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报刊英语的标题是新闻的灵魂,其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本文试从省略,缩略语,时态,修辞等语言层面来分析报刊英语的标题特色,从而迅速地感悟新闻的中心内涵。  相似文献   

2.
2009年2月12日至15日,2009年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首先肯定了2008年新闻报刊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对2009年的新闻报刊管理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改革创新,科学管理,努力构建推动新闻报刊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李东东表示,当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已经明确,要科学界定公益性报刊出版和经营性报刊出版单位,  相似文献   

3.
陈阳 《科技咨询导报》2010,(11):223-224
连字式复合词在新闻英语中的应用非常普遍。本文对具有代表性的美国英语报刊《洛杉矶时报》的语料收集自建报刊新闻英语语料库,并从英国国家语料库随机抽取广播新闻英语和普通英语,旨在从语言学角度通过连字式复合词在新闻英语和普通英语不同语体的使用对比,统计分析其在新闻英语和普通英语中的应用比较,以及报刊新闻英语和广播新闻英语中的应用比较。  相似文献   

4.
2009年7月安徽大学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所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的论文或围绕新闻、报刊本体进行历史学的探讨,或对新闻业务、职业发展历史进行深入考证,或探讨历史人物的报刊思想与活动,或将报刊舆论、媒介话语与社会历史关联研究。会议讨论突出以下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新闻史的研究视野、视角问题,新闻史研究的立足、主体问题,以及新闻史学研究如何走进历史现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新闻英语文体学特点出发,探讨新闻语言的定义,介绍其在措辞、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特点和具体应用,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的阅读理解英美报刊和习得相关技术词汇。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新闻的受众心理与现场报道探微宋建荣马克思在《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一文中曾经说过,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存在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这从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给我们点出了建设好新闻事业的要义所在,阐明了新闻传媒之所以能生存、发展、壮...  相似文献   

7.
新闻英语具有与文学英语,科技英语及其他专业英语不同的显著特点,本文通过描述新闻英语的特点,试图分析并列举新闻英语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译的原因和形式。  相似文献   

8.
试论阅读教学中的报刊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报刊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新闻英语的特殊性,学生在报刊阅读中又会遇到一些困难,分析新闻英语的特点,有益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9.
读来编往     
《科学世界》2009,(9):95-95
2009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公布了2009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优秀少儿报刊名单,进入推荐名单的报刊均为以引导、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优秀报刊。  相似文献   

10.
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新闻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及其功能进行分析。文章先从合作原则和面子威胁理论两个角度,结合大量报刊实例,探索模糊语在英语新闻中的合理运用,然后对模糊语的使用进行了元语用分析,指出模糊语使用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Transformer模型的基础上,该文从数据泛化、多样化解码策略和后处理方法3个方面进行改进.多种数据泛化策略融合方法对不同种类的稀疏词语进行识别、泛化和翻译,减少错译现象.利用检查点平均和模型集成等多样化解码策略进一步提升翻译效果.在CCMT 2019中英新闻领域翻译任务上的实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方法在基线系统上的BLEU-SBP值提升了约1.85%.  相似文献   

12.
张婷婷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6):41-42,60
误译是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误译有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之分。无意误译主要归因于译者的双语能力,以及对双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等的掌握情况,它不涉及译者的主观故意或翻译的目的。有意误译是译者出于某种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为传达原文的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而表现出来的故意不忠实于原文的翻译行为。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来探讨有意误译,旨在目的论的视角下探讨有意误译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角度透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关联理论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译进行尝试性分析,并从认知语境、语境效果、作者意图及读者期待等方面对文化误译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避免出现文化误译的策略和方法,如:照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使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相匹配;使处理努力与语境效果成正比;使原文作者的期待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释“误译”     
如果我们从莫斯科语义学派义素分析法对兼有动词义和名词义的概念“误译”进行分析,则“误译”的客观意义由它自身的概念语义和反映情景参与者的配价语义两方面组成,“主体、客体、受体、行为、结果”五要素是“误译”的语义配价,填上相应的题元词就构成“误译”的表层句法结构。由此得出“误译”的定义是人或机器在将甲语转化为乙语的过程中偏离、遗漏或歪曲甲语文化信息,导致译语与原语信息量不等,译语受众无法获得与原语受众极似的交际效果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袁洪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5):139-142
文本意义具有基始意义和衍生意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难免出现误读与误译。一定范围的误读与误译是合理的、可接受的,误译文本同样可以实现原语文本的意义,是文本意义建构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误译漫谈     
误译一般由于理解或表达环节出现问题所致,简要谈了五种误译现象:字字对应死译;关键词的处理欠妥;不顾上下文孤立地译;指代不当;中文表达用词不当。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诗人庞德在翻译中文诗歌时一反传统的翻译方法,大量使用误读、误译的翻译手法,用独特的方式再现中国文化。从解构主义视角剖析庞德误译汉诗的合理性,可以客观、理性地理解和解释误读、误译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大量实例,探讨了科技英语翻译中各种情况下常用词可能造成的误译,以提醒译者注意.  相似文献   

19.
作者理论联系实际,讨论了强意词语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与汉译,同时肯定了此种研究的必要性与意义,指出了其中强意词语的误译形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列举科技英语翻译中的一些误译,对其分析发现其根源在于译者缺乏相关的科学背景知识。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合格的科技翻译工作者应该不断地加强背景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