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骂詈语是语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大学生骂詈语作为另类的语言表达形式长期存在于校园中,跟一般骂詈语相比,大学生骂詈语有着独特的形式和表情达意方法。大学生骂詈语的存在是某种社会心理的反映,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谈《红楼梦》詈骂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詈骂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红楼梦》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詈骂语。本文对《红楼梦》中出现的詈骂语言,从詈骂的构成类型、詈骂的语用价值、詈骂所反映出言语的个人风格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主要从语义、语用角度,考察分析《型世言》中的骂詈语,并附论骂詈对象的层级关系。从语义角度可将其骂詈语分为七类:以性骂詈,以物骂詈,以死或鬼骂詈,以卑贱的社会身份地位骂詈,以败坏品行,伤风败德骂詈,以错辈乱亲骂詈,以身躯四体,五官容貌缺陷骂詈;从语用角度可将其分为三类:粗野骂语,非粗野骂语,昵骂。骂詈对象的层级关系,通过定量统计,尤其以卑贱的社会身份地位骂詈是最主要的骂詈语,并对使用的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运用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对文化的分类法,从宗教文化、社会文化、生态文化、语言文化、物质文化五个方面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骂詈语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译者在骂詈语的英译上由于不同文化的取向所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便促进跨文化的交际,消融翻译中出现的文化缺失和错位,更好地指导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5.
数百年来,《金瓶梅》就被目为“大抵市诨之极秽者”(《味水轩日记》)的“淫书”.“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才基本上给它“平”了“反”,并给了它一个比较公正的“说法”:“她是一部很伟大的写实小说,赤裸裸的毫无忌惮地表现着中国社会的病态,表现着世纪末的最荒唐的一个堕落的社会的景。”(郑振铎《谈金瓶梅词话》)即便如此,也还有些好心的读者,作如是之想:把书中淫秽情节连同闺房媟语,市井骂语,通通芟除,岂不更好?曰:否.如此一来,“干净”倒是“干净”,但,因为书中没有了当时“社会的病态”、没有了“世纪末的最荒唐的一个堕落的社会的景”,它也就难以成其为《金瓶梅》了.出土的鼎彝,浑身土花锈斑,煞是“难看”,你若是用现代技术,将其全部除去或磨光,试想那还成其为出土文物吗?就《金》中的詈词骂语而言,那也是这部反映晚明市井生活的“世情书”,“风俗图”所不可或缺的“景”.短了骂詈,便成不的《金瓶梅》.它毕竟不是清代中叶写那钟鸣鼎食之家的“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一、“骂”、“詈”二宇考略及“骂大会”的定名 “骂”,“詈”二字,《说文解字》并收.《说文通训定声》解释二字的构成及含义说:“骂,从网,马声.”是个形声字.又引《释名》释其义云:“骂,迫也,以恶言被迫人也.”是  相似文献   

6.
秦汉美术并不是一道闪电,仅只一瞬间照亮天地光明就随之消失。刚好相反,秦汉美术一直光被后世,影响深远。正如秦汉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秦汉在中国美术的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7.
在元曲和明清白话小说中,带有“把”字的骂詈语无论是在句式特点、“把”字的词性和功能还是在语用环境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通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对明清白话小说语料中这一句式进行分析,认为此句式是谓语省略句,并推测出谓语的来源范围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秦汉时期是我国地主封建经济开始确立及最初发展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正处于初期阶段。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而秦汉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达到一个初盛阶段,取得了重大成就。该时期屯田的规模非常之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亦缓和了土地问题,但屯田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作用,如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重等等。本文试就秦汉时期屯田的得与失作一论述。总的看法是;秦汉时代的屯因虽然在一时取得了成效,但从长远的观点看却是得不偿失的。一、秦汉时代屯田的规模及历史背景秦汉时代屯田的主要地区为西北黄土高…  相似文献   

