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裤瑶传统体育文化对全民健身、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对白裤瑶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大力培养人才,加强宣传和开发力度.白裤瑶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应由封闭性向开放性、由自然性向规范性发展,并向大众健身娱乐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白裤瑶民族的经济十分落后,发展经济是摆在他们面前很紧迫的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白裤瑶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如何在发展中继承白裤瑶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其民族精神、保护其民族的生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白裤瑶民族的现状,指出其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分析发展与继承的关系,探讨一个新的发展民族经济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1瑶族有自己一系列传统独特的文化,白裤瑶服饰是这一系列独特文化的一部分.建国以来,对瑶族服饰的调查研究做了许多努力,为我们研究白裤瑶服饰提供了可贵的线索和可供比较的材料.白裤瑶服饰,兼有瑶族风格的特点,又突出自己的特征,其中奥妙如何?迄今我们还没有完全弄懂它的全部含义.对其服饰辨析,找出它的时代、含义与根据,探出它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民族历史的研究. 关于白裤瑶服饰的生产,慕仕凡同志在《浅述白裤瑶服饰》一文中云:“基本是由妇女自织、自画、自染、自制而成,用料主要是棉花纺织的白土布.主要适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4.
南丹白裤瑶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法、田野调查法,对红水河流域南丹白裤瑶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水河流域南丹白裤瑶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技巧性和竞技性、观赏性和参与性、表演性和传播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5.
原始宗教对白裤瑶民俗竞技文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原始宗教的视角对居住在南丹白裤瑶的民俗竞技文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白裤瑶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情结,原始宗教对白裤瑶民俗竞技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是由于原始宗教的存在而使白裤瑶民俗竞技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富有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白裤瑶社群的人名用字发生了很多变化,其变化的背后蕴藏着深厚的语言内涵和文化心理。同时,从白裤瑶人名的变化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白裤瑶这个古老民族改革开放以来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白裤瑶服饰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在广西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一带。与瑶族众多支系往往以服饰特点命名一样,白裤瑶也是因该支系男人身穿白色裤而得名。清代李琰《庆远府志》说,南丹“瑶人居于瑶山,男女皆蓄发。男青短衣,白裤草履;女花衣花裙,短齐膝”。  相似文献   

8.
在保护中开发广西南丹县白裤瑶风情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南丹县将发展旅游业提上日程,独特的瑶族支系——南丹白裤瑶,作为南丹的垄断性资源也被提上了开发民俗风情旅游的日程上来.如何在保护中开发白裤瑶,使得白裤瑶避免在旅游中很快被外界文化侵蚀,维持旅游发展,是当前南丹县发展旅游应该着重考虑的事情,也是本篇致力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白裤瑶人死后,一般不立即下葬,而要等到秋冬时节,举行砍牛、打铜鼓等仪式之后才下葬。葬礼规模无论大小,在悲哀的气氛中都可见喜庆的色彩,其葬礼的过程充分表达了白裤瑶人对灵魂归宿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贵州省荔波县调查白裤瑶260人(男127,女133)、青瑶149人(男89,女60)和长衫瑶112人(男42,女70)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5项舌运动类型.分析结果显示:(1)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的出现率,白衫瑶分别为48.85%、3.58%、19.62%、63.08%、1.15%,青瑶分别为51.01%、4.03%、22.15%、61.74%、3.36%,长衫瑶分别为51.79%、6.25%、19.64%、59.82%、1.79%.白裤遥、青瑶、长衫瑶的5种舌运动类型出现率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与国内南方和国外其他族群比较,白裤瑶、青瑶、长衫瑶的卷舌率、叠舌率、三叶舌率均处于较低水平,翻舌率中等水平,尖舌率较高水平.(3)白裤瑶舌运动类型之间不存在基因互作关系.青瑶的卷舌基因与三叶舌基因,长衫瑶的卷舌基因与翻舌基因、叠舌基因与三叶舌基因存在基因互作关系.(4)聚类分析表明,贵州荔波的白裤瑶、青瑶、长衫瑶舌运动类型亲缘关系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1.
也谈唐代太原"黄坑"葬俗的宗教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太原有过宗教徒“尸体送近郊以饲鸟兽”的葬俗,有两位学者认为是中亚袄教葬俗。袄教葬俗是:由办理丧事的专门人员前往收取尸体,放置到城外特建的处理丧事院落中,由院内所养家狗吃掉尸体上的肉,然后将骸骨埋葬,不用棺材。太原葬俗和这种情况不一样,应是佛教“野葬”葬俗,即僧人尸体由其弟子或同寺僧人放置于郊野、山谷,施舍给鸟兽(包括野狗)作食物,然后收遗骨起塔埋葬。这种佛教葬俗隋唐时期实行于长安、洛阳地区,太原佛教氛围浓厚,当不例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岭南腰坑墓的分布、分期及相关特点的研究,认为岭南腰坑葬俗是在湘地越人南迁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它源自楚崛起之前的中原文化。随着楚国的崛起、楚文化的南渐,湘地越人转徙岭南,并将这一葬俗带到岭南,流传开来。岭南的腰坑墓有自己独特的分布特点。腰坑在用途上与该地古葬俗有密切的关系,反映的是岭南土著居民对这一葬俗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壮族二次葬是使寿终正寝者的魂魄聚入列祖列宗的仪式 ,是壮族通过对先人魂魄聚居于祖坟地的想象来达到整合现实中的家族主义的文化设计。二次葬习俗的形成与壮族的人观、宗教规范以及家族观念密不可分 ,它有着强大的心理协调功能。  相似文献   

