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服饰中的袖式在唐代服饰中的发展变化,分析其社会功能及文化内涵.研究表明,(1)中国是一个"衣冠大国""礼仪之邦",她具有自己民族服饰特色,并将其自身的魅力影响着其他国家服饰,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2)袖式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服饰的变革,更体现了社会的变革,特别是传统礼教、民族意识与民族关系以及文化的变革.(3)唐代袖式的变化和丰富除了它本身的功能性的发展以外,它与领型的搭配也使装饰功能达到了极至,服装所体现出的层次美、线性美、动感美都通过袖式的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通过结饰品在中国传统服饰上运用的分析,阐述了绳结的衍化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民族习俗、传统服制、审美观念和文化理念的关系等,展示了结饰品在中国服饰中的文化地位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 制度文化是国家或民族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主要包括社会组织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婚姻制度、亲属制度等。但以往的民族研究从文化角度探讨少数民族的各种制度的并不多见。柯尔克孜族的制度文化颇具特色,本文就柯尔克孜族的社会组织制度、政治制度、婚姻制度和亲属制度作一阐述。一、社会组织制度社会组织制度是维系、保障社会稳定的一种重要制度。柯尔克孜族的社会组织制度是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为线索,从政治、伦理、哲学、儒学等角度探讨其对中国服饰制度发展的影响;从服饰形制、服饰质料、服饰色彩、服饰佩件等许多方面探讨了服饰艺术附加的一系列社会的、文化的、制度的、阶级的、观念的意义,以及对于具体不同的服饰来说,它们所代表的政治象征意义、伦理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的阅兵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兵礼是军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并世代传承。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充满兵燹与动荡的历史时期 ,秦汉以来的许多制度都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新的变化 ,增添了新的内容。此时的阅兵礼同样反映了浓郁的时代特征 ,在举行的季节和场所、主持人等方面不独皆与秦汉有别 ,而且出现了南北朝之间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6.
与唐朝来往过的国家曾有300多个。对外来衣冠服饰,唐朝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各种外来服饰被“拿来、消化、吸收”,使这个时期的服饰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先秦时期的相当长的时间里,戎夷蛮狄诸多部族,无论就语言、地域、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都还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所谓"夏"、"夷"间的最主要区别即表现于饮食、服饰、社会生活习俗和物质文化等方面.然而,二者之间在以上诸多方面的差别,可以随着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而逐步消失.夏夷思想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统一中国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产生而日渐系统化的.华夏族由于占据了自然环境优越、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带,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周边四夷的歧视心理和敌对态度.但与此同时,战国秦汉时期对周边地区大规模的政治军事经营,却又具有一统天下夷狄诸族的意义,容纳夷狄和统一夷狄的思想遂构成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夏夷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历史背景之下,华夏一体与天下一统最终成为夏夷思想的理想抉择.  相似文献   

8.
汉代官吏选用制度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的官吏选用制度是汉朝地主阶级为适应封建统治需要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选拔统治人才的政治制度,包括察举、征辟、任子、考试、功次、赀选等。这种选官制度有利于吸纳各类人才,但亦存有积弊。  相似文献   

9.
阅兵礼是军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并世代传承。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充满兵燹与动荡的历史时期,秦汉以来的许多制度都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新的变化,增添了新的内容。此时的阅兵礼同样反映了浓郁的时代特征,在举行的季节和场所、主持人等方面不独皆与秦汉有别,而且出现了南北朝之间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0.
政党制度是世界各国的阶级斗争状况、现实条件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分析和了解代表中国政治制度一个特点和优点的政党制度的依据,对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始阶段。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包括国防军和中央禁卫军,守卫着朝廷和皇宫的是中央禁卫军,在征兵的年龄、方法、对象和组织、官员俸禄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为后世所仿效。它在中国兵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朝代更替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婚恋赠答诗于先唐时期表现出其特有的思想蕴涵与艺术风格。纵览先唐婚恋赠答诗的基本概况,创作主体多集中在封建统治集团与贵族阶级,这便决定了其诗歌思想内容多为封建统治集团慨叹遭际或上层贵族内部成员表现境遇。另有文士夫妇述写离情别思,此类赠答诗中的情感书写特征常为后世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乏有描写妇女生活的篇章,考察这些文学作品可以了解我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情况.先秦时期,妇女受礼教约束比较少,地位比较高;秦汉之后随着以男性为主导的封建统治地位的逐渐巩固,妇女地位逐渐下降.明清时期由于妇女生活的极其黑暗,引发了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生.封建社会解体之后我国妇女解放运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政治文化是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区域中人们对政治的感受、态度、评价等主观意识的总和;广义的政治文化则既包括政治意识,又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们借助政治信念、政治制度和政治情感来调节人与人之间政治关系,并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政治文明是政治文化的内在价值,政治文化则是政治文明的外在形式,政治文明的发展需求和社会价值是通过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具体政治文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和确立时期,也是我国封建教育制度化和定型化时期。秦统一以后,为巩固新创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到了汉朝,由于政治经济和思想条件的成熟,更需要在文化教育方面为“大一统”的封建统治来“育才”和“化民”。这就使得秦汉时期,在我国封建社  相似文献   

16.
先唐之前的先秦、秦汉、魏晋时期,人们对山水的关照方式不尽相同,本文将先唐山水与人契合方式的发展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先秦以祭祀、社会实践、哲思为主;秦汉以游览、行役、封禅为主;魏晋南北朝以玄学思辨、纵情山水为主。  相似文献   

17.
黔中地区唐宋时期墓葬中不仅有铜镜、铜钱等中原文化元素,更有浓厚的土著文化因素;与此同时,墓葬表明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已很严重,少数上层社会成员占有比较多的财富。在唐宋羁縻制度和朝贡体系双重作用下,以汉移民和土著大姓为核心,汉移民与土著之间保持着长期稳定的交往和深度融合发展,延续和丰富了魏晋南朝以来的夷汉关系。这种夷汉关系和政治文化格局,成为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黔中长期实行土司制度的重要原因。其中汉移民大姓宋氏的发展模式代表着黔中历史的这种走向。  相似文献   

18.
"德法之辩"命题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透过这一文化现象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社会曾经在国家治理模式、法律制度体系构建方式以及法律意识培育途径等问题上所做出的选择与坚守。尤其是在该命题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之后,客观上为秦汉时期在治国理政模式与法律制度体系构建方式上进行选择与尝试提供了多样化的新内容。为此,在"德法之辩"命题的核心内容上,秦汉时期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质,秦任法而治,不别亲疏与贵贱,将法律之治推向极端,而汉倡德治,必贵人伦情理而慎刑,力主道德法律化,由此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法律制度体系儒家化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对中国传统社会几千年的国家治理模式与法律制度特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武周时期壮族文人留下的《大宅颂》与《智城碑》,是大唐文化与岭南文化之伟大结晶。本文从两碑及六舍坚固大宅遗址看武周时期大唐文化对南方文化之渗透与施及,以窥视唐王朝羁縻制度、儒家思想、建筑艺术及文体风格等对于岭南文化的影响,从而了解唐王朝之盛大及文化发展之规律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避讳是一种古老的礼法制度.避讳制度在秦汉时期有了新的发展,避讳成为皇权专制的工具.在汉代,实行"同训代换",避讳的范围拓宽,如嫌名避讳、避皇族和外戚之讳等,而生者称讳是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