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藏药八味秦皮丸含朱砂与否对镇痛抗炎药效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建立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疼痛模型和福尔马林致小鼠炎性疼痛模型,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和琼脂致小鼠慢性肉芽肿炎症模型,观察朱砂在八味秦皮丸方中拆掉与否对整体抗炎镇痛药效的影响.结果:八味秦皮丸去/含朱砂与否均能明显或部分减少冰醋酸致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延长其潜伏期,减轻福尔马林诱导小鼠的Ⅱ相舔后足反应,显示出较好的镇痛作用;同时,药物对角叉菜胶诱导的足肿胀反应也能明显或部分缓解,抑制其肿胀程度,对慢性炎症棉球肉芽肿的质量也能明显减轻,显示出较好的抗炎作用.上述作用尤以含朱砂的八味秦皮丸完整方作用最强.结论:含朱砂的八味秦皮丸具有更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朱砂不能随意舍弃.  相似文献   

2.
观察椎管内注射感觉神经元特异性受体选择性激动剂牛肾上腺髓质8-22肽(bovine adrenal medulla 8-22,BAM8-22)在福尔马林引起的持续性痛中对吗啡耐受的影响.结果表明,吗啡(20 μg)在正常大鼠中能显著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痛行为,多次应用吗啡导致耐受后,其抑制痛行为的能力大大减弱(P<0.001);吗啡耐受后,BAM8-22(0.1nmol)能翻转吗啡的耐受效应,福尔马林引起第2期抬足/舔爪持续时间和抖动次数分别减少了39.4% (P<0.001)和25.3%(P<0.05).每天椎管内联合应用BAM8-22(0.1 nmol)和吗啡(20峭)不影响吗啡耐受的形成,但隔天给予BAM8-22则能有效延缓吗啡耐受的形成,福尔马林引起第2期缩足舔爪和抖动分别为14.7 min和234.5次,与吗啡耐受鼠相比,分别减少了41.0% (P<0.001)和24.8%(P<0.05).然而,BAM8-22并没有完全翻转或抑制吗啡的耐受(P<0.001).此外,连续6d给予BAM8-22后会降低吗啡在福尔马林持续痛中的抗伤害作用.证明在福尔马林引起的持续性痛中,SNSR受体参与了调制阿片受体的敏感性.同时,提示在持续性痛中,通过BAM8-22延缓或翻转吗啡耐受是利用阿片受体治疗持续性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观察椎管内注射感觉神经元特异性受体选择性激动剂牛肾上腺髓质8-22肽(bovine adrenal me-dulla 8-22,BAM8-22)在福尔马林引起的持续性痛中对吗啡耐受的影响.结果表明,吗啡(20μg)在正常大鼠中能显著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痛行为,多次应用吗啡导致耐受后,其抑制痛行为的能力大大减弱(P<0.001);吗啡耐受后,BAM8-22(0.1 nmol)能翻转吗啡的耐受效应,福尔马林引起第2期抬足/舔爪持续时间和抖动次数分别减少了39.4%(P<0.001)和25.3%(P<0.05).每天椎管内联合应用BAM8-22(0.1 nmol)和吗啡(20μg)不影响吗啡耐受的形成,但隔天给予BAM8-22则能有效延缓吗啡耐受的形成,福尔马林引起第2期缩足舔爪和抖动分别为14.7 min和234.5次,与吗啡耐受鼠相比,分别减少了41.0%(P<0.001)和24.8%(P<0.05).然而,BAM8-22并没有完全翻转或抑制吗啡的耐受(P<0.001).此外,连续6 d给予BAM8-22后会降低吗啡在福尔马林持续痛中的抗伤害作用.证明在福尔马林引起的持续性痛中,SNSR受体参与了调制阿片受体的敏感性.同时,提示在持续性痛中,通过BAM8-22延缓或翻转吗啡耐受是利用阿片受体治疗持续性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辣椒总碱的镇痛作用。方法:观察辣椒总碱溶液对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的影响,对小鼠痛阈的影响(热板法),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甩尾法);辣椒总碱软膏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福尔马林炎症痛模型)。结果:辣椒总碱溶液(0.01%、0.03%、0.05%)能显著降低小鼠扭体次数,能显著提高小鼠和大鼠的痛阈值;辣椒总碱软膏(0.09%)能显著提高大鼠的痛阈值。结论:辣椒总碱对小鼠和大鼠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选铁苋菜抗炎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热板和醋酸扭体疼痛模型,考察铁苋菜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以及大鼠棉球肉芽肿炎症模型,考察铁苋菜抗炎作用的有效部位.结果 铁苋菜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痛阈值和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与正...  相似文献   

