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结合一工程实例,本文提出了1000级洁净室采用顶送单侧下回气流组织的设想,给出了该气流组织下换气次数和常规气流组织下换气次数的关系,分析了该气流组织用于小面积1000级洁净室的经济性、实用性和节能性。根据实测结果,描述了新型气流组织下洁净室浓度场和净化效果,并对适合于这种气流组织的1000级洁净室面积作了计算。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相同的洁净室内和换气次数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了室内设施及工作人员位置变换对工业类辐流洁净室的气流组织和污染物浓度的影响,2种方案下的速度平均值和污染物浓度值相差17%和25%。结果表明,室内设施和人员对于气流的阻挡作用直接影响了辐流气流组织的效果,进而影响了室内的污染物浓度值。辐流洁净室的送、回风口安装位置一定要根据工艺设施和人员布局合理设计,对于工艺设备和人员经常变换的场合不适合采用辐流送风方式。  相似文献   

3.
机房通风和温度分布与机房设备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密切相关。根据东北大学典型机房的实际情况,以工程上广泛使用的k-ε湍流模型为基础,利用有限容积方法求解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得到机房内空气的三维流场和温度场,并结合中央空调风口设计特点考察了侧送侧回气流组织形式、下送上回气流组织形式和下送侧回气流组织形式对服务器机房内空气流动和温度分布的影响,从而为机房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计算结果表明:侧送侧回的气流组织形式在室内气流形式分布的评价指标方面不能满足服务器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下送上回的气流组织形式能够满足机房空气要求,但节能效果不好;而下送侧回的气流组织形式能满足节能和机房空气要求。  相似文献   

4.
洁净室孔板型风口入流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准确快速模拟孔板型风口洁净室的室内气流组织,采用既能够准确表述送风口入流质量流量、动量流量,又不改变风口外形和位置的N点风口模型来描述孔板风口的入流边界条件。将该模型引入到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FD)程序STACH-3中,对高2.1m、宽4m、回风口高0.4m、送风满足Re=5×104的全顶棚孔板风口送风、两侧下回风的洁净室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说明该模型可用于预测采用孔板风口送风的洁净室的气流组织。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新型气流组织形式对高散热工业生产车间热环境的改善效果,以一个电池材料生产车间为例,比较了四种气流组织形式对工业建筑的通风降温特性,包括混合通风,置换通风以及两种新型气流组织形式:层式通风和碰撞射流通风。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在相同的送风条件下对车间气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车间现有的混合通风形成的工作区温度高达39.1 ℃,而层式通风、碰撞射流通风和置换通风分别将工作区温度降低至33.5 ℃、32.8 ℃和31.4 ℃。针对上述气流组织的降温特性,提出了一种水平热分层的热环境控制方法。结合该方法对送风速度和送风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降低送风速度能够促进车间温度的水平分层,从而在不增加送风能耗的情况下降低工作区温度。此外,车间的送风量存在一个临界值,低于该值时增加送风量能显著降低工作区温度,但是高于该值时增加送风量的降温效果提升不明显。研究结果为工业建筑的通风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新厂为例,概要介绍了该厂房净化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空气净化处理、防排烟及通风、冷、热源等。根据医药工业厂房洁净室的负荷特点,对于多个洁净室共用一套空调系统的情况,提出了一个机器露点下确定多房间送凤量的设计方法。实践证明,在医药工业厂房的空调系统中,采用这种设计方法确定多个房间的送风量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运用FDS(Fire Dynamic Simulator)软件对采用上送下回式空调系统的洁净室火灾烟气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速度场及温度场的分析,研究了上送下回式气流组织模式对烟气运动和早期火灾烟气探测的影响.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天花板附近的温度场和浓度场均受到较大影响,与没有洁净空调作用情况下相比,火灾探测响应时间将延迟数十秒.  相似文献   

