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了竹炭的粒径与用量、罗丹明B溶液的pH值与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竹炭对罗丹明B吸附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罗丹明B初始浓度增大,竹炭对其去除率减小;溶液的pH值为3.0~5.0时,吸附效果好;竹炭对罗丹明B的吸附可在3h达到平衡.最佳吸附温度为70℃,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方程式.竹炭是较为理想的吸附罗丹明B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竹炭对溶液中Cr()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值、竹炭粒径、吸附时间、竹炭用量和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竹炭对Cr()的吸附主要受Cr()溶液的pH值、初始质量浓度和竹炭粒径的影响,pH为1时吸附效果最好.竹炭的动态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当Cr()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pH为1,震荡吸附84 h后,吸附量为38.3 mg/g,震荡吸附7 d后,饱和吸附量为46.1 mg/g.竹炭对Cr()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竹炭对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值、竹炭粒径、吸附时间、竹炭用量和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竹炭对Cr(Ⅵ) 的吸附主要受Cr(Ⅵ)溶液的pH值、初始质量浓度和竹炭粒径的影响,pH为1时吸附效果最好.竹炭的动态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当Cr(Ⅵ)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pH为1,震荡吸附84 h后,吸附量为38.3 mg/g,震荡吸附7 d后,饱和吸附量为46.1 mg/g.竹炭对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 吸附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4.
竹炭对水溶液中Cd(Ⅱ)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竹炭对溶液中Cd (Ⅱ) 的吸附行为.考察了酸处理、pH值、竹碳与溶液的接触时间、投料量、吸附温度和Cd (Ⅱ)的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对镉离子的吸附是放热过程,并且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在初始浓度为15 mg·L-1、最佳酸度及287K条件下,未经处理的竹炭饱和吸附量达到11.0 mg·g-1,增加竹碳的用量,镉离子吸附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制的二氧化硅胶体聚合体,进行了pH值、接触时间和铀初始浓度对二氧化硅胶体聚合体吸附铀效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溶液的pH对二氧化硅胶体聚合体吸附铀的效果影响较大,并且在pH为4时吸附铀的效果达到最佳;二氧化硅胶体聚合体吸附铀的速度快,3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该材料去除铀的效率高,当溶液中铀初始浓度低于10 mg/L时,该材料对铀的去除率大于98%;随着初始铀浓度增加,吸附容量增加,铀的去除率降低;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硅胶体聚合体表面形貌吸附铀前后变化不大;能谱分析结果表明,1 g吸附剂所吸附铀的质量分数为4.32%,与二氧化硅胶体聚合体从溶液中吸附铀43.0 mg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花生壳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花生壳对水溶液中重金属铜离子的吸附特性.得到结论:0.25 g花生壳与Cu2 初始浓度为100-200 mg/L溶液充分接触10 h后,达到对Cu2 的最大吸附量.当Cu2 溶液pH值为定值,初始浓度范围在100-200 mg/L时,金属离子初始浓度越大吸附越有利;当Cu2 溶液初始浓度为定值时,溶液pH值升高,花生壳对Cu2 的吸附能力增强.且Cu2 溶液的pH值变化范围在2.0-5.6之间.在恒定pH值下,使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描述花生壳对Cu2 离子的吸附特性.另外,其它金属阳离子的存在使花生壳对Cu2 的吸附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以黄麻纤维和黄麻杆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得两种黄麻基活性炭作为吸附剂,以亚甲基蓝染料溶液为吸附质,探讨了染料溶液初始质量浓度、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水浴温度、染料溶液pH值等因素对黄麻基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染料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亚甲基蓝去除率逐渐降低,吸附量逐渐增大;随着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吸附时间的延长或染料溶液pH值的增加,亚甲基蓝去除率和吸附量均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水浴温度对亚甲基蓝去除率和吸附量影响较小.黄麻杆活性炭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其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和吸附量高于黄麻纤维活性炭.  相似文献   

8.
硅藻土对铅离子的静态吸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硅藻土在不同pH值、温度、吸附时间、铅离子初始浓度、硅藻土用量等条件下对吸附铅离子的影响,并以铅离子的去除率为实验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为25℃、pH=1.0、硅藻土溶液用量为3.0 g/25 mL、硅藻土溶液起始浓度为30 mg/L时,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薇甘菊活体在不同pH、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条件下对水体中碱性品红的吸附能力,并对薇甘菊的再生及重复吸附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碱性品红溶液浓度为5~20 mg/L、pH为7的碱性品红溶液中,培养3 d后常温下薇甘菊活体对碱性品红的去除率可达99%.同一株薇甘菊可以在浓度为10 mg/L、pH为7的碱性品红溶液中循环培养4次吸附效果最佳,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吸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吸附硝酸铜电解液体系中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活性炭对硝酸铜电解液体系中砷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活性炭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问、溶液pH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常温下,砷初始浓度为1g/L,电解液与活性炭质量比为13∶1,pH=2.5,平衡时间为40min时,砷的去除率达到85.2%.  相似文献   

11.
