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兆旭  罗玉恒  赵强 《甘肃科技》2013,(12):142-144
经济林是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经济林对解决"三农"问题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为例,对区域经济林种植区的土壤养分情况进行了野外抽样调查,并对土壤肥力各项指标参数进行了研究。运用GIS数据采集与处理、空间数据分析、专题地图制作等GIS技术,集成了经济林调查成果数据、地形数据、土壤分析数据等多来源、多类型数据,对该区域经济林种植土壤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为经济林种植的规划和科学施肥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青海农作物主产区肥料的施用,促进青海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应用,本文设置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单施化肥(NPK)和有机肥配施化肥(M+NPK)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籽用油菜和青稞种植区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M+NPK处理显著提高青稞种植区土壤电导率、有机质、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但仅显著提高籽用油菜种植区土壤电导率。不同施肥模式对籽用油菜种植区土壤微生物量、真菌、放线菌数量影响不显著,M+NPK处理显著提高籽用油菜种植区土壤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达2.73。不同施肥模式对青稞种植区土壤微生物量影响显著,M处理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总PLFAs,细菌PLFAs和放线菌PLFAs也显著增加。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籽用油菜种植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组分的变化主要受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的影响,而青稞种植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组分的变化主要受土壤全氮和电导率的影响。因此,在当前施肥量下,青海籽用油菜种植区推荐采取有机肥配施化肥的模式,可提高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青稞种植区推荐采用单施有机肥和有机肥配施化肥模式,可提高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3.
以龙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有机肥(A)、复合肥(B)、竹腔肥(C)、绿肥(D)、不施肥(CK)5个处理,研究其对龙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及龙竹新竹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肥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含量.?施绿肥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4.796?μmol·g?1·d?1)、土壤蔗糖酶活性(31.567?mg·g?...  相似文献   

4.
针对青海东部地区黄瓜种植不合理施肥的问题,确定有机肥替代氮肥的最佳比例,为该地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津绿30"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土壤养分的影响,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土壤养分进行评价,寻求最佳替代比例.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T7)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20...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三峡库区迎江坡面5种已持续经营15a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农林复合结构类型的土壤养分状况的监测,研究了不同农林复合结构对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从坡顶至坡脚,农林复合结构类型分别为坡耕地-经济林-林地、林地-经济林-坡耕地、经济林-坡耕地-林地、林地-坡耕地-经济林、林地-经济林-梯地。通过测定土壤全N、全P、全K、水解N、速效P和有机质,分析得出:林地-经济林-梯地、经济林-坡耕地-林地结构具有较好的土壤养分保持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土壤肥力评价仅考虑常规养分指标的基础上,引入微量元素养分指标,选取pH值、有机质、碱解性氮等10个土壤肥力性质作为评价指标,以田坝镇所处的川西南山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玉米和水稻种植区农田表层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肥力丰缺情况。结果表明:仅碱解性氮服从正态分布,有效磷的变异系数最大(2.16),分布极不均匀;最终选取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达到71.63%,有效磷肥力指标权重最大(0.16)而速效钾最小(0.03);平均隶属度最小为有效硼(0.14),其次为有效磷(0.24),为该区的主要限制性因子;玉米种植区除有效锰外,其余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均低于水稻种植区,且综合肥力低于水稻种植区。  相似文献   

