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珠海淇澳岛无瓣海桑人工林更新幼苗种群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方法,调查研究了珠海淇澳二斜湾5 a的无瓣海桑人工林林缘或林窗的自然繁殖的无瓣海桑幼苗的种群特征,为了解无瓣海桑自然种群的生态适应性或潜在的生态危害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二斜湾的无瓣海桑幼苗种群总个体数为299株,平均密度7.475株·m-2;其中当年生植株比例占72.24%,上年生植株占27.76%;基径和株高结构显示种群呈增长种群模式,基径和株高呈现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无瓣海桑幼苗种群为集群分布型.由于受人工林遮蔽光线等的限制和滩涂生长地的竞争,其它自然分布的红树植物如秋茄等,甚至外来入侵的互花米草均受其影响,提示无瓣海桑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存在生态危害,建议对已种植林分进行乡土红树植物的改造,未种植海滩不再种植无瓣海桑.  相似文献   

2.
珠海淇澳岛人工次生无瓣海桑纯林的植被碳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无瓣海桑在快速固碳方面的效果,基于多期遥感影像和实测样方数据,对1999—2019年期间,淇澳岛无瓣海桑的生长范围、年际生物量和植被碳储量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并得到研究区生物量反演模型为B=75.906-6.144×SR-10.728×Variance,P<0.01,R2=0.700。研究结果表明:(1)无瓣海桑在1999、2003、2009、2013、2019年的面积分别为0、29.520、114.245、140.280、332.399 hm2;1999、2003、2009、2013、2019年的碳储量分别为0、4 872.74、15 051.14、25 892.55、55 969.24 t,1999—2003、2003—2009、2009—2013、2013—2019年的固碳速率分别是:3.66、7.55、19.48、28.06 t/(hm2·a);20年间,无瓣海桑纯林的单位面积碳密度增长了168.38 t/hm2。(2)与其他红树林树种和同纬度的亚热带阔叶林相比,无瓣海桑的固碳速率更快,碳储量更大,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能够用于修复裸地海岸的红树林植物。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台风干扰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总量、组成和时间动态变化的影响,对浙江天童山2种常绿阔叶林类型——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群落和木荷(Schima superb)群落的凋落物进行了为期5年(2008—2012)的观测研究.结果显示:天童栲树林和木荷林的年平均凋落物量分别为6.465 t·hm-2和6.947 t·hm-2,台风影响年的年凋落量和台风季节月均凋落量均高于无台风影响年.两种群落类型的总凋落物组成比例皆为叶>枝>碎屑>花>果>树皮,其中叶比例约占70%,枝比例约占17%;台风影响年与无台风影响年相比,叶比例有所下降,枝条比例明显上升.台风影响年与无台风影响年的凋落量时间动态不同,无台风影响年两种群落类型的凋落高峰发生在春季(4—5月)和秋末(10—11月),均为双峰型;台风影响年凋落模式为三峰型,凋落高峰发生在春季、台风季和秋季.两种群落的叶凋落时间动态在不同台风影响年份有所区别,在台风干扰较弱的年份(2008、2009和2011年)栲树林叶凋落动态为双峰型、木荷林为三峰型;在台风干扰强度较大的年份(2012年),两种群落类型的叶凋落动态均为三峰型,这说明台风干扰能改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时间动态,且台风强度对不同森林群落的干扰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选择了无瓣海桑和秋茄2个红树林造林树种,在粤东沿海前沿深水潮汐困难地带(退潮水深20cm以上、退潮水深为0~20cm和退潮植地裸露3种立地条件)进行了2年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退潮水位的加深(即海水淹浸程度的增加),无瓣海桑和秋茄幼树的保存率和生长量都逐渐减低。(2)随着生长期的延长,无瓣海桑和秋茄幼树的保存率都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当生长期未超过1年时,幼树生长和成活极不稳定,保存率骤减;当生长期超过1年后,无瓣海桑保存率趋于相对稳定,秋茄保存率继续下降,极难长久保存和定居。(3)无瓣海桑忍耐海水淹浸的能力强于秋茄。在深水位区域,种植红树林可以选择无瓣海桑,而不宜种植秋茄。(4)垫高植地,可以提高红树林植物的保存率。  相似文献   

5.
广西红海榄红树群落的能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主要研究广西山口英罗湾红海榄植物各组分的热值、落叶热值月变化、群落能量现存量及群落年能量固定量,结果表明:红海榄植物各组分热值之间有一定差异,波动范围为17.28~18.67kJ/g,落叶热值10月份高达18.19kJ/g,2月份低至17.30kJ/g,与鲜叶相比,落叶热值的波动较小,红海榄群落的能量现存量为5.20×10~5kJ/m~2;无过凋落物带走的能量年总量为1.12×10~4kJ/m~2;该群落的年能量固定量为2.73×10~4kJ/m~2,其中群落年净增长的能量(存留量)为1.61×10~4kJ/m~2占总固定量的58.9%,而能量固定量中其余部分占41.1%,以凋落物的形式向环境输送,这些能量是海湾河口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能量基础。  相似文献   

6.