8.
蔡永雄  谢红 《科技信息》2009,(11):294-295,127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火力发电厂集中控制室空调系统形式、负荷计算、系统总送风量、冬季送风温差及气流组织形式等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集中控制室空调系统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空调病房良好的气流组织能快速地排除室内病人产生的飞沫污染物,从而减小医护及陪护等健康人员的感染风险.通过文献分析给出人体呼吸活动产生飞沫的粒径、数目、速度和温度等基础数据,利用Fluent软件建立普通病房物理模型与飞沫污染物蒸发扩散模型,借助Fluent软件的开放接口UDF(用户自定义函数),编写描述病人呼吸与咳嗽产生飞沫的非稳态速度分布的UDF程序作为速度输入条件,模拟了普通病房在上送上回、贴附射流和上送下回3种典型的气流组织形式下,人体飞沫污染物的传播特性.模拟结果发现,3种气流组织病房中,粒径为0.1~3μm的飞沫在病人与健康人员呼吸区域个数浓度均最大,上送下回气流组织形式病房内健康人员呼气区域的飞沫个数浓度比上送上回低40%,比贴附射流组织形式低近70%,且通风效率更高、排除飞沫污染物的效果更好,建议普通病房采用上送下回气流组织形式以降低室内人员的交叉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高效过滤器送风口扩散孔板的开孔情况影响着室内流场、室内空气洁净度、洁净室自净时间和扩散板阻力.对GF01-1.0型高效过滤器送风口扩散孔板的开孔情况时室内流场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采用风速仪、激光粒子计数器和微压计分别测量了扩散板开孔变化时室内气流分布、洁净室自净时间和扩散板内静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开孔率的降低,扩散板的阻力增大.在扩散板扩散越均匀、涡流区和回流区越小的情况下,洁净室自净时间越短.并且在不同的送风量下,形成室内均匀流场的扩散板开孔情况不同,所以高效过滤器送风口扩散孔板宜在额定风量下运行.  相似文献   

11.
董哲 《实验室科学》2009,(4):177-178
该文通过对现有的两种高校图书馆电子检索室维护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描述出硬盘还原卡模式和无盘工作站模式的利与弊。随后又分析了双硬盘的维护模式,继而从硬盘分割的技术角度提出一种新的电子检索室维护模式——硬盘分割模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混合澄清萃取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新型混合澄清萃取槽.采用专业的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软件ANSYS/FLUENT,对新型萃取槽内流场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油水两相流速分别为0.22和0.11 m/s,混合室搅拌转速为800 r/min,澄清室搅拌转速为20 r/min时,与传统萃取槽相比,在搅拌作用下,新型萃取槽澄清室内桨叶附近的混合带更窄,两相分离效果更佳;混合室内桨叶上下方流场呈涡旋流,与六直叶涡轮桨搅拌特点相符.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区域发展格局演进下中部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其提升情况,通过分析区域规划与中部区域发展空间新格局的形成.得出中部六省区域发展格局的演进趋势,并提出中部区域新格局政策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经过对传统装卸工艺流程的分析,考虑各种新型设备并结合集装箱港口布局,研究一种带有缓存区的新型岸边装卸工艺流程.在港口前沿增加了集装箱缓存区,并且应用计算机仿真软件Plant Simulation对装卸工艺进行仿真研究.在已知集卡数量和任务量条件下,以所有任务总的完成时间最小化为目标,使用PlantSimulation中的遗传算法工具寻找最优的缓存区数量.从而得到更合理和具体的新型装卸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带缓存区的集装箱装卸工艺能够提高桥吊的利用率,也便于桥吊进行边装边卸工作,同时缩短了集卡的等待时间,方便了港口进行调度.  相似文献   

15.
用CFD方法改进室内非等温送风气流组织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合理的湍流模型和风口模型模拟非等温送风室内空气流动情况,并用一个非等温送风的实例进行了验证.然后利用该湍流和风口模型对一个工程实例非等温送风的室内空气速度场、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同时也给出利用传统射流理论的分析结果与之比较,借此分析当前室内非等温送风设计中通常存在的“冷风下坠”和“热风上浮”问题,指出传统射流设计方法的不足,从而提出一种利用CFD方法改进非等温送风气流组织设计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中所提工程实例以说明该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为使码流发生器播放尽可能多的静止测试卡图像,研究确定了循环播放无闪烁条件下的最小码流长度.试验发现,在包含I、P和B帧图像情况下,最小长度为1MB,在16MB Flash Room上可存储16幅图像.仅包含I和P帧图像时,最小长度为256kB,可存储64幅图像.新型码流发生器适用于生产线上调试显示器和信源解码设备。  相似文献   

17.
Unsteady cooperative flow type in the axial compress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r increas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xial compressor, a method for realizing unsteady cooperative flow typ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s a critical objective in the new generation of the axial compressor design system. Unsteady excitations were utilized to trigger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unsteady natural flow pattern into the unsteady cooperative flow pattern, resulting in increment of aerodynamic performances of axial compressor.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distinct positive effect can be obtained for the 2D cascade in a wide range of subsonic working conditions. No positive effect can be observed under the 2D supersonic working conditions and unsteady excitations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flow field space-time structure. However, positive effect can be obtained under the 3D trans-sonic working conditions. In additi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unsteady cooperative flow typ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研究在辐射和对流同时作用下肋根温度作周期性变化时矩形思片的传热特性。分析肋片的热流密度和肋片有效度与各种热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