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茱萸超微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吴茱萸超微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考察其有效成分含量,为吴茱萸超微饮片的质控提供可靠方法。方法:色谱柱为大连依利特公司HypersilBDSC18(4.6mm×200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含0.04%辛烷磺酸钠和0.05%磷酸的水溶液二元梯度洗脱,柱温为3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25nm。结果:初步建立了吴茱萸超微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0个共有峰。结论:利用HPLC指纹图谱可以较全面地控制吴茱萸超微饮片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2.
吴茱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其根和叶亦供药用.目前,在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方面,已提取分离并鉴定出40多种化合物.本文对吴茱萸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金针菇rDNA-ITS序列特征,提取了不同来源金针菇子实体的基因组DNA,对其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提交NCBI获得登录号;将不同产地的金针菇ITS序列与本研究获得的金针菇ITS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利用ITS序列分析技术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并构建了NJ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的ITS全长在710~719 bp范围内,G+C含量在49.3 %~49.9 %,所有序列共有34个变异位点,16个信息位点,ITS区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0.016,即不同产地的金针菇ITS序列在进化过程中存在差异。此结果可为真菌分类鉴定等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两株产人参皂苷糖苷酶的酵母菌株进行核糖体18S rDNA和ITS序列克隆测定,获得了长度分别为1 477和1 478 bp的18S rDNA序列和长度分别为791和727 bp的ITS序列,对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两株酵母菌的18S rDNA序列的相似性达100%,而ITS序列的相似性则为66%,均与NCBI数据库中登录的啤酒酵母的相应序列同源性最高.从GenBank中选取部分不同种属的酵母菌ITS序列,以ITS为对象构建系统发育树,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确定了两株酵母菌为酵母菌属的不同种类.  相似文献   

5.
用PCR直接测序法测定和分析不同产地野生和种植品种的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以及山姜(A. japonica(Thunb.) Miq.)、华山姜(A. chinensis (Retz.) Rosc.)和大高良姜(A. galanga (L.) Willd )等三种混淆品的rDNA ITS区序列,为高良姜种质资源研究和真伪鉴别提供分子数据。经测序、比对和排序得到812bp序列,包括18S3’端部分序列,ITS1、5.8S、ITS2全部序列和26S5’端部分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高良姜种内序列高度一致,同源性达100%,测序结果中发现杂合位点,而广西样品杂合位点的两个碱基各占的比例与其它地方样品的不同,显示了高良姜种内rDNA ITS序列的细微差异。高良姜和混淆品的812bp序列中共有61个变异位点,60个是信息位点,同源性达96.32%,其中ITS1和ITS2中的11个位点在高良姜和混淆品中差别明显,可以鉴别高良姜和混淆品,因此rDNA ITS序列是高良姜真伪辨别的有效标记。基于DNA序列的高良姜和混淆品的系统分类结果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不完全一致,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良姜及其混淆品rDNA ITS序列的分析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直接测序法测定和分析不同产地野生和农家品种的高良姜及其3种混淆品(山姜、华山姜和大高良姜)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 ITS)序列,为高良姜种质资源研究和真伪鉴别提供分子数据.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高良姜种内序列同源性达100%,测序结果中发现杂合位点,且广西样品杂合位点的两个碱基所占的比例与其它地方样品的不同.高良姜及其混淆品经测序、比对、排序得到的812bp序列中有61个变异位点,60个是信息位点,同源性达96.32%,其中ITS1和ITS2区中的11个位点在高良姜及其混淆品中差别明显,可以鉴别高良姜及其混淆品.同时发现,基于DNA序列的高良姜及其混淆品的系统分类结果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不完全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用克隆测序法检测葱属14个种的ITS序列,共获得17条不同的ITS序列.结果表明:大葱和洋葱正反交杂种一代测定出分别来自大葱和洋葱两个不同的ITS序列;楼葱也具有两个不同的ITS序列.从ITS序列分析、简约信息位点、GC含量及位点数差异看出,ITS序列比5.8SrDNA序列变异程度高,且ITS1序列比ITS2序列变异丰富.种间遗传距离表明:洋葱、分蘖洋葱和胡葱亲缘关系最近,大葱、鸡腿葱和阿尔泰葱之间也非常近.MP和NJ系统树显示:14种葱属物种分为两大支,薤、韭菜、韭葱和大蒜被分在一支;其余的为另一支.由此推测出:楼葱起源于两葱属物种的种间杂种;胡葱与洋葱源于共同祖先;大葱是由阿尔泰葱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8.
《贵州科学》2021,39(1)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吴茱萸药材质量,为吴茱萸的产地加工方法及工艺参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吴茱萸药材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及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吴茱萸药材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并且对吴茱萸碱等5个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综合评价药材质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的吴茱萸药材与吴茱萸药材共有模式相比,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00以上,不同加工方法的吴茱萸样品去氢吴茱萸碱、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新碱含量的P值均为0.000,综合含量的P值为0.000,具有极显著性差异。40℃烘干时,吴茱萸中吴茱萸次碱含量最高,50℃烘干时,吴茱萸中去氢吴茱萸碱、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新碱的含量最高。综合含量以50℃烘干最高。结论: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吴茱萸指纹图谱相似度良好,表明不同方法吴茱萸样品整体化学成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且各方法对吴茱萸药材中去氢吴茱萸碱、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新碱含量的影响较大,表明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吴茱萸整体成分组成相似,但含量有较大差异,产地加工建议以50℃烘干为宜。  相似文献   