超高交联树脂上负载不同的胺基,制备了3种不同质量摩尔浓度的胺基修饰的吸附树脂,研究了其对水体系中苯酚和苯胺的静态吸附行为和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树脂对苯酚和苯胺的吸附量均随着胺基质量摩尔浓度增加而下降,但树脂对苯胺的吸附量下降更大.回归方程的相关因子都大于0.99,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苯酚和苯胺在3种树脂上的吸附行为,对苯酚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和氢键吸附的共同作用,而对苯胺的吸附以物理作用为主.所有Freundli-ch拟合方程的指数均大于1,对苯酚和苯胺的吸附均为优惠吸附.热力学数据表明:吸附均是放热过程,吸附质在树脂表面的吸附是自发过程.吸附嫡变绝对值随树脂中胺基质量摩尔浓度增加而增加,胺基使吸附质与树脂结合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12.
以ZSM-5分子筛作为吸附剂处理苯胺废水,实测了分子筛用量、吸附时间、溶液pH和温度对苯胺吸附效率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进行探讨。用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k模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发现Langmiur、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能很好描述吸附规律。吸附动力学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了竹炭对溶液中2,4-二硝基氯苯(CDNB)的吸附行为。研究确定竹炭对CDNB的吸附平衡时间、最佳吸附pH以及吸附温度、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DNB初始浓度c0=0.05mg/mL,T=298K,pH=5.0,吸附时间t=12h时,竹炭对CDNB的吸附率E可达到97.6%;用乙醇作洗脱再生剂,洗脱率可达95.2%;且脱附的CDNB可用蒸馏重结晶法回收,回收率可达86.4%。因此,竹炭是废水中CDNB吸附处理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酚羟基修饰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胶为分散剂,液体石蜡为致孔剂,交联反应中用溴乙烷代替有毒的氯甲醚,分别以苯酚和萘酚参与Friedel-Crafts后交联反应,成功制备了酚羟基修饰的超高交联聚苯乙烯吸附树脂LM-5和LM-6.树脂物理性能研究表明:LM-6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酚羟基含量,且在苯胺和苯的混合溶液中对苯胺的选择系数高于LM-5;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两种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符合纳米吸附高分子材料特征.选择性吸附及吸附平衡研究表明:树脂LM-6在水体系中对苯胺和苯的吸附均以物理吸附为主,对苯胺的吸附过程伴随有化学吸附,对苯胺的吸附焓在氢键吸附焓范围内;由于氢键的形成,LM-6对苯胺的吸附量明显高于对苯的吸附量;pH值在1.0~5.0时,LM-6对苯胺的吸附量略有增加,而对苯的吸附量显著下降,对苯胺的选择系数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酚醛型吸附树脂JDW-2在非水体系中对苯胺、N-甲基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的静态吸附.由实验结果推论,在正己烷中树脂对苯胺、N-甲基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的吸附是以氢键吸附机理为主进行的;JDW-2在正己烷中等温吸附苯胺、N-甲基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的平衡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方程,相关系数在0.99以上,因此,酚醛型吸附树脂在正己烷中吸附苯胺、N-甲基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属单分子层吸附,平衡吸附数据也符合Freundlich方程,n都大于1,表明JDW-2在正己烷中对苯胺、N-甲基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的吸附是优惠吸附;同时对非水体系中乙醇或乙酸乙酯的含量对树脂吸附苯胺、N-甲基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研究煤质颗粒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性能及机理对染料废水中大量苯胺类污染物的去除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开展了炭投加量/化学需氧量(COD)、不同浓度、吸附时间及pH值的煤质颗粒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实验,绘制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在单因素条件下,随着炭投加量/COD增加,废水中苯胺污染物去除率逐渐上升,且当炭投加量/COD大于4.5时,去除率上升幅度较小,考虑运行经济成本,建议最优炭投加量/COD取4.5;苯胺初始浓度越大,单位吸附量增大,去除率降低;吸附时间越长,吸附量与去除率均上升;pH值在1~4时,去除率及吸附量逐渐上升,当pH值为5时苯胺去除效果最好,随着pH值继续上升,去除率及吸附量有下降趋势。Langmuir等温线方程拟合度高达0.99,苯胺在煤质颗粒活性炭表面发生单分子层吸附;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特征常数小于0.5,为0.33,煤质颗粒活性炭对苯胺有较强吸附性;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特征,说明煤质颗粒活性炭对苯胺吸附作用力强,饱和煤质颗粒活性炭再生方式应采取热再生;根据Weber-Morris方程特征曲线,依次发生了表面吸附、粒子内扩散及内表面吸附3个阶段吸附过程,水中有机物去除速度在表面吸附阶段最快,说明煤质颗粒活性炭比表面积为吸附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微孔数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CTS改性瓷土吸附水中苯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树  阳小燕 《江西科学》2000,18(3):158-161
研究了瓷土及CTS改性瓷土吸附水中苯胺的两种新方法。它们对处理废水中的苯胺具有吸附率高、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对处理环境水样中的苯胺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考察活性炭纤维电助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苯酚、苯胺、硝基苯等)的行为,以及吸附时间、电压、电解质等不同参数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取代基的苯衍生物电吸附改变量不相同。与开路电压相比,正极化下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更好,而负极化对苯胺的吸附效果更佳,正负极化对硝基苯的影响大致相等。在加入硫酸钠电解质后,吸附量和吸附速率都有所增加。该方法可降低吸附工艺成本,使吸附处理更加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9.
芝麻杆纤维素改性及其对废水中苯胺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芝麻杆纤维素醚化后与季铵盐反应制备了改性纤维素,研究了改性后的纤维素对废水中的苯胺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很好地处理工厂废水中苯胺,苯胺的去除率可达9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