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甘肃武都五凤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甘肃武都五凤山林区35a生油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区的生物量为114 613t/hm2,净生产力为12 917t/hm2·a;乔木层生物量为113 046t/hm2,净生产力为11 825t/hm2·a,叶面积指数(LAI)为13 0843t/hm2,叶的净同化率(NAR)为0 796t/hm2·a,属于较高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杨树林的碳储量和碳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使用材积源生物量法,测算我国杨树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结果表明:(1)我国杨树林总碳储量为261.84 Tg,碳密度为25.92 t/hm2,其中,人工林碳储量为179.22 Tg,碳密度为23.67t/hm2;天然林碳储量为82.62 Tg,碳密度为32.65 t/hm2;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占全国乔木人工林总碳储量的15.9%。(2)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碳储量达172.94 Tg,占杨树人工林总碳储量的96.5%,为我国杨树人工林固碳增汇集中区域;内蒙古、河南及山东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分别为35.45、24.51、22.42 Tg,占总碳储量的55.9%,为我国利用杨树人工林固碳增汇的大省。(3)杨树中幼人工林面积达547.68万hm2,占总面积的72.3%,其碳储量达117.95 Tg,占总碳储量的65.9%,是我国杨树人工林碳汇潜力所在。因此,杨树人工林,尤其是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为我国利用杨树固碳增汇主要森林,也是我国北方人工林重要的碳贮库。  相似文献   

3.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对萌芽更新和植苗更新尾巨桉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密度条件下,植苗更新尾巨桉人工林生物量高于萌芽更新人工林;当密度为1097株/hm2时,植苗更新和萌芽更新尾巨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79.193 t/hm2和68.682 t/hm2,年平均净生产量分别为23.998 t/hm2和21.463 t/hm2.植苗更新和萌芽更新人工林群落净生产量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乔木层、枯枝落叶层、灌木层、草本层.萌芽更新尾巨桉人工林生物量随保留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更新模式尾巨桉林分干材、干皮、枝、叶、根系的生物量分别占总生物量的60.50%~60.86%、5.62%~5.89%、10.88%~11.23%、4.11%~4.54%和18.1%~18.27%.林分生物量分配的大小排序为:干材、根系、枝、干皮、叶.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杨树人工林的碳储量及其动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10年生I 69杨无性系(PopulusdeltoidesBartr.cv."Lux")人工林的碳储量及其动态。结果表明,林分总的碳储量为(136.2±15.9)(平均值±标准差)t/hm2,其中林木、林下植物、A0层以及土壤的碳储量分别为(74.1±8.3),(0.3±0.1),(1.9±0.2)和(59.9±14.2)t/hm2。10年生时林木碳的净生产力为(11.1±1.7)t/(hm2·a),凋落物归还量为(2.3±0.3)t/(hm2·a),土壤CO2释放量为(5.5±0.2)t/(hm2·a)。可见,I 69杨人工林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和碳储量,发展杨树等速生丰产林能对大气碳循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台湾桤木林分生物量与营养元素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福建省来舟林场引种的 1 4年生台湾桤木人工林生物量及 9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 ,( 1 )林分总生物量为 2 85 .8t/hm2 ,其中乔木层占 93.2 4 % ;林分净初级生产力为 36.0 5t/(hm2 ·a) ;( 2 )台湾桤木单株林木营养元素含量以根瘤、叶和果实为较高 ,不同元素平均含量的大小顺序依次为 :Ca,N ,K ,Mg ,Fe,P ,Mn ,Zn ,Cu;( 3)林分营养元素的积累总量为 481 3.5 4kg/hm2 ,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各占 83.4%和 1 6.6%。林分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 1 1 81 .48、646.61和 5 34.87kg/(hm2 ·a) ;( 4 ) 9种元素的循环系数、利用系数和周转期分别为 0 .2 5~ 0 .64、0 .2 3~ 0 .69和 3.96~ 9.7a  相似文献   

6.
云南昌宁县思茅松林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昌宁县西桂林场海拔1420~1710 m思茅松林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结果如下:①随着林龄增加,生物量增加而净第一性生产力减少.13年生林分的生物量为102.2936 t/ hm~2、净第一性生产力为24.5636t/hm~2·a, 35年生林分的生物量为218.5430t/hm~2、净第一性生产力为18.3600t/hm~2·a. ②活生物量及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层次分配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③净第一性生产力在器官间的分配顺序为:树干>叶>根、根系>根颈.13年生和35年生林分生物量在器官间的分配顺序分别为:树干>枝>叶>根系>根颈;树干>根系>根颈>枝>叶.比较发现,思茅松林分布区西北部林分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比中部林分的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两阶抽样法对浙江省仙居县487万hm2公益林区域内,111个生态公益林样地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松木林和杉木林、毛竹林、灌木林等6种主要林型的生物量动态变化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仙居县杉木林群落生物量最高,平均为9975 t/hm2;针阔混交林次之,群落生物量平均为9613 t/hm2;灌木林群落生物量最低,平均为3880 t/hm2。如果采用本地的参数和按类型进行详尽的调查和统计,得到的生物量和生产力估算将更可靠。  相似文献   

