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滨海沙土的厚荚相思林与湿地松林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厚荚相思林现存生物量为 149.51t/hm2,其中干占总量的57.83%,根系占总量的12.82%,地上部分生物量是地下部分生物量的 6.81 倍;各组分干质量热值在19.98~23.48 kJ/g之间,整个林分平均干质量热值为20.59 kJ/g,能量现存量为3 079.16×106 kJ/hm2;2)湿地松林现存生物量为142.22 t/hm2,干占总量的35.35%,根占总量的32.88%,地上部分生物量是地下部分生物量的2.04倍;各组分干质量热值在20.53~21.54 kJ/g,整个林分平均干质量热值为21.00 kJ/g,能量现存量为2 986.28×106 kJ/hm2.3)厚荚相思和湿地松根系发达,可以克服沙地养分贫瘠,树干所占比例大,起着很好的防风效果,总体上有着较高的现存生物量;整个林分的平均热值高,反映厚荚相思和湿地松高的太阳能利用率,从这些特性可知它们对沿海沙地有很好的适应性,并起着很好的改善沿海沙地生态环境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木荚红豆群落的能量现存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生物量调查和热值测定的基础上 ,研究了三明莘口教学林场 34年生的木荚红豆群落的能量现存量。结果表明 :木荚红豆群落地上部分各组分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 (GCV)、去灰分热值 (AFCV)均以叶最高 ;地下部分的灰分含量、GCV、AFCV基本随根径的减小而增加。木荚红豆群落的灰分含量平均值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而GCV、AFCV平均值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其群落的能量现存量为 4839.2 0× 1 0 9J/hm2 ,其中地上部分为 41 70 .92× 1 0 9J/hm2 (占86.1 9% ) ,地下部分为 489.1 0× 1 0 9J/hm2 (占 1 0 .1 1 % ) ,群落的能量现存量 96.30 %分布在乔木层 ,其分布与生物量的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广西红海榄红树群落的能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主要研究广西山口英罗湾红海榄植物各组分的热值、落叶热值月变化、群落能量现存量及群落年能量固定量,结果表明:红海榄植物各组分热值之间有一定差异,波动范围为17.28~18.67kJ/g,落叶热值10月份高达18.19kJ/g,2月份低至17.30kJ/g,与鲜叶相比,落叶热值的波动较小,红海榄群落的能量现存量为5.20×10~5kJ/m~2;无过凋落物带走的能量年总量为1.12×10~4kJ/m~2;该群落的年能量固定量为2.73×10~4kJ/m~2,其中群落年净增长的能量(存留量)为1.61×10~4kJ/m~2占总固定量的58.9%,而能量固定量中其余部分占41.1%,以凋落物的形式向环境输送,这些能量是海湾河口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能量基础。  相似文献   

4.
江淮丘陵地区麻栎人工林地上部分能量现存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江淮丘陵地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人工林地上部各组分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灰分含量、能量现存量的积累、结构和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分的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和灰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干质量热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树皮、树干、枝条,去灰分热值由大到小为:叶片、树皮、树干、枝条,灰分含量由大到小为:叶片、树皮、枝条、树干;萌芽更新林分能量现存量高于植苗更新林分,林分能量现存量随林龄和密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到一定林龄后,又随林分的密度增加而减小;各组分能量现存量的比例顺序保持不变,由大到小为:树干、枝条、叶片,树干的比例随树龄的增大不断增加,枝叶的比例表现为前期叶片比例大于枝条,后期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福建永春毛竹种群生物量和能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福建省永春县毛竹种群的生物量结构、能量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永春毛竹种群的现存生物量为6474.874g/m^2,其中地上部分为4676.639g/m^2,占72.23%;地下部分为1798.235g/m^2,占27.77%;其各组分分别为:杆3736.200g/m^2、枝772.069g/m^2、叶168.370g/m^2、竹蔸 1059.115g/m^2、鞭根737.120g/m^2;(2)毛竹 种群生物量在I至Ⅳ度的分配为:5.12%,40.52%,39.82%,14.54%。(3)毛竹种群能量现存量为124689.576kJ/m^2,其中地上部为91218.361kJ/m^2(占73.16%),地下部为33471.215kJ/m^2(占26.84%);(4)能量现存量在I至Ⅳ度的分配为:5.08%,40.38%,39.80%,14.74%。  相似文献   

