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百户湾天然植被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天然植被有5种典型群落,其结构复杂,地上成层现象明显,构成乔木层优势种分属9科16属,以落叶阔叶成分为主体;(2)各群落生活型谱以乔灌木等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3)该天然植被物种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58科454属823种,珍稀植物15种;(4)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高度和人为干扰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黄山植被进行多样性研究,了解不同海拔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特征,完善森林植被的多样性研究,以便为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黄山3个不同海拔和生境的植物群落进行大样地调查,分析其种类组成、区系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并结合Jaccard群落相似性原理评价了3个群落间的相似度。【结果】样地内维管植物有39科76属124种;区系特征显著,同时具有亚热带和温带成分,且后者更明显;乔木层优势度最高,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3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总体表现为群落Ⅰ群落Ⅲ群落Ⅱ;群落结构为中等不相似,Ⅰ与Ⅱ的相似度Ⅰ与Ⅲ的相似度Ⅱ与Ⅲ的相似度。【结论】整体来看,黄山植物沿海拔有显著更替特征,乔木层优势种明显,种类单一,占据顶层空间;灌木层植物种类丰富,均匀分布,是群落的主要结构组成;草本层占据较少的空间。3个群落植物多样性较低,相似性水平低,不同海拔的分布种不同,与植被退化及更替都有关联。根据黄山植被群落实际情况,建议适当开窗疏林,并对风景区进行间断保护,促进林下苗木和灌丛的生长及均匀分布,完成森林的更新演替,使之向稳定群落发展。  相似文献   

3.
荔波退化喀斯特植被自然恢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6个典型样地调查资料为依据,选择与喀斯特植被恢复紧密相关的7个因子构成评价指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对植被自然恢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7个因子中群落高度和生物量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最大;(2)随着植被恢复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恢复程度逐渐增大,至顶极乔林阶段恢复到模式群落的94.12%,这说明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4.
草地冠层高度(grassland canopy height)是草地群落垂直结构组成、植被生长演变定量评估的核心指标之一,属于草地生态安全监测的关键参数。常规光学遥感获取地表植被覆盖存在群落三维结构信息缺失的问题,考虑到天然草地植被自然生长过程存在空间离散随机分布特征,发展了一种结合地形测绘数据的无人机激光雷达(airborne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Air-LiDAR)草地冠层高度定量估算模型,改善了光学遥感在获取植被垂直结构参数方面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数值检验精度,并可适用于草地冠层高度的定量估算,为草地生态监测指标的定量获取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植被覆盖的河道水流纵向流速垂向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天然湿地灌木植被群落交错区植被特征参数垂向变化对水流流速垂向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室内实验。在室内水槽种植灌木植被和灌木-草本植被,沿纵向方向设置5个监测断面,垂向布设若干测点,利用Doppler流速仪测量纵向流速,比较分析单一灌木植被群落和群落交错区内纵向流速垂向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植被之间水流纵向流速垂向分布近似为双曲线;植被冠层以上流速垂向分布符合幂函数曲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拟建厦门至沙县高速公路尤溪段沿线6种典型植被群落的重点调查,依据调查的数据,分析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相似性指数和种-多度分布.结果表明:拟建高速公路两侧的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较大,植被群落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低,样方之间物种共有度指数较小,群落乔木层及部分群落林下植被符合对数级数分布.  相似文献   

7.
岩溶石山废弃采石场自然恢复早期的植被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田阳岩溶石山废弃采石场自然恢复早期阶段的植被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石场废弃地的维管束植物有60种,隶属22科54属,其中草本植物有44种,灌木16种.早期定居的植物主要是菊科和禾本科的草本植物,其中飞蓬、马唐、飞机草、扭黄茅、艾蒿和鬼针草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恢复5年后逐渐出现桂野桐、马樱丹、红背山麻杆、黄荆、盐肤木等耐旱的阳性灌木.随着自然恢复进程,植被覆盖率和物种多样性提高,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由单层结构发展为两层结构.加快废弃采石场植被的恢复进程,必须采取人工措施.  相似文献   

