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研究了在阳离子型微乳液(CTMAB-正丁醇-环己烷-水)介质中,钼()-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F)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0.24~0.60 mol.L-1HCl溶液中,钼与5'-NSF形成1∶2的橙红色稳定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29 nm,Δλ=6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29=6.55×105mol-1.cm-1,钼的浓度在0~0.20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此方法灵敏度高,用于样品中微量钼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荧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钼的新方法.在0.04~0.24mol.L^-1的盐酸介质中,邻氟苯基荧光酮(O-FPF),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和钼M0(Ⅵ)形成无荧光的三元配合物,从而导致体系的荧光熄灭,在激发波长λcm=365nm和发射波长λcm=529nm时,钼含量在0-3.0μg/25mL范围内,荧光熄灭值△F和钼浓度成正比.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为2.0μg/L.用于水样中微量钼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锰支撑磷钼多金属氧酸盐的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中温水热技术合成了新型锰支撑磷钼多金属氧酸盐超分子化合物(H2en)8·[MnMo12O30(PO4)2(HPO4)6]·H2O,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2767 nm,b=1.362 5 nm,c=1.4124 nm,a=100.550°,β=109.005°,γ=115.398.,V=1.942 9 nm3,Z=1,R1=O.049 5,wR2=0.134 2.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温水热法合成出一种新颖的二维结构钼氧化合物 (NH4)2[Mo4O13] (1).并用IR谱、元素分析、紫外、TGA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 a=0.761 22(15) nm,b=1.539 6(3) nm,c=1.897 3(4) nm, V=2.223 6(8) nm3, Z=8, Dc=3.751 g/cm3, μ= 4.485 mm-1, F(000)=235 2,R1=0.028 0,wR2=0.064 0.化合物1是由以共边方式连接的四个钼氧多面体组成的簇阴离子 [Mo4O13]2-和阳离子NH4+ 组成.簇阴离子以共用顶点的方式连接成一维齿状链,链与链之间以共顶点的方式扩展为二维平面结构,链间形成独特的三元环和五元环结构.阳离子 (NH4)+ 填充在链间起平衡电荷的作用.化合物1的二维平面结构显示出不寻常的(3,4,5,6) 连接(32·4)(32·53·8)(3·42·54·6·82)(34·43·54·64) 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NH4)6MnMo9O32·6H2O和吡啶为原料,采用常规的水溶液法首次合成了质子化的吡啶阳离子作为抗衡离子的Waugh型钼酸盐(NH4)2(C5H6N)4MnMo9O32·8H2O,对其进行了单晶结构测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表征.晶体学参数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2.180 5(17)nm,b=1.439 4(11)nm,c=1.570 7(12)nm,β=106.68(10)°,V=4.722 5(6)nm3,Z=4,Dc=3.386g/cm3,R1=0.058 6,wR2=0.183 1(I2σ),GOF=1.058.  相似文献   

6.
氨茶碱与1,2-萘醌-4-磺酸钠和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在pH=13.0的缓冲溶液中反应生成组成比为1∶2∶2红褐色产物(λmax=45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4.97×103L·mol-1.cm-1.氨茶碱的浓度在0.73~55μ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A)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25841+0.0497C(×10-5mol.L-1),相关系数r=0.9956.回收率在96.5%以上.该方法用于测定注射液中氨茶碱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温水热技术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含有隧道结构的二维钠钼磷多酸盐[NH3(CH2)2NH3]6[Na2Mo12O30(HPO4)6(H2PO4)2].5H2O(Ⅰ),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化合物Ⅰ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204 5(8)nm,b=1.459 1(0)nm,c=2.134 8(3)nm,α=80.587 2°,β=82.688 3°,γ=76.241 0°,V=3.580 1(2)nm3,Z=2,R1=0.054 4,wR2=0.110 6.  相似文献   

8.
