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历史教育是古代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源远流长。南宋时期《三字经》出现后,运用其简洁、易识记的语言对儿童进行历史教育,这种方式为元、明、清三代所继承。《三字经》以其知识的丰富广博、语言的精练简洁等优点被广泛地流传,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启蒙教材。  相似文献   

2.
浅议古代蒙学教材对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存在了几百年,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材的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何使教材的内容和编排形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古代蒙学教材的内容和编排体系将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数学教育的角度探究了中国古代数学衰退的原因,认为科举取士的价值取向、私塾蒙学的教育方式和考证注释的学习风尚也是导致中国古代数学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继承文化传统,青少年应了解蒙学常识。学习时应认识传统与现代、文化安全与文化开放、文化传承与文化多元的关系,了解一点蒙学常识,批判地吸收,把握中国蒙学生存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5.
古代蒙学教育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虽然有着简单、粗暴等落后的一面,但也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比较成功的经验。古代蒙学教育善于通过简单有趣、琅琅上口的诗歌韵文来进行集中的识字教学,善于通过北宋大量的诗歌韵文来强化语言积累,阅读过程中重视学生个人的感悟,善于利用"属对"进行语言训练和作诗、作文训练,在诵读诗文的过程中讲究气韵和声调,并注意形成读诗、背诗的氛围。所有这些,对我们今天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蒙养之学"是古代对蒙童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初步道德教育养成的统称.在长期的蒙学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有效地促进了蒙童知识的增长和道德素养的形成.挖掘传统蒙学的主要教育方法,不仅有助于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弘扬,对当今蒙学教育教学实践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这其中最典型并且对于我们今天最具启发意义的,当是王阳明在赣南创办的社学,以及他为儿童启蒙教育所作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等指导性、规范性的<社学教条>.  相似文献   

7.
《西藏大学学报》2008,23(1):F0002-F0002
2005年底,我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参加文献编目工作时,得知曾在聂拉木县境内的燕日村出土了一批古代藏文文献。经走访初步了解:这些文献于2002年其年代较早,按现在西藏时期的文献,数量约有40余了解:这些文献于2002年在当地农田改造时出土,其年代较早,按现在西藏古籍分类法大致属于吐蕃时期的文献,数量约有40余函。  相似文献   

8.
宋代蒙学教育承前启后,影响深远。从教育机构、教育内容、教材、蒙学教育家等方面来探讨宋代蒙学教育的发展状况,从思想控制、社会风气、伦理道德、教育制度、科学技术、儿童身心发展六个方面进行原因探析,可以发现宋代蒙学教育对现代教育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唐代私学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私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唐高祖至唐高宗时期,私学的发展基本沿袭传统,汉魏以来大规模经学私人讲学仍较兴盛;武则天至唐玄宗时期,传统的经学私人讲学走向衰落,蒙学性质的私塾得到较快发展;安史之乱后至唐亡,读书山林寺院蔚然成风,隐居读书成为这一阶段私学发展的显著特点,此外,家族学院的兴盛也是这一时期私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蒙学中的书法教育是唐代初级书法教育形式之一,它与识字教学密切相关。《急就篇》和《千字文》,以其具有识字和习字双重优势成为唐代蒙学中的主要教材。蒙学中的初级书法教学,不仅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而且提出了系统的教学理论,这既反映在当时的专论文章中,也对后世书法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马尾船政文化是清末在福州马尾举办福建船政时的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分析了马尾船政文化的体育内涵,并从宏观环境上分析了马尾船政文化体育圈构建的可行性.阐述了马尾船政文化体育圈构建的如下框架:丰富马尾船政文化体育圈理论;建立马尾船政文化体育圈的协调互动机制;建设马尾滨海体育旅游休闲园区.指出马尾船政文化体育圈的构建,不仅可促进马尾船政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而且有利于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百越古道"是连接中国西南至南亚"茶马古道",是通往中国东南出海口和东南亚的古老通道。这条古道不仅是经贸之路,也是民族迁徙和交流往来之路。历史上,中国南方民族通过这一古道向东南亚扩散。我国南方与东南亚有20多个民族是"同根生的民族",还有很多民族是"跨境民族",这一民族关系格局的形成与这一古道密切相关。百越古道源远流长,先秦时期,西南、华南与东南亚和大洋洲交往频繁,为古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百越古道初成格局。三国至唐宋,是百越古道大发展和鼎盛的时期。元至民国时期,百越古道继续发展与变革。解放后,百越古道获得了新生和繁荣。百越古道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中国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追溯历史,考察百越古道在上述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汉王朝的动荡倾覆,与汉王朝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汉代儒学也走向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玄学、道教、佛教的兴盛。在中原儒学日益没落之际,河西一隅却一反常态,儒学独树一帜,异常繁荣,不仅保存了两汉以来中原的儒学文化,而且还有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北魏统一北方后,河西儒学对北魏贡献巨大,北魏统治者利用河西仕人及儒学,振兴了礼乐,完善了官制律令。北魏社会的许多领域都留有河西儒学的深深印记。  相似文献   

