培、基质栽培、水培3种栽培方式,以5个菠菜品种和5个生菜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几个主要抗氧化指标(抗坏血酸(VC)、花色苷、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差异,探究了栽培方式对不同菠菜、生菜品种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菠菜VC含量有显著影响,菠菜VC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水培>基质栽培>土培;栽培方式对菠菜花色苷含量和生菜V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两种蔬菜的总黄酮、总酚含量、总抗氧化能力、鲜重,以及生菜的花色苷含量受栽培方式和品种的共同作用.其中,3个菠菜品种总抗氧化能力表现为基质栽培的显著大于土培和水培的;4个菠菜品种地上部分鲜重表现为土培的显著大于其他栽培方式;水培下3个生菜品种的地上部分鲜重显著高于土培和基质栽培.说明栽培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菠菜和生菜的产量和抗氧化品质,其中栽培方式对菠菜的影响较生菜的大.  相似文献   

10.
以N-氨乙基-γ-氨丙基二甲氧基硅烷分子(DAMO)作为硅源,采用水热法合成一种高分散性、光学性能稳定的锌掺杂荧光硅量子点(Si@Zn QDs)。以Si@Zn QDs作为叶面光肥,吸收太阳光中不被植物利用的紫外光,发出能使生菜吸收进行光合作用的蓝光,提高了光能利用率。通过14 d的水培试验评估Si@Zn QDs作为叶面光肥对生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Si@Zn QDs与生菜的叶绿体(CLP)复合后,提高了希尔反应活性,当锌掺杂量达0.1%时,对生菜生长的促进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干质量和鲜质量分别增加41.64%和52.20%。Si@Zn0.1% QDs (100 mg·L-1)使生菜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60.56%、56.37%、61.20%、49.75%和29.90%。这项工作为锌掺杂荧光硅量子点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硝态氮对不同品种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营养液栽培试验,研究了硝态氮浓度对不同品种生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中硝态氮浓度的提高,生菜的硝酸盐含量随之递增,生物产量、可溶性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生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在设施温室条件下,水培盆栽3 种叶色生菜,探究UV-B、UV-A 辐射对不同叶色生菜光谱吸收特性、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UV 处理及对照下的3 种叶色生菜光合色素吸光曲线基本一致,330~500 nm 和640~690 nm 两个光谱区为峰值区域,吸光度较大且变化剧烈,在500~640 nm 和690~800 nm 两个光谱区吸光度很小且变化幅度小。绿叶生菜在不同UV 辐射下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红叶生菜在UV 照射下叶绿素a 和总光合色素含量显著提高,但紫叶生菜仅在UV-B 照射下比对照显著增加。绿叶生菜经UV 辐射处理后,地上部分鲜重显著降低,紫叶生菜相反。红叶生菜地上部分鲜重在不同UV 辐射处理下无显著差异。3 种生菜地上部分干重随UV 辐射处理变化规律相似,经UV 辐射处理后,地上部干重均显著降低。UV 辐射处理显著降低了绿叶生菜总酚含量,但对紫叶生菜无显著影响,红叶生菜仅在UV-B 处理下总酚含量显著提高。绿叶生菜在UV 辐射处理下,类黄酮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而红叶生菜和紫叶生菜无显著差异。经UV 辐射处理的绿叶生菜花青素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红叶生菜和紫叶生菜则在UV-B 辐射处理下有显著提高。UV 辐射处理显著提高了绿叶生菜可溶性糖含量,紫叶生菜仅在UV-A照射下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而红叶生菜经UV 辐射处理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汾河滩七种野菜硝酸盐,Vc及氨基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汾河滩七种野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维生素C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刺儿菜,藜,碱蓬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较高且均超标,不宜食用,苦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虽较高, 但其Vc含量极其丰富,若食量作一定限制,还是可以食用的,地肤,车前,苦菜的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均较低,且Vc及氨基酸含量也较高,可以食用。  相似文献   

14.