研究四磺酸基酞菁锌(ZnTsPc)在溶液中的荧光性质,发现ZnTsPc位于690 nm (λEx=390 nm)的发射峰强度在pH=12.0、c(CTAB)为7.46×10-4 mol·L-1时达最大值.讨论了pH和表面活性剂对四磺酸基酞菁锌存在形式的影响,指出四磺酸基酞菁锌的解聚是使发射峰强度增大的主要原因.加入甲巯咪唑(thiamazole)可使荧光发生猝灭,优化了荧光猝灭法测定甲巯咪唑的最佳条件: pH=11.2, c(CTAB)=7.64×10-4 mol·L-1, c(ZnTsPc)=2.0×10-5 mol·L-1.在优化的测定条件下,在0.2~1.0 μmol·L-1范围, c(甲巯咪唑)(单位:μmol·L-1)与ΔF(F0-F)的关系为ΔF=61400 c(甲巯咪唑) 50100, 检测限为0.16 μmol·L-1.利用该法测定样品中甲巯咪唑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浊点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镉的新方法.该方法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14为萃取剂,以1-(4-硝基苯基)-3-(5-溴吡啶)三氮烯(NPBPDT)为显色剂对环境水样中裹量镉(Ⅱ)进行了测定.在pH=10.5的Na<,2>B<,4>O<,7>-NaOH缓冲体系中,镉与NPBPDT形成橙色络合物,在450nm处有一最大正吸收,在540nm处有一置小负吸收.以450nm为参此波长,540nm为测定波长进行双波长测量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0967×105L·mol<'-1>·cm<'-1>,镉含量在0~0.25μg·mL<'-1>服从出尔定律.该法用于水样中痕量镉的测定,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钛 -4 ,5-二溴邻硝基苯基荧光酮 ( Br-ONPF)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 ( CTMAB)配合物的最佳显色反应条件 .在硫酸介质中钛与试剂形成 1∶ 4的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584 nm,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ε=1 .0 3× 1 0 5L· mol-1· cm-1.钛含量在 0~ 7μg/2 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方法选择性较好 ,在拟定的条件下可直接用于钢样中微量钛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以N,N,N',N'-四(2-苯并咪唑亚甲基)-1,2乙二胺(EDTB)为配体合成了Mn(EDTB)·(C6H5COO)·ClO4·3C2H6O·H2O的单核锰配合物.在乙醇溶液中得到其无色透明单晶,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晶体学参数为:Mr=1011.41,三斜晶系,a=1.258(4)nm,b=1.314(4)nm,c=1.592(5)nm,α=105.33(5)o,β=99.75(5)o,γ=101.25(5)o,V=2.419(10)nm3,Dc=1.388Mg/cm3,Z=2,F(000)=1060,空间群为P1.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紫外、红外表征及元素分析.利用G98量子化学程序包,在HF/Lan2DZ基组水平上对配合物进行了从头计算.采用经典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配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2.
萃取浮选光度法测定微量钼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甲苯萃取浮选Mo(Ⅴ)—SCN~-—Kφ三元络合物的各种条件。在硫酸介质中,紫红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85nm,摩尔吸光系数为2.8×10~5l·mol~(-1)·cm~(-1),钼量在0—1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大量常见元素均不干扰,40倍的钨(Ⅵ)亦不干扰钼的测定,方法已应用于钨矿中微量钼的测定,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用荧光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3-吡唑啉卟吩f-2甲酯(Mf2-5)、3-吡唑啉卟吩f-3甲酯(Mf3-5)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反应.实验表明Mf2-5、Mf3-5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在溶液中二者以物质的量之比1:1牢固结合,25℃时其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Mf2-5=6.14×105L·mol-1,KMf3-5=1.02×105L·mol-1.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算了给体(BSA)与受体(Mf2-5、Mf3-5)间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rMf2-5=4.48 nm,rMf3-5=4.86 nm,EMf2-5=0.24,EMf3-5=0.20.