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传统的广告翻译以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尝试从新的角度,即以目的论(功能翻译的核心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广告翻译的实质、目的和译文预期功能的分析,说明为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广告语篇的英汉翻译应采用目的论指导下的“自上而下”的功能翻译策略,同时结合意译、删译、改译及仿译等行之有效的翻译手段。文章从广告语言特点、文体风貌、交际功能实现的角度,分析了该策略的运用及特点。  相似文献   

2.
赵四化 《科技信息》2011,(11):136-137
本文以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儿童日记体小说《小屁孩日记》的中译本,从“语意对等”,“风格对等”和“文化因素对等”等方面来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并对中译本中的不要之处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议。旨在验证该翻译理论能否指导翻译实践,实现目的语和源语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3.
在英国乃至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有着崇高的地位。很多国内学者都尝试翻译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本文以许渊冲先生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为分析框架,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层面上比读和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脍炙人口的Sonnet 18的3篇译文,说明三篇译文虽各有轩轾,但未见完美。在诗歌翻译中应将"三美"有机结合,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诗歌的整体美。  相似文献   

4.
功能对等原则以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为依归,以译文和译文读者为中心,以译意为核心的翻译理念,非常适合公示语此类实用文体的翻译。结合金华市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在功能对等原则指导下,实现公示语汉英翻译在信息、文体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对等。  相似文献   

5.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相似反应”为前提寻求原文与译文的最切近、自然的对等,为传统翻译理论“直译”与“意译”的争论找到了满意答案。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的旅游资料英译方法有增译法、删减法、改写法、转译法。  相似文献   

6.
首次发表奈达与张经浩破解Dynamic Equivalence的信函。奈达的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是中国翻译理论经典,教科书中的金科玉律。研究发现理论经典和金科玉律-Dynamic Equivalence被译成“动态对等”是一大错误。“动态对等”四个字严重曲解了奈达的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作为翻译标准的“动态对等”谁也不理解;译文与原文能“对等”?“动态”是什么东西?“动态对等”又是什么意思?张经浩在笔者的请求下给奈达写信求教Dynamic Equivalence的含义,奈达回信完全同意笔者和张经浩的理解:Dynamic不是static(静态)的反义词(动态),Equivalence是贴近,不是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不能翻译成“动态对等”。奈达的信详细破解了Dynamic Equivalence的含义。对被严重误读曲解的奈达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的译文进行了评析。笔者抛砖引玉,提供Dynamic Equivalence试译译文。  相似文献   

7.
高原  陈达 《科技信息》2011,(34):38-39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意义对等是译者所要实现的首要目标,文学作品中往往使用多种修辞手段,而修辞同样具有意义,在译文中也要得到再现。本文以《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中译本为例,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修辞意义在译文中的再现,旨在肯定该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功能角度看旅游资料英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彼得·纽马克的理论,旅游资料属于以呼唤功能为主的文章,其核心是读者.旅游资料英译应侧重译文和读者.为求得原文和译文在功能上的对等,在旅游资料英译中,可采用解释、增补、类比、删减、创造性翻译等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尤金·奈达的翻译对等理论,探讨幽默翻译所应持的标准和手法,认为幽默翻译首要的任务是保证原、译文在功能上的对等,即译文读者从译文中能得到与原文读者从原文中相似的反应。因此,译者应该在最大限度保证意义不变的条件下,使译文产生与原文类似的幽默效应。  相似文献   

10.
彭睿 《科技信息》2013,(23):133-133
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探讨新闻导语的翻译方法。翻译者需调动各种翻译方法,力争把原新闻导语的意义和风格以汉语形式再现出来。如何保留原新闻导语的语言与文化形式和内容,使译文最大程度的忠实于新闻导语原文,给译语读者以原汁原味的欣赏,如何有效的维护原语的美感功能,使译文和原文对读者具有同样的吸引力,这些是很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1.
罗小燕 《科技信息》2012,(7):297-297,238
许渊冲的“再创”翻译理论一经提出,就在翻译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反对“再创论”的学者其实对“再创论”存在一定的误解。本文试图通过对“再创”理论进行界定,并从分析英汉语言的差异入手来论证“再创论”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可行性,接着从保存中国古典诗歌的“诗歌性”,延伸原作的价值及提高译文的可读性等方面论证“再创造”理论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邹雪娇 《科技信息》2012,(30):213-214
广告翻译是一种以交际为目的的翻译实践活动。通过文化的解码与重组将原文本在另一种文化中进行转换以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广告、商标翻译的这种特性体现了文化翻译观的理论特色。试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为基础通过对中英经典广告及商标译文的分析论证此种翻译思想对广告、商标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传淑 《科技信息》2010,(19):I0204-I0204,I0271
功能对等是翻译对等的修正;功能对等的提出充实了当代翻译理论,为译者从事翻译活动提供了又一个理论指导;功能对等可指导各种翻译实践。这一理论从词类及同构体两个方面指导法律翻译,对法律翻译的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丽娟  崔瑾英 《科技信息》2009,(31):J0152-J0152
0.引言翻译对等的概念在翻译理论和现代翻译研究中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但是,在翻译家们尝试给翻译对等一个充分、综合定义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截然相反的论点。为区分形式对等(原语和目标学语形式上最近的搭配)和功能对等(译文读者应能像原文读者理解原文那样,对译文做出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提的现实对等是指文学作品中原文中的第二现实和译文中的第三现实的对等,并从文学翻译的本质出发,提出了实现“功能对等”的条件——“现实对等”,同时从语用学观点的角度讨论了作者意图与“意义对等”、“风格对等”和“现实对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谈及翻译中原文与译文信息量载体应怎样达到协调 ,通过比较不同的文化差异 ,习惯表达和增加或减少信息的方法让原文和译文的信息量达到对等 ,最大程度上让译文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商务英语翻译愈显重要,但简单的对等翻译无法解决由英汉语言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交流障碍,而"零对等"作为一种新型的翻译处理手段,切合翻译功能目的论原则,可以更好地使译文与原文达到功能和效果上的对等,以实现和谐的商务交流。但目前国内对"零对等"翻译的研究还不多,文章着重以功能目的论为视角,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对商务翻译"零对等"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The Age of Innocence第一节、第二节的译文为例,以文本的语言功能在源语和译语中的体现和构建为基础,分析语言功能在翻译中的作用。小说翻译中,译者应使原文的语言功能尽可能在译文得以体现,译语与原语语言的功能尽量达到对等。译者应准确识别语言功能,突出主要功能,当然也应兼顾次要功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商标翻译在帮助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打开销路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尤金.奈达“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阐述翻译商标时应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差异、心理接受、审美情趣,使译文读者在阅读商标译文时能产生与原文读者阅读原语商标时基本相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Nida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分析了《围城》英译本中注释,探讨了文学翻译作品注释方法和选用原则。译者在选用注释方法时,可遵循以下原则:最小限度打扰译文读者阅读原则和注释内容与注释对象所在译文兼容原则,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