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甜甜 《科技信息》2009,(26):I0127-I0128
翻译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翻译评论能力,转喻在翻译教学运用中特别注意翻译的实践,它同样也遵循翻译理论。作为教师,从事转喻翻译教学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提高转喻翻译水平,求把翻译、文学、语言学理论同翻译实践和过程结合起来,以便提高语言理解的能力。本文通过介绍转喻翻译教学的重性,目前翻译教学的现状以及转喻翻译教学方法等,说明了转喻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仲莉 《科技信息》2012,(21):196+243-196,243
本文以身体器官"鼻"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建语料库,尝试从因果转喻、整体部分转喻和范畴特征转喻三个方面去了解并阐释英汉语言中"鼻"的惯用表达形式和概念转喻意义,以期对外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式,转喻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词、语法以及语篇等层面上,转喻都有所表征。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体育新闻语篇中的英汉文本,阐述转喻在英语体育新闻语篇的翻译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在翻译体育新闻语篇中的转喻现象时应充分考虑读者的主体地位和语篇连贯性因素,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江苗苗  李瑛 《科技信息》2011,(10):I0046-I0047
在网络铺天盖地地向人们传播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的同时,网络语言也在潜移默化地向现实世界渐进,影响着人们日常语言的表达。对于网络语言,每个人都持有不同的态度。"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本文从转喻的视角分析了网络语言生成过程中的转喻机制,并探讨了促成这一机制运行的心理动因,从而揭示了转喻在网络语言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操凤玲 《科技信息》2010,(20):I0168-I0169
概念合成理论研究概念合成的过程,它指出心理空间之间的映射、组合、完善及扩展是概念合成的主要方式.转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个认知过程,在概念合成的过程中,转喻参与心理空间的映射及合成,共同构建概念,形成语义.  相似文献   

6.
刘苏丽  李瑛 《科技信息》2009,(36):I0024-I0025
传统的修辞学和语言学把转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但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认知语言学家已明确地认识到转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主要通过转喻是同一认知模型中的概念映射和同一矩阵域中的概念激活对转喻的本质加以探讨,然后对转喻进行相应的认知分类,以加强人们对转喻的进一步了解和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概念合成理论自Fauconnier & Turner提出以来,它的阐释力已在隐喻、翻译、常规含意的推导等领域得到证实,同时各国语言学家予以评析和完善。本文也试图运用此理论来解释分析言语行为转喻,并且以请求类言语行为为例,分析了请求类言语行为中的前段、核心段、结果段及后段激活整个言语行为,达到言语行为转喻效果的认知过程。进而证明了概念合成理论对言语行为转喻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8.
当前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已从纯粹的思辨转向了运用,这是一种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转喻的研究同样也需要顺应这一研究潮流。对转喻和转喻理据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整理,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根本目的在于为转喻研究的深化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彭晓 《长沙大学学报》2012,26(1):100-101
通过对原型范畴理论的主要概念的界定,着重阐述了把转喻看作是以空间上"部分—整体"与"具体—抽象"邻近性的原型范畴转喻观,并在原型范畴理论的指导下,将转喻分为整体和部分的转喻及部分之间的转喻这两大类,其下又各细分为六小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认知语义学意义观,运用构式压制、概念转喻等理论来探剖析"副名结构"。解构了"副名结构"中名词的功能,从传统上指称实体转化为描述事物性状,功能发生游移。阐述了"副名结构"中的转喻机制,指出了名词之所以能够实现转喻操作的内在动因,即语义压制。概念转喻是"副名结构"中语义压制得以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运用Lakoff理想化认知模型的概念,分析了转喻认知的基础——邻近性关系,认为转喻可以具体发生在两种结构中:一是整体理想化认知模型与其部分之间;二是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部分与部分之间。文章还认为对转喻认知进行分类研究有助于全面理解转喻的本质、工作原理及其功能,有助于我们在语言研究中对转喻现象做出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2.
借代的定义和分类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借代的定义和分类,前人多有论述,但仍存疏漏之处,应该加以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13.
认知心理学的转喻观有别于修辞学关于转喻的传统观点,认为转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障碍假设理论以及言语行为脚本理论的分析,指出转喻对日常生活中的间接语言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并揭示出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本质.  相似文献   

14.
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是词语的替代关系,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分析转喻的认知模式,探讨了转喻中转体和目标之间联系的不确定性现象,反驳了传统语言学所认为的转体与目标之间只是明确限定关系,认为不确定性现象是存在的并且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归纳和揭示了概念转喻认知本质,并在Abdul Gabbar Mohammed Al-Sharafl对语篇转喻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概念转喻对语篇研究的贡献,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类概念转喻对语篇衔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动态对等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既指出翻译的相对性和灵活性,更成为评判翻译效果的一个终极目标.本文以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的对比入手,探讨了形式对等的本质、必要性,最后阐述了它在翻译时代的进一步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转喻是一种认知机制,是用最突显、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事物来代替与之相关或由该事物联想到的另一事物。省力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经济性”是人类行为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为了满足交际的“经济性”,人们通常选择简单的、易于理解的事物,来转指与之相关联的、抽象的、难于表达的事物。这正是转喻工作机制的核心思想。转喻与人类心理认知机制的紧密联系使其反映和实现人类思维的“经济性”需要。  相似文献   

18.
借代是英语和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它与民族语言及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语和汉语借代之间虽存在许多相似的特点,但又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对英语和汉语的借代用法加以比较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如此有利于提高英汉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集中论述汉语新词语的借代构造与认知理据的关系,论文主要从两方面入手:1、表颜色语素容易借代造词;2、省略造词法的大量运用。论文试图运用转喻理论,典型范畴,框架-注意,背景-图形,无标记转指等认知理论来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