7.
《安徽科技》2011,(Z1):21-22
一、课题实施背景肥料养分投入特别是化学肥料的使用对粮食产量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农田养分资源利用重视化肥的投入,忽视土壤和有机养分资源的利用;区域养分资源管理强调单个作物的施肥推荐,忽视肥料使用的宏观调控和田块尺度的精确施肥,导致安徽省麦稻产区肥料利用效益不高、环境与农产品质量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养分资源综合运筹技术已成为安徽省麦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维持土壤肥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笔者研究施肥对土壤动物密度和多样性的影响,以便深入理解施肥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过程与机制。采用数据整合方法,综合分析了施肥(有机肥、无机肥、有机肥加无机肥和无机肥加秸秆)对土壤动物(蚯蚓、弹尾目、蜱螨目和线虫)密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认为:①施肥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田生态系统,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研究很少; ②不同施肥类型对土壤动物(蚯蚓、弹尾目、蜱螨目和线虫)的密度和多样性有正向、负向或无作用。施用无机肥对土壤动物密度和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施用有机肥增加了蚯蚓、弹尾目密度和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s index),施用无机肥配施有机肥或者秸秆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施肥作为农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管理措施,与单纯施用无机肥相比,施用有机肥更有利于土壤动物的生存,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生产能力。但是,施肥对土壤动物,特别是在森林土壤动物的影响机制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山区生态治理区石漠化过程的土壤质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省较大的空间尺度内,对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石漠化过程的土壤质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砂粒含量随石漠化发展过程而增加,粘粒含量随其减少;土壤孔隙度、持水能力在潜在、轻、中度石漠化过程中变差,强度石漠化则较好.容重随石漠化过程而减小;与原生林地相比,潜在、轻度、中度、强度石漠化的有机质、全氮等养分含量较低,速效养分与其相差不显著;各等级石漠化中,强度石漠化土壤的养分含量最多,中度石漠化的有机质、全氮等养分比潜在、轻度石漠化略多,但其速效养分较其略低;潜在、轻度石漠化土壤的养分含量最少,速效养分主要来源于施肥.因此石漠化生态治理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对陡坡地的退耕还林、封禁治理,同时对轻、中度石漠化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0.
科学施肥对月柿产量及土壤酶活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研究科学施肥对月柿产量、质量及月柿根际土壤酶活性的效应,进一步探讨了土壤酶活性与月柿产量、一二级果率、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科学施肥能显著地提高月柿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增强土壤酶的活性;但是,科学施肥对月柿各生育期的根际土壤酶活性增强的程度各不相同.月柿各生育期根际土壤酶活性强弱的动态变化是:果实膨大期(花芽分化期)>成熟期>采果期>谢花期>萌芽期.月柿全生育期未发现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说明本项目的科学施肥水平尚未超过土壤酶活性的"最大临界范围",既能及时、有效地满足月柿各生育期对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求,又未过量.土壤酶活性与月柿产量、一二级果率、土壤养分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不同酶活性之间也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有效养分系数计算出土壤供肥量,获得不同土壤类型在测土配方施肥实际运用中的有效养分系数.回归分析显示,其结果达到极显著程度.根据测得的有效养分系数进行复混肥配方的筛选试验,得到三大作物(玉米、大豆、水稻)的专用肥配方.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有机葡萄生产要求和树体对养分的需求,论述了有机葡萄生产中的施肥原则、使用肥料种类,提出了基肥、追肥施用技术和绿肥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合理施肥对提高工业大麻纤维的产量和质量关系重大.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3个大麻品种(云麻3号、云麻4号、云麻5号)对养分的吸收,并采用离子耗竭法探索了云麻5号的养分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大麻植株对Ca的吸收量最高.云麻5号(Y5)植株中各养分积累量最高,除Mn、B外,Y5与云麻3号(Y3)、云麻4号(Y4)植株中的养分积累量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结果以及大麻根系对离子的吸收动力学参数能为工业大麻栽培中的合理施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果园土壤养分随时间的演变趋势,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山西省吉县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果园土壤养分随园龄的增加发生了一定规律的变化:(1)有机质和速效氮的含量在土壤表层随园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他土层没有显著的变化,说明施用有机肥适中;(2)全氮和速效磷随园龄的增加在土壤剖面上发生淋溶累积现象,说明施用氮磷肥过量;(3)速效钾和有效锌的含量随园龄的增加而显著减少,说明钾锌肥的施用不足.因此,果农应注重对果园的平衡施肥和经济有效的果园管理.  相似文献   

15.
<正>种植绿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是我国农业生产上传统的养地措施,在我国农作制中占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械作业的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消耗大于积累、输出大于投入,致使土壤肥力有下降的趋势.为此,要使耕地越种越肥,实现农业系统的良性循环,就必须重视土壤培肥.对大面积耕种条田,复播绿肥是增加土壤肥力的有力措施.148团自81年麦茬复播油葵以来,对提高土壤肥力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总结了复播油葵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试点项目中,对耿马县耕地土壤养分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其结果,与1984年土壤普查相比,耿马县耕地土壤养分除碱解氮大幅度增加外,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普遍下降。根据土壤养分现状和大量田间试验参数,提出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补施微肥,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等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不同肥种及肥量的施肥试验,研究马尾松林木根际土壤环境对不同元素的响应特征.表明根际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增加而pH值下降,土壤酶活性中根际土壤中蔗糖酶、淀粉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而过氧化氢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则正好相反,根际土酶活性较低.经分析,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  相似文献   

18.
分析导致土壤酸化的原因,例举果树区土壤酸化后易发的问题及病害,提出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一起施用、合理施肥、增加秸秆还田数量、绿肥牧草的种植、高效微生物肥料的使用等防止土壤酸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核桃林下魔芋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镇安县新民村和庙坡村核桃林及林外魔芋根区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区系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林下魔芋长势好、产量高的原因。采用常规方法分析土壤养分;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采用形态观察结合序列分析对优势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研究显示:(1)林下土壤pH、速效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高于林外。(2)林下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总数增加,真菌减少。(3)林下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真菌增加。(4)林下土壤优势微生物放射型根瘤菌(R.radiobacter)、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黄色蠕形霉(T.flavus)、黒附球菌(E.nigrum)及绿淀粉酶链霉菌(S.viridodiastaticus)数量和比例较林外不同程度增加。结果表明核桃林下魔芋长势好、产量高与其根区土壤养分及良好的微生物区系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福建省三明市官庄林场杉木种子园深翻施肥试验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以获得土壤养分含量对球果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作为预测种子园球果产量的模式;进而求得在一定限制条件下能获取最高产量的土壤养分状况,作为种子园土壤养分标准状况。其它杉木种子园土壤经测定养分后与之相比,便知土壤养分缺乏的种类和程度,由此确定合理施肥方案,这便是测土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