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据考古学文化发现资料获知,三峡地区腰坑葬俗,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商代腰坑墓数量增多。战国至秦汉仍传流不断。尤其是唐宋及明代在三峡地区更是屡有发现。从鄂西、三峡地区考古发现的腰坑墓资料现象观察,其发展当是由东向西传播这么一个趋势,然后再由三峡地区继续向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传播,直至今日,西南地区仍见有这种葬俗。延续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2.
腰坑墓葬俗在我国肇起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北方地区的商和西周时期,这一葬俗文化极为流行,东周时期逐渐衰弱,战国以后消失。而在南方地区则相反,商和西周时期腰坑墓资料发现不是太多,东周时期数量大增,分布甚广。据考古发现资料获知:这一葬俗文化最先起源于南方湖北地区,尔后向北传播到了北方中原地区。再据民族学资料:在我国西南地区,直到解放后仍见有这种腰坑葬俗。这一葬俗文化从社会的另一层面向我们真实反映出了中国先秦时期社会制度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3.
佛教在泰国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上自王家,下至百姓都采用佛教仪式。男子到了一定岁数,必须出家,削发为僧一次,一般为期三个月,泰王也须如此。在职的工作人员和服役的军人都可申请在短时间内入寺院为僧。僧侣备受社会上的尊崇,不从事生产,完全仰赖社会供养。普通僧人每当破晓就托钵外化,挨门逐户领接斋饭。各寺院将所得食物分成两餐,以供一日之食用。僧侣不禁止食肉。僧人可包办民间的喜事和丧事,并从中得到报酬。泰国设有佛教学院,是僧侣们学习、研讨佛教经典的场  相似文献   

4.
六祖惠能是禅宗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中国禅宗的真正创建者,被指称为肉身菩萨。惠能坐化后,首开以肉身为胎塑成夹纻真身像的风气,这是与佛教本土化后其葬俗的演变有密切关系。其真身坐像对其身后树立南宗法统地位的运动及佛教肉身崇拜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赣南客家葬俗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赣南客家山村的田野作业发现 ,赣南客家葬俗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过程 ,由病危、送终、治丧、新祀等四个阶段构成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仪式和要求 ,参与人不得违反 ,否则 ,被认为不祥。  相似文献   

6.
古代突厥语碑铭文献及写本文献中的Teηiken一词,意为“有知识的人”、“学者”、“僧侣”、“僧人”、“苦行僧”、“修道者”、“修士”、“修行者”或“居士”。Tojin为汉语“道人”一词的音译,指佛教的“僧人”、“和尚”。这两个词语可作为辨别突厥语佛教文献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赣南客家山村的田野作业发现,赣南客家葬俗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过程,由病危、送终、治丧、新祀等四个阶段构成,每个阶段都有特定仪式和要求,参与人不得违反,否则,被认为不祥。  相似文献   

8.
佛教“缘起性空”的般若观是佛教的基石,它用“智的直觉”达到圆教阶段的涅柴法身,其依据是“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人性观。佛教这种将人性神性化的思维模式,形成了般若化的自负、消极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殷人墓和殷遗民墓是洛阳商人墓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他们族属都为商民族.这两种墓葬的主人虽属商人或他们的后裔,但由于时间、空间和地位的变化,在葬俗方面有其一致性,但也必然有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0.
韩英 《科技信息》2007,(35):147-148
红山文化作为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农耕文化的代表,其独特性之一恰是以玉、石为载体,坛、冢结合的积石冢石棺葬俗。这种特殊的墓葬制度和埋葬习俗也正是红山文化独具魅力、倍受瞩目的原因之所在。本文试图通过对红山文化时期墓葬制度和埋葬习俗的简要论述,来了解其所反映出来的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1.
园养野生动物寄生虫重复感染原因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唐美 《山西科技》2006,(3):106-107
文章从1997年-2004年连续八年对太原动物园饲养的野生动物寄生虫重复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猫科动物中的狮、虎、豹,熊科的黑熊、棕熊,犬科的狼对蛔虫重复感染率最高;猕猴科动物中各种猴类及狒狒鞭虫重复感染率较高;牛科(扭角羚例外)、驼科、马科动物对血予线虫和毛圊线虫重复感染率均高;禽类则以球虫、组织滴虫重复出现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上官仪诗歌创作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唐诗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风格称号“上官体”,其生成与风行既是社会文化风尚“新变”的产物,又顺应了诗歌艺术演进的内在趋势,对唐诗风貌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上官仪现存诗作可以看出,上官体汲取南朝诗艺之精要而又有重大突破,它代表了宫廷诗风由因袭到创新,由密丽到疏隽,由滞重到轻灵,由风格雷同到渐见个性的诗风流变趋势,已超越了唐初诗风之“学术化”趋向,而呈现出唐诗风貌的端倪。  相似文献   

