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服饰首先是性别的符号。新疆13个世居民族传统服饰的款式庞杂多样,颜色绚丽多彩,装饰精巧华丽。但在塑造性别意识方面却有着共通之处,即在服饰的款式、色彩及装饰等方面塑造出了明显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体现了两性在生命转折点上社会性别角色转变时的差异;传达了女性是男性的"他者"的处境。而构建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则是去除某些限制女性自由发展的服饰习俗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赵玉莲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61-65,153
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当代女性"个人化写作",在女性话语模式和女性欲望的书写上,突破了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意识与本能欲望被强大的男权中心社会意识、叙事语体所覆盖的局面,挣脱男性话语无所不在的桎梏,挑战男权文化。然而女作家们在"私人空间"中的"身体书写",在对男性社会性别角色进行大胆的反抗、突围的同时,也在自身的局限中,无可奈何地陷落于男权文化的陷阱。  相似文献   

3.
论优伶的社会性别身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社会性别角色的“男尊女卑”中,中国优伶性别角色存在着特殊的两性结构性质:男性优伶的女性化和女性优伶在“公共领域”里的男性化。前者使男性优伶也沦为与女性优伶卑贱同格,“男女皆卑”;后者使女性优伶成为一种公共欲望对象,并和男性优伶一起是一种色情消费的社会对象,从而构成为“卑贱者”和“色情者”的“文化象征”,构成了一种历史的性别死结。  相似文献   

4.
妇女解放迄今为止已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在家庭领域却进展缓慢。现代女性在投身职场的同时,承担了大量的家务活动,导致"蜡烛两头烧"的困境,其成因是多方面的。针对现代女性所承受的双重压力,拟提出包括个体自身的努力,政府在制订公共政策时应具有性别视角,家务劳动社会化,重构性别角色分工,认可家务的价值等多元减压方案,以缓解现代女性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佤族、拉祜族和哈尼族的体成分特征与差异,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对云南省普洱市563例佤族成人(男性239例,女性324例)、412例哈尼族成人(男性148例,女性264例)和478例拉祜族成人(男性239例,女性239例)进行身高、体质量及17项体成分指标的测量.结果显示:①随着年龄增长,3个民族男性和女性的体质量、总肌肉量、推定骨量、总能量代谢和躯干肌肉量均呈下降趋势,内脏脂肪等级均呈上升趋势;②身体脂肪方面,3个民族男性群体总体脂率、躯干脂肪率、内脏脂肪率、上肢脂肪率的排序为哈尼族佤族拉祜族,女性群体的排序为佤族哈尼族拉祜族;③肌肉量方面,不论是躯干还是四肢,佤族的肌肉量总体上都高于拉祜族和哈尼族,拉祜族的肌肉量最低.以BMI为标准判断3个民族的肥胖率,3个民族男性群体肥胖率的排序为哈尼族佤族拉祜族,女性群体排序为佤族哈尼族拉祜族,这与身体脂肪的排序一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传媒生态中,两性的文化权力是不对称的,男权中心意识仍然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广告作为文化的载体,一方面基于商业需求,必然要迎合传统的审美习惯,以大众熟悉的价值为前提来构建性别角色和行为模式;另一方面,广告也在改变着这种传统性别角色的规定性,赋予女性更为积极的内涵.女性形象是广告表现的核心元素,现代广告通过对女性形象美的展示,将逐步引导女性朝着社会话语权力中心靠近,一种互为审美主体和客体的新型性别关系正在形成.要正确地运用情色符号,必须探索广告创意表现的新思维、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女权运动,电视广告中性别角色定型并没有减弱。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仍被定位为:家庭主妇、男性的陪衬、被观赏的对象等形象。此种现象的产生可从符号学的角度进行阐释:电视广告中的女性符号在其符号意指过程中,在内涵义的层面上赋予了女性刻板形象。符号编码者和译码者对此种形象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女权运动,电视广告中性别角色定型并没有减弱,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仍被定位为:家庭主妇、男性的陪衬、被观赏的对象等形象。此种现象的产生可从符号学的角度进行阐释:电视广告中的女性符号在其符号意指过程中,在内涵义的层面上赋予了女性刻板形象。符号编码者和译码者对此种形象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积淀而成的,拉祜族的传统游艺民俗主要包括口头文学、歌舞、游戏、竞技四类。游艺民俗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随着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拉祜族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游艺民俗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就业中体现性别平等,保障女性充分就业,防止女性地位受到损害,政府有关部门应将社会性别问题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流.造成女性就业困难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对于不同的性别有着固有角色期待和定位;在社会性别的角色分工上,私人领域和公众领域被截然分开;亲属权利义务关系的牵绊也会影响女性就业;社会文化对性别形象进行控制和规范.  相似文献   

