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采用腺嘌呤灌胃法建立了大鼠实验性尿酸肾病动物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了6例正常及30例模型大鼠肾组织肾小管凋亡、增殖、表型转化现象及促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蛋白及基因表达状况.研究发现:尿酸性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存在明显的凋亡、增殖及表型转化现象.伴随着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损伤肾小管凋亡、增殖、表型转化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呈增高趋势,且阳性表达细胞分布趋势一致:多位于尿酸盐沉积处损伤及再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凋亡、增殖、表型转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间伴随发生的现象.在病变晚期,肾小管明显萎缩及扩张,肾间质异物肉芽肿形成及弥漫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殖、表型转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数量随残存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减少而呈下降趋势,但仍可见凋亡、增殖、表型转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间伴随发生的现象.这些结果均表明尿酸性肾病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殖、表型转化是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要病理变化形式,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增殖,完成损伤肾小管的再生;通过细胞凋亡,清除坏死细胞并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增殖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表型转化及TGFβ1表达,成为细胞外基质和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重要来源细胞,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2.
肾脏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其特征是炎症细胞浸润、肌成纤维细胞激活和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最终导致肾脏正常结构破坏,形成疤痕组织.肾脏纤维化包括4个相互重叠的过程:持续的炎症,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组装和沉积,肾小管萎缩和毛细血管丢失.肾脏纤维化通常呈局灶性分布,提示局部组织微环境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活化的肌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的胶原蛋白、纤连蛋白和蛋白聚糖,它们通过相互化学交联,从而抵抗基质金属蛋白酶的降解.肾小管萎缩和毛细血管丢失显著加速肾脏疤痕组织的形成.笔者将简要讨论在肾脏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组织微环境的改变,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和激活,细胞外基质的产生、组装和调控,以及肾小管与毛细血管损伤对肾脏纤维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keith Lusby指出,在潮湿、大风的寒冷天气里,牛的能量需要大大提高,差不多加倍,母牛—犊牛经营者必须饲喂足够的额外干草或高能饲料块以满足牛在这种寒冷天气里对能量需要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糖正常阶段的肾脏超微结构改变.以高糖高脂饲料(2H)和高糖高脂高盐(3H)饲料喂养2月龄SD大鼠4个月,复制IR模型,普通饲料喂养的SD大鼠为正常对照,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肾脏结构.对2H组用透射电镜下观察,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明显增厚,分别为(2.23±0.88)μm,(0.86±0.25)μm,P<0.01,系膜区增宽,足突明显肿胀,部分融合,部分内皮窗孔消失,滤过屏障结构破坏.肾脏间质水肿,有炎细胞浸润;扫描电镜下观察,足突融合成片、变宽.3H组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明显增厚,分别为(1.88±0.41)μm,(0.96±0.22)μm,P<0.01,足突明显肿胀,大部分融合,部分内皮窗孔消失,滤过屏障结构破坏严重.间质有炎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大量脂滴沉积,肾间质可见浆细胞,部分区域髓样变性;扫描电镜下观察,肾小管刷状缘不整齐,微绒毛倒伏,管腔皱缩,局部细胞变性脱落,管壁空洞,足突大部分融合成片.结果表明高糖高脂和高糖高脂高盐膳食诱发的IR大鼠在血糖正常阶段已存在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褐藻多糖硫酸酯(FPS)对尿酸性肾病实验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质量分数为5 mg/kg)、FPS低、中、高(质量分数为100、200、300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天均予质量分数为100 mg/kg腺嘌呤和质量分数为250 mg/kg氧嗪酸钾,连续灌胃2周建立尿酸性肾病模型,造模同时予FPS各组和别嘌呤醇组相应药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HE染色观察肾小管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电镜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微结构,ELISA法检测肾脏组织活性氧(ROS)含量.结果:腺嘌呤质量分数为100 mg/kg和质量分数为250 mg/kg的氧嗪酸钾连续灌胃2周可建立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与模型组相比,FPS各质量分数组和别嘌呤醇组大鼠血清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显著下降,肾小管间质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显著,线粒体损伤、细胞溶酶体和自噬体生成减少,肾脏组织中ROS水平显著降低.结论:FPS可能通过降低ROS水平、减轻细胞线粒体损伤、抗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自噬过度等作用减轻尿酸性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3.0T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成像技术(ASL-f MRI)评估灯盏花素对大鼠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灯盏花素组,对照组于注射对比剂前、后连续注射生理盐水7 d,灯盏花素组于注射对比剂前、后连续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7 d(每天1次),并且于注射对比剂前、注射对比剂后20 min、24、48、72 h和7 d共6个时间点进行3.0T ASL-f MRI扫描,测量大鼠肾脏外髓部肾脏血流量(Renal Blood Flow,RBF)值,取大鼠肾脏病理检查,HE染色后评价外髓部肾小管损伤情况,分析和比较两组RBF值以及病理损伤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肾脏外髓部RBF值注射对比剂20 min后RBF值升高,持续至48、72 h后回落至低于注射对比剂前,直至7 d组;灯盏花素组注射对比剂20 min后RBF值持续升高至72 h、7 d后回落至近注射对比剂前水平.注射对比剂后72 h灯盏花素组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间点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结果表明对照组注射对比剂后20 min后肾脏外髓部肾小管即出现损伤,24~48 h损伤减轻,72 h损伤又加重,但低于20 min,7 d后损伤加重,与20 min组相仿;灯盏花素组注射对比剂后20 min肾脏外髓部肾小管严重损伤,24~48 h损伤减轻,逐渐低于对照组损伤程度,72 h损伤又加重,但低于对照组,7 d后损伤减轻.注射对比剂后,除24 h组两者损伤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余时间组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3.0T ASL-f MRI技术可以评估CIAKI引起的肾血流灌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大鼠CIAKI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7.