6.
应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观察乙酰水杨酸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多数细胞(89.33%)在滴加乙酰水杨酸(10^-9~10^-3mol/L)后可引起浓度依赖性的超极化反应,并对其可能镇痛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使用光热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模拟成痛经、牙痛、三叉神经痛等模型以观察桂参止痛合剂对各种疼痛的疗效。结果表明 ,桂参止痛合剂 5、10、2 0ml kg剂量组可使家兔对热辐射所致疼痛反应的阈值明显提高 ;对电刺激家兔齿髓所产生咀嚼运动和摆头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明显提高家兔对电刺激所致疼痛反应的阈值 ;可明显抑制K+所致大鼠三叉神经痛 ;可极明显地抑制缩宫素所致大鼠痛经扭体反应的次数及发生率 ;可极明显抑制前列腺素E1所致小鼠子宫痉挛扭体反应的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野西瓜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内建立福尔马林致小鼠神经性和炎症性双相疼痛、小鼠热板致痛、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动物模型,观察不同实验组效果.体外以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野西瓜醇提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的影响.结果:野西瓜醇提物对福尔马林所致小鼠双相疼痛反应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使小鼠局部炎症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含量降低,延长小鼠热板痛阈值,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抑制RAW264.7细胞内NO的产生.结论:野西瓜醇提物有很好的抗炎镇痛效果,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PGE2含量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爵床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致炎剂二甲苯引起小鼠耳肿胀、新鲜蛋清引起大鼠足跖肿胀2种急性炎症模型以及棉球引起大鼠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研究爵床提取物灌胃给药对急慢性炎症的作用。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和甲醛法致痛,研究爵床提取物灌胃给药的镇痛作用。结果与纯化水对照组相比,爵床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对致炎剂二甲苯所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抑制显著(P 0. 01,P 0. 05),对蛋清所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抑制显著(P 0. 01),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抑制显著(P 0. 01)。爵床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高、低剂量组给药后对热板所引起的小鼠痛阈值明显提高,与纯化水对照组和自身给药前比较差异明显(P 0. 01,P 0. 05);爵床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对致痛剂醋酸所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减少,也明显抑制甲醛所引起的早期(0~5 min)和晚期(15~30 min)小鼠足痛反应,与纯化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 01)。爵床醇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比水提取物强(P 0. 01,P 0. 05)。结论爵床提取物灌胃给药具有一定抗炎、镇痛作用,且醇提取物强于水提取物。  相似文献   

10.
胆囊收缩素(CCK)是一种脑肠肽,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广泛分布.CCK参与许多重要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行为学、焦虑、学习、记忆过程、疼痛等,为探讨CCK是否参与初级感觉信息的调制,本实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福尔马林致痛后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CCK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鼠足底注射福尔马林1h后,注射侧DRG小神经元和大、中神经元CCK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37%±6.92%和26.96%±4.01%,注射侧CCK表达阳性细胞的半定量光密度均值是0.236±0.012,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非注射侧DRG小神经元和大、中神经元CCK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22%±5.08%和11.73%±2.73%,非注射侧CCK表达阳性细胞的半定量光密度均值是0.173±0.002,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无明显改变.福尔马林致痛后大鼠DRG神经元CCK表达阳性率和半定量光密度均值均增加,表明CCK在DRG和脊髓水平参与了痛觉信息传递的调制.  相似文献   