海莲红树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是海南东寨港红树林研究的一部分。主要讨论55龄海莲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测定结果表明:海莲群落的植物生物量为 42.03kg/m~2,其中地上部为24.85 kg/m~2,地下部为 17.18kg/m~2,地下部占总量的40.9%。1983年初级净生产量为2.95kg/m~2·a,其中叶等年凋落物为 1.31 kg/m~2·a,占总量的44.4%。大量的凋落物有利海湾河口水产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线上的典型潮间带植物,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的影响下退化严重,加强红树林监测是有效保护红树林的重要工作。本文选取广东雷州市东海岸红树林示范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样地无人机激光雷达(LiDAR)高密度点云数据以及样方实测数据搭建红树林结构参数反演模型,提取不同红树林种类样方的单木结构参数并检验红树林点云分割精度,依据精度检验指标与偏差度量指标验证单木反演参数精度并分析原因。结果表明(1)基于分水岭算法对不同种类红树林实地样方进行单木树高提取,其中无瓣海桑的整体分割效果最好。单木树高参数精度分析与拟合验证,无瓣海桑结果最优,其次为秋茄,白骨壤精度最低。(2)通过估测单木冠幅反演值与样地实测值的偏差以及偏离比例,发现红树林单木冠幅参数整体反演效果较差,识别精度最高的还是无瓣海桑。(3)单木树高的识别效果整体优于单木冠幅,整体分割结果为无瓣海桑最高,其次为秋茄,白骨壤最低。使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可以有效提取红树林结构参数,替代传统的红树林人工测量方法,为红树林资源动态变化监测及保护提供高精度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入了解毛竹凋落物在不同铅污染环境中的分解机制。【方法】通过外源铅污染添加试验,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毛竹凋落物质量损失、凋落物呼吸、真菌生物量和酶活性分解对重度(2000mg·m-2) 、中度(1000mg·m-2)、轻度(500mg·m-2 )铅污染的短期(60d)响应。【结果】在60d的分解期内施加外源铅整体抑制了毛竹凋落叶的分解,中度和重度铅污染处理组凋落叶质量存留率高于其他组;在分解期的前40d ,施加外源铅对毛竹凋落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和菌丝量总体起抑制作用;在分解过程进行60d后,外源铅污染铅促使了毛竹凋落叶二氧化碳释放量和菌丝生物量的增加;在60d的分解期内,不同程度的铅污染均整体抑制了纤维素酶和漆酶活性,但对淀粉酶活性的增加稍有促进作用。【结论】重金属铅对毛竹凋落物分解产生了明显负面影响, 这为理解重金属矿区附近植被凋落物的分解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洪湖湿地野菰群落储碳、固碳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研与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洪湖湿地野菰(Zizania latifolia)的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测算其碳储量、固碳能力,探讨其固碳潜力.结果得出:洪湖湿地野菰地上现存生物量平均0.75kg.m-2(0.52~0.96kg.m-2),现存碳储量平均0.33kg.m-2(0.23~0.42kg.m-2);地下部分的生物现存量平均为1.47kg.m-2,其碳储量平均为0.65kg.m-2,均约为地上2倍,因此野菰碳储量主要在地下部分;洪湖湿地野菰地上部分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合计达0.75kg.m-2.a-1,加上地下部分,平均为1.2kg.m-2.a-1,固碳能力为0.53kg.m-2.a-1,高于全国陆地植被平均固碳能力和全球植被平均固碳能力.与中国不同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相比,由于洪湖湿地野菰种群郁闭度较高,其平均固碳能力强于城市、河流等生态系统,明显高于其他湖泊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在作者多年对长春南湖水体进行能量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水平进行了能流分析。到达南湖湖面的太阳总辐射为4 969 635.4kJ.m-2.a-1,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了30 244kJ.m-2.a-1的能量,其效率相当于入射太阳总辐射的0.6%。净初级生产力的15%被植食动物同化。植食动物同化的2 391kJ.m-2.a-1能量,用于呼吸1 467kJ.m-2.a-1,被食肉动物同化445kJ.m-2.a-1,被分解或未利用479kJ.m-2.a-1。食肉动物的总生产力为445kJ.m-2.a-1,呼吸消耗270kJ.m-2.a-1,被分解或未利用175kJ.m-2.a-1。与Cedar Bog湖、银泉(Silver Springs)相比,南湖植食动物对初级生产者的利用效率最低(15.0%),反映了富营养化湖泊的重要特点。应定量研究南湖中被分解和未被利用的部分,进一步揭示某些能流过程的强度与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盐度和潮汐淹水对红树植物筛选和定植的重要作用, 选择5种中国造林工程中常用的红树植物, 采用文献检索和荟萃分析方法, 探究其耐盐–耐淹性。结果表明: 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的耐盐–耐淹性最强 , 能 够 生 长 于 高 盐 度 (40‰)和 长 时 间 淹 水 (16 h/d)环 境 中 ; 秋 茄 (Kandelia obovata)和 桐 花 树 (Aegicerascorniculatum)具 有 较 强 的 耐 盐 –耐 淹 性 , 能 够 生 长 于 中 盐 度 (30‰)和 较 长 时 间 淹 水 (12 h/d)环 境 中 ; 木 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的耐盐性较低, 能够生长于低盐度(20‰)环境中, 前者可种植在较长时间淹水(12 h/d)区域; 超过单一盐度或淹水胁迫耐受限度时, 复合胁迫会降低红树植物的耐受性; 在实际造林应用中, 白骨壤、秋茄和桐花树具有较强的耐盐–耐淹性, 适合中国南部沿海的红树林宜林地。最后, 提出相应的工程应用对策, 可为中国红树林的精准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春季和秋季对广州市南沙区14涌和19涌以人工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为主的湿地水体中的浮游微藻进行采样调查,从种类数、丰度、门类组成和多样性指数对微藻进行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功能的分析研究,并以此对湿地水质进行评价和从藻类的角度分析无瓣海桑对湿地水体的净化功能。结果显示,微藻种类极其丰富,共鉴定出8门92属338种,总丰度在105~107个/L数量级,其中以19涌湿地公园无瓣海桑林内微藻丰度最高,达9.45×106~1.20×107个/L,为超富营养水平。14涌和19涌都存在着有机污染现象,但14涌湿地水质要优于19涌,主要与其内水文条件较优有关。无瓣海桑如果在较封闭的水体环境中易产生较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在管理人工红树林湿地时应注意保证林内与林外水体的流通。  相似文献   

13.
