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GC-MS联用技术分析徐长卿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首次对山东平邑产徐长卿的不同药用部位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定性出29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地下部分(根及根茎)15种,地上部分(茎和叶)22种,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含量的99.64%和96.51%,共有组分8种.徐长卿地下和地上部分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丹皮酚和邻羟基苯乙酮,其中邻羟基苯乙酮为新发现的主要化合物.二者中丹皮酚的含量分别为88.45%和66.30%,邻羟基苯乙酮的含量分别为8.89%和16.99%.徐长卿地下部分的挥发油含量比地上部分多,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用GC-MS联用仪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的大红八角挥发油进行了定量分析.从分析结果中鉴定了22个组分,主要为萜类和醛类化合物.其主要成分及含量为反式大茴香脑(38.93%)、茴香醛(11.82%)、小茴香灵(11.08%)和草蒿脑(7.66%).  相似文献   

3.
千山野菊花萜类化合物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用蒸馏-萃取法(1)和同时蒸馏-萃取法(2)提取千山野菊花中挥发性物质,测得用两种方法提取的千山野菊花挥发油含量分别为6 08%和7 02%.用GC/MS法从千山野菊花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并确定出38种、44种化学成分,通过检索Nis98谱图库,再结合有关文献进行人工谱图解析,确认野菊花挥发油的萜类化合物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类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4.
对辽宁油松松针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测得松针挥发油的含量为1.7%.用GC/MS法从油松松针挥发油中分离并确认出22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HP-59970C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声雾化-固相萃取法萃取,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小茴香中的挥发油.采用正十四烷作为洗脱溶剂,体积为50μL、吹扫气流速为200 m L/min,吹扫时间为5 min.利用优化后的方法测定了小茴香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与水蒸馏提取法所得结果相似.测定样品溶液中挥发性成分的回收率为65.8%~102.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0%.  相似文献   

6.
 采用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提取短柄南蛇藤叶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从短柄南蛇藤叶超微粉和普通粉中分别分离鉴定出55种和50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87.43%和92.24%。短柄南蛇藤叶2种粉末挥发油成分中,含有45种相同成分,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分别为油酸(普通粉3159%),13-十八碳烯(超微粉17.88%)。文章首次对短柄南蛇藤超微粉与普通粉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的对比研究,为其研究应用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7.
对柚子的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差异,为柚子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无溶剂微波萃取法提取柚子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从柚子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出了59、51个化合物,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1.29%、87.45%,且2个部分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差异性较大.柚子叶中的挥发性成分非常丰富,其中,许多化学成分具有芳香性或药理药效作用,在香精香料或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另外,柚子老叶的得油率比嫩叶高,其挥发性成分也比嫩叶的丰富,故柚子叶的采收宜在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甘肃民勤小茴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分离出21个组分,鉴定共20个组分,其中茴香脑占挥发油总数的76.4%.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用同时蒸馏 萃取装置 (SDE)提取透骨草的挥发性物质 ,测得透骨草挥发油含量为 1.0 6 %,用GC MS法从透骨草的挥发油中分离确认出 72种化学成分 .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其中主要成分为萜类 ( 2 7.48%) ,醇类 ( 14 .91%) ,醛类 ( 5 .42 %) ,酮类 ( 10 .5 8%) ,酚类 ( 5 .34%) ,酸类 ( 7.86 %) ,含氧化合物 ( 16 .10 %) ,其它化合物 ( 9.5 0 %) .占总检出量的 97.19%.  相似文献   

