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计及P-Q非线性耦合的混合交易模式阻塞费用分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有损耗的交流潮流追踪提出了一种混合交易模式的阻塞费用分摊新方法.这种方法以发电机对线路阻塞和负荷的贡献份额为基础,先将线路的阻塞费用归口到发电侧,再分摊给对阻塞有贡献的发电方、用户和双边(多边)交易、贡献份额中直接计及了P—Q间的非线性耦合,既保证了收支平衡,又适应混合交易和任何单一的市场模式,对1个4节点系统进行的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总量控制优化治理投资费用分摊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总量控制中是根据区域污染治理费用最小原则确定各排污单位的排污削减量,因此应将区域优化治理投资总费用在各排污单位间公平合理地分摊。该文阐明了公平合理的费用分摊方案应满足的条件,提出了4种分析与处理优化治理投资费用分摊的方法:建立优化治理投资费用分摊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用最小距离理想点法求解之;在对满意度进行定义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满意度的优化治理投资费用分摊方法;建立优化治理投资费用分摊的协商与仲裁模型;建立基于多人合作对策思想的优化治理投资费用分摊模型,并用Shapley值法、核心法、CGA法和MCRS法求解之。最后通过一个案例对这些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的等增量益本比投资费用分摊法,是结合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参数优化而提出的.用本法分摊投资费用,可使各部门增量益本比相等,保证水利枢纽参数优化的实现,使各部门获得相同的经济效益.文中根据一般效益、费用函数,讨论了等增量益本比投资费用分摊法与其它投资费用分摊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以实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等增量益本比投资费用分摊法能给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借鉴n人合作对策和效益分配的Shapley值方法,建立了高层住户电梯费用分摊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了各住户的分摊比例。实际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用性较强,各楼层分摊的费用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5.
岳建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3):8878-8883
合理分摊输电费用是电网公司、用户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利用成本加收益方法确定输电费用,并借鉴优势潮流的思想将其分为使用费用和安全费用。使用费用由全体用户承担,潮流追踪法确定的分摊系数均为正值,故使用费用按照潮流追踪法分摊。安全费用仅由正向潮流用户分摊,利用广义发电分配因子法确定用户是否为正向潮流用户,从而决定其是否参与安全费用分摊。方法既保证电网公司的财务平衡,又为负向潮流用户提供激励。利用5节点系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对于多部门合作开发的工程费用分摊问题,给出了一种Shapley法和效益比例法相结合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既考虑了各部门对合作的贡献,又兼顾了各部门的收益,是一种公平合理的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和输电阻塞管理原则的前提下,同时衡量安全与经济两方面因素,主要解决了出现输电阻塞时阻塞管理的问题。当阻塞发生时,按输电阻塞管理原则分三步走来消除阻塞,各步的具体实施对应于一个优化问题,分别以阻塞费用最小、每条线路上潮流的绝对值超过限值的百分比最小和拉闸限电量最小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投资分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利枢纽工程投资费用合理分摊是正确计算各部门效益的前提,本文首先用主次分摊法,枢纽指标系数分摊法,效益比分摊法,可分离投资费用-剩余效益分摊法等常用方法对小浪底枢纽工程投资费用进行分摊。  相似文献   

9.
