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用二苯基氯化膦对三乙烯四胺乙基膦酸-磷酸氢锆载体Zr(HPO4)2-2x「O3PCH2CH2)3-NH2」xH2O(简称ZP-TETAEPA)表面进行二苯基膦化,制得了二苯基膦化的载体ZP-TETAEPA-DPP和相应的负载络合钯催化剂ZP-TETAEPA-DPP-Pd,用IR,TG,DTA及元素分析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着重研究了x值所反映的活性基团在载体表面的空间分布对ZP-TETAEPA-DPP  相似文献   

2.
微细Sb2O3粉体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微细Sb2O3粉体表面上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TAB在Sb2O3表面吸附量较大,吸附等温线属S型,CTAB以二至三个分子缔合的形式吸附于Sb2O3表面,吸附CTAB后的Sb2O3颗粒表面带正电,$电位达+58.2mv,体系分散性能好,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3.
叠氮粘合剂GAP的合成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阳离子聚合合成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然后采用大分子基团取代的方法,让PECH和NaN3在非质子极性溶剂DMSO中反应合成叠氮粘合剂GAP。通过优化反应过程中的工艺参数确保GAP的数均分子量接近3000,分散指数在1.3左右,平均官能度接近2、聚醚含氯量0.3%,同时对其热性能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冯维明  陈芝 《山东科学》1997,10(2):46-49
本文热压烧结制备了ZrO2/TiN/Al2O3复合材料。用SEM、TEM观察了复合材料表面抛光组织、断口形貌、裂纹扩展和微观结构。研究了ZrO2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当ZrO2含量增加到20wt%时,弯曲强度σf和断裂韧性KIC最高可达989MPa和10.84mMPa.m^1/2。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ZrO2/TiN/Al2O3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主要为ZrO2相变、裂纹偏转及TiN颗粒弥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温度下处理了(NH4)2SO4-ZrO2,所得样品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573K以下处理(NH4)2SO4-ZrO2时,存在着(NH4)2SO4在ZrO2表面上自发分散的现象和一定程度的分解。分散中或分散后,游离的SO与表面Zr作用并转化为双齿键合状态,由此形成表面S-Zr配合物。NH3可以使表面S-Zr配合物分解,将双齿键合状态的SO转换回游离状态。在573K以上,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表面S-Zr配合物逐步分解。  相似文献   

6.
研究YAG脉冲激光辐照对SnO2超微业薄膜的改性作用,由AES分析表明,在大气环境中激光束的轰击可使薄膜表面碳吸量明显减少,并有一定的氧化作用。在300-600K范围内测量激光辐照前后样品的热电动热率(TEP),发现激光辐照后TEP值明显减小,薄膜发生晶化。激光辐照对超微粒薄膜的电学性质、晶界效应也有影响,表明激光束作用使薄膜粒间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7.
固体超强酸SO4^2—/ZrO2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FT-IR、XRD、SEM等分析手段对固体超强酸SO4^2-/ZrO2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用FT-IR差谱法直接证实了ZrO2-SO4^2-间化学键的生成,XRD分析证实焙烧温度对SO4^2-/ZrO2超强酸性能影响最大,体系在ZrO2呈四方晶型时超强酸强度最高,SEM分析表明经SO4^2-处理后,ZrO2表面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将该催化剂用于马来酸二丁酯的酯化合成,其催化活性与催化剂表面分析  相似文献   

8.
用粘度、电导率、核磁共振的方法探讨了聚乙二醇(PEG)与月桂酸钠(R11COO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EG与R11COONa在水溶液中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了复合物,混合溶液的粘度表现出聚电解质的粘度行为,电导率曲线出现两个临界浓度:T1(CAC),T2(吸附达饱和的浓度);体系中PEG浓度越高,R11COONa的解离度越大;核磁共振研究表明,PEG分子链的一部分穿过R11COONa的胶束,形成项链状结构,另一部分深入到溶液内部.  相似文献   

9.
以Ti(OC4H9)4和Zr(NO3).5H2O为前驱物,用Sol-gel方法制备了ZrO2-TiO2多孔陶瓷膜,研究了不同Zr/Ti比和浓度对ZrO2-TiO2干gel的影响,研究了不同Zr/Ti比和烧结过程对ZrO2-TiO3多孔陶瓷膜结构的影响,制备了孔径小(约18nm)孔径分布很窄,孔隙率较高(约36%)面积较大的ZrO2-TiO2多孔陶瓷膜。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新型的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2-4-MoO3-ZrO2;考察了该催化剂在乙酸丁酯合成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用XRD、AES、SEM、比表面测定等技术研究了该催化剂的结构形态,并与SO2-4-ZrO2、MoO3-ZrO2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oO3的引入明显地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并且具有稳定介稳的四方相ZrO2(t)、延迟晶化、提高催化剂表面含硫量的作用;SO2-4和MoO3共存时,两者表现出较显著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纳米Fe3O4磁流体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颗粒,并以聚乙二醇为改性剂,蒸馏水为载液,制备出固体质量分数为10%的纳米Fe3O4磁流体.用XRD研究Fe3O4纳米粒子的结晶情况;用FT-IR研究聚乙二醇改性前后Fe3O4粒子表面官能团的变化;用TEM研究Fe3O4颗粒的粒径大小及改性情况;用VSM研究Fe3O4粒子的磁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Fe3O4为立方晶型,平均粒径在15 nm左右,聚乙二醇物理吸附在Fe3O4表面,Fe3O4颗粒几乎没有磁滞,具有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硬脂酸钠/油酸钠/聚乙二醇6 000复配表面活性剂为改性剂,对氢氧化镁进行改性研究.通过改性前后氢氧化镁粉体的吸油值及其在液体石蜡中的吸光度等性能来评价氢氧化镁的改性效果,从而确定最佳改性条件,同时采用红外谱图研究了表面改性分子与氢氧化镁表面的作用机理.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表面改性剂的质量分数为9%,硬脂酸钠/油酸钠/聚乙二醇6 000的配料比为2:2:1(质量比),改性温度为60℃,改性时间为100 min条件下制备的产品性能优良,在石蜡中分散性良好,红外光谱显示表面改性剂分子在氢氧化镁表面发生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用自由基聚合法,将非离子型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与离子型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进行共聚,加入聚乙二醇(PEG)作为改性剂,合成PEG改性的P(AMPS-co-HEMA)水凝胶(PEGMH).测定改性前后凝胶电场响应速率的变化表明:PEGMH在未加电场作用下消溶胀平衡时间为80min,在电场作用下消溶胀平衡时间缩短至22min,电场作用使得消溶胀时间大大缩短.施加电压的增大,凝胶的消溶胀速率增大,30V电压下PEG-MH消溶胀平衡的时间缩短至20min.  相似文献   

