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交通规划和交通仿真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提出了一个针对城市商业步行街规划方案的交通分析方法。为调整步行街设计方案及周边交通组织方案提供可靠依据,使商业步行街对城市路网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城市快速路布局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使城市快速路网规划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路网的整体效益,分析了城市快速路的功能、适应性与快速路网布局的现状,把公路网规划中的节点重要度理论和交通区位论中的交通线干涉理论引入到城市快速路体系规划中,计算路网规划方案重要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优选规划方案符合城市规划专家的直观判断,为城市快速路线位布局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武小康 《科技信息》2011,(27):I0351-I0352
单向交通组织规划改变了车流原有的运行状态,使得路网中各路段的交通流量和行车速度发生变化,单向交通影响区域的路网容量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已知规划区域节点0D的条件下,通过交通仿真获得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各路段的交通流量和运行车速,利用时空消耗法,计算出单向交通和双向交通组织状况下的路网容量,再运用比值法建立了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路网容量辨别模型,对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路网容量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4.
针对山地城市在道路交通规划方面需要更多地去适应山地环境的地形地貌特征、交通需求与交通组织等问题,以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研究为核心内容,融入适应性理论的思维方式,提出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方法结合适应性理论的耦合、协同与组织思维,从路网系统协同宏观地貌、步行空间耦合微观地形、特色交通组织连接瓶颈三方面分别探索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营建规律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法;经相关案例验证规划方法指导的路网规划有助于形成富有山地特色的城市形态特征与空间环境;方法是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道路交通需求的规划方法,可完善相关设计理论,指导山地城市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5.
道路网络是城市网络物化的重要形态之一,是维持城市机能正常运转最重要的网络之一,城市路网管理规划与建设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好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就不可能有通畅的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城市路网建设的新体系和解决城市路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评价城市结点对外交通模式的合理性,考虑路网均衡状态下的出行成本、路网容量和服务水平等因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路网效率测度指标.应用该指标构造测试路网,分析了不同交通量水平、不同对外交通需求结构下城市结点对外交通组织模式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在城市内部路网富余通行能力不大的情况下,当干线公路交通量小于750 pcu/h时,干线公路可直接接入内部道路系统;当干线公路交通量在750~2 000 pcu/h且主要为出入境交通时,宜将对外交通引入城市结点快速干道系统,通过快速干道系统集中组织对外交通;当干线公路交通量大于2 000 pcu/h且存在较为集中的过境交通时,宜设置直接式过境通道分离过境交通.所提出的路网效率测度指标和研究结果对城市结点对外交通组织方案的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道路超负荷运输,交通拥挤堵塞现象日趋严重的现状给社会经济和百姓生活造成了极大 的损失。从道路因素分析交通拥挤堵塞现象,主要是道路规划的严重滞后、路网容量不够、密度 不均衡、道路技术等级低、非交通性障碍多等原因造成的。因此通过提高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的水 平、加强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路网容量、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消减非交通性障碍、进 行有效的交通组织等,可以使道路交通拥挤堵塞这一现象得到逐步缓解。  相似文献   

8.
地铁交通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为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重视地铁建设的前期工作,科学地制定地铁交通路网规划。本文探讨了地铁路网规划的思想、一般内容及地铁路网规划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影响。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地铁交通线网规划,发挥规划对建设的指导作用,建成优质、高效的城市地铁交通已被公认为缓解交通堵塞和环境恶化问题,促进经济繁荣的一颗救星。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路客运枢纽的科学选址已成为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基于GIS分析方法,在考虑选址规划区域内存在地理阻断和路网运输服务水平的情况下,对一般的连续型选址模型进行修正,得到非连续型的阻抗函数,并通过成本费用最小化模拟分析客运枢纽的最优选址。  相似文献   

10.
“窄马路、密路网”理念在规划落实中遇到交通组织与管理、建筑退界与街道空间及地块指标与规划实施等矛盾问题,通过解析,结合南京市江北新区中心区规划制定与实施,探索了交通规划管理、街道空间品质塑造及规划管理机制等适用于“窄马路、密路网”的多视角方法研究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结合空间句法的原理和GIS技术对长沙地铁规划线路的交通可达性进行了量化分析,通过可达性指标,指出长沙市城市远景轨道交通规划(2030)中所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规划地铁线路应强调组团的作用,适当增加地铁各干线换乘点,建设环状地铁路网;通过加强组团间的联系,带动整体城市的发展,避免交通过于集中城市老中心.  相似文献   