8.
采用连续钻取土芯法对苏北两种模式(网格模式PW、网格台田模式PT)下4年生杨树(Populus deltoides cv. 35.)人工林细根(≤5 mm)进行研究,并采用不同估算方法对细根年净生产量、死亡量、分解量和周转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细根现存生物量为1.26~1.86 t/hm2。PW和PT两种模式下,细根年净生产量、死亡量、分解量和周转率分别为2.24 t/hm2、2.34 t/hm2、1.88 t/hm2、1.43次/a和1.43 t/hm2、1.29 t/hm2、1.37 t/hm2、1.31次/a,与决策矩阵法相比,采用最大最小值法平均低估了19%的细根年净生产量、68%的年死亡量、89%的年分解量和23%的周转率;土壤养分和季节水分动态是PW和PT模式细根生产量和周转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年龄侧柏人工林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袁志良  叶永忠  张军 《河南科学》2009,27(7):817-820
采用样地法对嵩山地区侧柏10,17,21,31,44,65龄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林龄的侧柏人工林中,其单株侧柏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均为树干>树枝>树叶;不同恢复时期侧柏人工林乔木层的各部分器官生物量以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长都呈增加的趋势,但不同时期的生产力不同.  相似文献   

10.
厚荚相思人工林碳素贮量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年生厚荚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含量、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不同器官碳素含量为470.1~533.8 g/kg,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树皮。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素含量分别为465.4、425.7和478.3 g/kg。土壤(0~80 cm)平均碳素含量为12.94 g/kg,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层次土壤碳素含量逐渐减少。厚荚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141.05 t/hm2,其中乔木层为46.97 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33.30%;灌草层为2.07 t/hm2,占1.47%;凋落物层为4.49 t/hm2,占3.18%;林地土壤(0~80 cm)为92.01 t/hm2,占65.23%。厚荚相思各器官碳贮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例关系,树干的碳贮量最高,占乔木层碳贮量的52.20%,树枝、树叶、树皮和树根等碳贮量共占乔木层的47.80%。7年生厚荚相思人工林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20.06 t/(hm2·a),碳素年净固定量为9.86 t/(hm2·a)。  相似文献   

11.
东南滨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量与能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R-3500型氧弹式热值仪测定了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木麻黄林、厚荚相思林和湿地松林的能量现存量,结果表明:木麻黄林现存生物量为156.82 t/hm2,各组分热值(总能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处于19.84~21.70 kJ/g,整个林分平均热值为20.26 kJ/g,能量现存量为3 177.95 GJ/hm2,干的能量最大占总量38.09%,果的能量最小占总量0.77%;厚荚相思林现存生物量为149.51 t/hm2,各组分干重热值为19.98~23.48 kJ/g,整个林分平均热值为20.59 kJ/g,能量现存量3 079.16 GJ/hm2,干的能量最大占总量57.67%,果的能量最小占总量3.06%;湿地松林现存生物量142.22 t/hm2,各组分干重热值处于20.53~21.54 kJ/g,整个林分平均热值为21.00 kJ/g,能量现存量为2 986.28 GJ/hm2,其中干的能量最大占总量35.08%,枯枝的最小.3树种林分具有较高的现存生物量、能量现存量、各组分热值和整体平均热值,体现出较高的太阳能利用率.可见从热值与生物量的角度看,木麻黄、厚荚相思和湿地松是海岸沙地造林的良好树种.  相似文献   

12.
河北杨林的生物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晋西北年生人工河北杨林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按标准木法、样株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对乔木层、幼树下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作了测定。根据调查数据,建立的估测乔木层单森林木各器官生物量的最优回归模型为。(干)=73.6267(D~2H)~(0.7745),(枝)=113.5505+6.0267(D~2H),(叶)=-1536.6556+431.57711n(D~2H)和(根)=-2138.8441+721.9196ln(D~2H).结果表明:林分的总生物量为16.540t/ha其中乔木层15.100t/ha,幼树下木层0.991t/ha,草本层0.449t/ha。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晋西北汕松人工林的生物量与营林前景。样地设在河曲县阴山林场范围内海拨1300米左右黄土丘陵沟壑区。应用W_S=118.623(D~2H)~(0.705),W_B=91.319(D~2H)~(0.691),W_L=122.037(D~3H)~(0.640)和Wr=131.447(D~2H)~(0.490)幂函数优化模型,分别获得了树干、枝条、叶子和根系的生物量。乔木层的生物量为11.338吨/公顷,幼树的生物量为0.294吨/公顷,草本层的生物量为0.180吨/公顷。油松林的总生物量为11.812吨/公顷。油松林乔木层的生物生产力明显高于当地杨树人工林,今后应提高油松在晋西北绿化树利’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相似文献   