10.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了早开堇菜的挥发性成分,确定了早开堇菜挥发油中44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42.33%,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了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求吴茱萸超微饮片的品种鉴别方法,以来自不同产地的5个吴茱萸样品、7个疏毛吴茱萸和3个石虎样品制成的超微饮片为实验材料,用分子克隆方法获得并测定其ITS序列。标记它们的ITS1,5.8s,ITS2的全长序列,构建了吴茱萸的ITS序列指纹图谱,得出吴茱萸超微饮片3个不同植物来源种内相似度在98%以上;吴茱萸和其变种疏毛吴茱萸及石虎之间的ITS序列有显著的差异,可达27%,而疏毛吴茱萸和石虎的序列差异较小,但是在两组序列的对比中,发现有8个特异位点,显示了这两个亲缘关系比较相近的药材的区别。以ITS序列测定与分析可作为吴茱萸超微饮片的品种鉴定和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女贞子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芦丁作为对照品,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乙醇浓度、提取次数、超声时间、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所考察的因素对女贞子总黄酮的提取率影响顺序为:提取次数超声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优化的提取条件:乙醇体积分数为40%、料液质量体积比1:25(g:mL),超声提取3次,每次超声处理1 h.结论:该超声提取工艺易于操作,不需加热,提取效率高,提取率为60.6mg·g-1,即每1g女贞子可提取60.6 mg总黄酮.  相似文献   

13.
苍耳子提取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乙醇浸泡提取制得浸膏,再将浸膏加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制得各种提取物。其中石油醚层提取物占总量的50%以上,采用GC/MS对石油醚层进行分析,其主要成分为:亚麻酸乙酯,硬脂酸,正十九烷,亚麻酸甲酯,棕榈酸。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四川枳实和山西枳壳的挥发油成分,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和选择性离子检测法)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定量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结果从枳实中35种化合物,占相对总面积含量的83.07%;枳壳中鉴定出37种化合物,占相对总面积含量的97.74%。二者共有组分20种,主要为D-Limonene,枳实中为50.87%,枳壳中为64.41%。研究表明,将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中药挥发油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可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枸杞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仪(HPLC-DAD)对中药枸杞的甜菜碱、类胡萝卜素提取液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于枸杞质量控制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对提取方法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用枸杞甜菜碱提取液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对品种进行识别效果较好,而采用类胡萝卜素提取液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有利于枸杞真伪的识别和共有模式的建立;此外,还提供了甜菜碱和类胡萝卜素的紫外光谱,这为定性分析以及不同样本中峰的识别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心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核桃分心木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与纯化,并通过现代波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催吐萝芙木醇(1)、2-乙氧基胡桃醌(2)、二氢槲皮素(3)、柚皮素(4)、儿茶素(5)、β-谷甾醇(6)。结论:分心木中富含酚性成分,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分心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浊点萃取法富集蛇床子中蛇床子素和欧前胡素,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14(Triton X-114)作为萃取剂,得出最佳试验条件为:萃取蛇床子素和欧前胡素Triton X-114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05 g/mL和0.06 g/mL;液固比为100∶1;pH为4;平衡温度为40℃;超声时间为18 min。结果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测得蛇床子素为1.35%左右,欧前胡素为0.45%左右。浊点萃取是一种安全、高效、简便的样品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中药枳实中柚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了枳实中柚皮素的含量.在30mmol/LNa2B4O7缓冲溶液(pH=10.00)的条件下,实现了被测组分的有效分离.测得的枳实中柚皮素的含量为:0.5867mg/g,RSD=4.12%(n=4).柚皮素的平均回收率为114.7%(n=3).为中药枳实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倩  魏悦  陈玲 《河南科学》2010,28(6):681-683
为测定不同产地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含量,以控制山茱萸的质量,采用SunfireC1(8250mm×4.6mm,0.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体积比90∶10)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在波长210nm处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熊果酸在进样量为0.107~1.284μg范围内,峰面积和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18%;RSD=1.68%(n=6).该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对山茱萸的质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中药枳壳炮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枳壳现代炮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全面分析枳壳炮制前后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变化,总结出枳壳现代炮制研究进展。结果麸炒法为枳壳的主流炮制方法,但其炮制研究较为单一片面,各研究报道间差异较大,炮制前后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变化尚需进一步深入全面的研究。结论以枳壳主要活性成分柠檬烯、柚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为指标,建立科学的动物模型,以期找出枳壳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含量变化与药理作用的相关性,为枳壳麸炒的规范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