8.
封育是退化草地恢复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解松嫩退化草地对封育的响应,2002年在吉林省长岭县境内选取三个地点的退化草地进行了封育改造.2006年对围栏内外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i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虎尾草(Chloris virgata)三种优势群落的调查发现:封育四年后,围栏内各群落的植被盖度、群落高度、各建群种的密度、地上部分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围栏外,尤其是围栏内的羊草群落已经接近了未退化草地羊草群落的水平,说明封育能有效地保护和恢复地上植被.封育后,围栏内外各群落土壤的理化性质并没有显著差别,均劣于未退化的羊草群落.可见,退化草地生态系统完全恢复所需的时间要超出仅恢复草地植被结构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天然湿地灌木植被群落交错区植被特征参数垂向变化对水流流速垂向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室内实验。在室内水槽种植灌木植被和灌木-草本植被,沿纵向方向设置5个监测断面,垂向布设若干测点,利用Doppler流速仪测量纵向流速,比较分析单一灌木植被群落和群落交错区内纵向流速垂向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植被之间水流纵向流速垂向分布近似为双曲线;植被冠层以上流速垂向分布符合幂函数曲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天门山的地理成分和植被类型进行分析,统计植物区系,研究天门山科、属的结构组成。将天门山划分为山顶矮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阔叶混交林五个植被类型,分别对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外貌、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为天门山的植被及植被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生活型、叶的性质和季相出发对天门山植被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群落优势种重要值、垂直结构和径级结构以及不同径级和高度级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明确了天门山的空间排列和群落演替趋势,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天门山植物资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洪家河流域天然植物群落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洪家河流域天然植物群落主林层优势种重要值、生活型谱以及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天然植物群落可划分为5个植被类型和17个典型群系,其群落结构复杂,生活型谱以乔、灌木为主体,为典型地带性顶极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随海拔高度、乔灌木层以及植被类型呈现规律性变化,其多样性变动主要是由人为干扰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粗略的大面积踏查和精细的样地调查,分析了重庆四面山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与人为干扰和竹类侵扰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群落存在较大人类旅游活动和农事活动的干扰,在垂直结构上可划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3层.通过模糊聚类可以将所有调查样方划分为1个群系组3个群丛,慈竹是四面山南方红豆杉群落的优势种,而南方红豆杉则为该群落灌木层的优势种和群落的特征种.群落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辛普森指数与人类干扰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从群落香农指数来看,灌木层的多样性与人类干扰呈显著正相关.可以认为,在四面山特殊的具有中度竹类侵扰下的南方红豆杉群落中,高的人类干扰对于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是有利的,草本层对这种强的人类干扰和竹类入侵具有最灵敏的响应.  相似文献   

13.
深圳笔架山公园的植被类型及主要植物群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市笔架山公园的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目前其现存植被主要包括人工次生林植被、园林植被和园地植被等几大类,其中人工次生林植被包括南亚热带人工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针叶林和南亚热带次生常绿灌木林等,并可进一步分成13个群落类型.对13个人工次生林群落的结构、物种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人工林占优势,物种多样性低,群落层次不明显,多数群落处于演替前期.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景观特征,划分了该保护区荒漠植被群落结构,分析了荒漠植被群落景观变化特点,提出了植被群落景观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5.
赣西北铜鼓山地位于九岭山脉中段,自然条件优越,植物资源丰富,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本文分述了该地区12个自然植被类型和5个栽培植物类型.文中阐明了各群落的结构、组成和发展潜力,并对现状植被的保护及合理利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江西省遂川县火烧迹地杉木萌芽更新林杉木种群和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属于金字塔型,为增长型种群。杉木群落林下维管植物种类较少,有24科31属37种,木本植物为优势类群,占植物总种数的70.27%;群落林下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总体来看,群落林下植物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该研究为杉木次生林的经营管理、自然植被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用巢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不同岩性和植被类型条件下喀斯特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揭示不同岩性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中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因子。高通量测序共获得185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这些OTU可划分为7科9属,其中球囊霉属Glomus为研究区内的优势属。单因素方差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明,在不同岩性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AM真菌优势属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岩性和植被类型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AM真菌多样性及群落存在显著性影响。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在植被恢复阶段不同岩性条件下,AM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的全磷、全钾、速效磷、砂粒含量、交换性镁离子影响AM真菌群落组成结构。综上可见,岩性和植被改变了土壤的全磷、全钾、速效磷、砂粒含量、交换性镁离子,并因此影响了土壤AM真菌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8.
济南自然景观变迁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讨论了鸟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在明鸟类群落组成、分布状况与环境类型和自然景观变迁有关。环境结构类型决定鸟类群落结构和生态分布,自然景观变迁、植被结构和植物群落发育状况均对鸟类群落的演替及其变化程度有着深刻影响。城市鸟类群落特征是由城市环境空间异质性低决定的,为改善城市环境应丰富植被物种,增加植被层次和绿化面积,建设、保留一定面积的景观绿带、绿岛,有利于鸟类利用廊道作用向市内输入,增加城市鸟类的多样性,发挥鸟类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主要林型冠层球蛛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西双版纳热带地区不同林型冠层蜘蛛多样性的差异,2007年7-8月,采用冠层喷雾法收集冠层蜘蛛,并以冠层球蛛科蜘蛛为代表进行多样性分析,并以球蛛的种类和数量分布为属性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和聚类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植被与冠层蜘蛛多样性的关系.选择西双版纳勐仑镇5种主要林型(热带季节雨林、石灰山季节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人工纯林和橡胶林)为研究样地,每种林型设置4个样方,共计20个样方.共采集成熟球蛛标本944头121种,其中热带季节雨林66种,石灰山季节雨林63种,山地常绿阔叶林48种,人工纯林39种,橡胶林27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冠层球蛛物种数量随植被受干扰程度的增加而减少,而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随着植被群落结构的简化和人为干扰的加强而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说明森林简单化和严重的人为干扰会降低冠层蜘蛛的物种多样性.因此,我国热带地区橡胶林的快速增长将阻碍冠层蜘蛛物种扩散与基因交流,增加物种局部灭绝的风险,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而适当增加橡胶林的植被群落结构(如:橡胶林种植茶树),保留地表植被,减少人为干扰,对保持冠层蜘蛛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笔架山公园的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目前其现存植被主要包括人工次生林植被、园林植被和园地植被等几大类,其中人工次生林植被包括南亚热带人工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针叶林和南亚热带次生常绿灌木林等,并可进一步分成13个群落类型。对13个人工次生林群落的结构、物种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人工林占优势,物种多样性低,群落层次不明显.多数群落处于演替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