12.
寻求区域空间发展与道路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途径,解决市区与市域、城市与城际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寻求能主动适应城市化和快速机动化发展的路网规划理念,研究规划的功能以及对于规划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规划方法、解决规划核心技术问题;研究适合都市圈和都市区(大城市郊区)的路网规划方法,开拓规划思路,建立与这种区域发展新格局相适应的规划体系和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从城市中心区地下道路建设的动因入手,分析了城市中心区地下道路的分类及其规划设计方法,以及各类地下道路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以完善路网结构、解决交通“瓶颈”问题和以分离过境交通为主要功能的地下道路适用于城市中心区的更新改造;而以改善核心区到发交通为主要功能的地下道路网络适用于规划建设中的城市中心区.  相似文献   

14.
朱光胜  姚鸣 《科技信息》2012,(23):61-62,106
获得基年出行OD矩阵是交通量预测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主要通过实地调查获得,其精确性取决于调查范围及人员的责任心,较费时、费力,因此以实地调查获得基年OD的方法适用于单一项目或小范围路网规划的交通量预测,如应用到以城市为分区的路网规划中,操作难度较高,精确度也难以保证。本文着重探索一种在常规交通规划软件和小范围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反推基年OD的技术理论,以期广泛应用于大范围尤其是以城市为分区的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网规划交通量预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纪铮翔 《科技资讯》2014,(11):197-198
城市新区交通规划应重点解决"用地开发规模与重大交通基建的匹配"和"内部各种交通方式在道路网上的协调与分工"两大核心问题。在对城市新区发展模式与交通出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新区多前景下用地开发规模与重大交通基建的测试分析,提出用地开发与重大交通基建应协同发展,并应注意"软硬结合";对新区内部路网应结合TOD理念进行路网细密化处理,根据路网承担功能的不同,对路网进行功能分级,识别货运(小汽车)、轨道、常规公交、自行车与行人优先通道,对不同功能的道路,在道路交通设施上采取差异化的设计,实现各类交通系统功能清晰、分工明确、各自成网、各行其道,避免相互干扰。  相似文献   

16.
城市路网结构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道路网是城市的骨架 ,路网结构决定城市的布局 .从影响城市路网交通质量的因素分析入手 ,建立了评价城市路网结构的指标体系 ,应用模糊数学原理提出城市路网结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并对淄博市张店区的路网进行了实例评价 ,为改善城市路网结构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17.
廖婧仪  贾顺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8):12605-12611
为提高道路网通行能力,缓解干道拥堵,提高支路利用率,研究了非机动车流对机动车流的影响,并构建了影响模型,对机动车流的路阻函数进行改进。使用改进后的路阻函数构建微循环路网单向交通组织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路网交通效率最大,干道平均饱和度最小和微循环支路平均饱和度最小为目标; 下层模型是基于用户平衡分配的交通流分配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北京市西三旗地区某微循环系统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单向交通能够有效降低干道饱和度,提升支路利用率,平衡道路资源使用。在不考虑非机动车流影响时,进行单向交通组织的路段为9条,考虑单向交通影响时,进行单向交通组织的路段为4条,仅有两条路段重合,两种情况路网组织方案差异明显,所以应在实际路网优化时考虑非机动车流的影响。可见,考虑非机动车影响的微循环路网组织优化模型能够为实际单向交通组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城市路网的宏观容量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如何定量城市路网的宏观容量成为一种研究城市总体路网容量的新方法,法国学者马森(1989)给出了交通个体占用的城市路网的时空应用重要性。这个理论只是表明了以交通个体的路网空间的时间占用或是路网时间的空间占用为定量形式的多种交通模蝗内部效用,同时也调查了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内部潜力,例如停车场,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及人行道等等。另一方面,该理论能进一步证明并且计算路网时空使用的经济效用及其经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实行交通微循环过程中日益增加的对区域内居民生活和出行交通的不良影响,以最小化道路连通性、最小化慢行交通的出行时间、最小化环境污染和最小化道路饱和度为优化目标,考虑干道路网饱和度约束、慢行交通平均限速值约束、慢行路网密度约束,建立了多目标区域交通路径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采用轮盘赌选择算子和非均匀变异算子进行操作,得到了最优的微循环路网优化组织方式。通过算例分析,与实行微循环前的路网相比,实行微循环后的路网饱和度明显下降,减小了对街区内的居民影响和生态环境破坏,得到了一个合理的街区交通微循环网络。  相似文献   

20.
以动态交通仿真软件VISSIM为基础,以路网可靠性算法为核心,建立了一个面向特殊地形城市的路网可靠性影响评价的动态交通仿真平台,提出了特殊地形城市路网可靠性评价指标和算法.以兰州市为例,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