14.
岩洞葬习俗发源于长江中游以南的华南地区,从考古材料来看这些岩洞葬或悬棺均分布于武夷山系、五岭、湘、桂、黔以及川滇一带。使用岩洞葬或悬棺的民族均为苗瑶民族。丘北僰人由于在历史上可能长期被彝族所统治,在生活习俗、语言以及文化上受到了彝族文化的一些影响,然而从其保留的独特葬俗来看,丘北僰人的族属应与苗瑶民族同根同源,彝族文化中从古至今绝无岩洞葬习俗。  相似文献   

15.
佛教的轮回思想、利他思想以及施舍精神贯穿于整个藏族丧葬习俗的仪式过程中,成为藏族丧葬习俗最根本的思想基础。藏族丧葬习俗主要包括卜算、施"颇瓦"法、送殡、天葬、吊祭等内容。文章指出藏族的丧葬习俗是在藏区地方性文化的时空中,按仪式顺序依次展演分离-过渡-聚合的全部过程,充分反映了藏民族对待死亡的智慧,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死亡打破平衡后,通过仪式的净化,得到新的平衡,使生者的生活能够继续。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为中国社科院和上海交大联合考察小组"玉石之路"系列考察报告之一。笔者作为小组成员,负责进行古代州(今山西代县—雁门关周边地区)的玉石信仰民俗调研。笔者考察了代县—雁门关地区的用玉民俗和崇玉心理,从葬俗、婚俗、趋吉避凶习俗、宗教习俗等方面进行考察,以第三重证据的形式论证古代州地区玉文化遗存,从而为玉石之路山西道的路线提供旁证。  相似文献   

17.
洛阳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墓葬的发现概况,墓葬形式,丧葬习俗,随葬品情况都有其特征.而且这两种文化墓葬存在一些异同.研究者尤其对墓葬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如二次葬、屈肢葬、俯身葬,涂朱习俗、墓向等诸多问题结合其他地区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六祖惠能是禅宗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中国禅宗的真正创建者,被指称为肉身菩萨。惠能坐化后,首开以肉身为胎塑成夹纻真身像的风气,这是与佛教本土化后其葬俗的演变有密切关系。其真身坐像对其身后树立南宗法统地位的运动及佛教肉身崇拜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如何综合考虑经济、安全两方面因素,确定地铁隧道的合理埋深,是地铁隧道修建的难点之一.结合青岛地铁某一区间隧道合理埋深设计,将强度折减法应用于地铁隧道合理埋深分析,计算得出不同埋深情况下隧道毛洞安全系数.考虑实际地质条件对不同埋深下地铁隧道毛洞安全系数的影响,由计算得到的不同埋深下隧道毛洞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得出了适合青岛地铁该区间隧道的合理埋深范围.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青海省玉树县巴塘乡的田野调查为依据,结合历史材料全面展现藏区天葬的起源及演变过程,指出今日藏区的天葬与原始野葬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在遗体处理的手法方面更多地继承了苯教的仪轨,但在精神层面更多显示出了佛教所倡导的轮回观。因此,单纯用“苯教教义说”或“佛教教义说”来解释天葬的起源均是片面的。天葬的起源其实是佛苯在高海拔的特殊环境之下互动的结果,提出“佛‘含括’苯的佛苯互动说”,对天葬起源进行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