<正> 在生物实验中,饲料是主要的,但常常忽视了它的变化。在毒理和生物医学实验中,使用半合成饲料有很多好处。在必需营养成份未弄清前,饲喂半合成饲料更加重要,但是常发生肾钙质沉着病,尤其是饲喂的雌大鼠。这样严重地干扰了实验。这个实验目的为了研究半合成饲料中矿物质成份、  相似文献   

8.
给健康大鼠和高脂血症大鼠分别饲喂壳聚糖,通过测定大鼠体重、脏器指数以及血脂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对肝脏进行病理学观察,探讨壳聚糖对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结果表明,在给大鼠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添加壳聚糖,能显著抑制健康和患病大鼠体重增长、血脂升高,并有效减缓了脂肪肝的形成. 表明壳聚糖对高脂血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常规饲料添加蛋黄和花生米的方法诱发建立雄性SD营养性肥胖大鼠动物模型。方法 30只4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4只,对照组6只。实验组饲喂正常饲料并添加鸡蛋黄及花生米,饲喂2周后实验组剔除肥胖抵抗大鼠,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大鼠饲喂8周后称量大鼠体质量并计算Lee's指数,禁食12 h后处死,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含量,同时取肝脏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大鼠饲喂8周后,体质量达到526.6±46.4 g,对照组大鼠体质量为415.6±33.7 g,实验组大鼠体质量超过对照组体质量26.7%;实验组的Lee's指数为330.0±8.2,对照组Lee's指数为307.0±6.6(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大鼠的血清TG均值为2.16±0.17 mmol/L、TC均值为1.40±0.34 mmol/L,对照组血清TG均值为1.66±0.11 mmol/L,TC均值为0.82±0.13 mmol/L,两组大鼠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病理学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肝脏均出现脂肪样变。结论 4周龄SD雄性大鼠采用正常饲料并添加鸡蛋黄及花生米的方法能稳定成功地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0.
在庆大霉素诱导的不同程度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静脉注射鸡尾酒转运体标记物,通过对各组大鼠肾脏相关转运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及尿液中底物浓度变化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中低剂量组大鼠的肾小球滤过功能代偿性增强,肾小管分泌功能轻度下降;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大鼠的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分泌功能明显降低. 75及100 mg/(kg·日)庆大霉素组大鼠血清肌酐、五氟尿嘧啶、呋塞米、二甲双胍及对氨基马尿酸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升高,除呋塞米外的各个底物清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探讨茶多酚复方制剂对脂肪肝大鼠的肝脏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脂肪肝造模组和治疗组3组,正常组基础饲料饲喂,脂肪肝模型组高脂饲料饲喂,治疗组高脂饲料饲喂茶多酚复方制剂灌喂。饲喂4周摘除眼球取血,测定血液AST、ALT、ALP活性,肝脏TC、TG、FFA、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与脂肪肝造模组大鼠相比,茶多酚复方制剂灌胃治疗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液AST、ALT、ALP活性(P〈0.05),可显著降低肝脏TC、TG、FFA、MDA含量(P〈0.05),可显著提高肝脏SOD活性(P〈0.05)。结论:茶多酚复方制剂对脂肪肝大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水苏碱对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CHOP、caspase-3作用的研究.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以依那普利为阳性对照药,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水苏碱高、中、低剂量组.术后第14 d处死大鼠,收集血清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采用HE染色检测肾小管损伤指数,Masson染色对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特异转录因子(CHOP)、细胞凋亡因子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血清Scr、BUN水平及肾组织CHOP、caspase-3蛋白表达有差异(P0.05;P0.01).水苏碱与依那普利组比较,大鼠肾组织CHOP、caspase-3表达降低(P0.05),肾小管间质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P0.05),肾功能Scr、Bun明显降低(P0.05).水苏碱可能通过下调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途径CHOP、caspase-3表达,干扰内质网应激特异转录因子的传导通路,抑制细胞凋亡的表达,从而减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对大鼠肾脏衰老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衰老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低剂量MSCs治疗组和高剂量MSCs治疗组.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血清,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变程度,脂褐素染色观察肾脏衰老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氧化应激指标AOPP、MDA浓度明显下降(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而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肾小球病变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肾小管病变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肾脏脂褐素染色阳性主要分布于肾小管及间质,染色阳性面积比例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两治疗组之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RT-PCR检测大鼠肾脏p16INK4a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治疗组p16INK4a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能延缓老年大鼠肾脏功能减退,减少大鼠氧化应激终产物,提升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肾脏病理改变,减少脂褐素沉积,并能使衰老相关的p16INK4a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不同时间段鱼胆中毒大鼠体内的变化及其与鱼胆中毒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采用ELISA测定20只不同时间段鱼胆中毒大鼠与10只正常对照大鼠的血清TNF-α水平,比较鱼胆中毒大鼠血清TNF-α与正常对照大鼠血清TNF-α的水平。