14.
老顶山人工油松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拔1200—1300m处的28年生油松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研究。乔木层的生物量采用回归模型预测,其为:油松W树干=2.316(D2H)0.658,W(枝条)=1.313(D2H)0.989,W叶子=1.412(D2H)0.831和W(根条)=1.589(D2H)0.753,灌木和草本植物用表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6月份人工油松林的总生物量为43.470g/ha,其中乔木层35.679吨/公顷,林下灌木及草本层7.791t/ha。  相似文献   

15.
结果表明:26龄杉木纯林群落生物量平均为183.89t/hm2,其组成层次的生物量分配序列(%)为乔木层(93.60)>枯枝落叶层(6.14)>灌草层(0.26)。乔木层年平均净生产量为6.62t/hm2·a,低于中心产区;平均木单株年平均净生产量10.93kg/a,高于中心产区,揭示现有林分密度偏小。26年生林分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20.7m和24.0cm,其干材生物量平均达61.5%,适宜培育杉木大径材。  相似文献   

16.
江西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省级尺度上分析不同林龄杉木生物量数据,以探索江西省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动态分配格局及其准确估算方法。结果表明:江西省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变化范围为55.64~165.22 t/hm2,其乔木层生物量占94.2%以上。杉木林及其乔木层生物量随林龄先增加后略微下降,而各林龄的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均没有显著差异。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各组分生物量大小排序均为乔木层>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而在中龄林和过熟林中则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幼龄林各器官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树干>叶>根>枝,而其他林龄中的排序均为树干>根>枝>叶。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杉木单株生物量(W)模型(W=0.266D2.069)及以胸径(D)和树高(H)为变量的模型(W=0.046 9(D2H)0.906 4)预测值小于测量值,且预测精度R2均为0.84,其精度和预测能力均低于以胸径、林龄(A)、密度(N)为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W=11.497D1.847A0.082N-0.478)。  相似文献   

17.
云南普洱地区思茅松林的生物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普洱县小黑江地区海拔890~920m的思茅松林分的生物量.结果如下:①随着林龄增加,林分总生物量增加但叶生物量减少.12年生林分总生物量109.7630 t/hm~2,叶生物量4.5307 t/hm~2,23年生林分总生物量137.6486 t/hm~2,叶生物量3.4861t/hm~2.②活生物量的层次分配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③活生物量在各器官之间的分配顺序为:树干>枝>根系>叶、根劲>果实.④90%~94%的活生物量集中分配在思茅松中.  相似文献   

18.
在固定样地采用凋落物收集器收集并定期回收凋落物的方法,研究了海南岛北部海岸木麻黄防护林2008—2009年的凋落物产量及N、P、K养分归还动态. 结果表明:(1)木麻黄林年凋落物量为5.9844t/hm2,其中小枝凋落物量在年凋落量中占有最大比例,为88.99%;其次是杂物,为6.63%;最小是皮+枝,为4.38%. 木麻黄林总凋落物量和小枝凋落物量的月变化格局十分相似,皮+枝、杂物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则比较平缓.(2)小枝中N、P、K 3种主要养分年归还总量为94.69kg/hm2,其中N归还量在年归还量中占有最大比例,为78.86%;其次是K,为18.71%;最小是P,为2.43%. N归还量月动态与总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极其相似,P、K归还量月动态则比较平缓.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岩溶石漠化不同修复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选择2011年营造的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纯林(PAFP)、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纯林(PDOP)和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MADP)为研究对象,设置固定监测样地,基于2013年、2015年、2019年和2021年的4次林分生物量测定,研究3种修复林分生物量、定期平均净生产力的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 3种修复林分生物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不同林分、不同树种各器官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类似,但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2) 3种林分在2013-2021年的林分定期年平均净生产力以PDOP最高(8.68 t/hm2),PAFP最低(2.36 t/hm2),MADP (5.09 t/hm2)介于两者之间;3种修复林分在2015-2019年、2019-2021年和2013-2021年的林分定期平均净生产力均存在显著差异,PDOP显著高于MADP和PAFP,MADP显著高于PAFP(P<0.05);采用豆科固氮树种修复10 a的林分净生产力达到甚至超过了岩溶顶极、次顶极森林乔木层的净生产力,PAFP、MADP和PDOP在2019-2021年平均净生产力比2015-2019年分别提高53.65%、113.32%和38.36%,实现了岩溶石漠化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快速修复和提升。(3) PAFP林分树叶的年平均净生产力非常低,仅为0.08 t/hm2,分别占PDOP (0.62 t/hm2)的12.90%和MADP (0.30 t/hm2)的26.67%,这是随着时间推移PAFP逐渐衰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