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求,结合“计算机技术”专业和云南的区域特点,以“数据工程”课程为例,介绍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技术”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包括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总结课程建设的应用性、前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农业发展历史表明,几千年来的农业是以生物质的作物果实和畜禽肉蛋奶为生产对象的,而占生物量60%的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只是“农业废弃物”。现代生物质转化技术则可以将这些“农业废弃物”以及所有可利用的生物质转化为种类繁多的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产品并再获大幅增值。这是对农业新资源的开发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在污染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中保护环境,并生产种类繁多的绿色产品。因此,农业在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同时,应将“非粮生物质”纳入农业生产系统,由“半生物质农业”或“部分生物质农业”发展到“全生物质农业”或“全生物质利用农业”。  相似文献   

3.
从古镇旅游研究现状入手,利用旅游目的地系统理论,对湘西4大古镇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湘西民族地区古镇旅游发展的对策: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多方合作,推进古镇旅游环境治理;打造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将古镇旅游融入“三峡”旅游圈与“大湘西”旅游圈.  相似文献   

4.
王前 《科技导报(北京)》2021,39(21):108-112
 剖析了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将其概括为“科魂匠心”,指出其时代背景是当代科学与技术的高度融合,而科技创新和科技伦理是二者联系的重要社会纽带。在新时代培育“科魂匠心”,应注重开展“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以道驭术”的思想资源。培育“科魂匠心”还需要以科技伦理教育作为持续发挥培育作用的平台,营造崇尚科技创新、关注科技伦理的社会氛围,在舆论导向和社会治理方面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拓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林木资源丰富,是中国“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大背景下的重要合作方向,增强与该地区林木资源投资合作建设,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综合考虑了该地区林木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地理因素及政治外交因素等,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林木资源投资风险分析模型,通过评价指标选取、指标体系建立和指标权重分析,对主控投资因素进行研究和评价分析,对该地区林木资源投资风险分析进行了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6.
 2010 年,中国科协科普部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 年)》确立的“科普基础设施工程”中的“推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项目下设立了“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项目”子项目(以下简称“ 研究生资助项目”),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在读硕、博士研究生进行科普研究专项资助。(有关该项目介绍与申请的信息请见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488/13635728.html)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强调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乡村振兴的推进过程中,乡村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产业同质化、盈利模式单一和可持续性不强等.通过总结台湾社区营造的成功经验并考察陇木洞村的产业建设,寻找出我国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乡村产业的发展应立足于因地制宜,通过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来发展社区产业,有效地活化乡村社区的经济.我国的产业发展大多以“自上而下”的模式为主,村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与此同时,我国“自下而上”的乡村自组织机制还不够完善,因此乡村产业发展的出路就在于这2种发展模式的对接.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历史,针对历史城市“保护性破坏”与“建设性破坏”的现实困境,讨论中国历史城市保护在观念、原则、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发展变革的解读,梳理了西安明城区遗产资源的本底和特征,在“历史厚度”和“活态持续”方面,提出从历史静物走向共生遗产的保护观念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粮食安全战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面对国内外新格局、新形势,一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政策不断引入和补充,持续丰富和扩宽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的内涵和边界。在此背景下,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粮食安全战略指导下中国粮食安全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重大意义,梳理了当前粮食安全战略的演变路径和重点转变特征,即从“顾全面”到“保重点”、从“促产出”到“强产能”、从“压产区”到“一盘棋”、从“重数量”到“提质量”、从“生产端”到“全链条”的5大转变。提出了在政策选择方面,应从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善农民种粮、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建立“双碳”目标下粮食安全与绿色发展的协同机制,打造立足国内生产与统筹国际资源的“双循环”体系,构建以“大食物观”为引领的全方位食物保障系统5方面着手,推动中国粮食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运用木桶理论,从宏观视角对警务实战训练的内容体系进行分析,提出以警察体能为桶底,以各项警务技能和战术为“木板”组成“桶身”,以各种心理训练为粘合剂,以训练制度、计划、机构设置等管理体制软件为“桶箍”的警务实战训练的“木桶”体系.进而分析了木桶理论对警务实战训练的启示,探讨其发展的路径,以期为警务实战训练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从“老龄友好”到“积极老龄”,意味着老年人不仅能够便捷享受各种社会资源,更是能够主动参与到社会发展之中,实现“老有所为”。在多学科协同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过程中,需要从“需求为基础”转向“权利为基础”,在社会各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障和参与的最大机会。  相似文献   