结果:①草鱼胆中毒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主要在肾小管,表现为变性、坏死并且随时间延长病变越严重;②鱼胆中毒大鼠血TNF-α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时间成正比。结论:鱼胆中毒的发病机制与血清TNF-α密切相关,血清TNF-α参与了鱼胆中毒后AKI的发生与进展。鱼胆中毒时间越长引起中毒的程度越重,血清TNF-α升高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黄粉虫幼虫粉对高血脂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黄粉虫幼虫粉是否有降血脂的作用 ,将 32只高血脂大鼠随机分成 4组 :分别饲喂占大鼠体重 3%、10 %剂量的黄粉虫幼虫粉饲料组 ,饲喂降血脂药物血脂康0 .0 2g/(kg·d- 1)的药物对照组 ,对照组 .对这 4组同时饲喂高脂饲料 ,另外选择正常血脂大鼠 8只饲喂占大鼠体重 10 %剂量的黄粉虫幼虫粉饲料作为正常血脂对照组 .于给样后第 14d和第 2 8d分别取血 ,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C)等指标 .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剂量的黄粉虫幼虫粉均可显著抑制高血脂大鼠血清中TC、TG的升高 (P <0 .0 1) ,说明黄粉虫幼虫粉有较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大鼠转化生长因子131(TGF-β1)及信号转导蛋白Smad2/3、Smad4蛋白在肾脏的动态表达,探讨它们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依病程长短分为①A组(2周组),②B组(4周组),③组(8周组),④D组(16周组),⑤E组(24周组),每组分别设有正常对照组(N组)和糖尿病组(DM组)。采用尾静脉注射链脲菌素(STZ)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脏TGF-131、Smad2/3、Smad4及纤连蛋白(FN)的表达;PAS染色光镜观察肾小球系膜、肾小管基底膜变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情况等的形态学改变;生化方法测定血糖、血肌酐及24h尿蛋白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肾脏TGF-β1极少表达,Smad2/3、Smad4有少量表达,而糖尿病大鼠三者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糖尿病进展,肾组织纤连蛋白表达及24h尿蛋白都增多;糖尿病16周时肾脏TGF-β1表达分别与Smad2/3、Smad4及FN、24h蛋白尿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STZ-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和下游信号转导蛋白Smad2/3、Smad4参与了肾病时肾脏肥大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脂饲喂结合力竭游泳的方法,构建新的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为相关药物研究提供有效载体。对模型大鼠进行表征观察,并检测了26个生化指标,涉及能量代谢、氧化应激、脂质代谢、免疫炎症、内皮功能以及凝血时间等多个方面。结果显示,模型大鼠呈现出精神萎靡,倦怠嗜睡,活性性差,舌质较空白对照组明显绛紫暗等反映气虚血瘀状态的典型表征,此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上述各项生化指标均发生显著改变,提示该模型大鼠出现能量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失衡,炎症反应、免疫应答功能失调,脂质代谢异常,内皮功能紊乱,血液粘度升高等气虚血瘀发生发展相关变化。研究表明高脂饲喂结合力竭游泳能够成功建立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且该模型稳定性好,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药效评价。  相似文献   

18.
二十八烷醇调控大鼠机体GS基因表达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喂SD大鼠不同浓度的二十八烷醇乳化制剂,采用荧光定量法测量SD大鼠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糖原合成酶基因表达量,研究二十八烷醇对机体能量代谢基因的影响作用和调控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饲喂大鼠适中剂量的二十八烷醇可有效地增加大鼠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机体内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的分泌.补充合适的二十八烷醇可增加大鼠机体肝脏和肌肉中GS基因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9.
大鼠外源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峰 《科技信息》2008,(1):105-108
方法:采用高脂饲料(10%猪油、10%蛋黄、1%胆固醇、0.5%胆盐)饲喂SD大鼠,4周后,复制外源性高脂血症.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明显提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结果表明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饲喂可导致大鼠脂代谢紊乱,复制人类外源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铁椆根调节高糖高脂大鼠肝功能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A、B、C、D、E、F组各8只.A组仅饲喂基础饲料,连续6周;其余5组则饲喂高糖高脂饲料3周建立高糖高脂大鼠模型,其后B组采血检验,C组继续饲喂高糖高脂饲料3周,D、E、F组则分别饲喂含铁椆根水煮液437、583、875g/kg的高糖高脂饲料3周.6周后以摘眼球取血法采血检测各组肝功能各项指标.结果高糖高脂模型大鼠肝功能主要指标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饲喂铁桐根3周后,D、E、F组肝功能明显改善,与C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铁椆根能有效减轻肝损伤,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