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船舶能否安全地靠离码头,是大多船员所关心的问题。船舶能否顺利地完成靠离泊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本航次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一个转折点。在靠离泊过程中,船长的决策至关重要。本文就船长在靠离泊前需考虑哪些关键因素及靠离泊中使用的相关操作技法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
在码头工程通航环境安全评估的专题研究中,应用日本MMG分离建模方法,建立超大型船舶操纵运动的仿真模型;根据超大型船舶操纵运动的特性,给出了超大型船舶靠离泊操纵中所需拖轮数量、配备要求和具体的助操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对3×105 t级超大型油轮靠离泊操纵中拖轮的应用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为超大型船舶在靠离泊过程中拖轮的协调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40万吨级散货船靠离湛江霞山散货码头的安全性,构建了湛江港的三维视景,并结合40万吨级散货船的特点建立数学模型.在船舶操纵模拟器平台上,设置具体工况,对40万吨级散货船进行靠离泊试验.结合操纵试验过程,并对试验获取的船舶航行和靠离泊操纵数据进行分析,指出操纵试验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为船舶的安全操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船舶自动靠离泊系统方案及其混合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靠离泊操纵是船舶航行过程中最精细最困难但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船舶大型化和船员数量的越来越少,使得船舶靠离泊的操作比以往更加困难和复杂,因此船舶自动靠离泊已成为船舶运动控制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水面船舶又是一个结构复杂的、不完全驱动的非线性系统,采用传统的控制策略不能满足要求.基于RTK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给出了船舶自动靠离泊智能系统方案,同时指出了当前船舶运动非线性控制研究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一种基于逻辑的混合控制策略在船舶自动靠离泊控制设计中的应用.所得结果对船舶自动靠离泊系统的进一步研发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和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侧推器协助船舶靠离泊操纵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一种港内运用侧推器协助靠离泊操纵的数学模型.模型吸取日本MMG分离建模的思想,以船、桨、舵单独性能为基础,并考虑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涉,同时考虑到靠离泊的船舶运动为低速、大漂角的特点,对作用于船体上流体力及桨、舵力都提出了相应的算法,将侧推器数学模型应用到该模型中,并运用MATLAB语言以某集装箱船为例进行了模拟仿真.经有关船长验证,仿真计算结果基本满足工程要求,可为完善船舶操纵模拟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船舶操纵模拟器在港口通航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港口水域的特点,将船舶在港口的航行过程划分为航道航行和靠离泊两个阶段;提出了运用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港口通航安全评估的一般步骤:确定评估要求,制作电子海图,模拟外界环境,选择及检验船型,实施模拟方案,分析试验结果;并结合实例详细论述了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步骤,最后简要概述了操纵模拟器在通航安全评估应用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船舶靠离泊操纵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提出了一种靠泊操纵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吸取了日本MMG分离建模的思想,以船、桨、舵单独性能为基础,并考虑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涉,同时考虑到靠离泊的运行为低速、大漂特点,对作用于船体上流体力及桨、舵力都提出了相应的算法,并且还给出了附属操纵设备--拖轮力、缆绳及锚链张力的实用算法,该模型已成功地应用于基于电子海图的船舶模拟器,经有关船长、引水员及专家的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和提高船舶靠泊港的效率,把人,船,环境系统作为分析的对象,利用事件树分析法对影响大型船舶泊操纵安全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效用函数法,评价靠泊操纵 指标,并通过计算机模拟设计出一种科学,实用的合评价大型航船靠泊操纵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船舶操纵模拟器中船舶碰岸检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船舶操纵数学模型上,给出船舶坐标系,码头坐标系,及世界坐标间的相互转换关系,着重论述操纵模拟 中所采用的碰岸检测模型,该模型在模拟船舶靠离码头时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0.
