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因子分析法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对江苏省区域创新环境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因子分析法,获得描述区域创新环境的3个综合指标:社会环境、经济动力和政府支持因子;然后,运用3个综合因子得分比较分析了江苏省13个地区的创新环境;最后,运用非参数统计分析法,检验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创新环境描述指标综合得分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但江苏的三大区域的创新环境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三大区域内部各地区之间的创新环境也存在统计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是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就业市场需求平稳;一些用人单位骋用标准盲目攀高;供求结构不平衡矛盾突出;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及就业工作滞后于社会发展;大学毕业生素质及择业观念与社会需要相脱离.针对这些问题,从高校如何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如: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建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员参与的意识和氛围;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高质量、有特色的人才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分地区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地域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2年的断面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各省区的就业结构与人均GDP的关系.结果发现,随着我国各省区人均GDP的增长,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呈现为指数递减趋势;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呈现为对数增长趋势;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呈现为线性增长趋势.各地区人均GDP小于20000元时,第二产业有更大的就业弹性;人均GDP大于20000元时,第三产业则有更大的就业弹性.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人均GDP和就业结构的数值关系,将我国31个省区划分为4大地域类型.  相似文献   

4.
邢吉生  宋在勇  张玉欣  宋勇  高玉峰 《科技信息》2012,(35):I0177-I0177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产品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创新能力和技术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EDA技术在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电子应用科学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应用日益突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也是解决学生就业的关键所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现代EDA技术,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增加就业竞争能力.是教学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封丹 《科技智囊》2009,(7):8-17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目标,重要突破口是保就业、保企业、保产业。这其中,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是吸纳人员就业、促进产业创新的主要力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截至到2008年底.我国实有企业971.46万户,其中99%以上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出“四多四少”的特点:跨省区转移的多,本地就业的少;农业-非农业或各种职业中流动的多,在城市定居转移为市民的少;无序输出的多,有组织输出的少;从事简单劳动的多,从事复杂劳动的少。农民工面临来自就业地政府和社会在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歧视,以及克扣、拖欠工资、工伤事故等诸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贵州农村剩余劳动转移问题,一是要发展贵州社会经济,增加本地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二是要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章尚贞 《科技信息》2009,(33):I0133-I0133,I0076
本文试图从大学生就业思想实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视野来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分析学生就业的主客观条件、就业市场,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创新的理念,指导学生调查不同岗位的职业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要求.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走出自己的就业之路。  相似文献   

8.
翟京 《科技潮》2005,(1):38-38
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已超过1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它们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很好地解决了就业问题,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特别是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它们推动了科技创新及科技产业化发展。有资料显示,中国工业总产值的75%、社会就业机会的84%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其实.在美国也有类似情况:中小企业占非工业就业的53%;中小企业产量占GDP的51%,1990~1995年,中小企业创建了新就业机会的76%。  相似文献   

9.
利用查找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挫折心理的表现及成因.结果发现:在学习方面主要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缺少学习兴趣、学习方式不适应;在就业方面表现为焦虑、急躁、抑郁;在恋爱方面表现为过分投入、道德淡化;在生活方面表现为生活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从众性;在社会交往方面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差、社会交往能力差.其原因主要来自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因素等方面.建议加强大学生抗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0.
郭潜深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1):129-132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了社会热点。大学过度扩招及高校收费太高.教学质量下降,用人单位不正确的用人观念,毕业生学习时问减少及错误的就业观念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政府停止扩招,降低学费;提高教学质量;用人单位树立正确用人观;高校学生改变知识结构,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是解决就业难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情况反映着高校课程结构的整体功能.构建一个优化的课程结构有利于地方高师院校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当地经济社会服务.大学生就业统计分析表明,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要积极培育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非师范专业要切实为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土木工程类的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毕业生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途径是各个高校都必须面对的现实。本文通过目前就业中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造成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毕业生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就业过程中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提升院校就业工作成效,有利于促进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实施。以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我们总结了农林院校经济学类毕业生就业视角下存在的就业观念、职业规划、求职准备、求职心理和社会化程度等方面问题,并提出了就业观念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化、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化、就业心理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化和就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步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栾佳明  任祥华 《科技信息》2012,(33):219-219,296
情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人生社会成就衡量标准,加强情商教育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高校在新形势下促进就业工作的需要。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重视智商教育、忽视情商教育,工作方法缺乏创新等问题。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情商教育,就要从就业工作的观念、规章制度和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校外兼职是高校长期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其动机,或是想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或是想体验社会角色、积累社会经验;或是想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增强就业竞争力,等等。当前,在大学生校外兼职过程中存在着盲目跟风和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问题。对此,应加强教育引导;同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兼职市场行为。总之,只有为大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才能促进其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统计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自主择业阶段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检验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测算大学生就业对潜在GDP损失率的影响,并对大学生就业进行统计预测,最后给出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每增加1个单位的大学生就业将带来642.752个单位的GDP增长;初始就业率不高所导致的潜在GDP年均损失率高达27%;未来大学生的初始就业率有进一步下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质量差的原因,探讨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对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政府要宏观调控,积极引导;高校要提升素质,搭建平台;社会要扩大需求,加强合作。从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和创业,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08年初我国实施了《劳动合同法》,此法的出台不仅规范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同时对大学生的就业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基于《劳动合同法》与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相互关系,尝试提出在此背景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燕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4):115-117
全球金融危机使得200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就业难的困惑,高校就业工作者及应届毕业生更应冷静思考应对策略。就业工作者应积极做好就业指导、就业信息服务,关注毕业生心理动态,想法设法更好地帮助和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毕业生除了主动调整知识结构,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应聘技巧以外,更要及时化解心理问题,调整心态,主动说服自己,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对就业进行心理、物质、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