11.
建立福尔马林疼痛模型,研究不同产地或不同生产批次福尔马林试剂对大鼠炎性痛诱导的效果,并以Dubuisson评分方法进行记录比较.结果表明,国产组第二时相疼痛时间明显短于进口组,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生产批次的福尔马林试剂对大鼠的炎性痛诱导效果无显著差异.建议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进口封装的福尔马林制作疼痛模型,同一产家的福尔马林试剂在12个月内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SD大鼠是较为重要的实验大鼠品种之一,通过对其自发性肿瘤的类型和发生率的观察及统计,为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了SD大鼠自发性肿瘤参照数据,对于开展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工作,特别是长期毒性试验、致癌性试验及生殖试验尤为重要。方法本中心背景数据采集实验,将260只SPF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8组(A、B、C、D、E、F、G组和H组),并对应不同时期进行计划剖检(2、4、8、13、26、52、78周和104周),终止动物饲养时间为104周。结果在试验过程中,A、B、C、D、E组动物未见肿瘤发生,F、G、H组动物紧急剖检及计划剖检动物时发现肿瘤。动物剖检首次发现肿瘤时间为实验第24周,紧急剖检动物(动物约为30周龄)。共94只大鼠出现肿瘤,其中雌性59只、雄性35只。共检出肿瘤185例,良性肿瘤约占81. 1%,恶性肿瘤约占18. 9%,以良性肿瘤居多。最常见良性肿瘤为垂体前叶细胞腺瘤、乳腺纤维腺瘤。恶性肿瘤以乳腺癌、垂体前叶细胞腺癌、白血病、副泪腺癌发生居多,同时发现垂体前叶细胞腺癌、组织细胞肉瘤、白血病、支气管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出现了对周围及全身组织脏器的转移。除明显自发性肿瘤发生外,还可见动物不同组织脏器的不典型增生和肝细胞变异灶。结论根据本中心SD大鼠背景数据采集试验结果,提示SD大鼠在30周龄后自发性肿瘤发生机率提高。肿瘤易发部位为垂体、乳腺、皮肤及皮下组织。常见自发性肿瘤为垂体前叶细胞腺瘤、乳腺纤维腺瘤等。雌性动物较雄性动物肿瘤发生率高。同时与国内外各研究机构的结果比较有一定的差异,可能大鼠自发性肿瘤类型及发生率与大鼠自身差异及饲养环境等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Control)、假手术运动组(Control+Ex)、PD组(PD)和PD运动组(PD+Ex).于大鼠内侧前脑束注射6-羟基多巴(6-OHDA)建立单侧损伤PD模型,术后24h实施运动干预.在手术后第1周、第2周和第4周皮下注射阿朴吗啡(APO)评价PD模型可靠性.4周训练结束后进行圆筒与网格行为学测试,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纹状体Glu浓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纹状体GFAP和GLT-1的表达水平.APO旋转行为测试和圆筒及网格行为测试结果显示,PD+Ex组大鼠行为功能较PD组显著改善(P0.05).PD+Ex组大鼠较PD组纹状体Glu浓度下降(P0.01),GLT-1表达显著上调,而GFAP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4周跑台运动干预可加速星形胶质细胞对Glu的摄取转运能力,降低纹状体Glu浓度,改善PD模型大鼠行为功能障碍.推测运动促进PD模型大鼠皮层-纹状体Glu能通路的突触可塑性可能也与星形胶质细胞对Glu的摄取转运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实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D-半乳糖-Aβ复合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研究老年性痴呆(AD)的发病机制.方法:(1)采用1.25%D-半乳糖腹腔注射(50mg/kg·d,连续6周)致衰老,结合双侧海马齿状回背侧注射10g/1μL凝聚态β-淀粉样肽1-40(β-amyloid peptide,Aβ1-40)的复合造模方法,拟建立AD样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AD模型组、假造模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2)以单位时间逃避潜伏期(s/3min)及其逃生错误频率(次/3min)为观察指标,进行水迷宫行为学试验测定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结果:AD大鼠安全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逃生错误频率高,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半乳糖-A复合造模致AD大鼠模型具有较好的老年性痴呆的仿真特性.水迷宫行为学试验能准确反映动物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复合大鼠模型.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D-半乳糖60 mg/kg,同时皮下注射三氯化铝100 mg/kg,连续45 d;采用Morris水迷宫考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并检测大鼠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 水迷宫测试显示,模型组大鼠与正...  相似文献   

16.
D- 半乳糖对不同动物学习与记忆障碍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三等分辐射式迷宫为训练模型,分别给小鼠、大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50mg/kg.d),观察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D-半乳糖对不同动物的学习记忆均产生抑制作用,但对小鼠的抑制作用似乎明显,表明D-半乳对不同的动物所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有差异,为筛选不同的动物模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探讨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大鼠致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细胞因子IL-4和IFN-γ表达及意义,为阐明Th1/Th2在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及调节作用提供实验依据.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感染1周组(n=5)、感染2周组(n=5)、感染4周组(n=5)、感染8周组(n=5)、感染12周组(n=5)和感染16周组(n=5),每鼠腹腔注射斯氏狸殖吸虫囊蚴15个.按感染时间处死各组大鼠,观测各项指标.HE染色和V G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IL-4,IFN-γ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动态变化.HE染色和V G染色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果显示: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胶原纤维面积比值(S/T)和肝纤维化评级在逐渐增加,肝组织纤维化的程度逐渐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FN-γ的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在1~8周逐渐增加,到第8周末时达到最大,在12周到16周又逐渐减少;而IL-4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在1~16周逐渐增加,到第12周末IL-4表达开始增加迅速. 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大鼠可引起肝脏纤维化病变,IL-4和IFN-γ在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大鼠致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表达增加,其纤维化病变程度与感染时间、IL-4和IFN-γ的表达增加有关.提示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在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大鼠致肝纤维化的自发性免疫调节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拟人类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方法:(1)采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建立VD样学习记忆障碍的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VD模型组、假造模实验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2)采用水迷宫行为学试验,观测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结果:VD模型大鼠发生了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与两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本研究制成的VD样学习记忆障碍的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仿真脑性痴呆的特点.(2)水迷宫试验能较真实地反映动物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干预措施对结核性脑膜炎大鼠蛛网膜颗粒结构的影响,为研究结核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形成机制和药物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大鼠结核性脑膜炎模型,分为A、B、C、D组(实验组),实验A、B、C组均给予异烟肼及利福平抗结核治疗,其中B、C组分别另外经小脑延髓池注射尿激酶(B)、乌司他丁(C),D组为非治疗干预组,E组为健康空白对照组。第3周,处死大鼠,之前经小脑延髓池注入亚甲蓝定位蛛网膜颗粒,使用TUNEL法观察5组大鼠蛛网膜颗粒细胞凋亡情况差异。结果 A、B、C组蛛网膜颗粒中偶见细胞凋亡,非治疗干预D组蛛网膜颗粒中凋亡细胞增多,对照组未见凋亡。结论大鼠结核性膜炎后存在广泛的蛛网膜下腔炎症反应过程,使蛛网膜颗粒出现过度的细胞凋亡,治疗干预可能减少蛛网膜颗粒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