6.
毛竹群落能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毛竹群落的能量动态,结果表明,1990年南靖和溪高才的毛竹群落地上部能量现存量为112309kJ/m~2,其中竹杆为88207kJ/m~2(占78.54%),枝为15566kJ/m~2(占 13.85%),叶为4595kJ/m~2(占4.09%),林下植物为3951kJ/m~2(占3.52%),毛竹标准样竹的样品中,杆、枝、叶的干重热值分别为19293J/g,18652J/g和18234J/g,群落能量在垂直分布的配置上为金字塔型的能量结构,5m以下能量现存量占地上部的52.23%,往上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沿海防护林优良适生树种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沙质地沿海防护林优良适生树种木麻黄、湿地松和厚荚相思的生长特性及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立地类型与林分生长关系十分密切,泥炭性风积沙土最适宜这3个树种生长,水化性风积沙土和不均一性风积沙土相对不利于这3个树种生长。木麻黄、湿地松和厚荚相思在沿海沙质地的生长表现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各有优劣,林木生长速度表现为厚荚相思最快,木麻黄次之,湿地松较慢;抗强风能力则是湿地松最好,木麻黄次之,厚荚相思较弱;海岸前沿耐潮湿海风能力表现为木麻黄最好,厚荚相思次之,湿地松较差。木麻黄目前仍然是沿海防护林海岸前沿不可替代的造林树种,湿地松抗风能力最强,而厚荚相思最能适应沿海沙质地干旱瘠薄的恶劣立地条件且生长迅速,对土壤改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无瓣海桑人工林的生物量与能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维栋  高秀梅 《广西科学》2004,11(3):243-248
为了认识引进红树林树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的生长与生态特征,对雷州附城镇岚北无瓣海桑生态恢复林地进行样方调查与树干生长分析、凋落物收集网收集、干重热值实验分析和网袋就地凋落叶分解试验.结果表明岚北7a生无瓣海桑群落平均单株无瓣海桑材积为101.415 dm3;群落现存生物量为25 016kg/m2,地下部分现存生物量与地上部分现存生物量比例为0.32;当年现存生物量为8.154kg·m-2·a-1;2001年2月至2002年1月凋落物总量为1.895 kg·m-2·a-1;当年群落生产力为10.040 kg/m2;群落能量现存量为443.483MJ/m2;单株能量固定量为1847.849 MJ;当年能量固定量为144.132MJ/m2,当年年能量归还量34.152 MJ·m-2·a-1(2001年),当年能量净固定量为179.474 MJ·m-2·a-1,当年光能转化率为8.10%.同一季节的落叶分解速率相同,半分解期干冷季节为11d、湿热季节为7d,表现出较高的分解速率.元瓣海桑群落具有显著的高生物量与能量积累和归还量特性,其生产力水平处于我国红树林群落中的最高值,其列太阳能的利用形成生物量的水平接近该生态系统最适条件下的水平.因此,对裸滩宜林地选择无瓣海桑进行红树林生态恢复造林,具有成林快、景观和防护等生态效益明显的特点,适合的华南沿海滩涂推广.但是对红树林保护区而言,人工无瓣海桑群落的上述快速生长特性则表现为极强的入侵性,应引起各沿海红树林保护区高度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9.
以1年生杂交杨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在生长季结束后对茎、皮、根等器官的生物量及热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有13个杨树无性系的生物量高于平均值,无性系208的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生物量均为最高,分别达到485.77、146.18、631.95 g;不同器官间干质量热值的顺序为茎、皮、根。不同杨树无性系的单株干质量热值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变异幅度为18.659~19.141 kJ/g。选出的优良无性系单株热值、生物量和单株干质量热值平均值分别比群体平均值高26.12%、25.99%和0.12%。不同无性系单株热值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生物量。  相似文献   

10.
沿海木麻黄防护林不同配置模式的防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配置模式对海岸防护林防护效应的影响,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东山岛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对海岸木麻黄防护林的防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1∶4)的防护效应>厚荚相思×湿地松、刚果桉×湿地松>厚荚相思×湿地松(3∶1);木麻黄林防护效应随林分密度和郁闭度增大而增大,密度为2205株/m2的林分比3375株/m2的林分提高2.4%,比875株/m2的林分增大15.7%.  相似文献   