14.
简论古代中国史家的民族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国史家的民族史观,包涵族类、文化、政治三方面的思想要素。文化是古代史家民族史观的最高价值判断标准,文化主义是这一史观的本质特征,其主要表现形式即中国中心观念;族类思想则主要表现为“华夷之辨”和华夷一家的观念:同时,华夷之辨和华夷一家又是两种不同的政治诉求,即“正闰”观和“大一统”观。这一民族史观深刻影响了古代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朝鲜半岛民族与中华民族之间曾经存在着非同寻常的密切关系。朝鲜古代梦游录中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如数家珍,表明其作者深谙中国的历史文化;在地理意识方面也由于各方势力控制范围的此消彼长、不断变化而时常模糊不清。特别是半岛人,延续千年的藩属国地位以及文化上的紧密关联,使这个民族长期对中国地理产生过不同程度的认同感,尤其推崇和向往中华风物名胜。  相似文献   

16.
日本"遣隋使"来华目的及年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日历史文献分析,输入佛教和学习隋文化是遣隋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日本遣隋使先后于600、607、608、610、614年分5次来华.遣隋使在中日关系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不仅是日本直接向中国全面汲取优秀文化的嚆矢,更是以后规模巨大的遣唐使的前奏.  相似文献   

17.
韶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遗址地;有禅宗祖庭南华寺,梅关古道珠玑巷;"风采楼"因北宋名臣余靖"风采动朝端"而凛有生气;重建韶阳楼,有许浑诗,增色生辉;重建九成台,箫韶长存;重建张文献公祠,九龄风度,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18.
萍乡文氏是萍乡望族,三百年来,人才辈出。序言以史学家鉴识,简析中国源远流长之谱牒学传统及其重大价值,历述从春秋越国大夫文种以来,经两汉、唐五代、两宋、明清迄今文氏家族谱系之流派分支,既繁衍昌盛,又人才辈出。并特别着重理清江右文氏枝系,突出庐陵文天祥、萍乡文廷式的近支关系及其历史地位。这篇序言既是中国谱牒学、姓氏学之重要论文,又为萍乡文化组成作出重要考证。  相似文献   

19.
平遥古城是我国境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是"珍贵的中国建筑艺术宝库之一"。探析了影响古城文化遗产的消防安全因素及当前火灾防控措施,提出了提高火灾防控能力的设想,为更深研究和更好地保护平遥古城这一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试论屯溪商业老街的街区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屯溪商业老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代表徽文化的重要体系,它适合当时的思想、文化艺术、建筑、饮食、方言等徽文化的典型特征。文章通过屯溪老街的历史沿革及对其保护、整治的多个阶段,以老城中心街区改造实例就传统商业步行街如何适应现代商业空间模式进行了深层次思考,提出了传统商业步行街如何保护与发展的新模式。其实际意义在于对徽文化保护与发展模式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