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阴极共沉积Ni(OH)2薄膜在碱淀粉液中的电化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阴极电沉积法在镍基底上制备Ni(OH)薄膜,循环伏安法在1.0mol.dm^-3KOH溶液中测量了薄膜电极的催化析氧特性,沉积Ni(OH)2的薄膜电极比镍基底增加了20mA.cm^-2的析氧电流。在制膜过程中掺杂7%Ce(V/V)得到的复合氢氧化镍薄膜电极在碱溶液中的析氧电流又增加了约20mA.cm^-2,分光光度法和薄层扫描分析法对薄膜进行了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2.
掺杂球形氢氧化镍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i(OH)2粉末微电极,认为Ni(OH)2微电极电化学过程是一个准可逆过程且电极反应在Ni(OH)2/NiOOH之间进行.研究了在阳极过程中掺杂元素对Ni(OH)2质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发现掺Co后比纯Ni(OH)2的扩散系数提高近1倍,而掺Zn后则扩散系数有所降低.掺Co和Zn后Ni(OH)2电极的析氧电位均比纯Ni(OH)2的析氧电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用溶解量热法,以水为量热溶剂,根据 Hess 定律设计了一个热化学循环,用新型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分别测定了以下两个过程的溶解热:2 K I O3+ Ni( I O3)2+ H2 O K+(aq)+ Ni2+(aq)+ I O3- (aq), K2 Ni( I O3)2·2 H2 O+ H2 O K+(aq)+ Ni2+(aq)+ I O3- (aq).   并根据 相关数据 求得 K2 Ni( I O3 )4 ·2 H2 O 在 298. 2 K 时 的标 准生 成焓, 其值 为- 2 127.20 k J·m ol- 1 ,同时根据该化合物的 D S C 数据估算了 K2 Ni( I O3)4 ·2 H2 O 的生成焓,并将两者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掺杂球形氢氧化镍的循环伏安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i(OH)2粉末微电极,认为Ni(OH)2粉末微电极电化学过程是一个准可逆过程且电极反应在Ni(OH)2/NiOH之间进行;研究了阳极过程中掺杂元素对Ni(OH)2质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发现掺Co后比纯Ni(OH)2的扩散系数提高近1倍,而掺Zn后则扩散系数有所降低,掺Co和Zn后Ni(OH)2电极氧的析出电位均比纯Ni(OH)2的氧的析出电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用复合镀法制得Ni-W-WC-WO3复合电极,在0.5mol/LH2SO4中的氢超电势比软钢降低280mV,i0提高三个数量级,电极表面粗糙度为Ni电极的三倍。在300mA/cm^2的大电流密度下,进行的长期恒电流电解试验表明电极性能稳定。XPS分析证明电极表面主要成分为Ni,W,WC,WO3等。  相似文献   

6.
分别测定了PAC电极(Pb-Ag-Ca新型阳极的简称)在MnSO4-H2SO4溶液中的阴极极化曲线及阳极极 线,从图中求得:icor=15.85μA/cm^2,ψωr=-0.095V,Vcor=2.95Kg/m^2ann.7.90%(电极重量每年消耗的百分数)i。(2)=54.70μA/cm^2及i。(3)=1.10μA/cm^2;讨论了PAC阳极的腐蚀机理即反应(2)受反应(3)的动力学参数所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甲基甲酰胺、水杨醛、氨基乙酸、乙酸改性的聚邻苯二胺膜电极(PODB)配合Ni(Ⅱ),形成PODBd-Ni(Ⅱ),PODBh-Ni(Ⅱ),PODBe-Ni(Ⅱ),PODBa-Ni(Ⅱ)电极。红外光谱显示,Ni(Ⅱ)是由于改性物质和PODB以酰胺的形式结合,从而引入更多的含孤对电子的元素,配合到PODB膜中去的。在HCl溶液中(pH=3),PODBa-Ni(Ⅱ)的配合稳定性最好。掺杂Ni的PODB对O2和抗坏血酸(H2A)有电催化还原和氧化的作用。对H2A的催化氧化属于平行催化机理,电极反应受H2A向电极表面扩散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稳态极化曲线技术研究了Mn2 + 在醋酸介质中的阳极氧化行为, 其反应为简单的电荷传递过程. 同时利用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Mn2 + 在铂电极上的氧化动力学, 得出阳极传递系数β= 0 .28 , 电极反应标准速率常数kf= 8 .35 ×10 - 5 m/s(298 K) , 并且获得了动力学表达式: φ=1 .00 + 0 .065lg  相似文献   

