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镇规划地形图首级平面控制网必要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村镇规划用图方面对大比例尺的测图的基本要求出发,依误差传播理论,逐级推算出图根控制网和首级控制网所需的精度,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起始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开始期的选定,将直接影响其后期生长,通过对试验地调查并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日本落叶松进行了抚育间伐开始期的确定,分析不同起始期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合理起始期可以通过分析林木胸径连年生长量情况来确定;初植密度高,间伐合理起始期提前,反之,推迟;超过合理间伐起始期会抑制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3.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长岭岗国营林场调查了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24块标准地,并测定了单株平均木的各器官生物量,结果表明:应用W=a(D^2H)^b模型来估测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其相关程度达显著水平;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各器官的生物量随年龄变化符合理查德(Richards)生长方程;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生物量年平均生长量在26a时达到顶峰;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24a时达293.40t/hm^2,生产力为20.78t/(hm^2.a).  相似文献   
4.
日本柳杉合理经营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鄂西南日本柳杉人工林调查,用数理统计原理,选择6种方程建立冠幅面积与胸径间的相关数学模型,求得最佳数学模型为:Cw=0.657492 0.439685D,由此得到冠幅面积预测方程及不同胸径的理论密度,最后,依所测定的树冠重叠系数(K=1.26)求得林分最大密度,并计算了经营密度0.6~0.8的日本柳杉人工林林分密度,以便于生产上对日本柳杉人工林林分密度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5.
对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秃杉母树资源及人工林生物量、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秃杉母树40株,其中保护区内28株,平均胸径82.1cm,平均树高43.05m.16年生秃杉生物量为75.40kg,各组分之间分配比例存在差异。胸径、树高、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随年龄增加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地形图扫描数字化成图过程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阐述了地形图扫描数字化成图过程;由地形原图到栅格式数字图;由栅格式数字图到矢量式数字图,数据处理,编辑出图,并从侧面推出 了一种有效的数字化成图方法,分析了这一过程中的精度和误差,使这一过程及方法更具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岩子林场所设标准地的生境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层厚度进行调查统计,计算出在各生境因子上的生态位宽度、权重以及平均权重、成数,以此来分析和评价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8.
关于生物分子进化和分子适应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的C值矛盾、基因表达调控、基因表达产物的准确性以及DNA的复制方向等分子水平的相关研究来解读生物分子进化和分子适应的策略问题,同时从比较基因组学和分子生态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分子进化和分子适应的研究方向和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相关问题提供文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狮子关库区植物群落乔木层优势种及群落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狮子关库区植物群落乔木层优势种及群落分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库区乔木层优势种19种,包括常绿阔叶树7种、落叶阔叶树10种、针叶树2种。据此,库区有5个植被型17个群系34个群丛。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建始长岭岗林场16 a生柳杉木材吸水性和木材密度,结果表明:研究林分柳杉木材平均水容量为290.3%;立地条件对水容量具显著影响(α=0.05);不同立地条件的吸水性曲线具相同走势,吸水速率随时间递减,30 d后基本达吸水平衡;但薄土陡坡及山脊立地上的吸水性曲线低于厚土缓坡、中土缓坡、中厚土山谷三种立地类型上的吸水性曲线;柳杉的气干密度ρ12为0.330 g/cm^3、基本密度为0.296 g/cm^3;不同立地条件上的柳杉气干密度和基本干密度差异不显著,全干密度差异显著,且全干密度的差异主要是由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的差异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