9.
以考古报告中记载的秦汉时期铁制农具为对象,通过对50多年来出土铁器和农具的数量、地域及种类的统计和分析,初步揭示了铁农具在秦汉时期的使用范围和推广程度,并指出冶铁技术的进步和铁制农具的推广是秦汉时期我国农业飞速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先唐之前的先秦、秦汉、魏晋时期,人们对山水的关照方式不尽相同,本文将先唐山水与人契合方式的发展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先秦以祭祀、社会实践、哲思为主;秦汉以游览、行役、封禅为主;魏晋南北朝以玄学思辨、纵情山水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文化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化,发端于西周,至秦汉之际渐成规模,经唐宋时期的发展演进,直到明清时期,经由朱熹、王阳明、李刚主等思想家、教育家的培育,使古代蒙学教育化从形制到内容都臻于完善,为后世之启蒙教育提供诸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之后,中央王朝采取政治、军事、法律等多种手段调整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复杂的民族关系。《属邦律》和《蛮夷律》是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对民族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主要依据。秦汉之后,民族关系的法律调整已经被纳入整个社会管理体制之内,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3.
汝、颍水流域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气候温暖湿润,雨量适中,地表河流纵横,湖沼密布,这一流域处在由山区向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多样.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为文明发展提供条件,为先秦、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也是促进秦汉时期汝、颍水流域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高小泉 《科技信息》2007,(5):153-155
中国系统的思想体系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时期诸子百家虽然观点不同,但其目的都是在于提出一套治理国家的方案。可见,我国古代系统的思想体系从一开始就与政治实际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诸子百家思想体系的价值和作用体现为一种更相嬗替的递进关系。具体表现在:秦汉时期紧接春秋战国时期之后,而能够将春秋战国时期未曾展开的最重要的法、道、儒三家学说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秦汉时期的正统政治思想,在秦代、西汉前期和西汉中期相继为用,前后嬗替,对当时社会作出各自的贡献。甚至在秦汉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法、道、儒三家相继为用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重复出现,似已成为行之有效的规律。纵观历朝历代的政治得失,如何适时地完成法、道、儒三家政治思想的嬗替已成为了王朝能否取得成功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主要有汉族、戎族、匈奴族及东胡系的鲜卑族等。匈奴族等在其发展过程中,与秦汉王朝有战争、有和亲、有依附,也有文化的相互影响,是民族融合的又一高潮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秦汉、唐时期的服饰制度,通过文献梳理、实物考证等方法,从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经济发展、文化理念等方面对秦汉、唐时期服饰文化产生的背景和社会因素进行分析,论述秦汉、唐时期社会发展与衣冠服饰及服饰制度的关系.研究表明,衣冠服饰是当时统治的需要和政治的产物.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道德约束,都在服饰制度的制定下表现出和谐,并在封建统治的条件下,维系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富足使服饰制度在唐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儒家礼仪制度和开放的文化理念有力地冲击着封建统治下男尊女卑的服饰制度.  相似文献   

17.
秦汉关中郑国渠与白渠存在问题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论述了秦汉时期郑国渠和白渠的历史地理情况;指出二渠并未同时共存和共同发挥过经济效益,六辅渠也并非郑国渠的支流,而是导引于清、冶二水的灌溉系统.  相似文献   

18.
传统社会中,国家对泰山的保护起始于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随着泰山地位的不断提高,泰山保护不绝如缕。随着泰山保护的历史经验积累,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开始从行政、法律、制度等层面展开系统全面的保护,并体现到了具体的实践之中。这与泰山神的神格职司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国家对泰山的祭祀制度,更加强化了对泰山的保护意识与行动。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时期,不但国势强盛,科技水平也在当时世界首屈一指,手工业、建筑、数学、医学等多方面皆取得了斐然成就,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为后世的科技进步奠定了良好基础。秦汉时期科技发展经验对当代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强盛的国家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前期科技知识沉淀是科技发展的基石,人才的培养则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20.
魏晋名士高超的社交技巧和语言艺术可从"骂人"这一行为中窥见一斑。《世说新语》中的詈骂词可归纳为"禽兽类"、"非人类"、"小人类"、"妇孺类"四种。名士借此表达愤恨、嘲讽或亲狎等微妙情绪。地域偏见、门阀观念和自我意识是产生骂人这一社交语言冲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