对厚荚相思树施用不同水平基肥(800,1200,1600,2000,2200g/株),研究树木高生长、胸径生长、叶片营养元素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基肥水平以1600g/株为最好,厚荚相思的生长指标、叶片营养元素和叶绿素含量均好于其他4种基肥处理水平,而且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了氨基酸有机肥适用于广西沃柑(Orah)种植的最佳施用配比,以实现沃柑的增产提质,保证沃柑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为研究区氨基酸有机肥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3个施肥处理:单施化肥、化肥+15%氨基酸有机肥、化肥+30%氨基酸有机肥,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比例氨基酸有机肥配施化肥条件下沃柑生长及品质、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施化肥,氨基酸有机肥配施化肥可显著提高沃柑单株产量(提高15.95%-45.5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8.89%-31.60%)、维生素C含量(提高29.04%)、糖酸比(提高2.75%)和果实营养元素含量(提高2.12%-53.84%);同时可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11.99%-41.07%)、速效钾含量(提高13.14%-17.58%)、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96.17%-2 803.06%)和沃柑单株收益(提高13.54%-43.19%)。其中,以化肥+30%氨基酸有机肥处理效果最好;其单株产量,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果实P、K、Ca、Mg含量均为最高;其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总量最多;同时单株收益和产投比最优。综合考虑沃柑增产提质以及土壤改良效果等要求,建议采用化肥配施30%氨基酸有机肥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6.
JD37复合微生物肥料主要由本实验室筛选出的一株植物根际促生细菌JD37与蚯蚓粪组成,该肥料对小白菜与蕹菜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盆栽试验中,小白菜全株鲜重增加了45.6%,蕹菜全株鲜重增加了45%;大棚种植试验中,小白菜产量增加18.2%;蕹菜产量增加107.4%.在对两种蔬菜进行品质检测后发现,JD37复合微生物肥料组和化肥组的抗坏血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中,JD37复合微生物肥料组要优于化肥组;亚硝酸盐含量中,JD37复合微生物肥料组为化肥组的一半,说明该肥料能有效降低两种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本实验为JD37复合微生物肥料的进一步实践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 对比研究纳米银颗粒及其溶出的银离子对生菜(Lactuca sativa)镉的吸收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将生菜分别置于含或不含50 μg/L镉离子的0, 10, 100 和1000 μg/L纳米银悬浊液或0.1, 1和10 μg/L银离子溶液中暴露35天, 测定生菜叶子和根部的镉浓度、干重和鲜重、叶绿素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 纳米银只在1000 μg/L的最高浓度组引起生菜根部镉含量的显著上升(约 200%, p<0.001), 其他浓度下, 无论是生菜叶子或根部镉含量变化都不显著。纳米银和镉对生菜生物量和含水率没有显著影响, 生菜中的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也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化, 纳米银的影响不能完全由溶出的银离子解释。由此可见, 在农业生产实际应用的浓度水平下, 纳米银没有引起镉在生菜中积累的显著增加, 在可食用部分镉含量有所减少, 纳米银的存在未带来额外的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凋落叶添加到土壤中对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莴笋(Lactuca sativa)、茄子(Solanum melongena)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以及土壤矿质化氮的动态响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单位面积香樟叶年凋落量作为凋落叶的基本添加量,设不添加凋落叶的对照(CK)和3个凋落叶添加水平,即A1(25 g/盆)、A2(50 g/盆)、A3(100 g/盆),每处理重复5次,处理3种作物共计60盆。处理后,定期对植株生长指标(株高、地径)和抗性生理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作物所生长土壤的硝态氮、铵态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香樟凋落叶分解对3种作物的地径、株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随凋落叶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并随分解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的效应; 香樟凋落叶分解初期(20~40 d),各水平处理均显著地促进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抑制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凋落叶分解到80 d时,各处理CAT、POD、SOD活性的差异明显缩小; 加入不同量的香樟凋落叶在一定时间(30~50 d)内大幅降低了土壤矿化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 不同作物对香樟凋落叶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莴笋最为敏感,其次是小白菜,茄子的耐受性最强,相对更适宜在香樟林间或林缘种植。【结论】香樟凋落叶分解可能降低了土壤氮素的有效性,并对作物造成活性氧伤害,最终限制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仙蜜果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仙蜜果属仙人掌科植物,是一种集水果、蔬菜、花卉、药物和环保于一身的纯天然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是一种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植物.本文分析比较仙蜜果花不同部位(花瓣、苞、芯)的营养成分、磷、钙、铜、铁、锌及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以其有利于对该花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利用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