13.
 自2015年开始,中国科幻的发展步入黄金机遇期。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例,研析其在这一时期如何以“国家队”的角色介入并引领中国科幻发展。中国科协有良好的发展科幻的组织优势,对科幻的推动首先从打造“中国科幻大会”,搭建业界交流平台开始。2020年,与北京市全面展开“央地合作”,构建了“一会(中国科幻大会)”“一奖(涵及创作、技术、产业的科幻大奖)”“一园(首钢园)”“一体(科幻产业联合体)”的中国科幻发展模式。从科幻人才培养和科影融合两方面剖析了美国经验的启示。基于我国科幻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提出了中国科幻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中国许多特大城市、大城市中不断出现了创意产业,形成了当下特有的“创意产业园区”现象.研究表明: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客观上为“创意产业园区”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创意产业园区”的形成还与就业机制的变化、政府的推动成正相关系.“创意产业园区”是带有创意行为的景观规划设计,是建筑群体风格、单体建筑、室内外环境、节点空间等景观的可识别性创造.“创意产业园区”必须加强景观的规划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生态功能重要,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光热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实施将进一步增大生态环境的系统压力。有效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压力,对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基本判断,进而提出柴达木盆地“生态保护优先”、“产业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驱动”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在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意义,坚持“第一要义是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突破将民族传统体育学定位在教育学的局限,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加快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的调整,组建“多层次、多需求、多类型”的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十八反”的历史沿革及研究现状、提出下一步开展“十八反”研究的建议, 回顾了“相反”理论的提出、“十八反”歌诀的出现、目前药典对“十八反”的相关规定。从文献记载、临床报道、实验研究3个方面论述了关于“十八反”的宜忌争论。分析整理文献、总结“十八反”在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 可以看出临床方面的研究多是从文献的角度, 进行回顾性总结, 从中挖掘整理“十八反”反药组合的临床安全性评价和配伍应用规律。而关于“十八反”的实验研究则主要从化学物质基础、药理学、毒理学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国际上标准的热堆和快堆技术参数, 对“开式热堆一次通过”、“闭式热堆循环”和“闭式热堆快堆混合循环” 3 种核燃料循环方式进行长期平衡的物质流计算, 得到不同战略下的天然铀需求、分离功需求、核电装机类型容量需求、核燃料需求、核废料处置需求等结果。通过对比, 得出“闭式热堆快堆混合循环”是3 种循环方式中核资源利用率最高、放射性核废料产出量最低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内温排水余热利用形式单一、总体利用效率不高的现状,对中国核电站温排水余热的综合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阐述了生态工程及生态设计的概念、相关原理及温排水余热综合利用工程与生态设计的结合点,得出温排水余热利用生态设计的最终成果形式是一种以利用温排水余热为主要目的的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同时也是以核电厂及“优选利用途径”为核心的行业类生态(工业)园的结论.结合生态工程理论及生态设计的理念,根据中国北方某典型电厂的厂址环境特征及其所在区域的环境条件、环境规划和工业企业现状及发展规划,初步选定相应的“优选利用途径”为“海水淡化(RO(反渗透膜)法)”,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典型厂址余热综合利用方案的生态设计及方案评价.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均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这将对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区域发展带来极为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分别是面向国际和国内视野的着力转型升级的新倡议和新战略,两者之间如何形成互动和融合发展是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和当前若干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带一路”对新型城镇化的可能影响,以及新型城镇化对“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作用;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几个重要议题,包括:时代背景与融合发展的互动机制,全球城镇体系变化格局及其新发展,“一带一路”的空间路线图设计,与周边国家六大走廊的城镇网络体系,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参与“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节点城市和门户城市等遴选与方案设计,以及注意推动国际合作中的风险防范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