14.
天花粉蛋白结构改造对引产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结构改造对天花粉蛋白(TCS)引产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定点突变将TCS第219位的天冬酰胺残基改变为半胱氨酸残基(Q219C)以供定点聚乙二醇(PEG)修饰,测定修饰产物的致本失活活性及小鼠中期引产活性。结果:PEG修饰使的致核糖体失活活性约降低90%;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的PEG修饰对引产活性无明显影响,而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0的PEG修饰却明显增强引产活性;此外,PEG修饰使T  相似文献   

15.
研究利用氯氧化锆和氨水作为原料水热法制备氧化锆微粉的方法。对分散剂种类及分散剂量对氧化锆微粉分散性影响进行了讨论,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布仪对获得的氧化锆粉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加入聚乙二醇6000时,二氧化锆在水中分散性最好;采用1.150%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时,可获得在水中分散性较好的氧化锆粉末;相同质量分数的分散剂,分散效果较好的排序是:有机高聚物〉无机电解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机物异丙醇。  相似文献   

16.
在对石墨进行热处理的基础上,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球磨法相结合,对鳞片石墨表面进行亲水改性处理.对热处理前后石墨表面的官能团进行红外(infrared,IR)光谱分析,发现一些疏水基团如酮基、双键等在热处理后消失,出现亲水性羧酸基团.考察改性前后石墨表面亲水性能的变化以及热处理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石墨表面的亲水性得到较大改善,热处理有利于对石墨表面的改性处理.以改性石墨为碳源,提高浇注料的流动性并降低浇注料的加水量,使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thermogravimetry analysis-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TGA-DSC)对改性前后石墨的热失重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石墨的热失重率从100%降低至70%,石墨的抗氧化性得到很大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及能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石墨表面形成了致密的网状氧化硅包膜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聚乙二醇端基改性,合成了一种新形的聚乙二醇功能化合物.其组成结构通过红外、核磁进行了表征.利用合成的新形聚乙二醇功能化合物与三价铕离子的配位作用,获得了一种新形的Eu-PEG聚合物基周-固相转变材料.该种固-固相转变材料的组成结构和相变特性通过红外光谱和DSC曲线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该种固固相转变材料拥有较好的相转变特性.  相似文献   

18.
介孔二氧化硅(MSNs)作为一类新型的药物载体在药物缓控释领域的应用方兴未艾。采用模板诱导和自组装方法合成MCM-41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并通过聚乙二醇(PEG)的表面修饰,制备出一类具有高亲水性、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的MSNs修饰微球。采用氮吸附(BET)、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粒径分析等手段表征并对比了聚乙二醇(PEG)修饰前后的MSNs基础理化性能。在此基础上,选用阿霉素作为模型药物,包埋于介孔材料中,对比了PEG修饰前后MSNs中阿霉素的装载量、包封率及释放行为。选用乳腺癌细胞MCF-7为模型癌细胞,选用人血清蛋白(HAS)作为模型蛋白,考察了两种材料对细胞的生物安全性及对蛋白的吸附情况,并将两种材料所对应的载药微球与MCF-7进行共培养,探究两种载药系统对癌细胞的灭杀情况。  相似文献   

19.
利用活泼的金属钠还原廉价的糖类,成功实现了一种缺陷石墨烯的可控制备,该石墨烯材料在室温下表现出极佳的湿敏性能. 表征结果显示:蔗糖前驱体使石墨烯片层厚度增加到0.4 nm,并改变缺陷石墨烯表面的修饰基团及缺陷含量(摩尔分数). 蔗糖前驱体制备的缺陷石墨烯,其表面含氧基团的摩尔分数可达24.2%. 不同缺陷含量的石墨烯样品室温湿敏性能表现不同. 相比不加糖类的石墨烯样品,蔗糖前驱体制备的缺陷石墨烯室温湿敏性能最高可提升4.5倍. 研究结果可为石墨烯基材料在室温气敏探测方面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氯化钨(WCl6)、无水乙醇(C2H5OH)和二甲基甲酰胺(C3H7NO)为前驱体,以聚乙二醇(PEG-1000)为造孔剂,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WO3多孔薄膜,考察了PEG与WCl6添加比例对薄膜形貌结构和气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EG与WCl6添加比例为0.5时可获得形貌均一、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的WO3多孔薄膜.所获WO3薄膜具有单一的单斜晶系结构,主要由直径为20~60nm的纳米颗粒所构成.气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WO3多孔薄膜呈现n型半导体特性,在最佳工作温度100℃时表现出对NO2良好的气敏性能;WO3薄膜的成膜机理表明,造孔剂PEG-1000引导无机材料形成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的三维多孔薄膜结构,该多孔结构有望作为NO2气体的潜在气敏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