范航清 《广西科学》2018,25(4):388-392
决定房地产价格的因素众多而复杂。红树林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正成为决定海岸房地产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厦门和广西为例,本文总结了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红树林海岸房地产溢价的"二八溢价定律",海岸生态环境投资的财政增收"生态杠杆"投资原理,及红树林海岸房地产与滨海观光旅游密切结合的普遍现象。期待以上3个规律能为滨海城市塑造生态品牌,提升经济效益提供新思路。针对广西红树林海岸房地产与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打造"红树林滨海湿地生态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界近来争论的热点之一。笔者简要介绍了现有关于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功能有关抽样效应、生态位互补、保险效应、冗余机制、基因-环境互作、边际效应及中性理论等作用机制,以及现有的关于生产力和多样性之间关系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和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的关系,重点讨论了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地清理、造林密度、间伐、林农复合经营、轮伐期长短等经营措施对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林分结构的构建和调控,任何左右林分结构的经营措施都有可能对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因此,从生物多样性维护及生态功能发挥的角度看,决定应该营造什么样的人工林以及该采取怎样的经营措施是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长期立地生产力维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累计太阳辐照量17MJ/m2对应的日有用得热量Q17是评价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性能好坏的重要参数之一.在累计太阳辐照量达到测试要求以及其他测试条件相似的条件下,利用试验测试研究了累计太阳辐照量对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系统日有用得热量Q17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得热量随累计辐照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的关系,而系统的能效系数和日有用得热量Q17基本不受累计辐照量的影响;当测试条件由累计辐照量不小于17MJ/m2减小至累计辐照量不小于16 MJ/m2时,系统的日有用得热量Q17和能效系数没有明显的降低,说明新国标中对测试累计辐照量的修改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红树林是一种分布于潮间带的特殊森林,其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无论在功能、作用,还是在物质和能量交换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探讨更适用于红树林景观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法,笔者从红树林功能和作用方面,尤其是其消浪护岸作用的角度,讨论了海湾内理想的红树林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定义了红树林丰度、空间分布均匀度、红树林岸线长度比例、高效护岸红树林面积比例4个红树林景观空间结构分析指标,介绍了根据红树林和海岸线空间分布图通过空间叠置分析计算这些指标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广西珍珠港、茅尾海和铁山港的红树林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4个指标不但与红树林数量有关,也与其空间分布状态(斑块位置、形状、大小)以及与海岸线长度和空间位置有关,反映了红树林在海湾内的空间结构状态,既可用于同一时期不同海湾红树林数量的比较分析,也可用于同一海湾不同年度红树林数量的比较分析,并可对红树林景观空间结构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木塑复合材料燃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锥形量热仪等评价方法,从引燃时间、释热、质量损失和发烟等方面对木塑复合材料(WPC)以及阻燃WPC的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PC的引燃时间为27 s,比人工林木材的引燃时间长,与中密度纤维板(密度086 g/cm3)相当;WPC的释热速率峰值404 kW/m2,燃烧1 200 s的释热总量为180 MJ/m2,平均有效燃烧热为28 MJ/kg,燃烧释热高于人工林木材;WPC的平均质量损失速率为7 g/(s·m2),低于人工林杨木和马尾松木材;WPC的发烟总量高于人工林木材。相对于聚丙烯(PP)而言,WPC的释热速率峰值远低于PP,木材的引入降低了PP的高释热速率,且质量损失率峰值也大幅度降低。阻燃WPC的释热速率和释热总量有所降低,但发烟量增大,尤其是含卤阻燃物质。因此,对于WPC不宜选择有卤阻燃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