市场环境下分区备用的费用分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区域电力市场向各地区分摊备用费用的思路概括为两类:分摊给用户和分摊给发电厂商.在将费用分摊到用户侧的方法中,介绍了常用的Pro-rata方法,并将合作博弈中的Shapley方法推广到可直接分摊备用费用,进一步提出基于预调度方案来分摊费用的新方法.在将费用分摊到发电厂商的方法中,分析了按风险度分摊方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按照电量不足期望值分摊的新思路.最后通过一个3地区的算例,将以上5种分摊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在分摊到用户的各类方法中,分摊结果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市场需要选用;在分摊到发电厂商的方法中,分摊结果相差不大,推荐采用简单的Pro-rata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比国外共同沟建设的发展历程,指出费用分摊是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共同沟投资与费用分摊的研究与实践状况,分析和探讨了费用分摊方法,重点研究了比例分摊法,最后比较了各国费用分摊法的具体实践,指出了国内存在的差距,希望可以给国内共同沟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计及暂态安全的输电阻塞管理模型.当阻塞发生时,以总的购电费用最小为原则进行阻塞管理.在满足系统静态稳定运行约束的同时,确保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如发电机转子间最大相对摇摆角低于某一限值,节点电压在允许范围内.文章以IEEE 9节点系统为例说明了所提出的管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电力市场的开放,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输电阻塞问题。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需要对输电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传统的方法相比,现在的研究更强调在经济方面的重要性。本文对不同市场交易模式下的阻塞调度,及市场环境下阻塞成本的分摊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最新的研究方向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撮合交易机制下的阻塞管理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撮合交易运行规则的电力市场,建立了撮合交易机制下的阻塞管理模型.该模型以安全再调度调整购电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各发电机组对过载支路的灵敏度和功率修正量组成约束条件,利用拉格朗日乘子和松弛因子建立增广目标函数,把有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转化为无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在求解方法上采用了拉格朗日求极值的方法.通过6节点系统分析计算,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行.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电力系统输电阻塞管理成本控制的建模与求解问题.将输电阻塞率引入阻塞费用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中,考虑当电力系统发生最大输电阻塞时的费用调整最小的优化问题.针对发电侧单独开放,以及负荷侧和发电侧同时开放两种情形,分别给出了约束相同目标不同的两个优化模型.采用免疫遗传算法讨论了模型求解问题,得到了全局最优解.对三种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顾涛  刘泽  刘跃军  周凌 《山东科学》2019,32(1):76-82
以大城市私家车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拥堵效应的出行成本测算模型。以北京市为例,测算北京市由于交通拥堵导致的出行成本随速度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出行成本随路网速度的降低而增加,外部成本所占比例随路网速度的降低而增大。当路网速度为35 km/h时,未出现拥堵现象,北京市私家车出行成本为7.42 元/(辆·km),其中外部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3;而当路网速度降低为25 km/h时,出现拥堵现象,出行成本增加至11.86 元/(辆·km),外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接近1/2。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在考虑输电阻塞的情况下,采用可视化软件包Power World Simulator展示电力系统中以发电成本最小为目标的最优潮流的计算和分析方法,实例表明该软件包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示出配电网最优潮流的计算结果和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从交通拥挤外部成本、交通事故外部成本、空气污染成本及噪声成本4个方面,定量计算交通出行对于道路使用者、非道路使用者及社会环境的负外部性影响. 以北京市东三环主路为例,计算全天各时段的交通出行外部成本,并分析其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拥挤外部成本对总外部成本的贡献率最大,且随着流量增加,路段平均车速降低,呈现迅速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需求侧灵活性资源和风电等分布式资源的快速发展,灵活性资源用电行为的随机性以及风电出力预测的误差,使配网系统潮流发生改变,增加配电网潮流阻塞风险。为了解决风电不确定性造成的配网阻塞问题,研究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主动配电网阻塞管理策略。首先基于Copula函数抽样生成表征风电不确定性的典型出力场景,将不确定变量转化为确定性场景进行优化计算,进而考虑主动配电网元件的运行特性,建立主动配电网双层阻塞管理优化模型。上层模型中,负荷聚合商预测日前电价,基于收集的风电、微型燃气轮机出力信息以用户用电成本最低为目标制定用电需求计划,并上报至配电网系统运营商;下层模型中,配电网系统运营商以总社会利益最大为目标对日前电价进行迭代,以线路功率和节点电压安全为前提求解最优潮流,得到节点边际电价并发布至负荷聚合商,指导其调整日前用电计划;通过上下双层的迭代交互,实现阻塞管理和社会利益最优。最后,通过IEEE 33节点算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阻塞管理策略能保证线路功率和节点电压满足安全约束,有效解决主动配电网的阻塞问题。  相似文献   

19.
销售电价设计的会计成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一种会计成本定价方法,可以针对不同供电类型的用户设计不同的电价,尽量避免不同用户之间的补贴.从而通过电价来实现电力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具体到销售环节就是根据供电成本的构成,设计公平、简单、实用的销售电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以符号(火用)经济学为基础构建了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产品成本分配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能量费用和非能量费用,通过计算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能量(火用)耗和非能量投入来获得最终成本.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不仅能给出详细的各股(火用)流价值,而且能正确评估非能量费用的参与程度,从而客观反映了冷热电3种产品的经济成本.通过对大型冷热电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