11.
火塘在云南佤族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火塘是佤族世俗生活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家庭的象征,同时也是火神、祖先神栖息的场所。沧源佤族人家一般有三个火塘——“主火塘”、“客火塘”、“鬼火塘”,围绕这些功能不同的火塘,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火塘文化。火塘与佤族社会、文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其传统体育活动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布依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在特定的区域和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与布依族的生存环境、节日庆典、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农耕民族文化的特色,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到现代体育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缺乏交流的平台,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逐步被淡化,有的甚至面临灭绝的边缘。因此,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民族体育科研人员,应立即对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并保持其原有的民族特色,使其优秀的、健康的传统体育文化成分得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壮族传统的经济活动可以分为采集与渔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业经济等类型或阶段,其中的男女地位或性别结构各不相同,从而使壮族性别文化个性十足。深入探析传统壮族经济的性别关系,可为壮族地区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佤族传统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基础上,对采集的佤族文化与实体资源进行数字化和编目,构建佤族文化数字化平台。完成了佤族舞蹈\建筑等人文资源的加工入库与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并与旅游服务系统进行融合,使佤族传统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科学存储以及旅游数字化体验、村寨展陈、佤族舞蹈的虚拟交互整合为一个大型系统。强化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服务创新模式,提高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佤族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均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这为佤族历史文化的解读提供了诸多可能。佤族创世神话《司岗里》流传于整个阿佤山地带,乃至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印度,内容不仅涵盖了宇宙、人类及万物的起源,还包括了佤族及其先祖数千年颠沛流离的迁徙史。当我们将这部神话传说与失落千年的古滇国文化、夜郎文化、哀牢文化和石佛洞文化进行链接的时候,佤族那段走失的文明便会以另一种方式再现。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注意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之林.以"三节"为代表的民俗传统,在广大民众中拥有广泛的基础,是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魅力的极好形式.对它的产业开发还有利于繁荣经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白裤瑶的丧葬礼俗古老而传统,礼仪文化内涵丰富。以相关文献为基础,结合实际的田野调查,对仪式礼仪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探讨,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认识与理解白裤瑶的丧俗及人文传统。  相似文献   

18.
当代白族家庭关系的社会性别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是一种社会关系与社会组织的缩影,就家庭关系来说又受不同地域和文化诸多方面的影响而形态各异,本文主要聚焦于大理白族家庭中两性关系在性别分工与伦理道德中的变化和发展,联系和对照中国农村家庭现状的大背景,探讨社会性别在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形成和确立的源初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白族档案是白族世代相承、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特定文化空间的永久保存载体。基于民族文化的白族档案研究,是以档案内容、形态、分布为三个基点,综合考虑民族档案的立体式存在状态,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进行白族档案研究,在全面、深入地对云南大理凤羽白族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揭示白族档案在这一地区发展演变规律,进而提出解决民族档案资源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这一关系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20.
城市品牌代表了一座城市、一个地域的独特吸引力和典型文化,其价值在于它的定位和不可替代的个性.打造城市品牌的有效手段是推广其文化产业及产品品牌,在城市文化与城市品牌两者之间找到共同的切入点.城市品牌代表城市形象,而城市形象与城市的魅力相关,魅力所能附着的就是生活方式."长沙生活方式"就是这个城市最大的亮点和特点,显示出长沙在千年文化底蕴熏陶之下的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悠闲、平和、优越.这种生活方式催化了长沙的休闲产业,若将长沙的休闲资源有效整合,将传统休闲产业转型升级,长沙有可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休闲平台.就全国范围而言,将长沙打造成中部休闲之都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