并推测了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新合成的3-对氟苯基-5-(2′-胂酸基苯偶氮)若丹宁(4FRAAP)在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介质中与过氧化氢的反应,发现痕量钴(Ⅱ)能强烈催化该反应的发生,建立了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钴(Ⅱ)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pH=5.0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溶液,在λex/λem=307nm/407nm处,反应体系的荧光值与钴(Ⅱ)的质量浓度在0~12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达6.71×10-6g·L-1.该方法用于猪肝中钴的测定,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合成技术,合成了一种新颖的稀土钼磷多金属氧酸盐超分子化合物[Nd(1)(DMF)5(H2O)3][Nd(2)(DMF)5(H2O)2][P2Mo18O62].2DMF.8H2O(DMF=N,N′-二甲基甲酰胺),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432 8(3)nm,b=1.433 6(3)nm,c=3.212 3(6)nm,α=93.72°,β=93.71(3)°,γ=96.52°,V=6.524(2)nm3,Z=2,R1=0.130 8,wR2=0.302 5.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锆(Ⅳ)与2,3,7-三羟基-9-(3,4-亚甲二氧苯甲基)-6-荧光酮(简称胡椒基荧光酮,9-PF)的显色反应.在0.10~0.15mol.L-1的盐酸介质中,Zr(Ⅳ)与9-PF形成14的桔红色配合物,其λmax=529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31×105L.mol-1.cm-1,Zr(Ⅳ)在0~9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石油醚萃取分离铁,能显著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采用拟定方法测定了钢铁样品中的微量Zr(Ⅳ),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在硫酸介质中,基于痕量钼(Ⅵ)对溴酸钾氧化二氯荧光素褪色反应的催化活性,建立了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钼(Ⅵ)的新方法.对该催化反应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系统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最优化条件下,在7×10-7~1×10-5 mg/mL浓度范围内,钼(Ⅵ)与荧光强度表现出较强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IF=2.178c+32.72(c:×10-6 mg/mL),相关系数:r=0.9918.方法的检出限为9×10-8 mg/mL,对1×10-6mg/mL的钼(Ⅵ)标准溶液进行了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该方法用于人发中痕量钼(Ⅵ)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3.1%~110%.  相似文献   

18.
由(PySe)2和CuCl2·2H2O在溶剂CH2Cl2和乙醇中合成了化合物[Cu(PySe)2Cl2]((PySe)2=二(2-吡啶-N-氧化物)二硒醚,HPySe=2-硒吡啶-N-氧化物),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C 20H 16Cl2CuN4O4Se4).该配合物空间群为P2(1)/n,晶体学参数:a=1.649 6(2),b=0.987 2(6),c=1.687 0(2) nm,β=111.405(2)°,V=2.558(5) nm3,Z=4,Dc=2.147 g·cm -3,Mr=394.5,μ=6.790 mm -1,F(000)=1 580.最终结构偏离因子R=0.122 6,Rw=0.255 1;S=1.019.最终差值电子密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 804 nm -3和-1 852 nm -3.中心离子Cu(Ⅱ)的配位环境呈四方锥构型.  相似文献   

19.
以H2SO4为介质,在TritonX-100存在下,5-Br-PADAP与钒(V)生成紫色络合物,采用双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剂和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70nm和600nm,钒(V)的含量在0~30μg/25m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76×104L·mol-1·cm-1,比单波长法(ε=1.77×104L·mol-1·cm-1)提高2.1倍,用于钢样中微量钒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在回流条件下,3,5-二甲基吡唑(dmpzH)与Cu(Ac)2·H2O在甲醇中反应得到化合物[Cu(Ac)2(dmpzH)2]·2CH3OH(1.2CH3OH),该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X射线衍射法测得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晶胞参数:a=1.565 1(3)nm,b=1.083 4(2)nm,c=1.124 0(2)nm,α=β=γ=90°,V=1.905 9(6)nm3,C15H26CuN4O5,Mr=405.95,Dc=1.415 g/cm3,Z=4,F(000)=852,R1=0.087 8,wR2=0.230 9,S=1.07 7.每个铜原子与两个氧原子和两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一个扭曲的四面体配位结构.Cu-N、Cu-O键长分别为0.198 4(5)nm和0.200 5(4)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