9.
铝电解镍基惰性阳极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制备了以Ni2O3、NiO为基体的5种金属陶瓷材料作为铝电解惰性阳极。在烧结过程中发现Ni2O3为基体的阳性转变为NiO,由于晶形转变导致阳破列。NiO为基体的惰性阳极在进行不通电腐蚀试验表明,其抗蚀能力优于SnO2为基体的惰性阳极。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SPE Pt电极以及SPE Au-Pt电极上还原态CO2的电化学氧化行为研究表明,此类电极的电化学特性与光滑Pt电极一致:CO2在氢原子吸附电位区0 ̄250mV(vs.RHE)处,可与电极上化学吸附的氢反应,生成还原态的CO2,通过线性扫描,还原态CO2即发生一不可逆电化学氧化过程(阳极剥离)。在SPE Pt系列及SPE Au-Pt系列上CO2的电化学行为表明,当SPE Pt系列  相似文献   

11.
以硫酸为电解质,用铂作阳极,研究了汝箕沟烟煤的电化学氧化。实验表明,阳极电流主要取决于Fe~(2+)离子浓度,起始电流明显地受到2价铁离子转变为3价铁离子电极反应的影响。为了得到一定的阳极反应速度,煤粒子和阳极的接触是必要的。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了电解氧化产物,产物主要为重烷烃和有机酸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2.
铜在 Na Cl/ K S C N/ Na2 S O4 溶液中阳极溶解时存在电化学振荡现象, Na2 S O4 的加入使振荡诱导期显著减小,振荡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探讨了电极表面状态和电极周围电解液组成对振荡行为的影响,及电化学振荡过程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条同时除去SO2 与NOX 气体的电化学新工艺 .SO2 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后形成HSO-3 ,后者再在电解槽阴极室中以Pb为电极 ,pH值在 4~ 7之间时电解还原为连二硫酸盐 .NO气体通入到含Ce4 的气 -液反应柱中被氧化为高价氮氧化合物 ,该混合物直接在电解槽阳极室中氧化 ,从而再生出Ce4 ,用二 -2 -乙基己基磷酸的煤油溶液萃取出Ce4 后 ,水溶液相中通入含氧的氨气时生成NH4 NO3 .Ce4 经反萃取后再返回到气 -液反应柱中与NO气体反应 .热力学与文献研究结果表明 ,HSO-3 电化学还原为S2 O2 -4 的过程为动力学控制 ,当溶液中含硫物质的浓度均为 0 .0 0 1mol·dm-3时 ,HSO-3 电解还原为S2 O2 -4 的热力学稳定性提高 .图 3 ,表 2 ,参 9.  相似文献   

