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高校英美文学课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一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采用“讨论研究型”的英美文学教学及现代化教育技术,比起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更能发挥英美文学课培养综合型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行对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内容包括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文史哲艺术等人文学科的教育以及加强对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修养,培养出一批厚基础、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以特色学科英美文学作为个案,分析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探讨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通过更新观念摸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创造素质教育的环境,渲染素质教育的氛围,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结合起来,从而推进英美文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让素质教育贯穿于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应用英语专业因课时所限,传统的专业理论课课时被删减的现状,以及目前英语专业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素质教育,为了平衡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培养,英美文学课的授课方式必须转型。本文探讨英美文学课与翻译课的跨课程教学,以达成更适合应用英语专业的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公维英 《科技信息》2011,(17):I0234-I0234
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语文课的文学教学应该体现人文思想,揭示文学即人学这一本质。借助文学教学的情感洗涤实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借助文学教学的美育功能实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借助文学教学的拓展延伸实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让文学教学一开始就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利用文学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一条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英美文学教学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文学对人才素质提高的教育作用,阐明了英美文化所包含的文化、文学、语言知识及其具有的哲学、人文、美学等价值。明确了英美文学课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指出英美文学教学具有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培养跨文化交际素质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而人文教育的基本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对历史、文学、艺术、哲学、伦理等知识的学习,培养人文意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人性、认识社会,在高校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陈冬秀 《科技咨询导报》2013,(33):244-244,246
英美文学是英语语言和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方优秀文化的载体,通过在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学知识,促进医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从而英美文学与人文素养和语言构建成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8.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当前大学人文教育实践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在人文素质教育中,以原有专业为基础,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要载体,发挥校园环境"化育人文"的优势,以全面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思维为目标,深化各个科目教育教学理念,以人文精神的展现为目的,改革人文素质教育的考核方式,进一步推进和发展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加强人文文化建设,营造文化育人环境。培养立德、敬业、精技、创新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张荣升 《科技信息》2011,(30):16-16
英美文学课是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重要的专业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变化的英美文学课程改革,本文提出结构学分改革的课程评价体系,重点阐释其在英美文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0.
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资源配置,为人文精神培育提供优良的外部环境;改革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思维,使人文精神浸润于科学精神之中;人文精神的内化,人文教育的科学化和教学教育的人文化,是下军队院校加强学员人文素质教育培育人文精神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秦伟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8):120-121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作品的内容都取材于民间故事,都属于标题性音乐作品,作品曲式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对造成悲剧原因的展示有着明显区别,主、副部主题的表现和运用截然相反,音乐的主基调有较大差异,作品的整体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12.
徐辉 《科技信息》2011,(5):231-231,266
健康与运动是密不可分的,运动分为有氧和无氧,有氧运动较无氧运动更易普及和被大众接受,从人体长期参加有氧运动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角度来阐述有氧运动对人体的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3.
Dads and disomy and disease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M Little  V Van Heyningen  N Hastie 《Nature》1991,351(6328):609-610
  相似文献   

14.
欲望是作家创作的内驱力,道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欲望有什么影响,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不能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道教的功利性,文人纷纷走近道教,文学观念中的道教因素等方面,对道教与魏晋南北朝文人的功利欲望作些专门探讨。这无疑会拓展人们研究的新视界。  相似文献   

15.
文献信息情报工作在科技工作及立项决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在当今信息市场形势下 ,文献信息情报工作在科技工作和经济立项决策中的作用 ,同时也指出 :图书馆文献信息工作者们能在强手如云的信息市场中占领一块阵地也应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沙暴、尘暴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 ,进入90年代以来 ,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据统计 ,我国发生强沙尘暴的次数 ,50年代为5次 ,60年代为8次 ,70年代为13次 ,80年代为14次[1] ,90年代为23次[2] ,呈明显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强度及造成的损失 ,以90年代最为突出 ,发生于1993年5月5日(5.5沙尘暴)和1998年4月16日(4.16沙尘暴)的特大强沙尘暴 ,是我国近100年来所罕见 ,损失极其惨重。5、5沙尘暴锋面前移速度14~17米/秒 ,最大19.5米/秒 ,瞬时最大风…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 进入90年代以来, 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据统计, 我国发生强沙尘暴的次数, 50年代为5次, 60年代为8次, 70年代为13次, 80年代为14次[1], 90年代为23次[2], 呈明显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强度及造成的损失, 以90年代最为突出, 发生于1993年5月5日(5.5沙尘暴)和1998年4月16日(4.16沙尘暴)的特大强沙尘暴, 是我国近100年来所罕见, 损失极其惨重。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因高校管理引发的法律纠纷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师生的法治观念在增强,另一方面说明高校在师生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适应。要改变这些不适应,就要进行依法治校,更新管理理念。做到规章制度合法、管理行为合法。努力加强法制教育工作和师德校风建设,切实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发展为我们带来全新便捷的互动平台和交流方式,博客是当今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因个体性、公共性、开放性、成本投入少等特点吸引着"90后"大学生广泛关注。在新形势的要求下,高校辅导员应主动占领网络博客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博客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0.
辽金诗文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佛经禅典移植而来的话语。这一现象从特定侧面体现了佛禅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渗透溶浸。其表现主要反映在借用佛禅意像、使用佛禅故实和引用佛禅语汇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