11.
湖北高山草地白三叶种群的能量动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长季白三叶各构件热值及能量呈周期性波动,构件热值的大小顺序为:花序>葡匐茎>叶片>根部,分别为21.1,20.5,20.0,19.0kJ/g。叶片第一个热值峰值期处于5月末至6月末,第二个峰值期处于8月末至11月初。除了花序能量较低外,白三叶其余各构件能量年平均值差异并不明显,叶片、葡匐茎及根部能量的最大值分别为2423.6,1926.1,1710.1kJ/m^2;季节平均值分别为1383.5,1424.6,1386.1kJ/m^2。白三叶构件能量及热值与生长日长短、降雨及气温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厚荚相思在沿海沙质海岸更新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改变沿海地区造林树种单一状况,提高森林群落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1990年在福建东山县海岸后沿沙地引种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大叶相思、肯氏相思、纹荚相思及毛绢相思;1998年选用厚荚相思、木麻黄、刚果12#桉、湿地松等树种在木麻黄基干林带下套种更新和带状采伐更新;1999年选用厚荚相思、肯氏相思、马占相思、纹荚相思在风口沙地造林。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岸前沿风口沙地厚荚相思造林成活率高,受风害轻微,对沙荒风口不良生境适应力强;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中,厚荚相思保存率高,生长迅速;在林带后沿沙地厚荚相思成活率和保存率高于其它相思类树种,树高,直径及材积生长量最大,降低风速明显,林内凋落物多,提高土壤肥力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固定样地采用凋落物收集器收集并定期回收凋落物的方法,研究了海南岛北部海岸木麻黄防护林2008—2009年的凋落物产量及N、P、K养分归还动态. 结果表明:(1)木麻黄林年凋落物量为5.9844t/hm2,其中小枝凋落物量在年凋落量中占有最大比例,为88.99%;其次是杂物,为6.63%;最小是皮+枝,为4.38%. 木麻黄林总凋落物量和小枝凋落物量的月变化格局十分相似,皮+枝、杂物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则比较平缓.(2)小枝中N、P、K 3种主要养分年归还总量为94.69kg/hm2,其中N归还量在年归还量中占有最大比例,为78.86%;其次是K,为18.71%;最小是P,为2.43%. N归还量月动态与总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极其相似,P、K归还量月动态则比较平缓.  相似文献   

14.
对厦门40年生辣木植物各器官发育过程中的热值和灰分质量分数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辣木各器官的灰分质量分数在3.50%~17.52%之间,干重热值在15.00~26.32kJ/g之间,去灰分热值在17.65~27.28kJ/g之间.各器官平均灰分质量分数的高低顺序是叶〉根〉果〉枝〉花〉种子,平均干重热值是种子〉花〉叶〉果〉枝〉根,平均去灰分热值是种子〉叶〉花〉果〉枝〉根;2)随着器官发育,灰分质量分数下降,但叶片例外,老叶为最高.干重热值是粗根〉细根,幼枝〉多年生枝〉二年生枝,幼叶〉成熟叶〉老叶,花蕾〉花朵,果实则随其发育而增加.去灰分热值变化有所不同,随叶片发育而升高,两种热值都是细根最低,种子最高;3)果实发育中的干重热值与灰分质量分数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根、叶器官中有显著的负相关(P〈0.05),而枝和花中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李庆云  万猛  樊巍  吴泽鑫 《河南科学》2008,26(4):434-437
对黄淮海平原农区5,9,11,13年4个不同树龄阶段的杨树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量依次为16.35,90.49,92.82,127.82 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3.27,7.05,8.44,9.83 t/(hm2.a,)各树龄阶段的单木生物量与胸径和树高之间均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其生物量分配格局都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同时建立了4种龄级杨树人工林及其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福建武夷山2个典型植物群落建群种的热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2个典型植物群落一甜槠群落(Castanopsis eyrei community)和黄山松群落(Pinus taiwanensis community)建群种的热值和灰分含量,以及凋落物热值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2个建群种甜槠和黄山松各器官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因种而异,同种植物不同器官之间灰分含量和热值存在差异.甜槠各器官灰分含量在0.69%~4.09%之间,干重热值在17.06~20.28kJ/g之间,去灰分热值在17.46~21.00kJ/g 之间;黄山松各器官灰分含量在0.58%~3.14%之间,干重热值在16.27~22.14kJ/g之间,去灰分热值在16.60~22.58kJ/g之间.(2)甜槠和黄山松凋落物热值的季节变化存在差异.(3)林地残留物的干重热值与年凋落物的干重热值相比,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盐肤木和红麸杨人工幼龄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对五倍子蚜虫夏寄主主要树种盐肤木和红麸杨人工幼龄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进行了测定和研究. 根据 22 株不同径级标准木的实测数据,建立了测算盐肤木和红麸杨 2树种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 w = aDb, w= a( D2H)b) . 各方程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 r 值在0.970 0~ 0.998 2 之间) , 估测精度和置信度高( 标准回归误差在0.019 5~ 0.051 3 之间) ,具有实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 3 年龄的倍蚜虫夏寄主林现存总生物量可达 1 540. 6 g/ m2, 其中, 乔木层和林下植物的生物量以及凋落物量分别为 1 291. 0 g/ m2, 157. 0 g/ m2, 92. 6 g/ m2.两种夏寄主树的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率依次是主茎( 50.7%) > 叶片( 20.9%) > 根系( 14.9%) > 枝条( 13.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