14.
以β-PbO2/石墨电极为工作电极,在支持电解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待测有机物,在低于析氧电位下进行恒电位电解时,因电极表面吸附态羟基自由基的消耗速率受电解质溶液中有机物分子向电极表面的扩散过程控制,表现为阳极电流强度的增加值(ΔI)与有机物质量浓度ρ之间呈线性关系。本文研究了多种待测有机物的ΔI与ρ的线性关系,发现由于有机物种类不同造成羟基自由基消耗速率不同,因而线性比例系数有所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在测定混合水样的化学需氧量(COD)值时,应采用与待测水样具有相似有机物混合比例的标准溶液制作工作曲线,以减少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5.
以未表面处理的PAN基高模碳纤维(HMCF)为工作电极,分别用NH4H2PO4、NH4HCO3和KOH为电解质,进行循环伏安多重扫描,以研究HMCF在不同电解质中的电化学反应行为以及电解质的氧化能力。同时采用连续恒流阳极氧化的方法对HMCF进行表面处理,验证循环伏安法得到的结论。通过联碱滴定、SEM等方法表征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官能团、表面形貌的变化;处理前后纤维与环氧树脂界面粘接性能的变化通过层间剪切强度(ILSS)表征。循环伏安结果显示:在NH4H2PO4溶液中扫描时氧化反应峰值电流最高,表明纤维表面生成的官能团最多;在KOH溶液中扫描时平台电流最高,表明纤维表面粗糙度提高幅度最大。联碱滴定结果表明NH4H2PO4溶液处理后纤维表面官能团含量提高最多;SEM结果显示KOH溶液处理后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最明显;这两点验证了循环伏安多重扫描的结果。用NH4H2PO4、KOH处理后的纤维与环氧树脂ILSS达到75MPa、60MPa,分别提高240%和170%。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p型体硅和p型薄膜微晶硅为阳极, 以掺入MEH-PPV的PFO为发光层, 以透明金属Sm/Au为阴极, 制作了顶发光白光器件。器件结构是: 硅阳极/PEDOT:PSS/MEH-PPV:PFO/Cs2CO3/Sm/Au。通过调节MEH-PPV在PFO中的质量百分比, 改进了白光器件的发射色度。当MEH-PPV的质量百分比为0.13%时, 发光在白光范围, CIE色坐标为(0.372, 0.391)。研究了器件发光效率对体硅阳极电阻率的影响, 当体硅阳极电阻率为0.079 Ω•cm时, 器件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都达到极大, 分别是0.191 cd/A和0.131 lm/W。以金属Ni诱导硅晶化的薄膜微晶硅为阳极, 通过调节Ni层厚度, 优化器件效率。当Ni层厚度为2 nm时, 薄膜硅阳极器件的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达到最大值: 0.371 cd/A和0.187 lm/W, 相对于最佳电阻率体硅阳极器件分别提高了94%和43%。  相似文献   

17.
一种图案化镍/硅纳米复合体系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热制备的具有规则表面形貌和结构的硅纳米孔柱阵列(Silicon Nanoporous Pillar Array,Si-NPA)为衬底,采用浸渍沉积技术并通过调控溶液中Ni2+的浓度,制备了表面具有不同图案化结构的镍/硅纳米孔柱阵列复合体系。分析表明,Ni^2+浓度对Ni/Si-NPA表面形貌和结构有很大的影响:高的Ni^2+浓度下制备的Ni/Si-NPA能够保持Si-NPA衬底的规则阵列结构特征;而低的Ni^2+浓度下制备的Ni/Si-NPA其衬底规则的阵列结构几乎完全被破坏。优化了制备具有图案化结构特征的Ni/Si-NPA的实验条件,并对Ni/Si-NPA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选取具有较高氧化还原活性的铁腐殖酸复合物(Fe/HA)作为阳极材料,开展Fe/HA修饰阳极对MFC产电和硝酸盐降解性能影响的研究。通过电沉积法制备Fe/HA修饰阳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Fe/HA修饰阳极的表面形貌特征和活性官能团进行表征;同时采用循环伏安曲线(CV)、塔菲尔曲线(Tafel)和交流阻抗曲线(EIS)对Fe/HA修饰阳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量;并以硝酸盐废水为模拟废水,考察Fe/HA修饰阳极对MF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HA修饰阳极表面具有松散的簇团状结构和氧化还原活性官能团;[JP2]同时,与空白阳极相比,Fe/HA修饰阳极电荷转移量增加了75.82%,交换电流密度增加了14.95%,电荷转移阻抗降低了17.60%;Fe/HA修饰阳极MFC的最大平均输出电压和脱氮效率较空白阳极MFC分别增加了16.52%和6.47%。通过Fe/HA对MFC阳极的修饰,可有效增加阳极表面氧化还原活性官能团的数量和微生物附着的面积,从而提高电子传递效率,实现对MFC产电性能和脱氮效率的提高,本研究可为金属与腐殖酸复合物阳极材料的开发及其在MFC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用PW2403 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瑞士RDC公司C-300系列标准物质建立铝电解用预焙阳极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该方法准确性好、测定精度高、快速简便,适用于预焙阳极中S、V、Ni、Si、Fe、Al、Na、Ca、Ph等元素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