9.
研究天麻超微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考察其有效成分及含量,为天麻超微饮片的质控提供可靠方法。色谱柱为大连依利特公司HypersilBDSC18(4.6mm×200mm,5μm)柱。流动相为0.05%磷酸水溶液洗脱,柱温为2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20nm。建立了天麻超微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7个共有峰。结论为利用HPLC指纹图谱可以较全面的控制天麻超微饮片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法所获得的木瓜饮片甲醇总提物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及HPLC指纹图谱,为改进木瓜饮片的生产方法,提高木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不同加工方法生产的木瓜饮片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并比较其指纹图谱.结果:4种不同的样品在组分上的差异较小,HPLC指纹图谱有27个共有峰.但不同加工方法获得的样品所含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量存在差异,其中鲜切饮片与鲜木瓜含量相近,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总含量为0.89%.结论:鲜切饮片克服了传统加工方法的不足,更好地保存了齐墩果酸、熊果酸等药用成分,有利于保证药品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内蒙古蒿属6个沙生地理替代种以及同属龙蒿组的龙蒿(A.dracunculus)和猪毛蒿(A.scoparia)的ITS序列进行分析,以大籽蒿(A.sieversiana)作为外类群.结果表明,这6个替代种以及猪毛蒿的ITS序列有着高度的一致性:ITSI序列为251bp,GC含量为53.78%或54.18%,只有2个变异位点.ITS2序列为218~221bp,GC含量为56.42%~58.26%,有16个变异位点.种间同源性高达98.5%~99.7%,与龙蒿的同源性为91.3%~92.1%,与外类群为88.5%~89.4%.反映出ITS序列在替代种间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12.
利用ITS序列对竹亚科13个属76个竹种进行DNA条形码分子鉴定.该研究提取慈竹属、刚竹属、箬竹属、唐竹属、矢竹属、大明竹属、赤竹属、巴山木竹属、倭竹属、短穗竹属、簕竹属、酸竹属及少穗竹属共13个属62个竹种DNA,对其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14条ITS序列共76个竹种序列用Clustal X软件比对,再利用MEGA6.06软件构建K2P距离法的NJ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种内遗传距离为0~3.907,平均遗传距离为0.370;种间遗传距离为0~4.394,平均遗传距离为2.287,种内遗传距离远小于种间遗传距离.ITS序列可用于竹类资源的物种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克隆测序的方法,测定8种蜘蛛抱蛋属植物的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加上1种从GenBank查得的ITS序列,经对位排列后有218个位点是变化的,其中91个位点对于简约分析是有效的信息位点.序列GC的含量相对较高,GC的含量在66.1%~75.4%之间,使得蜘蛛抱蛋属植物的ITS区序列的测定存在一定困难.对于蜘蛛抱蛋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ITS区是一段很有价值的DNA片段。  相似文献   

14.
利用PCR方法扩增灯盏花ITS2基因并克隆,获得ITS2基因序列.用生物软件对ITS2序列进行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和RNA二级结构,得到灯盏花的ITS2核苷酸序列为205 bp,基于ITS序列飞蓬属11种共分为5支,分支与地理分布情况基本一致.ITS2 RNA二级结构在飞蓬属种间表现基本一致,而TS2区结构表现出属间差异.利用r DNA ITS区序列一结构和二级结构相结合达到鉴定药用植物灯盏花分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测定中国特有植物光西风筒化的ITS区序列,分析了其结构特征,G+C百分含质量及序列变异性,并比较了光西风筒冠花与其他被子植物的ITS区序列特征。光柄筒冠花的ITS区和5.8S DNA的总长度为609个核苷酸。其中ITS-1为207bp,ITS-2为236bp,5.8SrDNA为166bp;总的ω(G+C)为59.11%,其中ITS-1为64.25%,ITS-2为57.63%和5.8SrDNA为53  相似文献   

16.
根据生境和形态学特征与大型真菌图鉴对照,从形体上挑选了4个羊肚菌子实体(其中3个来自哈密巴里坤,1个来自乌鲁木齐南山),同时从四川绵阳某研究所购得一株高羊肚菌菌种做为实验阳性对照,为了确定收集的羊肚菌分类学地位,采用PCR技术,以rDNA—ITS为分子指标,对子实体和菌丝进行了ITS序列测定与分析,结合系统进化树确定品种归属。  相似文献   

17.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是重要的传疟媒介之一,广泛分布于中国和东南亚,它的形态特征和赫坎按蚊种团(Anopheles hyrcanus Group)其他蚊种十分近似,建立中华按蚊的分子鉴定标准十分重要。本研究从实验室中华按蚊品系的一个个体测序了线粒体DNA COI和COII基因,以及核糖体DNA D2、D3和ITS2位点,测序片段长度分别为658、663、551、365、556 bp。这些序列和近缘蚊种对应序列分别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中华按蚊的序列均聚合为同一支。将测序的中华按蚊COII序列和已知蚊种的对应序列比对发现其中的保守位点分别是第133位点C,321位点C,382位点C,435位点T,516位点A和651位点C,线粒体DNA COI和COII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具有AT偏向性,分别占69.15%和74.96%。提交了5条序列到NCBI数据库,其中核糖体DNA D2位点序列是首次在中华按蚊中公开报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铁皮石斛及其常见混伪品的ITS2序列差异,建立铁皮石斛药材真伪的快速鉴别方法.运用CodonCode Aligner V3.0软件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注释方法获得ITS2序列,采用MEGA5.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种内种间距离计算及UPGMA聚类树构建,应用Koetschan等建立的ITS2数据库及网站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及其混淆品ITS2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所有铁皮石斛样品在UPGMA树上单独聚为一类.ITS2序列可以作为DNA条形码用于铁皮石斛与其混伪品的快速分子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