船舶操纵安全综合评判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行广泛的船舶操纵安全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AHP法建立了船舶操纵安全综合数学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自行设计的仿真系统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CAN总线技术及其在船舶结构安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基于CAN总线与Windows CE.NET嵌入式操作系统来建立船舶结构安全监测系统.重点论述了数据采集模块硬件接口设计及硬件抗干扰措施的设计.此外,描述了Windos CE.NET下的CAN卡驱动程序的设计要点.实验证明基于CAN总线的船舶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在网络拓扑结构上架构简单、可扩展性强、运行可靠、对节点请求响应实时性强的特点,能够满足实验室测试和船舶航行中对船舶结构应变变化的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事故树分析法的船舶安全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船舶安全管理采用事故树分析法,能有效地对船舶安全进行预测价或事故预防分析,还可确定危险因素的等级,为船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单船安全管理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对船员、船舶、环境、管理四要素进行综合的安全评估,并对单船安全管理的有效性问题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对单船安全管理的评价基本准确,能够反应船舶管理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的桥梁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钢筋混凝土梁桥的受力特点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梁桥安全性评价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用“加权平均型”模糊综合评定方法评定桥梁的安全性等级.该评定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在役钢筋混凝土梁桥的安全性状况,可以为桥梁结构的维修加固提供决策依据,评价结果简单直观.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法,该方法是建立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理论基础上的,是以<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的评价体系为基础,将传统的分析方法与层次分析和模糊理论相结合的一种安全评价方法,可确定各种影响因素对土石坝安全的影响程度,能对土石坝的安全性作出全面、直观的评价.工程实例证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是可信的,值得在土石坝及其他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评价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在对矿山安全标准体系进行评价存在标准制定及更新缓慢,既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安全标准评价系统,又要对安全评价系统建模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统计学理论的带权重的安全标准评价的算法,该算法可以给出评价专家们对矿山安全标准及标准体系的评价结果,以达到对矿山安全标准体系中安全标准的不适用性和安全标准体系的不协调性、不完整性进行调整的目的.通过试验证明:该算法即是一种实用、高效、准确的安全标准评价算法,也是将来建设一个安全标准评价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公路自动选线交点搜索区域有限、评价方法不足等问题,基于遗传算法,通过构建公路线形约束模型、公路自动选线优化模型及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实现了公路三维空间选线方案自动寻优与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公路自动选线与安全评价方法,可以在给定的设计区域、拟定的技术、经济和安全条件下,克服路线交点只能在给定断面寻优的不足,实现设计方案的自动收敛和优化。在考虑路线安全性条件下,可以保证路线交点在拟定的选线区域全局进行自动搜索,验证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公路自动选线方法的可行性,并提升了选线工作的效率。该方法可以实现以速度一致性为指标的道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提高了选线方案的安全性设计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完善公路自动选线的理论基础,继续开展公路选线自动寻优方法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研究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本文根据矿井通风系统特点,深入研究建立了多层次的通风系统评价因素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研究并确定了20个评价指标的权值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运用未确知测度理论构造了未确知测度模型,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值并根据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等级判定,分析得出了评价结果。针对一个矿井矿的通风系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该矿的安全现状一致,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未确知测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通风安全性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企业安全评价中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引入工业企业安全评价,结合企业的实际管理情况将企业的系统根据需要分成若干个单元,建立多层次的安全评价因素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并采用安全等级特征量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处理,得出企业的安全等级.应用实例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效果较好,可在一般工业企业的安全评价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基准传递原理为基础并结合桥梁挠度变形特点,提出了一种通过在梁体上布设连续连杆的挠度测试的新方法。为验证该方法,进行了一个空心板梁在温度及动载作用下的挠度测试试验,试验过程中测试了连杆中部与梁体的相对位移时程曲线,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加汉明窗的滤波得到了温度效应产生的梁体各测点的挠度变化值。结果表明依据基准传递原理进行桥梁挠度测试可以精确地同时对静、动态挠度进行测试,并能很方便的对单因素作用下的挠度进行分离,从而为桥梁的安全性评价和挠度长期健康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