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创新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校企联合是技术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技术本科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参与主体包括:作为实施主体的技术本科院校、作为合作主体的行业企业和作为监管主体的政府。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参与主体具有各自的角色定位和合作动因,相互作用实现彼此的利益共赢。从分析上海电机学院校企联合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技术型本科院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经验,包括: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教师实践背景,构建"双结构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状,对现有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计划实施以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校企协同环节提出优化方案,以适应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要求,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为制药企业精准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3.
桑世庆 《科技信息》2009,(34):I0165-I0165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形式,继而提出了校企联合在开发技能人才的优势,并以网络专业为例,提出了实现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模式,指明了校企联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分析目前软件行生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生态失衡",介绍了学院开展多模式校企合作的创新尝试:开展经常性的校企合作活动;校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多种形式的什业文化交流;校企共建联培班及实践基地;暑期工程实训;CDIO培养模式等,阐明校企合作模式对软件工程类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科学技术与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热潮.我国校企联合培养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然而,在校企联合培养教育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当前我国校企联合培养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初步探讨了如何加强和改进校企联合培养的教育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校企联合培养创新人才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高校与企业创新互动,创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探讨大学生创新活动、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对接等校企联合创新人才模式及实现途径,使我国人才培养满足企业创新需求。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办学要以内涵建设为重要着力点,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创新驱动作用,进一步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三项对接",实现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人才、联合提升教师素质、联合服务社会、联合建设企业文化的"五项联动",形成校企合作政府推进、学校跟进的良好格局,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福建省高度重视高职院校"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该文以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讨学前教育专业的"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成立"校企联合育人"的"二元制"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展"二元制"招生考试改革,严格遴选"二元制"学徒,对接行业标准,确定"二元制"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校企双主体、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评价考核机制,建立校企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创新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当前,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新闻传媒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满足人才市场需要,究其原因是高校新闻传媒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就业竞争力较低。提高高校新闻传媒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开展校企联合办学。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平台搭建等方面充分借助社会资源,做到办学主要环节与市场之间的动态衔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就高校成人教育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评价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企业急需技术人才的可行性,从而提出如何更好推动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使其对社会、企业发挥作用,提出新形势下成人教育改革中处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丙恒 《科技信息》2012,(8):119-119
本文针对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的人才培养同社会需求脱节问题,提出由学校与企业联合教学的思路。将校企联合教学引入课堂,既满足学生理论学习的需要,同时也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满足学生的技能学习需要,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陆坤  李凤岐  杨南海  谢玲 《实验室科学》2013,16(3):162-164,167
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这一我国大规模工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结合我院以往在工程人才培养,特别是校企合作培养高端软件工程人才方面所积累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依托实训基地,加强产学研结合,深化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研究与整合,探索校企联合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新思路,成立校企联合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特色班,构建起带有示范性意义的、适合软件相关工科专业方向的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的创新实践教学新体系。目前已初见成效,具有一定的推广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更新思想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高等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针对目前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面向行业企业需求,探索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对其中涉及的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过程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刁日莲 《科技信息》2011,(11):200-2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东中职学校积极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课程合作、实训合作、订单式培育等模式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所建立的互利互惠、互补互促的联合与协作关系.校企合作逐步走集团化的道路。下面我们就以广东地区校企合作的现状入手,探求广东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综合培养体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应用型人才成为各非研究型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介绍了地方本科院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综合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放实验室,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背景下,浙江科技学院进行了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的探索。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双元制"人才培养,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联合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科教育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优化教育资源,同时兼顾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继续教育"互联网+"视野下,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混合型人才模式,大大提升了人才的竞争实力,为其日后的就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继续教育"互联网+"混合型人才培养制度的缺失,在加上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使得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时代严重脱节,不仅不利于学生个人发展,对于提升学校竞争力来说也具有消极影响。该文主要基于继续教育"互联网+"视野下,对校企联合培养混合型人才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百度联合清华大学宣布一项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问题为导向,对校企联合培养尖端科技人才的模式进行探索。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院长姚期智、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等出席了“百度一清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发布会并致辞。此次合作中,百度与清华将集合各自优势资源,以问题为导向.对校企联合培养尖端科技人才的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旨在“让最聪明的头脑挑战互联网最有价值的问题”。百度技术部门将为清华学生设计四大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本文首先从根源上找出了创新人才培养不足的原因,然后提出了设立“土木系大学生科研中心”,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三点举措。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现代学徒制国内外探索与实践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现代学徒制培养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工作成效及创新点,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设,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为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