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在Sperber与Wilson关联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探讨了认知语境心理基础:知识草案与心理图式。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境主要是由命题、知识草案、心理图式及社会心理表征等因素构成的。根据关联理论,语境是一个认知的动态构建过程。认知语境不是静止的参数,而是一系列处于发展和变化中的命题。因此,动态性是认知语境最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境主要是由命题、知识草案、心理图式及社会心理表征等因素构成的。根据关联理论,语境是一个认知的动态构建过程。认知语境不是静止的参数,而是一系列处于发展和变化中的命题。因此,动态性是认知语境最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不礼貌是近年来语用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有关跨文化交际中的不礼貌研究却比较少见.传统观点认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不礼貌是由于语用缺失造成的,忽视了认知语境这一重要的交际情境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主体在认知语境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识草案、心理图式、社会心理表征三个方面.电影《土婆婆PK洋媳妇》互动会话中的不礼貌言语反映出交际主体在认知语境上存在趋异性,由此引发了交际中的不礼貌.  相似文献   

5.
教育语篇的意象图式分析——以奥巴马演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图式作为隐喻的认知基础,在概念域的映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建隐喻的一种模式。经过对奥巴马演讲中的主要意象图式和隐喻的总结分析,探讨意象图式在隐喻构建、转喻映射中源域与目标域的建构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特定认知域的认知模型受制于文化模型,不同的思维认知方式折射出不同的语言图式,理想化认知模型的文化认知模型的个性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隐喻理解过程中,认知语境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没有它的参与,隐喻理解无法进行。听话者首先根据认知语境对隐喻涉及的两个概念的知识草案和心理图示进行辨认和比较,发现二者相异后,作出需对其进行隐喻性理解的判断。然后,在隐喻本体和喻体的知识草案和心理图示中进行深入查寻和反复比较直至找到二者的相似之处,从而对隐喻的意义进行推断,完成对隐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文化差异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看,文化因素对人的认知活动有显著的影响。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不同的社会心理表征、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从而产生不同的语用推理或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8.
王文婷 《科技信息》2010,(16):I0174-I0175
语境在认知语用学中变为认知语境并出现认知语境推理的概念。本文作者从认知语境操作的基本单位,即知识草案和心理图示出发,着手研究其三个语用范畴和推理过程,从而论证认知语境推理与篇章理解的关系。作者在理论基础上借助实证研究,进而证实认知语境推理是否与篇章理解具有直接的关系,并就如何利用认知语境推理技能提高篇章理解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关联翻译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认知语境的分析,从人类认知和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揭示出在翻译实践活动中,当交际双方文化认知心理图式出现差异,译者的认知语境与作者的认知语境不能趋同时,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现象不能作出有力的解释,作为一种新的翻译理论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转喻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语言交际之中,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有其认知动因。其中理想化的认知模型及其格式塔结构是指称转喻运作的基本框架和前提条件,在特定的语境中,理想化认知模型中各个概念之间的显著度及可及性的差异使得人们倾向于以显著度较高的转体来激活显著度较低的转喻目标,语境对于指称转喻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限制性。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方式影响着语义结构和语言的表达,借代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它的构建和理解同样跟人类的认知方式有着很大的联系.文章试图从人类的认知方式--原型模型、转喻及心理语境等方面考察借代辞格产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地名手语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描述和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地名手语的命名策略、认知机制和语用效果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浙江聋人地名手语造词策略主要有两类:一是借用汉语地名,用仿字、书空、仿译、指拼等方式构成手语词;二是运用"转喻"方式,创造约定俗成的自源性地名手势符号。从认知心理看,转喻是聋人手语基本的意义拓展方式,聋人通过转喻完成地名手语造词的经济性、形象性与理据性表达。转喻机制需要语境的共同参与才能发挥作用,两者合力产生具体形象、通俗易懂、一看便知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用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境是与交际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体验密切相关的,是交际者的主观意识的反映,是一种心理现象。话题和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对解读语篇起着重要的作用。话题多以隐性形式存在于语篇中,对它们的解读需要借助语境中的主观因素,来激活相关的认知图式。语篇的连贯性产生于理解者在认知语境中寻找关联而进行推理的过程中。语境中的主观因素在语篇理解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熊田甜 《科技信息》2009,(17):194-194
人体部位指人的转喻是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不同的部位如face,body,head等都可以指人,据语料显示此类转喻在具体的句子中是不可以随便替换。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从突显、语境、转喻三者之间的关系切入,分析了影响人体部位指人转喻能被认知的条件,指出转喻不是随意的语言现象,并认为影响转喻认知的条件不仅仅是突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语境对转喻的构成起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第二语言学习具有认知性。文章从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关系出发,分析知识的三大类型即:图式知识、语境知识以及系统知识对词汇学习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研究真正有助于词汇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西藏大学学报》2014,(4):203-204
西藏手语时间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研究 隐喻和转喻是西藏手语时间概念化的两种基本认知方式。分析表明,西藏手语时空隐喻以“过去在上,未来在下”最多,“未来在左,过去在右”次之,缺少利用“前-后”空间图式隐喻时间的显性表达,这与藏族对纵向方位体验更为细致有关。三类转喻则是分别利用时间特征、人类活动以及计时仪器来指代时间。就认知理据性来看,西藏手语与汉语或藏语时空隐喻和转喻的共性大于差异,共性源于聋人和听者均借助身体与周围环境发生互动,因此具有体验的普遍性,差异性则来自西藏文化对隐喻和转喻使用的影响。鉴于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手语研究刚刚起步,全面考察和分析西藏手语时间隐喻和转喻的类型和特点,对于探寻西藏聋人的时间认知规律,以及开展少数民族手语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苏丽  李瑛 《科技信息》2009,(36):I0024-I0025
传统的修辞学和语言学把转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但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认知语言学家已明确地认识到转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主要通过转喻是同一认知模型中的概念映射和同一矩阵域中的概念激活对转喻的本质加以探讨,然后对转喻进行相应的认知分类,以加强人们对转喻的进一步了解和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语境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认知语境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语境,将语境定义为“一种心理结构体”,即认为语境是心理产物,这是一种更科学的动态语境观。话语意义与认知语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认知语境对话语意义有解释和制约作用,相同的语言形式,由于认知语境的不同,话语意义不一样;另一方面,话语意义对认知语境具有不可分割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概念转喻理论,探讨转喻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转喻翻译的原则,提出转喻翻译的具体策略。认为翻译是具有转喻性的认知活动,翻译过程中文本的理解和表达皆体现了"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同时指出概念转喻也是一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借助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和转喻理论,研究了一个社会语言学关注的语言现象——汉语的认知称谓词。其中的结构隐喻以相似性为经验基础,对人认知的概念化过程遵循了存在之链中从低到高的顺序。空间隐喻则遵循了意象图式隐喻的内在逻辑,以经验共现为基础。此外,相当数量的包含转喻思维的认知称谓词证明了概念转喻对抽象思维所发挥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涉及理想认知模型整体与部分和部分与部分的转喻关系,事物之间的相邻性是转喻的基础。借人指人的汉语认知称谓词证明人名可以代表角色,这是Fauconnie否认人名代表角色的可能性的一个反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