13.
以食鼠风俗为问题的切入点,从壮族食异文化的民俗事象表现,食鼠风俗的渊源与汉壮文化心理差异,农耕文化观念与食鼠风俗的仪式化,食鼠风俗的弱化脱落与文化生态功能转换等方面,对壮族食异文化心态及其文化生态功能转换作一些尝试性探讨。结论认为,壮族食鼠风俗不是一种单独残存的饮食文化现象,而是壮族饮食文化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并且是与整个南方侗台语族、苗瑶语族和汉越饮食文化结合产生的广东汉族共有的饮食文化现象,要想改造传统食异文化中落后的风俗,就要壮大雅正文化的影响,突显并重构壮族传统的鱼羹稻饭、禽畜副食和杂粮果蔬三个系列的饮食文化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4.
壮族二次葬是使寿终正寝者的魂魄聚入列祖列宗的仪式 ,是壮族通过对先人魂魄聚居于祖坟地的想象来达到整合现实中的家族主义的文化设计。二次葬习俗的形成与壮族的人观、宗教规范以及家族观念密不可分 ,它有着强大的心理协调功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岭南腰坑墓的分布、分期及相关特点的研究,认为岭南腰坑葬俗是在湘地越人南迁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它源自楚崛起之前的中原文化。随着楚国的崛起、楚文化的南渐,湘地越人转徙岭南,并将这一葬俗带到岭南,流传开来。岭南的腰坑墓有自己独特的分布特点。腰坑在用途上与该地古葬俗有密切的关系,反映的是岭南土著居民对这一葬俗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茂兰喀斯特森林区食果(种子)鸟与树种传播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收集器收集、观察鸟类取食行为及剖检部分鸟类消化道得知,植物种子的传播除自然掉落外,有许多是靠动物通过埋藏遗忘或取食后随粪便方式传播的,茂兰喀斯特林区的鸟类传播树种,不是单一某1种鸟只传播1种树,而是被多种鸟传播,每种鸟也传播多种树种。  相似文献   

17.
2006年9月-2008年7月对四川乐山市“三江”地区鸟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记录野生鸟类126种,分属16目35科.其中:优势种鸟类10种,常见种鸟类30种,稀有种鸟类B6种;留鸟58种,冬候鸟29种,夏候鸟21种,旅鸟18种;繁殖鸟79种,属东洋界43种,古北界11种,广布种25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4种,四川省重点保护的鸟类11种.讨论认为该地区鸟类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科研与利用价值.同时,对该地区当前鸟类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渭南市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境内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其中水生动物6目10科76种,陆生动物中鸟类155种,兽类37种.目前区内有珍禽类动物64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水禽有 26种.在栖息越冬的水涉禽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的有丹顶鹤、大鸨、黑鹳、白鹳、灰鹤、红胸黑雁等6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规定保护的的有11 种;属于《中日候鸟协定保护鸟类》65种.全市现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28户(处),饲养种类涉及林麝、马鹿、鸵鸟、孔雀、七彩山鸡、野鸭等10余种.本文从社会和群众自觉参与、体系建设、政府支持等方面,探索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模式,这对推动渭南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国务院三建委和三峡总公司下达的三峡库区(湖北部分)陆生野生动物监测项目,湖北省林业厅组织了以湖北省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站、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及相关市、县林业局为主的三峡库区(湖北部分)陆生野生动物调查队,于1996年11月至1998年6月...  相似文献   

20.
朱杰 《实验室科学》2011,14(3):187-189
人及动物尸体灌注是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人员特别是解剖学工作者必须的工作,因为灌注器械结构简陋,防腐灌注液对人体的危害性等原因,使得尸体灌注成为医学工作者比较棘手的一件事.通过对一些相关资料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我们单位的使用经验,设计出一种全自动生物灌注器,重点介绍了全自动生物灌注器的结构、原理、安装、使用及维护.医学工作者通过使用全自动灌注器,可以很好地解决人及动物尸体灌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改善尸体灌注人员的工作环境,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保证尸体的灌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